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作业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2.(2018山东济宁高三月考,28)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3.(2018河南名校联盟第一次段考,25)在草原上,具有“清道夫”之称的蜣螂能以牛羊粪便为食,能将粪便掩埋在土中,对草原生态具有保护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蜣螂属于第三营养级,对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B.牛与羊属于初级消费者,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通过摄食粪便,蜣螂可获得牛羊同化量的10%~20%‎ D.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4.(2019届黑龙江牡丹江期中,3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2 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5.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Ⅰ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Ⅱ 中的则相反 ‎6.在下图的食物网中,鸟的食物中2/3来自草,1/3来自蚱蜢,蛇的食物中1/2来自蛙,1/2来自鸟,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蛇在食物网中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B.蛇每同化1 J能量,需要草固定700 J太阳能 C.与保护蛙相比,保护鸟更有利于增加草的数量 D.鸟同化的能量最终都将通过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7.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kJ·m-2·a-1)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9.(2019届湖南湘东六校联考,2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草→ 兔→ 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e中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0.(2019届河南滑县联考,28 )图甲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湖泊中三种生物的CO2释放速率(相对值)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为食的鲈鱼,则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变为________条。‎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小型鱼a的种群密度,重捕时因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少数标记个体死亡,则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浮游植物、小型鱼b的CO2释放速率的日周期变化可以分别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曲线________表示。‎ ‎(4)图中各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________(填“个体”“种群”或“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该湖泊中肉食性鱼类数量较植食性鱼类数量少,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8江西抚州高三测试,10)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至少存在3条食物链,蛇和鹰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 ‎(2)假设蛇所获得的能量中,1/2来自蟾蜍,1/2来自鼠。若蛇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的A属于图1中________的同化量,C为用于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为E,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E。‎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调节。‎ ‎12.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流动途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1.B 【解析】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A错误;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由于病毒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其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蚯蚓是真核生物,从土壤中的残枝败叶中获得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错误。‎ ‎2.B 【解析】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图示中的细菌可以作为消费者线虫的食物,A正确;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以捕食链划分,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食草虫、线虫和海螺都是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蜘蛛,B错误;若大米草死亡,则细菌数量增加,以细菌为食物的线虫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C正确;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的食物减少,引起蜘蛛数量减少,D正确。‎ ‎3.B 【解析】蜣螂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成分,不占有营养级,A错误;牛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生态系统不仅包含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还有无机环境,D错误。‎ ‎4.B 【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之和,A错误;由图可知,A、B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200+175+875)=4/25,B、C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3/20,则C增加1 kg,需消耗A为1÷4/25÷3/20≈42(kg),B 正确;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C错误;一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D错误。‎ ‎5.A 【解析】生态系统Ⅰ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Ⅱ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Ⅰ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散失得少,而生态系统Ⅱ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散失得多,因此生态系统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生态系统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但消费者所含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所含有的能量;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A正确,B、C、D错误。‎ ‎6.B 【解析】该食物网含3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鸟→蛇,草→蚱蜢→鸟→蛇,草→蚱蜢→蛙→蛇,蛇在食物网中处于第三、第四2个不同的营养级,A错误;蛇从3条食物链获得能量,蛇每同化1 J能量从草→鸟→蛇获得的草的能量为1/2÷10%×2/3÷10%=100/3(J),从草→蚱蜢→鸟→蛇获得的草的能量为1/2÷10%×1/3÷10%÷10%=500/3(J),从草→蚱蜢→蛙→蛇获得的草的能量为1/2÷10%÷10%÷10%=500(J),共需要100/3+500/3+500=700(J),B正确;据题干可知,鸟的食物中2/3来自草,故保护蛙比保护鸟更有利于增加草的数量,C错误;鸟同化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但鸟的粪便不属于鸟的同化量,属于鸟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错误。‎ ‎7.C 【解析】从图示看出W1为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1为流入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 ‎+B1+C1+A2+B2+C2+D2,A正确;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为A2+B2+C2+D2,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 ‎8.D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收割蚁同化量为31.00,而呼吸量为30.90,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0.10,0.10÷31.00×100%≈0.32%,A正确;盐沼蝗的摄入量为3.71,同化量为1.37,因而盐沼蝗摄入食物未同化量为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百分比为2.34÷3.71×100%≈63%,该部分能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B正确;黄鼠的同化量为3.80,而呼吸量为3.69,因此用于生长的能量就很少,C正确;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与食性有关而与能量传递效率无关,D错误。‎ ‎9.C 【解析】图中b=h+c,A错误;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h)/a×100%,B错误;“草→ 兔→ 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摄入量中,属于e,C正确;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10.(1)4 8 (2)无影响 (3)b a (4)群落 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所含能量越少,生物数量也会越少 ‎【解析】(1)图甲中的食物链条数为4条;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为食的鲈鱼,则增加小型鱼a和小型鱼b两个去向,此时小型鱼a和小型鱼b都是两条来源和两条去向,导致增加的食物链条数为2×1+2×1=4(条),即引入鲈鱼后,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变为 ‎8条。(2) 重捕时因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少数标记个体死亡,由于是重捕后死亡,因而对调查结果无影响。(3)一天中,存在明显的光照强度变化。图乙中,a曲线显示,一天中只有CO2释放,判断a可表示分解者或消费者;b曲线中,随时间变化,存在CO2释放与吸收的交替,判断b可表示光能自养的绿色植物;c曲线中,随时间变化,只有CO2的吸收,判断c可表示化能自养型的细菌。(4)研究湖泊中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肉食性鱼类比植食性鱼类的营养级高,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因而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相对越少。‎ ‎11.(1)竞争和捕食 (2)b=75a (3)草 鼠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大于 (4)生物的种间关系 负反馈(或反馈)‎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该食物网含3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食草昆虫→蟾蜍→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蛇和鹰都可以捕食鼠,表明二者存在竞争关系;鹰也能以蛇为食,说明二者又存在捕食关系。(2)蛇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应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假设蛇所获得的能量中,1/2来自蟾蜍,1/2来自鼠,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b=a/2÷20%÷20%÷20%+a/2÷20%÷20%,得b=75a。(3)图2中的A为鼠的粪便中能量,属于图1中草的同化量,C为用于鼠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为E,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食草昆虫+鼠的同化量)÷草的同化量×100%,而B为鼠的同化量,所以该能量传递效率大于B/E ‎。(4)在草原上,当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负反馈(或反馈)调节。‎ ‎12.(1)热能(或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级递减,Ⅳ的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 (2)营养级Ⅱ所同化的能量 营养级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解析】(1)M1是输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太阳光能。M2是系统散失的能量,是热能。在能量传递中由于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故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Ⅲ。(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摄入的能量中有一部分(c)未被同化,B表示被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去掉呼吸散失的,即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3)由图2看出,生态系统能量散失的途径有两条:①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②通过微生物(或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