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一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B. 原核细胞无丝分裂时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 C. 叶肉细胞内缺乏氮元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 吞噬细胞中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导致硅肺 【答案】B 【解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代谢发生在细胞内,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因此细胞也是生物他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有纺锤体的形成。 3.细胞内的元素化合构成化合物,其中某些元素是重要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如N和Mg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部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组成部分。 4.溶酶体是细胞内的细胞器,其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被称为酶的仓库。溶酶体对外可以吞噬杀伤侵染的病菌、病毒等,对内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详解】A、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A正确; B、原核生物主要以无性增殖为主,无丝分裂属于真核细胞的分裂分式,B错误; C、叶绿素分子由C、H、O、N、Mg元素组成,叶肉细胞内缺乏氮元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C正确; D、吞噬细胞中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硅尘破坏了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而导致硅肺,D正确。故选B。 2. 下列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B. 叶绿体和液泡中的各种色素即可以吸收光能,又可以转换光能 C. 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功能存在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并非所有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答案】B 【解析】A、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A正确; B、只有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吸收光能,又可以转换光能,液泡中的色素不能,B错误; C、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功能存在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并非所有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因为原核生物也有核糖体,但是原核生物没有核仁,D正确。故选B 3.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干旱环境中生长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 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也可以构成生物 C.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二糖很可能是蔗糖 D. 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答案】B 【解析】在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一般生物体含水量为60%-95%;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朊病毒只含有蛋白质;动物特有的二糖是乳糖,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4种核苷酸,它们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淀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其排列顺序不具有多样性。 【详解】A. 干旱环境中生长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 B. 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也可以构成生物,如病毒,B正确; C. 蔗糖是植物体内的二糖,C错误; D. 淀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其排列顺序不具有多样性,D错误。 4.如图是某细胞的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③④属于生物膜系统 B. 结构③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C. 该细胞一定不含有细胞壁 D. 该细胞不可能为处于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其中①为高尔基体,②为中心体,③为线粒体,④为核糖体。 【详解】A、结构④为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结构③为线粒体,其能将丙酮酸分解,但不能将葡萄糖分解,B错误; C、该细胞含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其中低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C错误; D、该细胞仍有核膜和核仁,因此不可能为处于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下列发生在高等植物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只能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A. CO2的生成 B. 肽链的形成 C. H2O的合成 D. 葡萄糖的分解 【答案】B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都有CO2的生成;肽链的形成在核糖体上完成;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水的合成场较多,一般单体缩合成多聚体的过程均有水生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也有水的生成。 【详解】A、CO2可以在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肽链的形成在核糖体上完成,B正确; C、水的合成场所较多,水的生成过程也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如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C错误; D、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故选B。 6.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是核糖及核苷酸的组成元素 B. 叶绿体中有些色素含有镁元素 C. 蛋白质在盐溶液中都会变性 D.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缩合方式有关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区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详解】A、核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磷是核苷酸的组成元素,A错误; B、叶绿体中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正确; C、蛋白质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称为盐析,空间结构未改变,不会变性,C错误; D、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有关,与脱水缩合方式无关,D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B. 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 C. DNA和ATP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 D. 纤维素在人的肠道中彻底水解为葡萄糖 【答案】C 【解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错误; 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B错误; C、ATP和DNA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C正确; D、人的肠道中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在人的肠道中彻底水解为葡萄糖,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化学组成以及主要作用,B选项中凡是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 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答案】C 【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例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线粒体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错误;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正确;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错误。 9.下列有关细胞中的物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酶为化学反应提供大量能量,因而催化效率高 B. 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多种色素,可以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C.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D.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答案】C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细胞中的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大量能量,A错误; B、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而不在叶绿体基质,B错误;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细胞核,核内含有DNA和RNA(如转录时),C正确; D、蓝藻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D错误。