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
2018学年度 余姚中学 高二生物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第一学期 命题:盛文龙 审题:戚国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在“天宫一号”太空站中,若水平放置一棵幼苗,用单侧光照射茎部,培养若干天后,根和茎的生长方向是 A. 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光弯曲生长 B. 根杂乱生长、茎向光弯曲生长 C. 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 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2. 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为证明促进生长的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进行了实验。其中一组实验的设计如图所示,另一组是 3. 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植物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其生理作用是促使细胞壁松弛,进而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编号 1 2 3 4 5 6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1) 0 0.1 0.2 0.3 0.4 0.5 芹菜幼苗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0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BR B.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芹菜幼苗的生长状况、培养幼苗的各种条件等 C. 由表中数据可知,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一定在0.2~0.4mg•L-1之间 D. 在调节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BR生理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脱落酸 4. 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一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刺激 B. 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光照无关 D. 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 5. 如图甲、乙、丙、丁为胚芽鞘的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分析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图丙中胚芽鞘Y的生长现象是向光弯曲 B. 图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主要是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横向运输的结果 C. 图甲中的胚芽鞘向光生长 A. 图丁胚芽鞘向右弯曲,是生长素在其下端分布不均匀的结果 6.下列代表染色体组型的是 7.下列关于反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都是比较简单的 C.膝反射的效应器有伸肌和屈肌 B.反射活动就是负电波的传导 D.每个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 8.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 B.水螅的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 D.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9.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对生物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小肠粘膜中一些细胞能分泌激素进入内环境中 B.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脂肪都会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浆中 C.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恒定的状态 D. 手和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10.下列关于苯丙酮尿症及其致病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正常环境中该致病基因是有害的 C.该病患者的异常代谢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D.“选择放松”会打破该致病基因的遗传平衡 11.用辐射的方法,使家蚕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移接到性染色体上,导致发育成雌蚕与雄蚕的卵颜色有所区别,以便性别筛选。该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转基因育种 D.单倍体育种 12. 科学家通过对大鼠脑神经细胞所进行的实验发现,其细胞内一种名为“Rab33a”的蛋白质可将合成细胞膜的成分运到轴突前端,从而使轴突向前生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轴突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 B. 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称为突触 C. “Rab33a”蛋白质有助于神经纤维的修复 D. “Rab33a”是一种由轴突合成的神经递质 13.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4. 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 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在神经元之间结构的示意图中,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A. a或b B. c或d C. b或c D. a或d 12.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能会使突触后膜兴奋性加强 C. 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电位差会增大 D.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16.细胞甲是某二倍体动物(2n=6)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示意图。下列4个选项的细胞中,与细胞甲来自同一个正常初级精母细胞的是 1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是致癌因素 B.癌细胞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 C.能无限增殖是癌细胞最重要的特点 D.细胞癌变后仍保留原细胞的某些特点 18.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将标有Y、y、R、r的4种卡片等量装入4个信封内,分别为雌1(Y和y)、雌2(R和r)、雄1(Y和y)、雄2(R和r),然后从4个信封内各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后放回原信封, 重复多次。下列关于该模拟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的F2 B.可模拟雌1、雌2、雄1、雄2随机交配的子代 C.可模拟子代基因型,记录的卡片组合类型有9种 D.若模拟受精作用,需分步记录组合才得到模拟结果 19.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设置乙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 A.DNA是转化因子 B.脱氧核苷酸不是转化因子 C.DNA酶不是转化因子 D.经DNA酶处理后的R型菌不能转化 20.某研究小组探究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a、b、c数据不慎丢失)。 第20题表 2,4-D浓度(mg/L) a b c 一定时间后根的总长度(cm) 3.9 4.6 3.4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a=0,则c>b B.若b=0,则c>a C.若c=0,则a>b D.若b最大,则a>c 21. 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 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催产素参与调节的作用时间比神经调节长 B. 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P,S等元素 C. 孤独症患者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D. 垂体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既能够分泌激素,又能传导兴奋 22.某12岁男孩因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呆小病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B.该男孩补给甲状腺激素,可治愈呆小病 C.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会使生长受阻 D.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受阻 23.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器是伸肌和屈肌 B.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内部 C.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组成 D.只有反射弧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4.将电表的两极连接到蛙坐骨神经表面,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适当强度的电刺激,引起了腓肠肌收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是可兴奋细胞 B.