2017-2018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碳 B. 磷是磷脂、ATP、D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 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能产生水 D. 在细胞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上升 ‎【答案】D ‎【解析】碳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占55.99%,A正确;磷是大量元素,在磷脂、ATP、DNA等化合物中均含有P,B正确;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叶绿体中光合作用产生水,核糖体内的脱水缩合也能产生水,C正确;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大,代谢减慢,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不会一直上升,D错误。‎ ‎【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名师点睛】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氧元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 下列有关细胞器成分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线粒体中含有RNA,能产生ATP和C02‎ B. 叶绿体中含有DNA,能产生糖类和02‎ C. 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 D. 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线粒体含有RNA,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燃料,使这些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A正确;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要自己合成一部分蛋白质,而且能够自主复制,所以它必须含有DNA,并具有半自主性,B正确;粗糙型内质网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大分子,并把它从细胞输送出去或在细胞内转运到其他部位,所以内质网含有蛋白质,C正确;磷脂是细胞中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所以不含磷脂,D错误。‎ ‎【考点定位】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名师点睛】只要掌握了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及核糖体等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3. 下列有关实验试剂、现象及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为橙色,可用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鉴定 B. 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与吡罗红一起用于观察细胞内核酸的分布 C. 无水乙醇能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作层析液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D. 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适用于西瓜汁成分的鉴定 ‎【答案】B ‎【解析】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A错误;‎ 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故甲基绿-吡罗红染液一起用于观察细胞内核酸的分布,B正确;无水乙醇能溶解叶绿体的色素,可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C错误;西瓜汁呈现红色,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不适于用西瓜汁鉴定还原糖,D错误.‎ ‎【考点定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 ‎(1)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叶绿体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3)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4)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 ‎4. 下图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 该实验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C. 该实验如果将肝脏进行研磨,效果会更好 D.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肝脏质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是自变量,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是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种类来进行的。所以上述反应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且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A、B正确;该实验如果将肝脏进行研磨,增大了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反应会更快,效果会更好,C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错误。‎ ‎5. 已知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错误的 A. 结核杆菌与酵母菌的主要区别是结核杆菌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其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C. 结核杆菌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D. 蓝藻与结核杆菌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结合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相比,主要区别是结核杆菌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正确;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其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B正确;结核杆菌本身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蛋白质,不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蓝藻有叶绿素与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结核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据此答题。‎ ‎6. 与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有关的细胞器有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 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细胞膜 ‎【答案】B ‎【解析】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无关,A错误;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由此可见,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B 正确;细胞膜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但不属于细胞器,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明确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 叶绿素a、胡萝卜素 B. 叶绿素b、胡萝卜素 C. 胡萝卜素、叶绿素a D. 胡萝卜素、叶绿素b ‎【答案】D ‎【解析】在色素分离过程中,由于各种色素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几分钟之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扩散速度最快的位于最上方,是胡萝卜素,第二条是叶黄素,第三条是叶绿素a,第四条是叶绿素b。‎ 故选:D。‎ ‎8.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的主要差别发生的时期是 A. 前期和中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后期和末期 D. 前期和末期 ‎【答案】D ‎【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2)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赤道板附近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9.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B. 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死亡,因而对生物体有害 C. 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活动 D. 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答案】C ‎【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坏死是外界因素引起的,A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B错误;‎ 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对生物体是有利的,是正常的生命活动,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因此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受环境影响较小,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明确细胞凋亡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并能与细胞坏死进行区分,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装置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B. A瓶密封后,应该立即连通B瓶 C. B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的目的是吸收C02‎ D. 实验结束后,在B瓶中加入重格酸钾检验酒精 ‎【答案】A ‎【解析】该装置设置了无氧条件,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正确;A瓶密封后,锥形瓶内仍有少量氧气,所以不能立即连通B瓶,应该培养一段时间,以便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再连通B瓶,B错误;B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了C02,C错误;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通过导管进入B瓶,酒精仍在A瓶中,所以实验结束后,在A瓶中加入重铬酸钾检验酒精,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11. 