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不相符的是 A. 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赫尔希和蔡斯——首次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 ‎2.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性状:生理方面的特征,形态方面的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特征。 2、性状类型: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3)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 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4)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短毛、直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A错误;隐性性状是指在显性纯合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错误;性状分离指的是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与亲本不同性状的现象,C错误;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AA和Aa个体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相对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及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B.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假说内容 ‎【答案】C ‎【解析】‎ 孟德尔所做假设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其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生物特性,孟德尔实验成功原因之一是实验材料选择正确,B错误;“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正确。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 ‎【名师点睛】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实验理解不清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 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F1 高茎 ‎↓⊗‎ F2 高茎 矮茎 比例 3 ∶ 1‎ 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4.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两个桶内都放进10只D小球和10只d小球,某同学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为Dd组合的可能性是 A. 0 B. 1/8 C. 1/4 D. 1/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保持随机性,两个球的组合可能为DD、Dd、dD、dd四种情况,每种情况的概率是相等的,都为1/4,因为习惯上Dd和dD我们都写作Dd,故组合为Dd的可能性为1/2,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表现型 黄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A. Aa1×ala2 B. Aa1×Aa2‎ C. Aa2×ala2 D. Aa2×Aa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详解】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Aa1与ala2杂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为黄色(Aa1)、灰色(Aa2)、黑色(a1a1、a1a2)三种,A正确;Aa1与Aa2杂交所得后代的基因型为AA(胚胎致死)、Aa1、Aa2、a1a2,表现型为黄色(Aa1)、灰色(Aa2)、黑色(a1a2)三种,B正确;Aa2与ala2‎ 杂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为黄色(Aa1)、灰色(Aa2)、黑色(a1a2、a2a2)三种,C正确;Aa2与Aa2杂交所得后代的基因型为AA(胚胎致死)、Aa2、a2a2,表现型为灰色(Aa2)、黑色(a2a2)两种,D错误。‎ ‎6.已知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匹白色公马(♂)与一匹栗色母马(♀)交配,先后产生两匹白色母马(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 ‎ ‎ A. 马的白色对栗色为显性 B. 马的毛色遗传为伴性遗传 C. Ⅰ1与Ⅱ2基因型一定不同 D. Ⅱ1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子代个体数量较少,因此不能确定白色和栗色的显隐性,故A错误;根据图示的表现型,不能确定马毛色的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故B错误;若白色是隐性,则Ⅰ1与Ⅱ2的基因型相同,故C错误;无论白色和栗色哪一个是显性,子代的Ⅱ1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7.对如图所示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进行分析,则下列每项个体中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一组是 A. 3号、5号、13号、15号 B. 3号、5号、9号、14号 C. 2号、3号、13号、14号 D. 2号、5号、9号、10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遗传系谱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系谱图显示:9号和10号均正常,其儿子16号患病,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为隐性遗传;又因为8号为女性患者,其儿子14号正常,据此可进一步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6号、12号和16号均患病可推知:3号、7号、9号、10号和11号均为杂合子,一定携带致病基因,进而推知15号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可能携带致病基因。由1号和8号均患病可推知:5号、13号、14号均为杂合子,一定携带致病基因。2号表现型正常,可能为显性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即2号可能携带致病基因。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8.下面是从7个不同的双因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观测到的表现型比例。若对双因子杂合体进行测交,则相应的测交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为3∶1的是 ‎①9∶6∶1 ②9∶3∶4 ③9∶7 ④15∶1 ⑤12∶3∶1 ⑥9∶3∶3∶1 ⑦13∶3‎ A. ①和② B. ③、④和⑦ C. ⑤和⑦ D. ②、⑥和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假设双因子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①如果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6∶1,即A_B_∶(A_bb+aaB_)∶aabb=9∶6∶1,则其测交后代比例为1∶2∶1;②如果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9∶3∶4,即A_B_∶A_bb∶(aaB_+aabb)=9∶3∶4或A_B_∶aaB_∶(A_bb+aabb)=9∶3∶4,则其测交后代比例为1∶1∶2;③如果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7,即A_B_∶(A_bb+aaB_+aabb)=9∶7,则其测交后代比例为3∶1;④如果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5∶1,即(A_B_+A_bb+aaB_)∶aabb=15∶1,则其测交后代比例为3∶1; ‎ ‎ ⑤如果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2∶3∶1,即(A_B_+A_bb)∶aaB_∶aabb=12∶3∶1或(A_B_+aaB_)∶A_bb∶aabb=12∶3∶1,则其测交后代比例为2∶1∶1;⑥如果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即A_B_∶A_bb∶aaB_∶aabb=9∶3∶3∶1,则其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⑦如果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3,即(A_B_+A_bb+aabb)∶aaB_=13∶3或(A_B_+aaB_+aabb)∶A_bb=13∶3,则其测交后代比例为3∶1。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自由组合定律中异常分离比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①双杂合子自交,看子代的性状分离比,若比例之和是(或小于)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将特殊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分离比为12∶3∶1,则为(9∶3)∶3∶1的变形,类似的还有9∶7、15∶1、9∶3∶4等。