静息时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C.a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传播到b处 D.刺激a处,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25.高等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如下,其中①~④代表不同结构,②代表溶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②解体后才能降解被细胞吞噬的颗粒 C.③与质膜直接相连构成了物质转运的通道 D.④由一系列双层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 26.ATP-ADP循环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①只能来自化学能 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反应①供能 C.反应②中ATP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 D.能量②可用于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27.某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 假设分裂过程未发生基因突变。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中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C.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是ABb、aBb、A、a D.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28.右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相关激素的成分均为蛋白质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组织是性腺 C.促性腺激素是卵巢形态发育和正常功能维持所必需 D.可通过正反馈机制的调节使血液中雌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29. 如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30. 取一正常生长的植株水平放置 , 由于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 根将向地生 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 圈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 D. 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长,茎将背地生长.图是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b两点可分别表示根远地侧和近地侧的生长状况 B.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可能有较强烈的抑制作用 C. 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 D. a与 b, c与 d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31.(8分)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其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经抽气处理的叶圆片沉在NaHCO3溶液底部。 回答下列问题: (1)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叶圆片上浮,氧气产生于叶绿体的_________,该结构产生的ATP和__________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__________。 (2) 该小组利用上述装置,以叶圆片上浮时间为观察指标,研究NaHCO3 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坐标系中用曲线图预测实验结果,并标注横、纵坐标的名称。 (3) 该小组还利用菠菜叶圆片研究了某些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 注:观察前去除液体中叶圆片或残渣;“+”越多表示溶液绿色越深,“—”表示溶液颜色无显著变化 ①该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________。 ②第3、4、5组的溶液呈绿色,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2.(7分)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 1 ) 图甲中正常人血液中 ② 的含量变化对 ① 、 ③ 的分泌起调节作用 , 此种调控机制属于 调节 。 由 图可知,直接影响甲状腺分泌的信号分子是 (填文字)。 (2) 人 体 内 需 要 源 源 不 断 的 产 生 激 素 , 以 维 持 激 素 含 量 的 动 态 平 衡 , 这 是 因为。图甲中的胰岛α细胞、胰岛β细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它们的作用相互 ,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3) 若图乙中细胞 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内电位的变化是 ;图丙中兴奋由 1传递到3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某种麻醉剂能阻断兴奋在丙处的传递,同 时 检 测 到 ② 处 的 信 号 分 子 的 含 量 正 常 , 根 据 图 乙 分 析 其 可 能 的 原 因是 。 33.(8分)下图表示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发生的主要变化。 请回答: (1)皮肤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体温调节过程中,某些激素也发挥重要作用,人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 多的激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都具有促进产热、抵御寒冷的作用,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 (3) 体温平衡调节除有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还有_______________调节。 (4) 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 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大脑的发育。 (5) 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6℃,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_______散热总量(在“>”、 “<”或“=”中选择)。 34.(7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图中所画人体反射弧由①、②、③、④、⑤五个部分组成,其中①结构的名称是_____,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__________。 (2)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__________,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______(单 / 双)向传导的。 (3) 右图中能构成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C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 35.(10分)果蝇的黑身和灰身、刚毛和截毛分别由基因A(a)、 , B(b)控制,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如图。一只黑身截毛雌蝇与一只灰身刚毛雄蝇交配,F1均为灰身刚毛。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题干信息能否判断控制哪种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为什么? 。 (2) 若F1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蝇都有灰身又有黑身,雌蝇既有刚毛又有截毛,雄蝇均 为刚毛,则黑身刚毛雄蝇的基因型是 ,让F2中灰身刚毛雌、雄蝇相互交配, 产生F3中雄蝇有 种基因型,F3中灰身刚毛雌蝇的比例为 。 (3) 发现野生果蝇群体中存在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性状,正常眼对小眼为显性,为确 定其控制基因的具体位置,可用 (杂交方案)即可,若子代出现 个体,则此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的II2区段。 选择题答案:ABDBA CDDCD BCCDD AABBC ABDDD DBCDD 非选择题答案: 31. (1)类囊体膜 NADPH 三碳糖磷酸 (2) (3)①酶的种类和浓度 ②去壁的细胞吸水胀破;叶绿体破裂 32.(1)(负)反馈 促甲状腺激素 (2)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拮抗 (3)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信息传递 麻醉剂阻止突触后膜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的结合(麻醉剂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 33.(1)维持体温恒定 (2)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前两个空的填写顺序可调换) 协同 (3)神经调节 (4)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发育和功能 (5)= 34.(1)感受器 ③神经中枢 (2)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 单 (3)⑥⑦⑨ 组织液 35.(1)不能 F1中两对性状均与性别无直接关联 (2)aaXBYB或aaXbYB 6 1/3 (3)正反交 小眼雄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