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理)试题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 理科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共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人体的体液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和消化液 B.尿液、汗液属于体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葡萄糖、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B.溶菌酶、唾液淀粉酶、胰岛素 C.CO2、RNA聚合酶、尿素 D.Ca2+、载体、神经递质 3.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 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 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 4.关于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与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低 C.人在冬泳过程中,体内的产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 D.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称为效应器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可分布于机体不同的组织或器官 C.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D.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7.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8.40位同学手拉手围成周长68米的一圈,第1位同学用右手捏第2位同学左手,第2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1位同学的刺激后马上用右手捏第3位同学……,到第1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40位同学的刺激为止,共用时8.3秒。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 B.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 C.这40位同学的神经结构共同构成反射弧 D.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为8.19 m/s 9.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10.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11.下列各组激素,化学组成最相似的一组: A.抗利尿激素和性激素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生长素和生长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2.如右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各项所示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B.食物缺碘——生长激素 C.过度饥饿——胰岛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特点不包括: A.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B.反应速度迅速 C.作用范围较广泛 D.作用时间短暂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脊髓 B.胸腺 C.扁桃体 D.脾 15.在细胞免疫中,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的: A.记忆细胞 B.效应T细胞 C.浆细胞 D.吞噬细胞 16. 2006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会议在我国天津市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行动起来,遏制艾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HIV侵入人体后破坏B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B.艾滋病患者往往直接死于病原体感染或癌症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1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攻击自身物质,引发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B.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C.过敏反应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慢,无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免疫学的应用包括疫苗的制备、体内抗原的检测、解决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等 18.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等三类物质都是: A.均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C.运输到靶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 D.均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1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胰腺分泌 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神经元轴突末梢只能形成1个突触小体,与其它神经元只能形成1个突触 20.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移植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在移植过程中能: A.破坏根的顶端优势 B.促进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C.促进侧根细胞分裂 D.破坏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① 21.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 A.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⑤ 22.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种现象与某种激素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有关,这种激素是: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23.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生长发育的本质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将不能进行 C.植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与动物激素有明显不同 D.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 24.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替代植物激素发挥作用,故在使用时不需要考虑药物浓度和药物毒性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25.下图为影响种群密度因素的概念图,a、b、c、d依次代表的影响因素是: A.年龄组成、死亡率、迁出率、出生率 B.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年龄组成 C.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年龄组成 D.出生率、年龄组成、迁出率、死亡率 26.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27.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2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稻田中水稻的均匀分布不属于种群的特征 C.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 D.种群的繁殖能力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29.人体的渴觉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于: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脊髓、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30.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实现神经细胞间信息的双向传递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31.关于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激素的分泌可以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 C.临床上常通过检测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D.激素和酶相似,都是微量高效的物质,都能一次产生多次利用 32.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过程不属于“膜流”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形成的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 B.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 C.神经细胞内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D.乳腺细胞中内质网膜形成的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33.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静息电位相比,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较大 B.服用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可能会阻碍神经递质的释放 C.人体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会促使癌细胞扩散和无限增殖 D.抗体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过程中碱基的配对方式为A-T、G-C 34.如图示特定生命活动相关的概念图,则该生命活动及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内环境组分间物质交换:组织液、淋巴、血浆 C.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岛B细胞 D.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 35.下列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小实验误差 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浪费了人力、物力,无需进行 C.振荡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后,再用滴管吸培养液,然后放盖玻片以减小实验误差 D.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能减少实验误差 36.图中a、b、c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若表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则a为细胞质基质,b、c为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 B.若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 C.若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mRNA,c为蛋白质 D.若表示抗体分泌的过程,则a为核糖体,b为高尔基体,c为内质网 37.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内的T细胞分两类,第一类:杀伤T细胞(Tc),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第二类: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Tc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h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成,并在胸腺中成熟的 B.若人体内出现癌细胞,则依赖于Tc发挥作用,予以清除 C.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 D.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 38.美国政府正在针对蔓延于拉丁美洲的“寨卡”病毒研制疫苗,以期望控制疫情并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下列有关寨卡病毒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寨卡病毒疫苗属于抗原,会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寨卡病毒疫苗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能与寨卡病毒结合的浆细胞 C.寨卡病毒疫苗可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D.寨卡病毒疫苗能刺激人体的B细胞合成特定mRNA分子 39.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 A.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是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四大系统 B.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 C.某患者腹腔严重积水,为了利尿排水可以给她输入血浆蛋白 D.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以持续发挥作用 40.某患者因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而患重症肌无力,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 B.神经——肌肉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可以缓解症状 D.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对某些物质反应过度引起的 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 41.(7分)甲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生理作用;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10 10-8 甲 乙 (1)甲图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的特点。 (2)甲图中,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 mol/L,此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 (3)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 (“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 因素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 (4)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说明生长素在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 。 42.(16分)人体感染出现炎症时,神经、体液、免疫机能是相互协调的,请回答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的相关问题: (1)炎症反应时,破损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起邻近血管扩张并增加了血管的渗透性,使流向伤口的血液增多,组织胺引起邻近血管扩张等现象属于________调节。 (2)强烈的炎症反应中,白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经血液输送到脑,与细菌内毒素共同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上升,白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神经细胞时发生的信号转换方式是___ _ 。 (3)若炎症部位是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人的咽部,该病毒在体液中被______ 细胞产生的 清除。如果病毒已侵入细胞内,则需经历________免疫过程才能被清除。。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浆细胞可由受到抗原刺激的__ 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增殖分化产生。 (4)研究表明,由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则该激素在器官移植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5)研究发现,积极有效的运动能提高免疫力,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 _ ___的功能 43.(15分)下图表示人体某器官(X)参与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A—E表示相关激素,①〜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X器官是____________,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导致E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升高。 (2)图中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对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强,感受器兴奋;冲动沿神经传到器官X,经激素A的作用使血液中B含量将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机体通过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保证了体内的B含量不至于过高,可见激素B的分泌存在______调节和____ _调节。 (4)图中胰岛 细胞产生的 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 ,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5)若在图中右侧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如果分别在器官X、胰岛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4.(12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会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1)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2)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 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 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3)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_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物(理科)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共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C A C A A D B B A C A B A C B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B C B B D B D B D B B C D D C B D B 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 41. (每空1分,共7分) (1)两重性 (2)10-8 不促进也不抑制 (3)小于 重力 抑制 (4)主动运输 42.(每空2分,共16分) (1)体液 (2)化学信号→为电信号 (3)浆 抗体 细胞 B细胞和记忆细胞 (4)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5)防卫、监控和清除(答全) 4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5分) (1)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细胞外液渗透压 (2)促甲状腺激素 (3)Na+ ③④(2分) 分级 (负)反馈(后两个空顺序可颠倒) (4)B 胰岛素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分,答全) (5)2 0 44.(每空2分,共12分) (1)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2)①Ⅱ ②C、B (3)细胞和分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