再如分离比为6∶3∶2∶1,则存在某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的情况。‎ ‎9.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A. TtBb和ttBb B. TtBb和Ttbb C. TtBB和ttBb D. TtBb和ttBB ‎【答案】A ‎【解析】‎ 由“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可知:①高茎∶矮茎=(3+1)∶(3+1)=1∶1,亲本基因型为Tt×tt;②无芒∶有芒=(3+3)∶(1+1)=3∶1,亲本基因型为Bb×Bb。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Bb和ttBb。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这一类题目,一般是把两对等位基因分开,一对一对地加以考虑,然后再把两部分结果组合起来。‎ ‎10.豌豆从播种到收获为1年时间,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F1种子,F1自交产生的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上述实验分别需要在第几年才能得出结果 A. 3年、2年 B. 2年、3年 C. 2年、2年 D. 3年、3年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育种年限的判断。‎ ‎【详解】第1年将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当年在母本植株上收获F1种子;第2年将F1种子播种,长出的F1植株成熟后自交,并于当年收获F2种子;第3年播种F2种子,长出的F2‎ 植株会表现出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的性状分离比。第1年将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当年在母本植株上就能收获表现为黄色圆粒的F1种子;第2年将F1种子播种,长出的F1植株成熟后自交,并于当年在F1植株上收获F2种子,该F2种子会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综上分析,上述实验分别需要在第3年、2年才能得出结果,A正确,B、C、D均错误。‎ ‎11.白色盘状南瓜和黄色球状南瓜杂交,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F1全为白色盘状南瓜。若F2中纯合白色球状南瓜有1 000个,从理论上算,F2中杂合黄色盘状南瓜的数目是( )‎ A. 1 000个 B. 2 000个 C. 3 000个 D. 4 000个 ‎【答案】B ‎【解析】‎ 将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说明白色相对于黄色为显性性状(用Y、y表示),盘状相对于球状为显性性状(用R、r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F1的基因型为YyRr.其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盘状(Y_R_):白色球状(Y_rr):黄色盘状(yyR_):黄色球状(yyrr)=9:3:3:1.F2中纯合白色球状南瓜占1/16,杂合黄色盘状南瓜占2/16,又已知F2中纯合白色球状南瓜有1000个,则F2中杂合黄色盘状南瓜的数目是2000个。‎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2.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选择①和③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B. 任意选择上述亲本中的两个进行杂交,都可通过观察F1代的花粉验证分离定律 C. 选择①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将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色花粉粒:棕色花粉粒=1:1‎ D. 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花粉粒的非糯性(A)与糯性(a)经过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粉粒的长形(D)和圆形(d)在显微镜下也可以观察到,但抗病和染病(t)在显微镜下不能通过观察加以分辨。可见,若通过观察F1的花粉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应选择③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ttDd,F1产生的花粉经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四种比值相等的花粉粒,即蓝色长形(AD)∶蓝色圆形(Ad)∶棕色长形(aD)∶棕色圆形(ad)=1∶1∶1∶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但不能选择①和③为亲本进行杂交,因为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TtDd,产生的花粉粒经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蓝色长形花粉粒(AD)∶蓝色圆形(Ad)花粉粒=1∶1,与自由组合定律不符,A错误;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Ttdd,产生的花粉粒经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都是蓝色圆形(Ad),因此不能通过观察F1代的花粉验证分离定律,B错误;选择①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Ttdd,将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色花粉粒∶棕色花粉粒=1∶1,C正确;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Ttdd,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不能通过观察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点睛】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已知非糯性花粉(A)遇碘液变蓝色,糯性(a)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通过观察F1的花粉来验证分离定律,则可以选择非糯性和糯性来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花粉粒的长形(D)和圆形来进行研究。若通过观察F1的花粉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则需同时研究非糯性和糯性、花粉粒的长形(D)和圆形这两对相对性状。‎ ‎13.以下叙述中,哪一条不是孟德尔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A. 正确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B. 正确选用了实验材料 C. 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D. 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孟德尔正确假设了遗传因子控制生物的相对性状,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A错误;正确地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B正确;对相对性状的研究采用了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C正确;运用假说-演绎法,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D正确。‎ ‎14.如图示某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与图像。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 图2甲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B. 图1中CD段形成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 由图2乙细胞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 D. 图2丙细胞的分裂时期与图1的DE段相吻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图2甲细胞中,每一极中2条大的染色体是1对同源染色体,2条小的染色体也是1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图2甲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图1中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减少一半,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B正确;图2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为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由此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C正确;图1中的BC段存在染色单体,图2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但因其有染色单体,所以处于图1中的BC段,D错误。‎ ‎【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并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2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图1曲线中各段相应细胞类型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5.