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内环境稳态与体温调节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内环境稳态与体温调节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调节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11月选考,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 答案 D 解析 生长激素通过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运输到靶细胞,A错误;细胞溶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C错误;由于内环境中有缓冲物质可使组织液中的pH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2.(2018·浙江十校联考)下列过程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生长素的运输 B.抗原—MHC的形成 C.HIV的繁殖 D.白细胞介素-2的运输 答案 D 解析 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不能在多细胞动物内环境中运输,A错误;抗原—MHC的形成发生在巨噬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B错误;HIV的繁殖发生在宿主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C错误;白细胞介素-2是由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到细胞外液中的细胞因子,其运输发生在内环境中,D正确。‎ ‎3.(2019·宁波3月选考模拟)下列物质中,人体内环境中一般没有的是(  )‎ A.抗体 B.血浆蛋白 C.MHC分子 D.乙酰胆碱 答案 C 解析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其中一般不含有的是MHC分子,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存在于细胞膜的表面,C符合题意。‎ ‎4.(2018·温州乐清乐成高中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剧烈运动时血浆pH明显降低 B.离子浓度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C.内环境中不含抗体和生长激素 D.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答案 B ‎5.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生活的具体环境为血浆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答案 D 解析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3血浆、5组织液,A错误;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一般是主动转运,B错误;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所以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细胞内液,C错误;血液中的氧气通过红细胞运输,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所以通过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1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1层膜,共4层膜,氧气由2向4处扩散,故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D正确。‎ ‎6.如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 A.温度适宜环境中 B.炎热环境中 C.寒冷环境中 D.剧烈运动中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进而增加产热量;毛细血管收缩、不排汗进而减少散热量,说明此人处于寒冷环境中。‎ ‎7.(2018·嘉兴联考)人体和动物正常生存需要合适的温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主要是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产热量 B.蒸发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调节器官 C.恒温动物时刻耗散着大量的热量,体重净增长比变温动物少 D.35℃以上的环境里,出汗是哺乳动物和鸟类最佳的散热机制 答案 D 解析 人体产热器官包括肌肉和肝脏等,但主要是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产热量的,A正确;蒸发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调节器官,B正确;恒温动物时刻耗散着大量的热量,体重净增长比变温动物少,因为热量主要是靠细胞呼吸提供的,细胞呼吸是需要消耗能量的,C正确;35℃以上的环境里,出汗是人的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有些哺乳动物和所有的鸟类都没有汗腺,这些动物在高温时会张口喘气,通过呼吸道增加蒸发量以加快散热,D错误。‎ ‎8.在2017年2月26日的北京“光猪跑”活动中,参加者只着泳衣或短裤等进行健身跑。下列对奔跑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环境温度低,奔跑者在奔跑过程中不会出汗 B.冷感受器兴奋,化学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加快 C.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体温的维持提供热能 D.奔跑过程中,奔跑者血糖浓度持续下降 答案 C 解析 环境温度低,但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也会通过增加排汗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冷感受器兴奋,促进化学递质的释放,但不是加快递质的传递速度,B项错误;机体的热量来源是有机物氧化分解,C项正确;奔跑过程中,奔跑者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D项错误。‎ ‎9.关于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依赖于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A项正确;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内环境排出体外,B项正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项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D项错误。‎ ‎10.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减少 D.a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并被利用至少要通过2层膜结构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a为血浆,b为淋巴,c为组织液,1结构为毛细血管壁,2结构为毛细淋巴管壁,3为细胞内液。过敏反应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渗出,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B错误;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水从血浆渗透进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液增多,C错误;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并被利用依次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的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以及线粒体的2层膜,共5层膜结构。‎ ‎11.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测得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 答案 A 解析 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③正确;甲种海蟹在海水浓度较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海水浓度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血液浓度相对稳定了,故调节能力中等,①正确;丙种海蟹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时,基本维持平衡,高于正常海水浓度时,也能调节血液浓度的相对平衡,说明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④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调节内环境稳态能力丙>甲>乙,②错误。