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双链 DNA 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后,刺激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 侵入猪细胞内的猪瘟病毒通过逆转录等过程进行自我复制 C. 参与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以防止感染人 D. 一旦发现患非洲猪瘟病的病猪必须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A.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但不能与该病毒结合,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其不会发生逆转录过程,B错误; C.该病毒引起的是猪的传染病,不会传染人,C错误; D.一旦发现患非洲猪瘟病的病猪必须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 B. 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 C. 加盐腌制时,接近瓶口的盐要稍微铺厚一些 D. 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错误; B、腐乳制作中加料酒主要是为了调节腐乳的风味,同时可以杀菌,避免腐乳变质,B错误; C、豆腐块装瓶时,随着层数的增高,加盐的量要增加,接近瓶口的盐要稍微铺厚一些,C正确; D、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B. 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C. 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D. 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瓶口需密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好氧型细菌,则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A正确;温度对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都有影响,在制葡萄酒时温度要控制在18~25℃,而在制葡萄醋时则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温度影响细胞呼吸过程中酶的活性,对酵母菌酒精发酵和醋酸菌的发酵都有很大影响,B错误;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醋酸菌发酵形成醋酸使得果酒变酸,C正确;制备果酒和果醋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D正确。 4.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 A. 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B. 防止坛内蔬菜萎蔫 C. 防止氧气进入坛内 D. 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即C正确。 故选C。 5.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震荡后再加CuS04溶液 B. 碱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C. 将苹果汁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后立即呈砖红色沉淀 D. 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酶分别处理淀粉和蔗糖时,可用碘液检测结果 【答案】A 【解析】 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滴加3-4滴CuS04溶液,溶液呈紫色,A正确;检测酒精应在酸性条件下,B错误;将苹果汁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需要经水浴加热后,试管内呈砖红色沉淀,C错误;碘液只能检测出淀粉是否被水解,无法检测出蔗糖是否被水解,D错误。 6.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 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 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以上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淀粉分解菌的H/C越大,说明其产生的淀粉酶分解的淀粉相对越多,可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7.下列关于分离微生物和统计菌落数目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 B. 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导致菌体 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C.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 D. 若在稀释倍数为 105 的土壤样品溶液 0.1mL 下涂布 5 个细菌培养基平板,细菌 菌落数分别为 13、153、462、175 和 191,则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1.73 ×107 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因此菌落数可以代表最初菌体的数目,A正确; B、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通常为0.1mL,否则会导致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B正确; C、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有可能是由多个细菌形成的,所以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因为在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菌体聚集在一起时,长出的是一个菌落,C正确; D、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故题中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53、175、191三个平板符合计数要求,所以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153+175+191)÷3÷0.1×105=1.73×108个。,D错误。 故选D。 8. 下列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操作顺序为配制培养基、调节pH、分装、灭菌、包扎、搁置斜面 B. 琼脂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可作为凝固剂 C. 将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搁置斜面 D. 将培养基趁热分装到试管中,培养基的高度约为试管高度的1∕5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错误; B、在配制固体培养基过程中要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B正确;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搁置斜面,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C正确; D、将培养基趁热分装到试管中,培养基的高度约为试管高度的1/5,D正确。 故选A。 9.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O4 0.5g 蔗糖 10g (NH4)2 SO4 0.4g H2O 100ml MgSO4 9.25g CaCl2 0.5g I + + + + + + + Ⅱ + + + + + + + Ⅲ + + + + + + + + A. 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 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 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属于自养微生物,A错误;甲能够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但是不能在Ⅱ培养基中生长繁殖,说明其为异养微生物,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属于异养微生物,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D正确。 10.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这两种接种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都只能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 都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 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 接种工具使用后需要灭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的方法通常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B错误; C、两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中均可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 D、为防止污染,接种工具使用后需要灭菌,D正确。 故选B。 11. 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是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永远丧失生长繁殖的能力。消毒仅指杀死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下列哪些事物适用于消毒处理( ) ①皮肤 ②饮用水 ③牛奶 ④注射器 ⑤培养皿 ⑥接种环 ⑦培养基 ⑧果汁 ⑨酱油 ⑩手术刀 A ④⑤⑥⑦⑩ B. ①②③⑧⑨ C. ①②④⑤⑥⑧ D. 