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 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 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 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 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C2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以C1和C2的遗传信息相同;而S1和S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分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所以遗传信息不同。答案B正确。‎ ‎16.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④ C. ③和⑤ D. ①和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所以,图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②和④,故选B。‎ ‎17.下列叙述中哪项不能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 A. 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之一 B. 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 C.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 D.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综上所述,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之一,不能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A正确,B、C、D均错误。‎ ‎18.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图中基因分离只发生在①②,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④⑤‎ B. 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 图一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 D. 图二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据此可推知:图中基因分离发生在①②④⑤,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④⑤,A错误;③⑥表示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的受精作用过程,B错误;在图一中,③过程所示的雌雄配子之间结合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C正确;图二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1/3,D错误。‎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熟记并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更主要的是依据题图所示的过程,准确识别数字所示过程蕴藏的生物学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9.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 B. 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 在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 D. 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可含一条X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XY型性别决定方式、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其中X染色体直接遗传自母亲,可能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Y染色体直接遗传自父亲,间接来自祖父,A错误;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不仅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例如色盲基因在体细胞表达,B错误;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X和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精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发生联会行为,C错误;人体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一条X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D正确。‎ ‎20.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表现类型,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对下表有关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 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243‎ 阔叶119、窄叶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131‎ 窄叶127‎ A. 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 根据第1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植株占1/4‎ D. 用第2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雄株占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表中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雌雄个体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掌握伴性遗传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表中信息显示:第2组的窄叶父本与阔叶母本杂交,子代无论是雌株还是雄株,阔叶∶窄叶都约为1∶1,因此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A正确;第1组的两个阔叶亲本杂交,子代有窄叶植株,说明阔叶对窄叶为显性,又因为子代雌株均为阔叶,雄株的阔叶∶窄叶都约为1∶1,说明叶形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第3组的阔叶父本与窄叶母本杂交,子代雌株均为阔叶,雄株均为窄叶,说明叶形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若控制叶形的基因用B、b表示,则第1组阔叶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阔叶父本的基因型为XBY,子代阔叶雌株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子代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二者杂交,后代中窄叶植株占1/2×(1/4XbY+1/4XbXb)=1/4,C正确;第2组窄叶父本与阔叶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子代的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二者杂交,后代中窄叶雄株占1/4,D错误。‎ ‎【点睛】以题意信息和表格中呈现的“亲代与子代的表现型及子代的株数”为切入点,明辨控制叶形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进而推知双亲与子代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围绕“伴性遗传”等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21.基因型为AaXBXb的雌果蝇与AaXBY的雄果蝇交配,后代将产生几种基因型,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 6、3/8 B. 8、3/8 C. 9、1/4 D. 12、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基因型为AaXBXb的雌果蝇与AaXBY的雄果蝇交配,后代中,AA∶Aa∶aa=1∶2∶1、XBXB∶XBXb∶XBY∶Xb Y=1∶1∶1∶1。可见,后代将产生3×4=12种基因型,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1/2Aa×1/4XBXb+1/2Aa×1/4XBY)=3/4,A、B、C均错误,D正确。‎ ‎2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培养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的一组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 B. 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即可将32P标记至噬菌体的DNA C.