故选C。 10.下列有关细胞中部分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等动物细胞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B.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 磷脂是构成细胞中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D.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A 【解析】细胞内的有机物的种类、元素组成及功能如下表: 糖类 单糖、二糖、多糖 C、H、O ①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 脂肪 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②保护和保温 磷脂(类脂) C、H、O、N、P 组成生物膜 固醇 C、H、O 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蛋白质 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C、H、O、N、S (Fe、Cu、P、Mo…)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调节代谢(激素)⑤催化化学反应(酶)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核酸 DNA C、H、O、N、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②控制生物性状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 RNA 【详解】A、高等动物细胞的遗传物质只有DNA,没有主要和次要的区分,A错误; B、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B正确; C、磷脂是构成细胞中生物膜的重要成分,C正确; D、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正确。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细胞中几种重要化合物的作用,侧重考查理解能力。 11.图为蔗糖在不同植物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B. 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信息传递功能 C. ATP的合成减少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 D. 筛管内蔗糖水解前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大小不变 【答案】A 【解析】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单糖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是顺浓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通道功能,B错误; C.单糖的运输是顺浓度的运输,不需要ATP,故ATP的合成减少不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C错误; D.筛管内蔗糖水解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变大,D错误。故选A。 12.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吸收矿质离子主要依靠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 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糖类、胆固醇组成的 C. 动物细胞之间能发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主要成分均为磷脂和蛋白质。 【详解】A、植物吸收矿质离子主要依靠根尖成熟区的细胞,A错误; B、植物细胞膜不含胆固醇,B错误; C、动物细胞之间能发生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错误。故选C。 【点睛】细胞内所有的膜均属于生物膜,生物体内的所有膜不一定属于生物膜。 13.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生命历程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 A.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 蝌蚪发育时尾巴消失的过程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C. 浆细胞能进行mRNA的合成,说明它已经产生了分化 D. 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不是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种类增多,A错误;蝌蚪发育时尾巴消失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没有发生细胞分化,B正确;一般而言,不管细胞分化与否,都能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的产物是mRNA,C错误;癌细胞属于畸形分化的细胞,能无限增殖,胚胎细胞是能够进行正常分化的细胞,D错误。故选:B。 1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②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不存在对照 ③在“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的实验组的pH就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④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呼出的CO2可能含有 ⑤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若层析分离结果显示某相邻两条色素带间距很小,说明此二者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小 A. ①③ B. ④⑤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探究pH对酶活性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pH;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温度; 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速度快,反之较慢,进而可以把四种色素分离开来,故可以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详解】①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①错误; ②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可与未发生质壁分离前的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形成对照,②错误; ③在“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测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应在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的实验组的pH两侧设置更小的pH梯度,进一步探究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③错误; ④小鼠吸入18O2,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进入水中,水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进入二氧化碳中,故可以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呼出的CO2可能含有,④正确; ⑤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带离滤液细线的距离表示溶解度的高低,若层析分离结果显示某相邻两条色素带间距很小,说明此二者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小,⑤正确。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1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健那绿给线粒体染色时,先用15%的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C. 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以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D. 利用小麦幼叶做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若只得到两条色素带,可能是研磨时未加二氧化硅 【答案】B 【解析】1、健那绿是活细胞染料,能将染色体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2、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检测二氧化碳: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使橙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 【详解】用健那绿给线粒体染色时,需保持细胞的活性,不能用盐酸处理,A错误;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B正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以检测二氧化碳,酒精的鉴定需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C错误;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充分,若只得到两条色素带,可能是研磨时未加碳酸钙,叶绿素被破坏,D错误。 16.如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绘制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基本过程。与该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缺氧状态下,菠菜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Ⅰ过程 B. 在氧气的参与下,酵母菌细胞在线粒体中完成Ⅱ过程 C. 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通过Ⅲ过程提供所需能量 D. 