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 在四分体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 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答案】B ‎【解析】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相互联会,进而形成四分体,含4条染色单体,但它们并不共用一个着丝点,所以选B。‎ ‎【考点定位】同源染色体 ‎【名师点睛】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如下图所示:‎ ‎12.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 DNA分子的复制 B. 着丝点的分裂 C. 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 出现四分体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会发生DNA分子的复制,A不符合题意;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B不符合题意;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都有染色质形成染色体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 子代噬菌体中含有亲代的蛋白质和DNA B. DNA是遗传物质 C.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将DNA注入细菌内时,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是以细菌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所以子代噬菌体没有原亲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A错误;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只含有DNA和蛋白质,而且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所有生物提出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大多数是DNA,少数的遗传物质是RNA,但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就是DNA,C错误;由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错误。‎ ‎14. 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表,则tRNA(反密码子为UGC)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TTT CGT ACG TGC 赖氨酸 丙氨酸 半胱氨酸 苏氨酸 A. 赖氨酸 B. 丙氨酸 C. 半胱氨酸 D. 苏氨酸 ‎【答案】D ‎【解析】tRNA上的三个碱基(UGC)属于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图中tRNA对应的密码子为ACG,而密码子在mRNA上,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半胱氨酸.‎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遗传信息在DNA上,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这样遗传信息就从DNA转移到mRNA上;mRNA上控制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 ‎15.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C.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染色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一致的 D. 在生物体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基因的数量是不同的 ‎【答案】C ‎【解析】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染色体也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因为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所以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B正确;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染色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因此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染色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不一致的,C错误;在生物体的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的数量和基因的数量是不同的,D正确。‎ ‎16. 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 A. 外祖父母色盲,则外孙一定色盲 B. 祖父母色盲,则孙子一定色盲 C. 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色盲 D. 母亲色盲,则女儿一定色盲 ‎【答案】A ‎【解析】若外祖父母色盲,则他们的女儿肯定色盲,所以外孙一定色盲,A正确;祖父母色盲,则儿子肯定色盲,但是孙子不一定一定色盲,B错误;父亲色盲,其女儿可能从母亲哪儿获得正常基因,而表现为正常,C错误;母亲色盲,儿子肯定色盲,女儿可能正常,D错误。‎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男性的基因型为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女性正常)、XBXb(女性携带者)、XbXb(女性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特点,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7.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科学地选择了实验材料(豌豆)和严谨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按假说-演绎法)‎ B.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 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D. 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答案】D ‎【解析】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受粉作物,实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严谨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按假说-演绎法),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杂交或自交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这是对多数个体及后代统计的结果,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B正确;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自己的假说,C正确;等位基因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杂交遗传实验 ‎【名师点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18. 基因重组发生在 A.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B. 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 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 D. 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 ‎【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分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A正确;受精作用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过程,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嫁接等营养生殖为无性生殖,D错误。 ‎ ‎19. “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 A. 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B. 性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C. 常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 D. 常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 ‎【答案】D ‎【解析】染色体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所以D选项正确。‎ ‎20. 现代生物进化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 ‎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②④⑤⑥⑦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③⑤⑦‎ ‎【答案】C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①正确;自然选择学说是从个体水平上进行解释的,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②正确;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③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④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⑤正确;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⑥正确;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⑦错误。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联系及区别。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2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 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的结果 D.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答案】B ‎【解析】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反射弧的参与,如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2CO3/NaHCO3来调节,A错误;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正确;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C错误;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也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脊髓和下丘脑,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2.