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蓝细菌、蚯蚓表皮细胞、黑藻叶肉细胞等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细胞核 D. 叶绿体 ‎【答案】B ‎【解析】A、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线粒体,A错误;‎ B、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蚯蚓表皮细胞、黑藻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B正确;‎ C、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拟核,C错误;‎ 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B。‎ ‎2. 在组成植物体的化学元素中,占鲜重最多的是( )‎ A. 氧元素 B. 碳元素 C. 氢元素 D. 氮元素 ‎【答案】A ‎【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高,因此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碳是细胞干重中最多的元素。‎ ‎【详解】据分析可知,在组成植物体的化学元素中,占鲜重最多的是氧元素。故选A。‎ ‎3.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B. 麦芽糖是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的二糖 C. 糖类和脂质都是多聚体 D. 脂质都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答案】A ‎【解析】A、糖类和脂质都含C、H、O三种元素,A正确;‎ B、麦芽糖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二糖,B错误;‎ C、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不是多聚体,脂质中的脂肪也不是多聚体,C错误;‎ D、脂质中只有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A。‎ ‎4.下图所示为对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所做的不同处理方式, 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A. 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B. 丙在细胞中主要以分子态的形式存在 C. 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的物质是相同的化合物 D. 乙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一定能萌发 ‎【答案】C ‎【解析】1.分析题干的信息: 刚收获的种子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失去生命活性);烘干的种子燃烧后,残留的主要是无机盐,碳元素在燃烧的过程中主要随二氧化碳而散失。 2.各类化合物在鲜重时的含量:‎ 化合物 质量分数/%‎ 水 占85~90‎ 蛋白质 占7~10‎ 脂质 占1~2‎ 无机盐 占1~1.5‎ 糖类和核酸 占1~1.5‎ ‎【详解】A、由于碳元素在燃烧的过程中主要随二氧化碳而散失,所以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碳,A错误; B、丙为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态的形式存在,B错误; C、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了相同化合物水,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C正确; D、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会导致种子死亡,所以乙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一般不会萌发,D错误。故选C。‎ ‎5.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A. 磷脂和蛋白质 B. 多糖和蛋白质 C. 胆固醇和多糖 D. 胆固醇和蛋白质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详解】A、细胞膜上磷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脂蛋白没有识别功能,A错误;‎ B、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在一起构成的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功能,因此被镶嵌的物质很可能是多糖和蛋白质,B正确;‎ C、胆固醇和多糖都不具有识别功能,C错误;‎ D、细胞膜上的胆固醇没有识别功能,D错误。故选B。‎ ‎6.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图中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 促进物质的运输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据图分析,内分泌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进入体液,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传递信息,即通过体液的作用间接完成信息交流。故选C。‎ ‎7.学习小组选用苏丹Ⅲ染液,使用显微镜检测和观察花生子叶中的脂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B. 步骤:切取子叶薄片→苏丹Ⅲ染液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 现象:花生子叶细胞中有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D. 结论:脂肪是花生子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脂肪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正确; 实验步骤:切取子叶薄片→苏丹Ⅲ染液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B正确; 现象:花生子叶细胞中有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C正确; 结论:花生子叶细胞中含有脂肪,水是花生子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错误。‎ ‎8.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A. 血红蛋白 B. 有氧呼吸酶 C. 抗体 D. 性激素 ‎【答案】C ‎【解析】A、分泌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都有关,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分泌蛋白,A错误;‎ B、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不属于分泌蛋白,B错误;‎ C、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相关,C正确;‎ D、性激素是固醇,属于脂质,其合成与内质网有关,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的相关细胞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题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9.以下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核孔是大分子的运输通道 B. 染色体和染色质有不同的物质和形态 C. 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D.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B ‎【解析】1.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 ‎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运输孔道,A正确;‎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细胞分裂间期时为染色质,细胞分裂期时为染色体,另外染色质不在核仁中,B错误;‎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正确;‎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B。‎ ‎【点睛】易错点: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10.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 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 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 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 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功能和运输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详解】A、Mg2+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A错误;‎ B、MgSO4 必须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 C、Mg 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 D、降低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则对 Mg2+ 的吸收也会造成影响,D正确。 