‎ ‎12.(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图中的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①②‎ B.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引起③中的液体将减少 C.若组织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并受其调节 D.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最后经肝脏可再生为葡萄糖 答案 C 解析 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过敏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上升,细胞内液发生水分的散失;若组织细胞为下丘脑,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不会(反馈)调节下丘脑,故A不是促甲状腺激素;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可在缺氧时产生乳酸,最终大部分乳酸随血浆进入肝脏,经肝脏的作用可再生为葡萄糖。‎ 二、非选择题 ‎1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物质。‎ ‎(4)内环境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图中[  ]________部分的液体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 ‎(6)若某人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________,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7)若图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  ]液体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_。‎ ‎(8)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 (2)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较少 (3)缓冲 (4)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pH (5)③ 组织液 水肿 (6)⑤ 红细胞 基因突变 (7)② 增大 (8)小 机体内供氧不足,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14.下图表示大鼠皮肤冷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元放电频率(敏感程度)。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测试期间大鼠传入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说明动物能通过调节维持_______________。‎ ‎(2)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在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传入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鼠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元引起___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机制为_______调节。‎ ‎(4)测试实验中,若在突触间隙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处化学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最可能是抑制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 (1)稳态(或体温的恒定) (2)大鼠的正常体温 先增大后减小 (3)下丘脑 神经—体液 (4)突触后膜(或受体)‎ 解析 (1)该曲线图反映寒冷和炎热条件下,冷感受器、温觉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元放电频率发生变化,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经过调节最终可维持体温的恒定。‎ ‎(2)两个曲线交点,说明冷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元放电频率相同,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据图判断,该实验在皮肤冷却处理过程中,处理温度由正常温度降低时,冷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元放电频率先升高后降低,环境温度为28℃时冷感受器最敏感,冷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元放电频率最大。(3)大鼠受到寒冷刺激时,皮肤冷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元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多,引起机体产热增多,从而抵御寒冷,该过程中有下丘脑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的体液调节。(4)在突触间隙给予某药物后,刺激神经元轴突,发现突触间隙的化学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前相同,说明该药物不能影响化学递质的释放;但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说明化学递质释放后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兴奋不能从上一个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 ‎15.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中,在每一种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共测了9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 次数 指标 ‎1‎ ‎(25 ℃)‎ ‎2‎ ‎(25 ℃)‎ ‎3‎ ‎(25 ℃)‎ ‎4‎ ‎(0 ℃)‎ ‎5‎ ‎(0 ℃)‎ ‎6‎ ‎(0 ℃)‎ ‎7‎ ‎(25 ℃)‎ ‎8‎ ‎(25 ℃)‎ ‎9‎ ‎(25 ℃)‎ A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B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2‎ C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1)小鼠由25℃环境进入到0℃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据表分析,指标________(填“A”“B”或“C”)代表皮肤血流量。‎ ‎(2)据实验中第3次~第5次的测量结果可以推断指标________(填“A”“B”或“C”)是TSH,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战”现象。这说明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________(填“前部”或“后部”)。‎ 答案 (1)减少 C (2)B TSH的含量变化受TRH的调控,小鼠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TRH先上升,TSH后上升。故对照表中数据分析B是TSH (3)后部 解析 (1)小鼠由25℃环境进入到0℃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以减少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机体在0℃环境时的皮肤血流量应小于25℃环境时的血流量,所以据表中数据分析,指标C代表皮肤血流量。‎ ‎(2)表中第3次~第5次表示小鼠由25℃环境到0℃环境时的指标变化情况,由于TSH的含量变化受TRH的调控,小鼠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TRH先上升,TSH后上升,所以据实验中第3次~第5次的测量结果可以推断指标B是TSH。‎ ‎(3)机体在寒冷环境中时,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寒战)来增加产热量,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可通过排汗来增加散热量。因此,根据题意可知,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后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