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搅拌、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若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因子代噬菌体含有32P,所以会使32P标记的一组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A正确;因为噬菌体是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应该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细菌,获得含32P的细菌,再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即可将32P标记至噬菌体的DNA,B错误;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因噬菌体的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所以结果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D正确。‎ ‎23.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A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B中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中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D中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24.下图表示H5N1病毒、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H5N1病毒 B. 硝化细菌 C. 酵母菌 D. 人体 ‎【答案】A ‎【解析】‎ H5N1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含有1种五碳糖(核糖)、四种含氮碱基(AGCU)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故A项正确;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中含有1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AGCT)和四种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故B、C、D项错误。‎ ‎【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遗传物质 ‎【名师点睛】1.生物体内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类型 ‎ ‎ 生物类型 ‎ 核酸种类 ‎ 遗传物质 ‎ 实例 ‎ 有细胞结 构的生物 ‎ 真核生物 ‎ DNA和RNA ‎ DNA ‎ 玉米、小麦、人 ‎ 原核生物 ‎ 乳酸菌、蓝藻 ‎ 无细胞结 构的生物 ‎ DNA病毒 ‎ DNA ‎ DNA ‎ 噬菌体 ‎ RNA病毒 ‎ RNA ‎ RNA ‎ 烟草花 叶病毒 ‎ ‎2.关于如何确定遗传物质的2个要点 ‎(1)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5. 将细菌在含有31P核苷酸和32S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再用DNA和蛋白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则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后,含有31P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A. 1和1 B. 1/4和0 C. 1和0 D. 1/4和1‎ ‎【答案】C ‎【解析】‎ 将细菌在含有31P核苷酸和32S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细菌中的DNA含有31P,蛋白质含有32S,用DNA和蛋白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噬菌体会以细菌DNA为原料以自身DNA为模板合成噬菌体DNA,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1个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的8个DNA分子都含有31P,有2个DNA分子含有32P单链,因此子代噬菌体均含有31P;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是以细菌蛋白质为原料合成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因此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32S,不含有35S。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分子的复制 ‎26.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b2为合成mRNA的模板链,则信使RNA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B. 若b2为合成mRNA的模板链,则转运RNA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C. b1、b2链中均有ATGC四种碱基,且b1中A碱基量与b2中A碱基量相同 D. 以b2为DNA复制时的模板链时,新形成的DNA子链碱基序列与b1相同 ‎【答案】D ‎【解析】‎ 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b2链为模板,则其形成的子代DNA链与其互补,由于b1 链与b2链互补,所以b1 链与新形成的子链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27. 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 A. TGU B. UGA C. ACU D. UCU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据此答题.‎ 解: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相应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根据tRNA反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U,且DNA的下面一条链为模板链;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是AC.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 故选:C.‎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8.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 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 核糖体不同 C. 转运RNA不同 D. 信使RNA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二者细胞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但二者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基因在转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mRNA,进而通过翻译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转运RNA是翻译过程中运载氨基酸的工具,它们都不是导致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29.下图所示实验,能模拟SARS病毒的逆转录过程的是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SARS病毒的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AB错误。合成DNA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本题选D。‎ 考点:SARS病毒的逆转录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适中,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0.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 18%、26% B. 28%、22% C. 26%、18% D. 44%、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逆转录、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在某单链的mRNA分子中,U=26%,A=18%,C+G=56%。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在与mRNA互补的DNA单链中,A+T=44%、G+C=56%,而且该DNA单链中的A、T、G、C分别和与mRNA非互补的DNA单链中的T、A、C、G相等,进而推知:合成的DNA分子中,C=G=28%,A=T=22%,B 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难点为相关计算,画图辅助分析有助于突破难点。‎ 可见,DNA分子中,C=G=56%×1/2=28%,A=T=44%×1/2=22%‎ ‎31.安哥拉兔的长毛与短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大量实验表明纯种的长毛兔和短毛兔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雄兔均表现为长毛,雌兔均表现为短毛,F1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雄兔长毛:短毛=3:1,雌兔短毛:长毛=3:1。据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上的性别差异可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 一对长毛兔交配,子代可能出现短毛兔,且该短毛兔一定为雌兔 C. 一对短毛兔杂交出现了长毛兔,则这一对兔的后代长毛兔约占1/2‎ D. 