故选A。‎ ‎【点睛】关键要明确植物吸收离子是主动运输的方式以及无机盐的功能。‎ ‎1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果脯在腌制过程中, 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过程 B. 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C. 通常饭后葡萄糖会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进入小肠绒毛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D. 胃蛋白酶是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的 ‎【答案】A ‎【解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 ‎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详解】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后,溶液中的糖分扩散进入细胞所致,A错误; B、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B正确;‎ C、通常饭后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顺着浓度梯度的,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 胃蛋白酶属于大分子物质,是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的,D正确。故选A。‎ ‎12.据下图分析,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 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后者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 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 D. ATP的水解通常伴随着放能反应的发生 ‎【答案】D ‎【解析】1.ATP的组成元素:C、H、O、N、P。 2.ATP的结构式及各组分的含义: 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 ‎3.ATP的合成和水解比较如下:‎ ATP的合成 ‎ ATP的水解 ‎ 反应式 ‎ ADP+Pi+能量→ATP ‎ ATP→ADP+Pi+能量 ‎ 所需酶 ‎ ATP合成酶 ‎ ATP水解酶 ‎ 能量来源 ‎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 ‎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 能量去路 ‎ 储存于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 ‎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 反应场所 ‎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 细胞的需能部 ‎【详解】A、ATP和ADP迅速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A正确;‎ B、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前者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后者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 C、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能进行,人体不能进行,C正确;‎ D、ATP的水解通常伴随着吸能反应的发生,D错误。故选D。‎ ‎13.新采摘的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分钟,可很好的保持甜味, 原因是( )‎ A. 加热提高了淀粉酶的活性 B. 温度改变了可溶性糖的分子结构 C. 高温破坏了淀粉酶的活性 D. 高温破坏了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活性 ‎【答案】D ‎【解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详解】A、玉米中的淀粉酶在85℃水中会变性失活,所以加热活性不会提高,A错误;‎ B、温度不会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的结构,否则不能较好地保持甜味,B错误;‎ C、降低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所需酶的活性,减少淀粉的积累,与淀粉酶的活性被破坏无关,C错误;‎ D、降低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所需酶的活性,从而使可溶性糖能较长时间存在于玉米中保持甜味,D正确。故选D。‎ ‎14.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 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 B. 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C. 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 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答案】B ‎【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没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特异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提高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选B。‎ ‎15.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 )‎ A. Pi B. [H]‎ C. P D. H2O ‎【答案】A ‎【解析】生物体进行的从“ATP→ADP+Pi”的过程和从“ATP+Pi→ATP”的过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发生的场所、所需要的酶是不同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和消耗ATP,也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详解】根据ATP的水解的方程式可以看出:ATP的水解除生成ADP、能量外,还有磷酸的生成,故x为磷酸(Pi).故选A。‎ ‎16. 下列各项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 A.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B. 储存遗传信息 C. 构成肌肉的主要成分 D. 抗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答案】B ‎【解析】A、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运输氧气的功能,故 A正确;‎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故B错误;‎ C、蛋白质可以作为结构蛋白参与肌肉构成,故C正确;‎ D、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故D正确。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程度。‎ ‎17.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直接利用的物质是( )‎ A. 02和C3 B. 叶绿体中的色素 C. 水和O2 D. [H]和ATP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过程可分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需光、色素、水,产物是[H]、ATP和O2;暗反应又可分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步,前一步是一个CO2和一个C5形成两个C3,后一步是C3被还原成糖类,这一步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参与。‎ ‎【详解】光反应中产生的[H]和ATP 直接参与暗反应过程,将C3还原为糖类。故选D。‎ ‎18.将a组小麦培养于含18O的CO2的空气中,将b组小麦培养于含18O的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a、b两组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是 A. 葡萄糖和二氧化碳 B. 三碳化合物和水 C. 五碳化合物和水 D. 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答案】B ‎【解析】本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追踪光合作用反应和呼吸作用反应中氧元素的去路。‎ ‎【详解】C18O2作为反应物进入暗反应阶段,首先参与CO2的固定反应,与1分子的C5化合物反应生成C3,因此,第一组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为C3化合物;而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与前两个阶段反应产生的24[H]反应,生成12分子的H218O,因此,第二组最先出现含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为水。故选B。‎ ‎【点睛】识记有氧呼吸分步反应式和光合作用具体反应式是解答此类元素追踪问题及物质含量变化问题的关键。‎ ‎19.塑料大棚技术的兴起使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餐桌上丰富多彩,下列关于冬季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大棚内夜间的温度高,不利于植物有机物积累 B. 