以上全部 【答案】B 【解析】 消毒指用比较温和的方法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适用于那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③牛奶、⑧果汁、⑨酱油,这样可以使其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另外对要求不是很严格的①皮肤、②饮用水也用消毒的方法处理.而对于严格要求的④注射器、⑤培养皿、⑥接种环、⑦培养基、⑩手术刀等必须进行灭菌处理.所以,①②③⑧⑨应该用消毒的方法处理. 12. 在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待检测食品需要经过灭菌操作后取样检测 B. 配制好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倒平板 C. 用稀释涂布法接种测定大肠杆菌的活菌数 D. 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并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答案】A 【解析】 【详解】A、待检测食品不需要经过灭菌操作,可直接取样检测,A项错误; B、为了避免杂菌污染而造成的对检测结果的干扰,配制好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倒平板,B项正确; C、分离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可用稀释涂布法接种测定大肠杆菌的活菌数,C项正确; D、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并在适宜温度下培养,D项正确。 故选A。 13.下列关于利用海藻酸钠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包埋的酵母细胞偏多导致形成的凝胶珠颜色偏浅 B. 可用其他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代替海藻酸钠 C. 若CaCl2溶液浓度过高,会造成凝胶珠太硬不利于发酵 D. 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需控制葡萄糖溶液的浓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导致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A错误; B、可用其他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代替海藻酸钠,如琼脂糖等,B正确; C、CaCl2溶液使酵母细胞形成稳定的结构,固定在凝胶珠中,若CaCl2溶液浓度过高,会造成凝胶珠太硬不利于发酵,C正确; D、葡萄糖溶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可能造成酵母菌脱水死亡,因此,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需控制葡萄糖溶液的浓度,D正确。 故选A。 14.下列有关果胶酶及与果胶酶实验探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不影响实验结果 B. 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 C. 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时,温度、苹果泥、果胶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等都是变量 D. 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 【答案】D 【解析】 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pH、温度要相同且适宜,A错误;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B错误;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时,温度是变量,而苹果泥、果胶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C错误;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D正确。 15.下列关于酶的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 分离中可以加入硫酸铵使蛋白酶沉淀 B. 提纯方法是使酶和承载物交联在一起 C. 固定后的酶仍具有酶的活性 D. 固定化酶能够连续利用,提高催化效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离中加入硫酸按使蛋白酶沉淀,属于盐析过程,不会破坏蛋白酶的空间结构,A正确; B、固定方法是使酶和承载物交联在一起,B错误; C、固定后的酶仍具有酶的活性,C正确; D、固定化酶容易与产物分离,有利于提高催化效率,D正确。 故选B。 16. 某工厂生产的一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的包装上有如下说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这种洗衣粉较容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蛋清污渍等 ②温水条件下蛋白酶的活性最强 ③该洗衣粉可以洗涤各种污渍 ④该碱性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 ⑤羊毛、丝质类衣物可以用该洗衣粉洗涤. A. ①② B. ①⑤ C. ②③ D. ③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包装信息,洗衣粉的成分中有碱性蛋白酶0.2%,说明主要去除蛋白类污渍;用法是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水中15分钟,使用温水效果最佳,说明在温水条件下洗涤效果最佳. 解:①衣物上的奶渍、蛋清污渍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则碱性蛋白酶可将其清除,体现酶的专一性,故①正确; ②温水条件下蛋白酶的活性最强,高温或低温都会降低酶的活性,故②正确; ③酶具有专一性,碱性蛋白酶只能去除蛋白类的污渍,对其他污渍没有洗涤效果,故③错误; ④碱性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故④正确; ⑤羊毛、丝质类衣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该洗衣粉洗涤,故⑤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洗衣粉为素材,考查蛋白酶的作用,难度中等,关键是理解酶的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温度. 17.某洗衣粉中有一生物活性物质,为验证其性质,进行了下述实验,据实验图解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洗衣粉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蛋白酶 B. 实验甲:纱布上蛋白膜消失的原因是洗衣粉中的酶催化蛋白质水解 C. 实验乙: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的原因是煮沸使酶变性失活,不能水解蛋白质 D. 上述实验表明使用加酶洗衣粉时一般先用沸水浸开,然后调至适宜温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洗衣粉中含有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是蛋白酶,A正确;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了,B正确;实验乙中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原因是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活,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了,C正确;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的活性丧失,且不能恢复,因此使用加酶洗衣粉时一般不能用沸水浸泡,D错误。 18. 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洗涤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和透析过程中,分别使用下列哪些试剂( ) ①蒸馏水 ②生理盐水 ③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 ④清水 ⑤柠檬酸钠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④①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洗涤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和透析过程中分别使用生理盐水、蒸馏水、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C正确。 19.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及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B. 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最先流出,而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 内部流速缓慢,最后流出 C. 凝胶内部有很多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其孔隙大小与被分离的物质分子的大小无相应关系 D. 一般情况下,凝胶对要分离的物质没有吸附作用,因此所有要分离的物质都应 该被洗脱出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A、凝胶色谱法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而最先流出,而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最后流出,B正确; C、凝胶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其直径大小与被分离的物质分子的大小有相应关系,应允许较小的分子通过,而较大的分子不能通过,C错误; D、一般情况,凝胶对要分离物质没有吸附作用,据此可知所有要分离的物质都应该被洗脱出来,D正确。 故选C。 20.下列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适当的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可提高玫瑰精油的品质 B. 蒸馏之前应用石灰水对实验材料浸泡 10h 以上,以提高出油率 C. 蒸馏温度高,水和玫瑰精油挥发得就容易,所以在高温下蒸馏效果好一些 D. 