安哥拉兔的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第一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假设相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纯种的长毛兔和短毛兔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雄兔均表现为长毛,雌兔均表现为短毛,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进而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而且基因型为Aa的雄兔为长毛,基因型为Aa的雌兔为短毛,A错误;基因型为Aa的F1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雄兔长毛∶短毛=3∶1,雌兔短毛∶长毛=3∶1,说明基因型为AA的雄兔和雌兔的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为aa的雄兔和雌兔的表现型也相同,但基因型为AA和aa个体的表现型却不同,假设长毛由基因A控制,则长毛雄兔的基因型为AA或Aa,长毛雌兔的基因型为AA,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或AA和Aa,子代雄兔都是长毛,子代雌兔中AA为长毛,Aa为短毛,B正确;一对短毛兔杂交出现了长毛兔,则亲本短毛雄兔的基因型为aa,短毛雌兔的基因型为Aa,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1,雄兔中Aa为长毛、aa为短毛,雌兔都是短毛,且子代雄兔∶雌兔=1∶1,所以这一对兔的后代长毛兔约占1/4,C错误;安哥拉兔的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32.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上述遗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 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D. 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后代出现鼠色与正常尾,说明黄色与卷尾是显性性状,亲本为双杂合子,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后代就出现9:3:3:1的比例,而题中的比例是6:2:3:1,可推知是某显性基因纯合致死,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如图为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若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cXD,则同时产生的三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 A. AbcXD、abCXd、aBCXd B. ABcXD、abCXd、abCXd C. AbcXD、abCXd、abCXd D. ABcXD、abCXd、aBCX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细胞基因相同,又由于Ab、aB分别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传递过程中不分开,所以卵细胞基因组成为ABcXD,同时产生的三个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cXD、abCXd、aBCXd。‎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4. 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 若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有一条染色体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 若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发生了交叉互换,则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C. 若这两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条染色体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 若这两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 色体上,则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若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有一条染色体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A正确;叵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发生了交叉互换,则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B错误;若这两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条染色体出现2个黄色或2个绿色荧光点,C错误;若这两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5.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C. 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 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答案】BC ‎【解析】‎ 由系谱图中Ⅱ-4和Ⅱ-5均患甲病,Ⅲ-7为女性且不患甲病,可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甲、乙两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推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Ⅱ-4和Ⅱ-5不患乙病,生育了患乙病儿子Ⅲ-6,可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若甲病用A表示,乙病用b表示,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Ⅰ-2的基因型为AaXBY,Ⅱ-3的基因型为AaXbY,Xb致病基因来自Ⅰ-1,B错误;由Ⅱ-2的表现型可知基因型为aaXBX-,由Ⅲ-2患乙病推知Ⅱ-2基因型为a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Y,Ⅲ-8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和AAXBXb四种可能,C正确;Ⅲ-4基因型为AaXBXb,Ⅲ-5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3+2/3×3/4=5/6,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5/6×1/2=5/12,D正确。‎ ‎【考点定位】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通过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 ‎(1)首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如下图:‎ ‎②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2)其次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下图1。‎ ‎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上图2。‎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①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 a.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如下图1。‎ b.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下图2。‎ ‎②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a.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如下图1。‎ b.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下图2。‎ ‎(4)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①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如下图:‎ ‎②如下图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36. 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XBY、XbY B. 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XBXb、XbXb C. 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 D. 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和XBY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雌叶雄叶取决于精子类型,如果精子类型是X,就是雌株,如果精子类型是Y就是雄株。现在情况是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也就是Xb精子是不能正常形成的,那就只有Y精子了,故在这种植物的遗传过程中,永远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所以选项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只要抓住雄性个体不可能出现Xb型的精子就可以了。