晴朗的中午,农民都要将塑料大棚开口,提高大棚内CO2的浓度 C. 阴雨天,应提高大棚的温度 D. 大棚施足农家肥,既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提高棚内CO2的浓度 ‎【答案】C ‎【解析】A、大棚内夜间的温度高,细胞呼吸加快,不利于植物有机物积累,A正确;‎ B、将塑料大棚开口,可使大棚内的空气流通,提高大棚内CO2的浓度,以利于光合作用,B正确;‎ C、阴雨天,光照弱,限制了光合作用强度,提高温度光合作用速度也不能加快,但提高温度,细胞呼吸的速度加快,对增产不利,C错误;‎ D ‎、大棚施足农家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又可以提高棚内CO2的浓度,D正确。故选C。‎ ‎20.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B. 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C. 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而腐烂 D. 慢跑可以避免肌肉细胞因剧烈运动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答案】A ‎【解析】1.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3.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腐烂死亡。 4.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冲刺和马拉松长跑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 ‎【详解】A、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可以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的生存,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A错误; B、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 C、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腐烂死亡,C正确;‎ 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力,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D正确。‎ 故选A。‎ ‎21.某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DNA分子的复制。投入市场前,需要观察其作用效果。研究者用显微镜观察癌变小鼠的有丝分裂,预期视野中明显增加的细胞是( )‎ A. 分裂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答案】A ‎【解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 ‎【详解】ABCD、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预期视野中明显增加的细胞是分裂间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加倍的时期分别是( )‎ A. 前期、后期 B. 后期、 间期 C. 间期、后期 D. 中期、 后期 ‎【答案】C ‎【解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前期、中期、末期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BCD、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此时DNA分子数加倍;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此时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比也加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3. 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 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 将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培育成克隆羊 ‎【答案】C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据此答题。‎ ‎【详解】A、玉米种子不是一个细胞,因此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A错误;‎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因此该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B错误;‎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该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C正确;‎ D、将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培育成克隆羊,能体现细胞核全能性,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D错误。故选C。‎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24. 细胞癌变的机理主要是( )‎ A. 自然突变 B.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 细胞分化中特化出来 D. 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答案】B ‎【解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癌基因,从而使正常细胞形成无限增殖的癌细胞。故选B。‎ 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 ‎25.下列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 ‎ ‎①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7℃,5min ‎ ‎②2ml淀粉溶液+2ml清水,37℃,5min ‎ ‎③2ml淀粉溶液+2ml稀释唾液,37℃,5min ‎ ‎④2ml淀粉溶液+2ml唾液,95℃,5min ‎ ‎⑤2ml淀粉溶液+2ral唾液+3滴盐酸,37℃,5min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能将淀粉水解,而淀粉遇碘液变蓝。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其中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①装有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7℃、保持5min,试管温度适宜,且含有唾液淀粉酶,所含的淀粉可被水解,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 ‎②装有2ml淀粉溶液+2ml清水、37℃、保持5min,试管中不含唾液淀粉酶,所含的淀粉不能被水解,因此加入碘液后变蓝;‎ ‎③装有2ml淀粉溶液+2ml稀释唾液、37℃、保持5min,试管中温度适宜,且含有唾液淀粉酶,虽然唾液被稀释,但酶具有高效性,仍然能将淀粉水解,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 ‎④装有2ml淀粉溶液+2ml唾液、95℃、保持5min,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会因温度过高失去活性,试管中的淀粉不能被水解,因此加入碘液后变蓝; ‎ ‎⑤装有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滴盐酸、37℃、保持5min,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会因加入的盐酸而失去活性,试管中的淀粉不能被水解,因此加入碘液后变蓝;据此可知,①~⑤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有②④⑤,C正确。‎ ‎26.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导致人患沙眼的病原体, 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其细胞结构, 从而确定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沙眼衣原体有细胞壁 B. 沙眼衣原体没有线粒体 C.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 有丝状DNA,没有染色体 ‎【答案】C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可能有细胞壁,A错误;‎ B、部分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B错误;‎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正确;‎ D、有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D错误。故选C。‎ ‎27.2017年8月1日, 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国内获准上市引起广泛关注,该疫苗能有效预防女性的宫颈癌。据悉,宫颈癌是世界唯一一个通过疫苗预防的癌症,致病原因是感染HPV病毒,以下关于HP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PV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 HPV含有核糖体 C. HPV含有DNA和RNA D. HPV离开细胞后不能成活 ‎【答案】D ‎【解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B错误;‎ C、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HPV离开细胞后不能成活,D正确。