与Ⅱ相比,Ⅲ过程只在第一、二阶段的反应中产生ATP 【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Ⅰ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Ⅱ是进行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产生大量能量;Ⅲ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详解】A、菠菜细胞可进行产酒精和的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A正确; B、线粒体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因此,酵母菌进行Ⅱ过程(有氧呼吸)需要借助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才能完成,B错误; C、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提供能量,C错误; D、Ⅲ过程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该无氧呼吸过程中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D错误。 故选A。 17.下列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是一种需氧型微生物,但呼吸作用的场所并不在线粒体 B. 大肠杆菌可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该过程中不形成纺锤体 C. 蓝藻进行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 D. 酵母菌不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单层膜的细胞器 【答案】A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肺炎双球菌是需氧型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所以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不在线粒体,A正确; B、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B错误; C、蓝藻没有叶绿体,C错误; 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扩大膜面积 B. 液泡中的色素可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C. 溶酶体内的酶可分泌到细胞外分解病原体 D. 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中心体与纺锤体形成有关 【答案】A 【解析】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详解】A、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可以堆叠成一个个基粒,以此来扩大膜面积,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A正确; B、液泡中色素不能吸收光能,B错误; C、溶酶体内的酶多为水解酶,存在于细胞内,只有当被水解的物质进入溶酶体内时,溶酶体内的酶类才行使其分解作用。一旦溶酶体膜破损,水解酶逸出,将导致细胞自溶,C错误; D、蛙的红细胞是典型的无丝分裂,一个缢裂为两个新的,所以不存在中心体,D错误。 故选A。 19.将玉米幼苗培养在一密闭容器中,置于不同条件下,下图叶肉细胞中的①②③④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的两种细胞器中均能产生ATP和[H] B. 在光照等条件都适宜时,①会减小、④会增大 C. 在黑暗条件下,①②均会增大、③④均会减小 D. ②、③保持不变时,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零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C6H12O6(葡萄糖) 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 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 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植物,低等动物和微生物) C6H12O6 2 C3H6O3(乳酸)(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等)。 2、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 【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可以产生ATP和[H],A正确; B、在光照等条件都适宜时,叶绿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强度,故容器中的①二氧化碳会减小、④氧气会增大,B正确; C、黑暗条件下,玉米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①、②均增大,③、④均减小,C正确; D、②、③保持不变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叶肉细胞的净光合作用为零,但植株有些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整个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D错误。 故选D。 20.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的增殖离不开大肠杆菌细胞 B. 草履虫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 人的缩手反射只需要各种神经细胞的参与 D. 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运动和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病毒,A正确;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其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正确; C、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个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等的参与,C错误; D、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C。 21.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 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子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移动引起的 D. 当甲、乙、丙的浓度不再变化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说明甲溶液吸水,即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的浓度变大,丙溶液失水,则丙浓度<细胞液浓度。 【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生理状态相同的叶片的细胞液浓度是相同的,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浓度<细胞液浓度,则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水分进出平衡,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 C.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渗透作用引起的,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C正确; D.甲、乙、丙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依然有水分子进出细胞,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是对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2.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吸收环境中的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而植物可以释放氧气,同时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有效减缓温室效应.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消耗[H]的过程都伴随着ATP含量增加 B.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各反应阶段均能生成少量的ATP C. 运动时,肌肉细胞中ATP的消耗速率远高于其合成速率 D. 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物是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A、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H]并生成大量ATP,叶绿体中暗反应C3的还原需要消耗[H]和ATP,A错误; B、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生成少量的ATP,第二阶段没有ATP的生成,B错误; C、运动时,肌肉细胞中ATP消耗的同时有ATP的生成,消耗速率和合成速率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 D、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也相对较弱,有机物的消耗减少,D正确。故选D。 【点睛】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可以产生少量ATP,光合作用只有光反应阶段产生ATP。 23.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膜上均有糖蛋白,其作用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物质进出细胞速率与其体积大小呈负相关 C. 同一种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D. 浆细胞内某些内质网膜上有催化磷脂合成的酶 【答案】D 【解析】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详解】A、细胞膜有糖蛋白,不是所有的生物膜都有,其作用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大小呈正相关,而不是物质进出细胞的速率,B错误; C、同一种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C错误; D、磷脂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因此浆细胞内某些内质网膜上有催化磷脂合成的酶,D正确。故选D。 24.下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a中,NAD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的膜上 B. 图b中,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 C. 两图所示意的结构中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 D. 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 【答案】C 【解析】图中显示ab都具有两层膜。