‎ ‎37.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答案】D ‎【解析】‎ 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R型菌无毒,不使小鼠致死,S型菌有毒,可使小鼠致死。①中DNA被DNA酶破坏,R型菌不转化;②中仍有部分S型菌未转化;③中高温加热后R型菌已死,不能再转化;④中同③。‎ ‎38.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那么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有15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考查,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DNA分子由1条母链和1条子链组成。‎ ‎【详解】根据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可知,模板链含15N,原料含14N,复制一次后,每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一条含有15N,另一条含有14N,因此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每一个精子中的所有DNA都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因此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100%。‎ 故选:D。‎ ‎【点睛】对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9.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中的配对方式为A与T、G与C相互配对 B. 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 图中表明正在合成4条多肽链 D. 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为b→a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表达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图示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的配对方式是A与U配对、T与A配对、G与C相互配对,翻译过程的配对方式是A与U相互配对、G与C相互配对,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的阻断,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B正确;图中附有核糖体的4条链是通过转录形成的4个mRNA分子,每个mRNA分子都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C错误;根据图中mRNA的长度推断可知,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为a→b,D错误。‎ ‎40.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引起脊髓灰质炎。下图是该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酶X是RNA聚合酶,其合成的场所是细胞核 B. +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C. 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 D. 过程②与过程③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差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病毒的增殖、基因的表达、RNA的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酶X催化RNA的合成,是RNA聚合酶,其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A错误;+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先合成为-RNA,再合成为+RNA,即产生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RNA单链,所以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B正确;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如果位于编码区以外,则不能决定一个氨基酸,C错误;过程②与过程③均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相同,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由组合 (2). AABB (3). aabb (4). 1/5 (5). 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解析】‎ ‎(1)题干中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因为两对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①紫色叶×绿色叶,F1全是紫色,F2中紫色:绿色=15:1,很明显只有为双隐性也就是说aabb时表现为绿色,其余只要是有任何一个显性基因都表现紫色,所以F1是AaBb,亲本是AABB和aabb。F2中紫色:绿色=15:1,在紫色中有3份是纯合子,所以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5=1/5。(3)组合②F2为3:1,典型分离比,说明F1基因有一对杂合有一对纯合,且纯合那对必然是两个隐性基因(要不就不可能有绿色F2),F1可能为Aabb或者aaBb,所以亲本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者aaBB),则F1与绿色叶(aabb)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Aabb:aabb=1:1(或aaBb:aabb=1:1),即 紫色叶:绿色叶=1:1。‎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熟悉孟德尔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相关结论是解决本题的核心和关键:F2共有16种配子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1)表现型 ‎(2)基因型 ‎42.根据中心法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 __________。‎ ‎(2)核DNA的复制发生的时期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在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在细胞生物体内能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答案】 (1). 翻译 (2). 有丝分裂的间期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 细胞核 (5). 核糖体 (6). DNA的复制、转录、翻译 (7). (8). ‎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逆转录、RNA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1)翻译是在核糖体中进行的,是以tRNA为氨基酸的运载工具。‎ ‎(2) 核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 在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4) 一般情况下,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在细胞生物体内均能发生。‎ ‎(5) ①具有RNA复制功能的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为:;②具有逆转录功能的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为:。‎ ‎43.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细胞都可以在__________器官中观察到。上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图像有_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a、i、j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所示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 ‎(4)将上图中进行减数分裂细胞按分裂顺序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 (1). 睾丸 (2). b、e、f (3). 初级精母细胞 (4). 次级精母细胞 (5). 精细胞 (6). 8 (7). 1:2 (8). a→c→g→i→d→h→j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 ‎ a细胞存在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含同源染色体,而且形成了新的细胞核,处于有丝分裂末期;g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所以该细胞为高等雄性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h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而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j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也无染色单体,为减数分裂最终结果形成的子细胞。