故选D。‎ ‎28.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 (  )‎ A. 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相同 B. 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不同 C. 功能相同,所含有机化合物不同 D. 功能不同,所含有机化合物相同 ‎【答案】B ‎【解析】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都是一些溶胶状态的物质,里面含有很多种类的酶,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场所,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场所,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所含有的酶由于功能不同,所以酶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同。‎ ‎【详解】细胞质基质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基质含有DNA ‎、呼吸酶等,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叶绿体基质含有光合作用的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所以它们的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一般都不同,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 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是有其科学依据的,生物体内有一种被称为“BMALI”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如果人在白天多进食可能比在夜间多进食更容易发胖 B. 马吃夜草长肥是因为夜间的草更有营养 C. 马在白天吃草,但物质的转化发生在夜间 D. 蛋白质“BMALI”可能会促进糖类、蛋白质转化为脂肪 ‎【答案】D ‎【解析】分析:据题意分析可知:生物体中一种被称为“BMALI”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所以夜间进食易增肥。‎ 详解:因为“BMALI”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所以在夜间多进食更容易发胖,A错误;马吃夜草长肥是因为“BMALI”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并非是因为夜间的草更有营养,B错误;物质之间的转化在任何时间都可以,C错误;“BMALI”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推测蛋白质“BMALI”可能会促进糖类、蛋白质转化为脂肪,D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化学成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相互转化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直接换上高倍镜也可看到 ‎②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过氧化氢酶代替淀粉酶进行鉴定 ‎③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来检测酒精,颜色变化为橙色→灰绿色 ‎ ‎④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健那绿给DNA染色 ‎⑤可用无水乙醇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没有 ‎【答案】A ‎【解析】1.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2.‎ 重铬酸钾用于酒精的鉴定,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需先加入硫酸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即呈现颜色反应,不需要加热。‎ ‎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详解】①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①错误;‎ ‎②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新鲜肝脏中的H2O2酶做实验材料,因为H2O2在加热时易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②错误;‎ ‎③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来检测酒精,颜色变化为橙色→灰绿色,③正确;‎ ‎④观察RNA和D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利用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进入细胞,而不是健那绿染色剂,④错误;‎ ‎⑤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⑤错误;故选A。‎ ‎31. 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某种农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以此种方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自变量是( )‎ A. 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B. 作物细胞液浓度 C. 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D. 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答案】C ‎【解析】A、农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属于因变量,A错误;‎ B、作物细胞液浓度属于检测对象,B错误;‎ C、实验的方法是用一定浓度梯度的检测液,来检测作物的细胞液浓度,观察细胞形态在哪个浓度的溶液中基本不变(即不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也不出现膨胀现象),‎ 则该浓度与细胞液最为接近,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属于自变量,C正确;‎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属于无关变量,D错误。故选C。‎ ‎3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多 B. 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C.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D. 核膜上的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B ‎【解析】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A错误。‎ B、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使得各种化学反应高效、有序进行,B正确。‎ C、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而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C错误。‎ D、核膜上的核孔是信使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不能,D错误。‎ 故选B。‎ 考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33.“H2O→O2”和 “O2→H2O”,分别代表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发生在生物膜上,依次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 前面的代谢必须有光照,后者必须黑暗 C. 两种代谢活动都产生同一种中间产物---[H]‎ D. 两种代谢活动,均可产生ATP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前者由于存在色素分子,并且能发生水的光解,说明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后者结构发生还原氢的氧化,说明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详解】A、根据前者反应是H2O→O2可以推断反应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膜,根据后者反应是O2→H2O可以推断反应场所为线粒体内膜,A错误;‎ B、前面的代谢为光合作用必须有光照,后者为呼吸作用不一定要黑暗,B错误;‎ C、前者叶绿体膜【H】(NADPH)来自水,后者为线粒体内膜,其中【H】(NADH)的来自葡萄糖和水,不是同一种中间产物,C错误;‎ D、叶绿体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ATP,呼吸作用水的生成阶段释放大量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D正确。故选D。‎ ‎34.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 A. 本XX牌八宝粥由莲子、淀粉、桂圆等精制而成,适合糖尿病患者,绝对不含糖 B. 请放心饮用XX系列饮料,该饮料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 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 D. 