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上面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详解】A、a为线粒体,NADH与氧结合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A正确; B、b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是类囊体薄膜,膜上有光合色素,发生光反应,B正确;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没有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C错误; D、线粒体中发生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叶绿体发生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两者可共存于同一个细胞中,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识记其结构和功能,易错点是C项中区分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 25.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但其增殖是有限的 B.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增加,使其易扩散转移 C. 有些物理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D. 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 【答案】C 【解析】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能够无限增殖,A错误;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减少,使其易扩散转移,B错误;有些物理射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C正确;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不可逆,D错误。 2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 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答案】B 【解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与细胞坏死不同。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和不变性;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低, A正确; B、衰老细胞中不是各种酶的活性都会降低,例如一些与细胞分解和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就会升高,B错误; C、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机体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发生的一-种细胞死亡过程,C正确; D、癌细胞细胞膜的表面糖蛋白很少,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无接触抑制特征,D正确。 故选B。 27.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 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 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故选B。 【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28.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种多样 B.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C.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具有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D. 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菌 【答案】B 【解析】1、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具有多样性; 2、细胞有丝分裂中,由于染色质复制后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通过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再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细胞的胞吞或胞吐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完成。 【详解】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种多样,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也具有多种多样,所以蛋白质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多种多样,A正确;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错误;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具有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C正确;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流动性),有利于白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病菌,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B,容易在审题时粗心大意。染色质螺旋为染色体才有利于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29.对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同时对父本和母本去雄 B. 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依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 D. 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答案】B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A错误;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正确;依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C错误;测交实验的结果出现1∶1分离比,与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的预期结论相符,所以假说成立,D错误。 30.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与孟德尔“发现问题”无关的现象是( ) A. 子一代植株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 B. 子二代植株中矮茎又出现了 C. F1测交,后代植株出现1:1的比例 D. 子二代植株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C 【解析】本题假说演绎法,要求考生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说、验证实验及实验结论,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并正确区分各选项所属科学研究过程的环节,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均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茎,将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A、B、D正确;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这是孟德尔验证实验的结果,不是发现问题的现象,C错误。 【点睛】熟记教材相关过程是解题关键。 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B. 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分解成CO2和[H] C. 真核细胞中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原核细胞中的一定不遵循 D.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指减少了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ATP合成,而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合成ATP。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的核基因遗传。真核生物的质基因以及原核生物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详解】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并能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没有能量释放,A错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彻底分解成CO2和[H],B正确;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能量,而不是指减少了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遗传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32.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理由不合理的是 A. 恩格尔曼选择水绵的原因之一是水绵具有易于观察的椭球形叶绿体 B. 比较H2O2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选择肝脏研磨液的理由是含有过氧化氢酶 C. 在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时选择酵母菌的理由是它属于兼性厌氧菌 D. 孟德尔选择豌豆的理由之一是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答案】A 【解析】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3、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恩格尔曼选择水绵的原因之一是水绵具有易于观察的条带状叶绿体,A错误;比较H2O2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选择肝脏研磨液的理由是其含过氧化氢酶,B正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因此酵母菌可以作为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材料,C正确;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因此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D正确。 33.发财树浇水太多容易导致烂根,烂根后植物能检测出( ) A. 仅H2O B. 仅CO2 C. 仅O2 D. 