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生物(理)试题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的分开和倍增分别发生在( )‎ A. 前期和后期 B. 前期和间期 C. 中期和末期 D. 前期和中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在前期两组中心粒的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在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故本题B选项正确,A、C、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需要熟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主要细胞结构的变化。如间期倍增中心体,前期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核膜核仁解体消失,染色质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末期核膜核仁重新构建,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等。‎ ‎2.有丝分裂中期DNA数和染色体数的比例与后期DNA数和染色体数的比例分别为( )‎ A. 2∶1与2∶1 B. 1∶2与2∶1 C. 2∶1与1∶1 D. 1∶1与1∶1‎ ‎【答案】A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DNA数:染色体数=2: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DNA数:染色体数=1: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解题关键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规律。‎ ‎3.下列不需要ATP供能的是( )‎ A. 肌细胞收缩 B. 大脑思考 C. 萤火虫发光 D. 氧气进入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是高能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其中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肌细胞收缩需消耗ATP,A错误;大脑思考需消耗ATP,B错误;萤火虫发光消耗ATP, C错误;氧气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D正确。‎ ‎【点睛】熟悉ATP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中的水解供能的一些常见类型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4.细胞器的病变经常会引起一些疾病,硅肺与哪种细胞器的损伤有关 (  )‎ A. 溶酶体 B. 内质网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详解】硅肺是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故选A。‎ ‎【点睛】易错点:硅肺是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但能破坏溶酶体膜而导致其中水解酶对细胞自身结构的破坏所致。‎ ‎5.用水解法研究下列物质,水解产物不全是葡萄糖的是( )‎ A. 淀粉 B. 蔗糖 C. 纤维素 D. 肝糖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根据是否能发生水解和水解后产生的单糖数量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二糖是水解后产生2分子单糖的糖,不同的二糖组成单位不同,由许多单糖结合形成的糖是多糖,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淀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A错误;蔗糖的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而成,其水解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不全是葡萄糖,B正确;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C错误;糖原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D错误。‎ ‎【点睛】熟悉各种二糖和多糖的单糖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葡萄糖为单体组成;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麦芽糖有2分子葡萄糖组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 ‎6.牛通过吃草而获得了构建自身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那么下列对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B. 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C. 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D. 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不同生物的组成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别较大,这体现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详解】羊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营养物质,羊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是含量差别较大.故B选项正确,ACD都是错误的。‎ ‎【点睛】注意: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别较大。‎ ‎7.动物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 A.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B. 磷脂的数量 C. 胆固醇的数量 D. 糖类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也有少量的糖类存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则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含量越多,功能越复杂。‎ ‎【详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A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脂质的种类和数量无关,B、C均错误;糖类和蛋白质组成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D错误。‎ ‎8.下列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能从外界环境中进入细胞,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可分泌到细胞外,细胞内重要的成分不会流失到细胞外,则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不符合题意;细胞膜将生命物质和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具有保护作用,B不符合题意;主要是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次是细胞质基质,C符合题意;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不是孤立的,它们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这种协调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肝病毒、蓝藻、酵母菌都有细胞膜 B. 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 C. 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D. 细菌都是异养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生物的细胞内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详解】乙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A错误;原核生物都没有染色体,B正确;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但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原核生物中既有异养生物也有异养生物,例如大肠杆菌属于异养生物,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病毒以及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10.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 B. 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 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D. 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细胞学说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A正确;细胞学说主要是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B正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没有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点睛】易错点: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细胞或生物体的多样性、差异性,主要是揭示构成动植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1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个体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 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也可算作“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 科学家能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表明可以人工制造生命 D. 生物个体中由“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都具备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细胞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A错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虽然有自己的“系统”结构,但它们本身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所以即便人工能够制造某种病毒,也能说人工能够制造生命,C错误;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不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如单细胞生物只具备细胞层次,绿色开花植物就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等,D错误。‎ ‎【点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都不属于生命系统,甚至病毒都不属于生命系统,因为它们都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12.下列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口服液广告声称“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 B.