一切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补充某些特定的核酸,可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 ‎【答案】C ‎【解析】1.‎ 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A错误; B、水是无机化合物,饮料绝对不会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错误; C、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 D、核酸片剂在人体的消化道被分解成核苷酸,不能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D错误。 ‎ 故选C。‎ ‎35.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选择性表达 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详解】A、①过程中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特异性结合,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死亡过程,C错误;‎ D、凋亡相关基因在机体中本来就存在,是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表达,从而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6.下图甲中A、B、D分别表示细胞内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a、b、d分别表示能组成这三种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图乙是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A代表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鸡蛋中A含量较多, 营养价值很高。通常吃熟鸡蛋较容易消化吸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结构是甲图中B的组成单位, 小鼠体内该类型物质有____________种。若含氮碱基是C, 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如果图甲表示的是植物体的叶肉细胞,则物质D是_____________。‎ ‎(4)如果物质D是动物肝细胞的储能物质,则物质D是_____________。‎ ‎(5)物质a、b、d都以___________为基本骨架。‎ ‎【答案】脱水缩合 高温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变性、变得伸展、松散等),易被蛋白酶水解 4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淀粉 肝糖原 碳链 ‎【解析】生物体内的大分子物质,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分为DNA和RNA,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可以起到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物质a是A的基本单位,构成染色体,又由C、H、O、N组成,所以a是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A蛋白质;鸡蛋中蛋白质含量很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补给品,由于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所以吃熟鸡蛋容易消化。‎ ‎(2)b是B的基本单位,B构成染色体,所以B是DNA,图乙表示图甲中物质b的结构,则图乙所示物质的名称是脱氧核苷酸,小鼠体内该类型物质有4种;若含氮碱基是C,C为胞嘧啶,所以该物质的名称就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3)D 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表示的是糖类,如果图甲表示的是植物体的叶肉细胞,则物质D是淀粉。‎ ‎(4)D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表示的是糖类,如果物质D是动物肝细胞的储能物质,则物质D是肝糖原。‎ ‎(5)物质a、b、d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点睛】易错点: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糖原,纤维素不是能源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37.下图为物质出入人体某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A、B、D表示膜上的化合物,a~e代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膜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在a~e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a~e五种过程中,可代表氧气运输过程的是______。a过程称为______。‎ ‎(4)若c过程表示水的运输方式, 则该过程需要借助__________(物质名)才能完成。‎ ‎(5)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的物质种类与细胞膜上的[ ] 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流动镶嵌模型 bcd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 b 主动运输 (水)通道蛋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物质运输) 【A】蛋白质 ‎【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多糖);a、e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表示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进细胞,e表示出细胞;b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详解】(1)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2)在a~e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和d,因为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 ‎(3)可能代表氧气运输过程的是b自由扩散; a 过程是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称为主动运输。‎ ‎(4)c的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并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所以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该过程需要借助(水)通道蛋白才能完成。‎ ‎(5)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物质运输);运输的物质种类与细胞膜上的【A】蛋白质有关。‎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点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掌握是解题的基础。‎ ‎38.根据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 ‎ ‎(2)图中产生的[H]称为____________, 与③反 应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 ‎(3)图中的④⑥都代表能量,两者差别是__________, 能量___(大量或少量)贮存在ATP中。‎ ‎(4)储藏环境氧气不足,马铃薯块茎会出现酸味,反应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_。‎ ‎ (5)苹果等水果存储不当会出现酒味而不是酸味,两者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丙酮酸 氧气 还原型辅酶Ⅰ(或NADH) 线粒体内膜 ④能量少,⑥能量多 少量 C6H12O6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酶的种类不同 ‎【解析】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丙酮酸、氧气;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⑤有氧呼吸第二阶,⑥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2C3H4O3‎ ‎(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据此解答。‎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葡萄糖,②为葡萄糖分解的产物,故为丙酮酸,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原料,故为氧气。‎ ‎(2)图中产生的[H]称为还原型辅酶Ⅰ(或NADH);[H]与③氧气反应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3)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所以④能量少,⑥能量多就是二者的差别;能量少量贮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4)如果O2供应不足,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其方程式为C6H12O6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 ‎(5)苹果等水果存储不当会出现酒味而不是酸味,两者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酶的种类不同。