综上分析,图中细胞都可以在睾丸器官中观察到。上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图像有b、e、f。‎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图中a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i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j细胞为精细胞。‎ ‎(3) 图c所示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因此共有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 ‎(4) 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上图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其正确的分裂顺序为a→c→g→i→d→h→j。‎ ‎【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明辨各细胞分裂示意图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及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44.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a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 ‎(3)该DNA片段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至少为____个。  ‎ ‎(4)若在AUG后插入三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2). ②③⑤ (3).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4). 28 (5). 一个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基(核糖核苷酸)组成 (6).‎ ‎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a过程是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DNA复制过程,所需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 ‎(2) ①是DNA,②为mRNA,③为核糖体,④是肽链,⑤是tRNA。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之一。可见,图中含有核糖的是②③⑤。依题意可知:②所示的mRNA上的密码子,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为AUG、GCU、UCU、UUC,所以 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3) ②所示的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其碱基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为AUGGCUUCUUUC。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该DNA模板链的碱基顺序为TACCGAAGAAAG,非模板链的碱基顺序为ATGGCTTCTTTC,因此该DNA片段共含有7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7-(22-1)×7=28个。‎ ‎(4)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若在决定甲硫氨酸的密码子AUG后插入三个核苷酸,即在该密码子后插入一个密码子,则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一个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基(核糖核苷酸)组成。‎ ‎(5) 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点睛】解答此题需识记并理解DNA复制过程、转录和翻译过程等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明辨:①~⑤依次表示DNA、mRNA、核糖体、肽链、tRNA,a、b、c依次表示DNA复制、转录、翻译,并与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等知识建立联系,进而对相关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45.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用A、a表示),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用B、b表示)。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结果如图所示:‎ ‎(1)果蝇的眼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子代的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3)子代雌果蝇的性状表现与雄果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BBXAXA 或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设计了最简便的探究实验如下:‎ ‎①用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试验,将子代培养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 ‎②结果与结论:若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若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答案】 (1). 圆眼 (2). 眼形 (3). BbXAXa (4). BbXAY (5). 1/2 (6). BBXaXa、BBXAY (7). 若子代中有雌果蝇(或子代中雌性∶雄性=1∶1) (8). 若子代中无雌果蝇(或子代全为雄性)‎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以果蝇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 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F1中出现了棒眼残翅的个体,说明在果蝇的眼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圆眼,在果蝇的翅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长翅。子代的雌果蝇均为圆眼,雄果蝇的圆眼∶棒眼=1∶1,说明眼形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控制眼形的基因A和a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双亲与眼形相关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与XAY;在子代雄果蝇与雌果蝇中,长翅∶残翅分别为6∶2与5∶2,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B和b位于常染色体上,双亲与翅形相关的基因型均为Bb。综上分析,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与BbXAY,而且在子代圆眼长翅雌果蝇中有一种基因型是致死的,。‎ ‎(2) 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子代的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XAXA∶bbXAXa=1∶1,其中纯合子(bbXAXA)所占比例为1/2。‎ ‎(3) ①欲设计最简便实验,探究子代雌果蝇的性状表现与雄果蝇不同的原因,是否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所致,则需要排除翅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子代雌果蝇的基因组成应均为BB,而且子代的基因型种类数最少。综上分析可知:应选择基因型为BBXaXa、BBXAY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试验,将子代培养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 ‎②结果与结论:理论上BBXaXa与BBXAY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XAXa∶BBXaY=1∶1。如果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则子代中有雌果蝇(或子代中雌性∶雄性=1∶1);如果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则子代中无雌果蝇(或子代全为雄性)。‎ ‎【点睛】本题的切入点为图示中呈现的“亲、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这一信息。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依据图示中呈现的信息,将子代每一对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统计出来;若该比例在雌雄个体中存在明显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所占比例较高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据此结合题意并依据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推知双亲的基因型,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组合,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