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所以它们的元素组成相同 C.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D. 酶和核酸都是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有:Mn、Mo、Fe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其作用必不可少。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少数还含有S等,核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N、P。‎ ‎【详解】N、P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一般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但有少数氨基酸还含有S元素,如甲硫氨酸、所以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相同,况且少数蛋白质还含有其他微量元素,如血红蛋白还含有铁,B错误;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虽然极少,但是不能缺少,微量元素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却起着重要作用,如Fe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少了人易得缺铁性贫血,C错误;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核酸包括DNA和RNA,所以酶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其共同组成元素有C、H、O、N,D正确。‎ ‎【点睛】易错点:少数氨基酸中含有S元素;易错选项A,容易忽视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的区别。‎ ‎1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B.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浓度和目的都不相同 C. 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快 D.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开.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中,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而且两种作用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 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开,B正确;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C错误;蔗糖与碘液不发生颜色反应,故无法判断蔗糖是否反应,D错误。‎ ‎【点睛】注意:虽然碘液能检测淀粉是否被分解,但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所以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的鉴定。‎ ‎14.某同学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进行纸上层析,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其中由外向内的第三圈的颜色是( )‎ A. 黄色 B. 黄绿色 C. 橙黄色 D. 蓝绿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2、把在滤纸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进行纸上层析,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四个圆圈中扩散最慢的即为圆圈最小的,四个圆圈中扩散最快的即为圆圈最大的,圆圈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根据前面的原理分析可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进行纸上层析,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其由外向内的第三圈的颜色是叶绿素a(蓝绿色).故选D。‎ ‎【点睛】关键:熟悉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分析本题的关键,滤纸条是以画滤液细线为扩散的起始点计算扩散距离;圆形滤纸是以圆心为扩散起始点计算扩散距离。‎ ‎15.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下列不是物理模型的是( )‎ A.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B.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C. 显微镜下拍摄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 D. 某中学生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实物模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详解】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正确;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模型,C错误;某中学生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实物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C,容易把“实物照片”与“结构模式图”混淆,前者不是物理模型,后者属于物理模型。‎ ‎16.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这种细菌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好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 该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 C. 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 该菌是自养型生物,叶绿体是其光能转换站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细菌含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所以该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该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错误;该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 ‎【点睛】关键是熟悉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但有的原核生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17.下列有关糖类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和糖原是人体内的储能物质 B.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C. 所有糖类都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 D.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详解】人体细胞内的糖原、是储存能量的物质,但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储能物质,在人体内细胞中没有,A错误;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B正确;斐林试剂只能检测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不能检测非还原糖,如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等,C错误;蔗糖的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D错误。‎ ‎【点睛】熟悉各种二糖和多糖的化学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葡萄糖为单体组成;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麦芽糖有2分子葡萄糖组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 ‎18.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 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不相同 C.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体含水量不同,一般为幼儿>成年女性>成年男性 D. 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能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A 正确;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不相同,萌发种子的含水量高,B正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体含水量不同,一般为幼儿>成年男性>成年女性,C错误;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C,容易误认为成年女性的含水量大于男性。‎ ‎19.有关蛋白质中肽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肽键的结枃式可以表示为NH-CO B. 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C. 肽键是脱水形成的 D. 双缩脲试剂可与肽键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蛋白质或多肽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据此可鉴定蛋白质或多肽。‎ ‎【详解】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肽键的结构式是-CO-NH-,A错误;蛋白质中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其次存在于R基中,B正确;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形成的,而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双缩脲试剂可与分子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D正确。‎ ‎【点睛】易错点:肽键的分子结构的正确书写“—CO—NH—”,特别容易忽视两端的“—”。‎ ‎20.某化合物含C、H、O、N等元素,下列哪项最不可能是它的功能( )‎ A. 构成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 B. 催化作用 C. 组成各种膜结构 D. 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④糖类是由C、H、O构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该化合物含C、H、O、N等元素,可能为蛋白质,某些蛋白质是构成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称为结构蛋白,A正确;该化合物含C、H、O、N等元素,可能为酶(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在细胞代谢中其催化作用,B正确;组成各种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和蛋白质中均含有C、H、O、N,C正确;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淀粉或糖原,构成三者的元素均是C、H、O,D错误。