‎ ‎【点睛】易错点:细胞呼吸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和蔬菜的贮藏:(1)粮食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干燥;(2)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一定湿度。‎ ‎39.结合某动物卵巢中的一细胞图示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之比为____。‎ ‎(2)图中的纺锤体的形成时间是 ____。据此图可推测该动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 ‎(3)观察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可利用染色体易被______染料染成深色的原理,然后对材料进行解离、_____、_______、制片后,进行观察。‎ ‎(4)有丝分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因此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后 1:0:1(或8:0:8) 前期 4 碱性 漂洗 染色 ‎ 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或亲子代间染色体和DNA数保持恒定)‎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该图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之比为1:0:1(或8:0:8)。‎ ‎(2)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据此图可推测有丝分裂后期该动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8条,所以在有丝分裂前该动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4条。‎ ‎(3)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成深色的原理,然后对材料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进行观察可了解染色体在不同时期的行为变化。‎ ‎(4)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或亲子代间染色体和DNA数保持恒定),因此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 ‎40.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请分析其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回答问题:‎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衣物的洗涤。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1)质检局设计了如下装置,针对该洗衣粉进行实验,统计胶片上蛋白膜褪去的时间。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 ‎)某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实验改进,自变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可通过直接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 检验(探究)该洗衣粉中是否含有蛋白酶(或检验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否有活性) 丝质及羊毛衣料衣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易被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水解,破坏衣物,因此不能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衣物的洗涤。 将适宜温度改成有梯度的不同温度 胶片上蛋白膜褪去的时间 ‎【解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蛋白膜”,再结合题中信息“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的成分检测”可知,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探究)该洗衣粉中是否含有蛋白酶(或检验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否有活性)。‎ ‎(2)由于蚕丝和羊毛中富含蛋白质,易被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水解,破坏衣物,因此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 ‎(3) 某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实验改进,自变量应该是将适宜温度改成有梯度的不同温度;因变量是通过直接测定胶片上的蛋白膜消失时间的长短,来衡量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点睛】易错点: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条件:温度、pH和水量;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的因素: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地、大小、浸泡和洗涤的时间。‎ ‎41.图 1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 2表示该植物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过程③属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发生场所是____________‎ ‎,影响该阶段的进行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图1中,夜晚仍能进行的代谢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为保证有机物的积累量,所以夜晚应适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2中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会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 这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反应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光照强度 ②④ 降低温度 降低 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升高,因此群体净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间距,或不能种植过密) 等 ‎【解析】分析图1可知,图1中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③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分析图2可知,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据题中曲线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及呼吸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a,小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上升、干物质积累速率基本不变、呼吸速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变、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 ‎【详解】(1)图1中过程③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光反应过程需要光,影响该阶段进行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2)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图1中,夜晚仍能进行的代谢活动是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和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保证有机物的积累量,所以夜晚应适当降低温度,减少有机物消耗。‎ ‎(3)由图2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由于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升高,因此群体净光合速率降低,故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4)结合图2分析可知, 叶面积系数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干物质积累,这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是要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间距,或不能种植过密)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析图能力、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在分析曲线时,明确纵轴的速率,并且能灵活运用公式,即总光合作用为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