乙醇与CO2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 2、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或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 【详解】过度浇水会使根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延长,根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从而导致烂根,所以发财树浇水太多容易导致烂根,烂根后植物能检测出乙醇C2H5OH和CO2。故选D。 34.关于人体成熟红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的细胞膜的内部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B. 该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 该细胞富含氧气,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D. 该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其细胞核逐渐退化,只能存活120d左右 【答案】D 【解析】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由于没有各种细胞器,生物膜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它的生物膜(如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正因为如此血影实验中往往用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成熟红细胞不仅无细胞核,而且也无线粒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需氧呼吸。血糖是其唯一的能源。成熟红细胞保留的代谢通路主要是葡萄糖的酵解,即无氧呼吸。 【详解】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膜,只能观察到细胞内外之间存在界限,A错误;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不再分裂,也没有细胞核及核酸,不能进行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B错误; C、人体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其细胞核逐渐退化,只能存活120d左右,D正确。故选D。 35.如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B. 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 C. 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 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A 【解析】分析曲线图:图示研究的是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日温为26℃时,在一定范围内(5~20℃),随着夜温的升高,茎的生长速率加快,超过该范围后,随着夜温的升高,茎的生长速率减慢。 【详解】A、由图可知,日温为26℃时,夜温越低,昼夜温差越大,此时番茄茎的生长速率减小,故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不利,A错误; B、在日温为26℃、夜温为20℃时,昼夜温差为6℃,此时番茄茎的生长速率最大,生长速度最快,B正确; 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夜晚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正确; D、分析曲线图,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一定温度范围内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D正确。故选A。 36.下图表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 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O来自CO2和H2O C. 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贮存于ATP中 D. 过程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表示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③表示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④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 【详解】过程①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错误;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O来自CO2,B错误;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少部分贮存于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错误;④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7.中耕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松土可以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 B. 松土可以促进硝化细菌的代谢活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 C. 松土使土壤中无机物含量减少,有机物含量增加 D. 松土能加速土壤中残枝败叶、动植物遗体的分解,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给作物松土有以下作用: 1、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促进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2、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繁殖和氧化氨成硝酸,增加土壤的肥力; 3、促进固氮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固氮,增加土壤的肥力; 4、松土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速土壤中枯枝落叶以及动物的遗体残骸的分解,分解后产生较多的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详解】松土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更多能量,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A正确;松土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从而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增加土壤的肥力,B正确;松土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减少,无机物含量增加,C错误;松土能加速微生物对土壤中残枝败叶、动植物遗体的分解,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正确。 38.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解析】由于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血红蛋白主要是运输氧,在氧浓度较低时,血红蛋白的含量应增多,这样都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所以A选项正确。 39.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同化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活细胞需要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B. 净光合速率为零时,蓝藻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主要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是碳反应中将CO2合成糖类的能源物质 D. 用H2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O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水的光解、卡尔文循环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 B、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 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是碳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C正确; D、用H218O培养小球藻,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进行水的光解形成氧气和[H],可在氧气中检测到放射性。H218O还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18O2,C18O2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所以用H2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O,D正确。故选B。 40.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氮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氮元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磷元素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合成 C. 氧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水 D. 碳元素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光合作用中碳元素从C02开始直接经C5形成糖类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 【详解】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光反应有ATP合成,暗反应过程有ATP消耗,B错误;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氧来自于二氧化碳,C错误;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从二氧化碳开始先后经C3形成C5和(CH2O),D错误;故选A。 41.