在乳浊液分层的时候,为了有利于水和油层的分开,向乳浊液中加无水硫酸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适当降低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能提高玫瑰精油的品质,A正确; B、用石灰水对实验材料进行浸泡是压榨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步骤,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不需要用石灰水浸泡,B错误; C、提高蒸馏温度会破坏降低玫瑰精油品质,C错误; D、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为了有利于水和油层的分开,向乳浊液中加入的物质是氯化钠,D错误。 故选A。 21.橘皮精油的提取操作流程是: A. 石灰水浸泡→漂洗→过滤→静置→压榨→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B. 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静置→橘皮油 C. 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D. 石灰水浸泡→漂洗→过滤→压榨→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静置→橘皮精油,B正确。 故选B。 22.下列关于胡萝卜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 B. 胡萝卜素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提取 C. 提取胡萝卜素时,可采用石油醚、苯、丙酮等作溶剂 D. 萃取过程中要采用水浴加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故A正确;工业生产上,胡萝卜素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提取,故B正确;提取胡萝卜素时,可采用石油醚、苯等水不溶性溶剂作为提取剂,丙酮属于水溶性溶剂,故C错误;萃取过程中由于萃取剂是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所以要采用水浴加热,故D正确。 23. 以下关于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因为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所以可以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B. 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 C. 提取玫瑰精油时,水蒸气蒸馏后加入无水Na2SO4是为了让玫瑰油与水的混合物出现明显分层 D. 萃取过程应该水浴加热,要避免明火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所以可以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A正确; B、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B正确; C、提取玫瑰精油时,水蒸气蒸馏后加入无水Na2SO4是为了除去玫瑰油中的水分,C错误; D、萃取过程应该水浴加热,要避免明火加热,D正确。 故选C。 24.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 10 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 0.5cm,若改用 30 倍物镜 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增大 B. 若载玻片上有 d 字母,则视野下呈现 p 字母 C. 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时,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下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 D. 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焦距越小,与载玻片的距离就越短,A错误; B.显微镜呈倒像,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B正确; C. 由于显微镜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观察向日葵叶片气孔时,若将玻片向右移动,则视野中气孔向左移动,C正确; D. 由于显微镜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D正确。 故选A。 2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细胞不具有细胞核,没有双螺旋结构的核酸 B.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C. 两类细胞中都含有2种五碳糖 D. 两类细胞中都含有染色体、核糖体、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详解】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但含有遗传物质DNA,DNA是独特的双螺旋结构,A错误;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真核生物细胞和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两种核酸,所以一定含有两种五碳糖,即脱氧核糖和核糖,C正确; 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D错误。 26.据最新报道,国内某女大学生感染了“网红细菌”——MRSA,该细 菌对 26 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患者经医院抢救 21 天,最终脱离危险。关于 MRSA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网红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有细胞壁 B. “网红细菌”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 “网红细菌”的拟核中有一个大型环状裸露的 DNA 分子 D.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细菌没有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网红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B正确; C、网红细菌”的DNA是裸露的,其拟核中有一个大型环状裸露的 DNA 分子,C正确; D、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而细菌没有染色体,只有裸露的DNA,D正确。 故选A。 27.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 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 C. 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 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A错误; B、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由磷酸、脱氧核糖、碱基构成,碱基有4种: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是由磷酸、核糖、碱基构成,碱基有4种:A、腺嘌呤、U、尿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故B正确; C、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的不同,碱基的数目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C正确; D、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选择A。 28.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 RNA 可以作为遗传物质或起催化作用 B.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DNA 的基本骨架 C. 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核酸具有多样性 D. 探究蛋白酶的最适 pH,最好将温度设置在该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B正确; C.核酸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核酸具有多样性,C正确; D.探究蛋白酶的最适pH值,温度属于无关变量,所以最好将温度设置在该酶的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A。 29.在患急性肠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伤后,要用0.9%的盐水清洁伤口;在高温作业时,要喝淡盐水。以下各项中属于以上三种做法的主要原因依次是 ①消毒②维持水分代谢平衡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④降温⑤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 ①②④ B. ③⑤② C. ②⑤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患急性肠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的原因是在脱水状态下维持水分代谢平衡;不慎受伤后,要用0.9%的盐水清洁伤口的原因是细胞等渗溶液有清洁作用;在高温作业时,要喝淡盐水的原因是维持无机盐代谢平衡,故C正确。 30. 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中都有核糖体和DNA B. 线粒体、染色体、质粒中都含有脱氧核糖 C. 受体、限制酶、抗体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 动物的部分单层膜细胞器之间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乳酸菌属于原核细胞,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核糖体、DNA和RNA,但噬菌体是病毒,没有核糖体,A错误; B、线粒体、染色体体里面含有DNA,成分中都含有脱氧核糖;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B正确; C、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与之结合的物质;限制酶具有特异性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C正确; D、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相似的物质成分和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1.