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结构①为线粒体,能为兴奋的传递过程提供能量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C. 结构②受到刺激时,释放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达到突触间隙 D. 神经递质能与结构④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④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C ‎【解析】结构①(线粒体)存在于于突触小体中,能为兴奋的传递过程提供能量,A正确;‎ 正常安静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当给以一定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正确;神经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神经递质能与结构④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④膜电位的变化,进而引发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正确。‎ ‎23.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答案】B ‎【解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由于该鼠为成年鼠,因此连续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该小白鼠的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故选B。‎ ‎【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24.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角质层细胞的屏障作用 B. 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C.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解:A、皮肤角质层细胞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A错误;‎ B、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B错误;‎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C正确;‎ 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错误.‎ 故选: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5. 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 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B.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 —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答案】A ‎【解析】过敏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由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故选A。‎ ‎26. 稻田中,农民要拔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A. 保持生态平衡 B. 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 调整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方向 D. 増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意义包括调整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方向,使其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题干中的做法就体现了这个意义。故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使其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7.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雌蕊柱头获得无籽番茄果实,应选择的时期和条件是 A. 开花后,不去雄蕊 B. 开花后,去掉雄蕊 C. 花蕾期,不去雄蕊 D. 花蕾期,去掉雄蕊 ‎【答案】D ‎【解析】由于发育的种子能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雌蕊柱头上,并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以防止自花传粉.‎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名师点睛】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28.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鼠的密度,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50只鼠,第二次捕获60只未标志的鼠和2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A. 250只/公顷 B. 200只/公顷 C. 150只/公顷 D. 100只/公顷 ‎【答案】B ‎【解析】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故该种鼠的总数=50×(60+20)÷20=200(只),由于调查范围是1公顷,故种群密度为200只/公顷。‎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标记重捕法的计算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计算能力,需要注意第二次捕获数量包括未标志和标志的鼠。‎ ‎29. 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答案】A ‎3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与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生物群落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C.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越强 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B ‎【解析】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生物群落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B错误;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也越强,C正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越小。当生态系统的干扰超出一定范围时,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1. 下图为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乙表示DNA独特的_________结构,是由两条链以________的方式盘旋而成。‎ ‎(2)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组成(要求填标号表示)。‎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的。‎ ‎【答案】 (1). 双螺旋 (2). 反向平行 (3). 脱氧核苷酸 (4). 3、4、6 (5). 磷酸 (6). 脱氧核搪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对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甲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图乙是DNA分子的空间结构,DNA分子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五碳糖交替排列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两条链的碱基通过氢键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成碱基对,位于内侧。‎ ‎(1)分析题图可知,甲图是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图乙表示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链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而成。‎ ‎(2)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由3(脱氧核糖)、4(磷酸)、6(含氮碱基)组成。‎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排在DNA分子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32. 已知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A对a显性、B对b是显性,且A存在时,B不表达。花瓣中含红色物质的花为红花,含橙色物质的花为橙花,只含白色物质的花为白花。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红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橙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现有白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若干,为探究上述两对基因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完善有关方法步骤:‎ ‎①第一步:选取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白花植株与基因型为______的红花植株杂交,得到F1。‎ ‎②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A和a与B和b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为了验证A和a这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某实验小组选择纯合的红花和白花亲本杂交,再让获得的F1和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如果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说明A和a这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 (1). 6 (2). aaBB、aaBb (3). aabb (4). AABB (5). 让F1自交得到F2 (6). 红花:橙花:白花=12:3:1 (7). 红花:白花=1:1或红花:橙色花:白花=2:1:1 (8).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据图示及题意可知,红花的基因型为A_,橙花的基因型是aaB_,白花基因型为aabb;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等。‎ ‎(1)据题意可知,红花的基因型为A_,故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6种;橙花的基因型是aaBB、aaBb。‎ ‎(2)现有白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若干,为探究上述2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实验设计思路是:选取两纯合亲本杂交,即基因型为aabb 的白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得到F1(AaBb)。