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②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且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③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④自养生物是专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⑤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有的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⑥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B 【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生物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上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自养型是指能利用光能或化学能,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供自己利用的生物;异养型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详解】酶和无机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过活化能,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①错误;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所以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酶不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②正确;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③正确;自养型生物是指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④错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是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某些好氧细菌,⑤正确;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线粒体中产生,⑥正确。综上所述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有①④,故选B。 42.呼吸熵(RQ=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 图中b点时细胞质基质会消耗[H] C. 若利用酵母菌酿酒,最好将氧分压调至b点 D. 图中c点后,细胞呼吸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分压的升高,细胞呼吸熵越小,说明细胞无氧呼吸越弱,有氧呼吸越强;当氧分压超过c以后,细胞呼吸熵保持不变,说明此时及之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氧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故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差值可表示无氧呼吸的强度,RQ=释放的CO2 量/吸收的O2量,故呼吸熵越大,证明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的差值越多,即无氧呼吸越强,A错误; B、b点的呼吸熵大于1,说明细胞存在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需要消耗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和[H],B正确; C、若利用酵母菌酿酒,需要让酵母菌完全进行无氧呼吸,而氧分压为b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使酒精产生量降低,C错误; D、c点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无论有氧呼吸的强度是否变化,呼吸熵不变。所以呼吸熵不变,不能说明细胞呼吸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曲线图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氧分压与氧气的浓度的关系,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43.植物果实发育所需要的有机物来源于叶片的光合作用,但过多枝叶的生长不仅会消耗大量光合产物及无机盐等,而且对植物果实的产量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者用金桔来研究叶片光合作用与果实产量的关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在金桔的叶片中检测到有淀粉生成。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第Ⅰ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其果实干重一定大于第Ⅱ、Ⅲ两组 B. 植物以淀粉的形式将光合产物运输到果实或其他需要有机物的场所 C. 由此可知,应尽量将植物多余的枝条及叶片摘除,以提高光合速率 D. 据实验结果推测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速率 【答案】D 【解析】本题以金桔为材料研究叶片光合作用与果实产量的关系,结合题图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及将题图将已有知识有效结合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第Ⅰ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但其叶片的数量最少,所以其果实干重不一定大于第Ⅱ、Ⅲ 两组,同理,虽然摘除叶片越多,剩余叶片的光合速率越高,但叶片过少,光合总产量不高,不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因此不能为提高光合速率,而将植物大量的枝条及叶片摘除,A、C错误;淀粉是大分子,无法在植物体内运输,光合产物是以小分子糖(如蔗糖)的形式输出光合细胞,然后经韧皮部长距离运输到果实等器官中,B错误;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同样条件下,叶片越多,光合速率越低,可推测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速率,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叶片数量与净光合速率及总光合产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题图分析选项作答。 44.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TP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相同 B. 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 细胞中含有大量的ATP,以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D. ATP中的“A”与构成D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D 【解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详解】A、ATP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不完全相同,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和消耗ATP,也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A错误; B、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B错误; C、细胞中含有少量的ATP,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换非常迅速,以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C错误; D、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构成D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D正确。 故选D。 45.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n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有光照,所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幼苗是黄化苗。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46.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 需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热能散失 C.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考查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细胞呼吸方式和释放能量去向的理解,可在熟记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物的基础上,分析其能量转化过程。 【详解】A、植物在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需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热能散失,还有一部分合成ATP,B正确; C、需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厌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C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可以产生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D正确。 故选C。 【点睛】细胞呼吸释放能量的去向: (1)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这一部分能量使生物体具有一定的温度,同时保证了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 (2)少部分储存在ATP中:用于生物合成、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 47.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 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 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的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解决相应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详解】在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和t3产生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B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C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曲线图的能力,需要根据曲线的斜率来判断细胞有氧呼吸的速率大小,要注意题目关键词“最适温度”,因此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细胞呼吸速率会减慢。 