人类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与酿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如酿酒、制醋、制作腐乳和泡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温度需要控制在____℃,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 (2)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醋酸菌,醋酸菌在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 (3)发酵后腐乳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与之有关的酶主要是____.腐乳发酵过程中加酒的目的是____. (4)蔬菜中微量的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能生成____(致癌物质),泡菜发酵后期,亚硝酸盐的含量____. 【答案】 (1). 18〜25 (2). 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3). 有氧 (4). 醋酸 (5). 蛋白酶和脂肪酶 (6).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7). 亚硝胺 (8). 逐渐降低 【解析】 【详解】(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温度需要控制在18〜25℃,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的色素进人发酵液。 (2)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 (3)发酵后腐乳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与之有关的酶主要是蛋白酶和脂肪酶.腐乳发酵过程中加酒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4)蔬菜中微量的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能生成亚硝胺,泡菜发酵后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致使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 32.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____。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_。 【答案】 (1). W (2). 乙 (3). 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 (4). 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5). 缓冲液 (6). 缓冲液不能降解W (7). 酶E与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 【解析】 【详解】(1)该研究小组的目标菌是能够降解物质W的细菌,而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故可作筛选培养基中的氮源。 (2)研究小组的目标菌,是能够降解物质W的细菌,培养基中乙菌落的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落能够降解物质W,故乙菌落为该小组的目标细菌。 (3)目标菌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故选用的筛选培养基不添加氮源,能够在无氮源的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便是目的细菌,故实验操作为: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4)①C处作为空白对照,要排除作为溶剂的缓冲液对实验可能造成的影响,故需要在C处滴加缓冲液,且保持滴加量相同;②培养基中的透明圈表示物质W被降解的情况,若C处不出现透明圈,则说明缓冲液不能降解物质W;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物质W被降解的程度相近,即酶E与天然酶降解物质W的能力相近。 33.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 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粹→加溶剂→振荡→收 集提取液 →活性炭处理 →过滤去除活性炭 →蒸馏(含回收溶剂) →重结晶 → 成品。细胞内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功能图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物质 W 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____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植物甲,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_________。 (2)提取物质 W 时,振荡的作用是_____。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丙酮(沸点 56 度)、乙醇(沸点约 78 度)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 W 时,应 选用丙酮作用提取剂,理由是_____。 (5)图 2 所示的核苷酸的名称是_____,该核苷酸是组成_____的基本单位之一; 图 3 属于_____片段。 (6)生物大分子 D、E、F 都是以_____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7)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在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晾干 (2). 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 W 易被破坏 (3). 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 (4). 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 (5). 丙酮沸点低于乙醇,蒸馏时物质 W 分解较少 (6).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7). RNA (8). DNA (9). 碳链 (10).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防火 【解析】 【详解】(1)由于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所以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晾干的植物甲,而不选用高温烘干或新鲜的植物甲。 (2)提取物质W时,振荡的作用是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 (4)现有丙酮(沸点56℃)、乙醇(沸点约78℃)两种溶剂,由于丙酮沸点相对较低,而温度过高会导致物质W分解,所以在提取物质W时,应选用丙酮作用提取剂。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2的五碳糖是核糖、该图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该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图3含有碱基T,故为DNA分子片段。 (6)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为蛋白质、E为多糖、F为核酸,故生物大分子 D、E、F 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7)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防火。 34.细胞内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功能图示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l 元素 X、Y 依次是_____、_____。 (2)图 1 中 A 的结构通式为_____;生物大分子 D 除可行使图示功能外,还具有_____(至少写出两项)等功能,该类物质在功能上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 因是_____。 (3)单体 C 是_____;若物质 M 可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成绿色,则与 N 相比M 特有的组成成分是_____。 (4)图 l 中的 B 是_____,E 在水稻的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在动物体内是指_____ 【答案】 (1). N (2). P (3). (4). 免疫、调节、运输(蛋白质) (5). 结构具有多样性或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 (6). 核苷酸 (7).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8). 葡萄糖 (9). 淀粉 (10). 糖原 【解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1中元素X、Y依次是N、P。 (2)图1中A为氨基酸,其结构通式为 ,生物大分子D为蛋白质,除可行使图示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运输、调节 等功能,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知,该类物质在功能上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或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 (3)单体C是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若物质M可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成绿色则M是DNA,N是RNA,则与N相比M特有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4)图1中的B是多糖的基本单位-葡萄糖,E是多糖,在水稻的种子中主要是指淀粉、在动物体内是指糖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