第二步:让F1自交得到F2,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红花为A_,比例为3/4×1=12/16,橙花为aaB_,比例为1/4×3/4=3/16,白花的比例1/4×1/4=1/16‎ ‎。即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橙花:白花=12:3:1,则A和a与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为了验证A和a这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某实验小组选择纯合的红花和白花亲本杂交,得到F1,其基因型为AaBb,与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AaBb与Aabb,表现为红色,aaBb表现为橙色,aabb表现为白色,。因此如果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橙色花:白花=2:1:1,则说明A和a这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3. 如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回答问题。‎ ‎(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A→B育种途径中,常釆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幼苗。‎ ‎(2)如果要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则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图中所示育种途径中,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两对基因控制不同性状,且A对a、B对b完全显性)。请回答:‎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_______种纯合植株。‎ ‎【答案】 (1). 杂交育种 (2). 花药离体培养 (3). A→D (4). E (5). 甲与乙 ‎ ‎ (6). 4‎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AD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BC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F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A-D过程中进行了杂交→自交→选优等方法,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A-B育种途径中,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来获取单倍体幼苗。‎ ‎(2)如果要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可以利用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而杂交育种(A-D)最简便。 (3)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图中E育种途径即诱变育种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 ‎①要想使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所选的两亲本要具有一对相同的杂合基因,而另一对基因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为一种,所以可以选择甲和乙。‎ ‎②乙丁为亲本,F1代中有AaBb和Aabb.而AaBb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经A、B、C途径可培育出4种纯合植物。‎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几种育种方法,判断每种育种方法的名称以及各自遵循的原理。‎ ‎34. 下图为人体内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E代表相关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处于寒冷环境中,激素C的分泌量增加。激素C能_________,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激素C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方式叫_____________,它对于维持体内激素C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激素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的释放量增加,其作用是促进__________。‎ ‎(4)血糖浓度升高能直接刺激_________细胞分泌激素E,也能通过下丘脑和传出神经支配胰岛,促进E的分泌,这说明激素E分泌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2). 全身所有细胞 (3). (负)反馈调节 (4). B (5).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6). 胰岛B (7). 神经一体液调节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器功能关系示意图,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D、E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或者胰高血糖素.据此答题。‎ ‎(1)若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激的分泌量将会增加,其中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其作用的靶细胞是全身所有细胞。‎ ‎(2)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馈调节,即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高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对于维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据试题分析可知,B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B(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增加,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血糖浓度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E,也能通过下丘脑和传出神经支配胰岛,促进E的分泌,这说明激素E分泌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35. 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图中虚线箭头所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时引起的免疫反应。‎ ‎(3)C在发挥免疫作用时将产生_____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细胞 (2). 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 (3). 抗体 (4). 蛋白质 (5). B (6). 免疫缺陷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据图分析,左侧表示体液免疫,其中A表示B淋巴细胞,C表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右侧表示细胞免疫,其中B表示T淋巴细胞,D表示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使之裂解死亡。据此答题。‎ ‎(1)据试题分析可知,A细胞为B淋巴细胞。‎ ‎..............................‎ ‎(3)C是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即图中的B;HIV侵染人体后,使人体免疫能力逐渐降低,最终丧失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缺陷病。‎ ‎36.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一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甲。请分析回答:‎ ‎(1)调査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不能都用样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据图甲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的比例增加,通过________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方框中应该填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5)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都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因为有的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 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3). 捕食和寄生 (4). 垂直结构 (5). 能充分利用光能 (6). 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 (7). 分解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能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图甲:由图甲可知,植食性昆虫在复合种植时减少,而肉食性性、寄生性、腐生性昆虫增多,说明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抑制了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复合种植时生物量及生物种类增多使腐生性昆虫增多。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分析图乙:图乙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图乙左面第一个方框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第二个空白方框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在第二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第二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的有机物中。‎ ‎(1)因为有的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査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不能都用样方法,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昆虫用标志重捕法。‎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导致害虫明显减少。‎ ‎(3)山绿豆跟荔枝搭配种植,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群落对光能的充分利用。‎ ‎(4)摄入量=同化量+粪便,所以图中缺少的部分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方框中应该填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 ‎(5)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分解者;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食物网的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