48.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 ) A. 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B. 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C. 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D. 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示纵坐标的含义是净光合速率,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在横坐标以下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横坐标以上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详解】A、若横坐标是CO2浓度,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则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出较高温度下和较低温度下呼吸速率的大小,同理,也无法判断出较低和较高温度下光合速率的大小,所以无法判断甲和乙的关系,A错误; B、若横坐标是温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都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错误; C、若横坐标是光波长,则净光合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与图中甲乙曲线变化不符,C错误; D、若横坐标是光照强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明确纵坐标的含义,确定图中曲线不同段的生理意义,结合横坐标的不同含义进行分析答题。 49.在最适条件下,某不可逆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成分为蛋白质)。该反应在加酶前后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受反应物浓度的限制,t1~t2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B. 适当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t2将会右移 C. t1后反应物浓度降低的速率可表示酶促化学反应的速率 D. 当反应时间达到t2时,酶完全失去活性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0~t1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缓慢降低;t1时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后,反应物浓度快速降低,说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速率加快;t2时反应物浓度降为0,说明由于反应物已全部消耗完,反应停止。 【详解】A、随着反应物的不断消耗,t1~t2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A正确; B、图中曲线是在最适条件下测得,适当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酶的催化效率会降低,反应结束时间变长,t2会右移,B正确; C、t1后酶催化该反应快速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的速率可表示酶促化学反应的速率,C正确; D、t2时反应停止,是由于反应物已全部消耗完,酶并没有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准确解读曲线,弄清曲线走势和其代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50.用一种半透膜(允许单糖和水分子通过,二糖不能通过)将水槽从正中间隔开,均分为等体积的两部分。左侧放入100mL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右侧放入100mL浓度为10%的麦芽糖溶液,然后两侧均加入10mL浓度为5%的麦芽糖酶溶液。将装置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在两侧分别取等量的部分样液,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根据颜色变化可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B. 达到平衡后,两侧液面高度相同 C. 加入双缩脲试剂,两侧溶液均会呈现紫色 D. 该实验可证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初始时两侧溶液质量浓度相同,半透膜允许单糖和水分子通过,二糖不能通过,故初始液面不发生变化。向两侧加入麦芽糖酶后,麦芽糖酶可将麦芽糖分解形成葡萄糖,但不能分解蔗糖,故加入麦芽糖的一侧物质量的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所以加入麦芽糖的一侧液面会升高。由于分解形成的葡萄糖可以穿过半透膜,所以随着葡萄糖向蔗糖一侧的扩散,加入蔗糖的一侧物质的量浓度会增大,吸水能力增强,所以随后蔗糖一侧液面升高。 【详解】右侧水槽中,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透过半透膜进入到左侧,两侧均有葡萄糖,故无法根据颜色变化证明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达到平衡后,左侧溶液浓度高于右侧,B错误;两侧溶液中均含麦芽糖酶(本质为蛋白质),故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均会呈现紫色,C正确;本实验用的是半透膜而不是生物膜,因此无法证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酶、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酶的专一性和跨膜运输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示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51.人的一生中,睡眠大约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能够促进生长发育、恢复体力和增强抵抗力。研究发现,睡眠主要依靠脑部多个脑区的胞外腺苷水平来调节。 (1)腺苷由1分子的腺嘌呤和1分子的_______组成。神经元胞内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细胞器)。 (2)依赖膜蛋白扩散到胞外的ATP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脱去____个磷酸基团后可形成腺苷。胞外腺苷作用机制类似于神经递质,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R)发生结合后会通过降解来灭活,以防止_____。 (3)神经元细胞膜上常见的R有R1和R2两种。咖啡因是腺苷类似物,可能与某种R结合,但并不引起腺苷相应的效应。研究者用适量咖啡因分别处理野生型小鼠和R1、R2基因敲除小鼠,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测定小鼠觉醒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箭头对应时刻为处理时刻。 ①R1、R2基因敲除小鼠的实验结果与野生型相比,_______________,因此可推测咖啡因通过与_______结合发挥作用。 ②咖啡、茶、可乐等饮料中均含有咖啡因,有些人喜欢用这些饮料来“提神”,以缓解睡意。请解释咖啡因的“提神”机理:______。 ③咖啡因虽可“提神”,但不能过度饮用,这是由于咖啡因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降解,过度摄入咖啡因就会引起______。 【答案】核糖 线粒体 3 持续与R发生作用 R1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觉醒时间差异与野生型相似,R2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觉醒时间无显著差异,与野生型差异显著 R2 咖啡因与R2结合,但不引起相应睡眠效应,同时减少了腺苷与R的结合 神经系统长时间处于觉醒状态而超负荷工作 【解析】曲线分析: R1突变体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觉醒时间差异与野生型相似;R2突变体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觉醒时间无显著差异,与野生型差异显著。 【详解】(1)腺苷由1分子的腺嘌呤和1分子的核糖组成。神经元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2)ATP是三磷酸腺苷,ATP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脱去3个磷酸基团后形成腺苷。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分泌,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会通过降解来灭活,胞外腺苷作用机制类似于神经递质,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R)发生结合后会通过降解来灭活,以防止持续与R发生作用。 (3)①R1、R2基因敲除小鼠的实验结果与野生型相比,R1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觉醒时间差异与野生型相似,R2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觉醒时间无显著差异,与野生型差异显著,因此可推测咖啡因通过与R2结合发挥作用。 ②咖啡因是腺苷类似物,咖啡因与R2结合,但不引起相应睡眠效应,同时减少了腺苷与R结合产生的睡眠效应,以缓解睡意。 ③由于咖啡因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降解,过度摄入咖啡因就会引起神经系统长时间处于觉醒状态而超负荷工作,对身体健康不利。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结构及应用,探究腺苷类似物咖啡因控制睡眠效应的作用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和获取题目信息的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5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将分离的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水渗入到红细胞内部,红细胞膨胀、破裂,从而释放出血红蛋白,所得到的红细胞质膜具有很大的变形性、柔韧性和可塑性,当红细胞的内容物渗漏之后,质膜可以重新封闭起来形成红细胞血影,其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A~F代表不同的蛋白质) (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___呼吸产生的ATP供能, 通过__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 (2)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影,结果如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 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血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填字母)。 (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 斑块的生长。 【答案】磷脂双分子层 信息交流 无氧 主动运输 蒸馏水(或低渗溶液) E、F 内质网 流动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蛋白质的种类,因变量是处理后红细胞血影的形状。 【详解】(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其主要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及各种细胞器,故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ATP供能,细胞内是低钠高钾,细胞外是高钠低钾的环境,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钠离子吸收钾离子,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钾低钠的离子浓度梯度。 (2)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可知,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E和F。 (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内质网,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点睛】识记细胞结构,明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掌握渗透原理,并能据此判断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53.某研究人员以白光为对照组,探究不同光质对蕃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请据下表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注:壮苗指数越大,反映苗越壮,移栽后生长越好。) (1)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这些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 (2)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固定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CO2固定是指__________的过程。光合作用合成的糖,一部分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转变成__________,利于储存能量。 (3)上表所列的观测指标中,__________最能准确、直接反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大小。结合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在大棚栽培蕃茄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蕃茄的产量:在幼苗期增加__________光的照射,达到壮苗的目的;挂果及成熟期,增加__________光的照射,达到提高净光合速率的目的。 【答案】氧和[H] 促成ATP的生成 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体基质 CO2与C5结合形成C3 淀粉 单株干重 蓝 红 【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 【详解】(1)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二是促成ATP的形成。这些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 (2)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固定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固定是指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过程。光合作用合成的糖,一部分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转变成淀粉,利于储存能量。 (3)净光合速率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糖类(即净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的速率。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固定成有机物,增加单株干质量。净光合速率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植株质量增加越多,所以比较单株干质量最能直观反映幼苗净光合速率大小 。观察图表可以发现,蓝光照射下,壮苗指数最高,故为达到壮苗目的,应该在幼苗期增加蓝光照射;挂果及成熟期需要提高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植株质量有关,观察图表可以发现,红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考生能够分析实验题干的数据。 5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对水稻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中,测得水稻吸收(用“+”表示)或释放(用“-”表示) CO2的速率(单位:mgh-1)随温度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组数据可表示水稻的__________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水稻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 (3)若对水稻进行光照、黑暗处理各12小时,根据表格中信息,应选择光照为__________、CO2浓度为__________、光照下温度为__________和黑暗下温度为__________的条件,以保证水稻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 【答案】呼吸速率 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在温度和CO2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C组的光照强度强于B组的,C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较多,促进了C3的还原,使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升高 全光照 1.22% 30℃ 10℃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A组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代表各温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图中温度条件下,B与C组的单一变量是光照强度,C与D组的单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1)A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可以表示水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根据表格分析,B与C组的单一变量是光照强度,即在温度和CO2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C组的光照强度强于B组的,C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较多,促进了C3的还原,使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升高,所以表格中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 (3)根据题意分析,对水稻进行光照、黑暗处理各12小时,且要求水稻内有机物积累的最多,则光照的净光合速率与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的差值应该最大,因此应选择光照为全光照、CO2浓度为1.22%、光照下温度为30℃和黑暗下温度为10℃的条件。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表格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55.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O2传感器能监测密闭锥形瓶内的O2浓度,实验小组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甲、乙两个锥形瓶,锥形瓶中的同种绿色植物的生理状况和初始质量完全一样,保持适宜的温度,两个锥形瓶中的O2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肉细胞产生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 (2)C点后,锥形瓶中的O2浓度不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min时,甲、乙锥形瓶中植物干重较大的是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在16min后给予白光照射,发现甲瓶中的O2浓度不变,乙瓶中的O2浓度上升。由此可知,16min时限制甲、乙锥形瓶中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此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 甲 CO2浓度、光照强度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光照下在密闭的容器中所测得02浓度变化量,可表示净光合量,由于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量少,故在红光下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容器内02浓度增加,绿光下植物光合作用较弱,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故容器内02浓度减少;图2曲线甲代表红光下的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乙表示绿光下的净光合速率变化。 【详解】(1)植物叶肉细胞中02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2)C点之前,由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容器内02量在减少,C点后,锥形瓶中的02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16min时,由于甲中净光合速率大于乙瓶,故有机物积累量即植物干重甲瓶大于乙瓶; (3)实验小组在16min后给予白光照射,发现甲瓶中的O2浓度不变,说明制约因素不是光照,故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的制约因素是CO2浓度;乙瓶中的O2浓度上升,说明此时乙瓶中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图1装置所测数据为净光合速率,根据色素吸收光谱分析图2中曲线甲、乙变化规律及曲线中各点含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