‎ ‎【点睛】关键: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组成判断可能属于那类化合物,进而根据化合物的种类确定其是否具有该功能。‎ ‎21.将新鲜的苔藓植物的绿色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色素分子不能进入活细胞)、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 A. ①绿色②绿色 B. ①绿色②红色 C. ①红色②绿色 D. ①红色②红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裂,发生的条件是细胞外液大于细胞液,细胞失水。图中①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细胞外液,②原生质层。‎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图中①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细胞外液,②原生质层.而本实验的细胞外液是含有少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该细胞外液可以到达①处,①为红色;由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红色的细胞外液不能到达②处,而②是苔藓植物的原生质层,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该处为绿色.故选C。‎ ‎【点睛】关键: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结构,外界溶液中各种成分都能透过;绿色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叶绿体,自身带有叶绿体而呈绿色。‎ ‎22.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为( )‎ A. a点下移,b点右移,m值减少 B. 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 a点下移,b点不移,m值增加 D. 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点光照强度为0,没有光合作用,所以其纵坐标值代表呼吸作用速率,b点代表光补偿点,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和呼吸速率;m代表达到饱和光照强度时的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下移;b点代表光补偿点,即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由于呼吸速率加快,光合作用减慢,需要增大光合作用强度,才能够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故b点右移;m代表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由于升高温度后,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故m值减少;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利用题中所给条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因此由25℃升到30℃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均改变,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而呼吸作用强度增大,再由此判断四点移动方向。‎ ‎23.下图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 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C.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D. 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分析,其中自变量是不同的反应条件(包括加热、滴氯化铁溶液、滴肝脏研磨液),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的速率(气泡数),无关变量有各种溶液的用量、试管的洁净程度等。‎ ‎【详解】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速率,A错误;分析题图实验可知,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本题的温度是自变量,不是无关变量,C错误;加热能使过氧化氢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反应的活跃状态,不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是从题图中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知识,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2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一次分裂间期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 B.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 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 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从分裂间期开始,到分裂期的末期完成结束。‎ ‎【详解】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A错误;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已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B错误;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C正确;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组成,D错误。‎ ‎【点睛】本题的对于细胞周期的概念的考查,关键要抓住细胞周期的概念进行分析。‎ ‎2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TP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②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中 ‎③ATP的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④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速率很快 ‎⑤ATP只能在线粒体中生成 ‎⑥ATP是可流通的“能量通货”‎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③④⑥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①ATP是生物体内直接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贮存能量的物质,①错误;②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中,②错误;③ATP的水解的实质是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③正确;④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④正确;⑤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⑤错误;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是可流通的“能量货币”,⑥正确。所以正确的有③④⑥。故选C。‎ ‎【点睛】易错点:因忽视ATP的结构简式,导致含有的高能磷酸键的位置、个数混淆而误判。‎ ‎26.核酸、磷脂、ATP三种分子共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可以被相应的酶催化水解 B. 都是细胞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C. 都含有C、H、O、N、P、S D. 都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生物大分子,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核苷酸组成具有特异性,含有C、H、O、N、P元素;磷脂和ATP都不是生物大分子,都含有C、H、O、N、P元素,没有特异性。‎ ‎【详解】核酸、磷脂和ATP都可以被相应的酶催化水解,A正确;核酸是生物大分子,但磷酸和ATP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核酸、磷脂和ATP都不含S元素,C错误;磷脂和ATP都无特异性,D错误。‎ ‎【点睛】总结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从元素水平描述: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 从分子水平描述:所有生物的DNA分子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和化学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相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相同;‎ 从细胞结构水平: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从能量角度:生物体都是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 ‎27.下图装置可用来测定豌豆种子萌发时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 min 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O2和消耗O2的体积之差 B.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D.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有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CO2和有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之差,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进行了无氧呼吸),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氢氧化钠的作用,进而根据两个装置中的液滴的运动与否以及移动方向判断可以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 ‎28.下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对右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25℃时光合速率最大 B. 35℃时仍能积累有机物 C. 32℃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 35℃时呼吸速率最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此值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该值表示呼吸速率,并且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 ‎【详解】25℃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不代表总光合速率最大,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中可以看出30℃和35℃时,光合速率均大于25℃时,A错误; 35℃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3.0单位,因此光下仍能积累有机物,B正确;32℃时,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C错误;图中看出,35℃之后,植物的呼吸速率仍在上升,D错误。‎ ‎【点睛】根据CO2和O2量判断“三率”的关键:一是呼吸速率的判断——黑暗条件下释放CO2的速率(或吸收氧气的速率);二是净光合速率的判断——光照下吸收CO2速率(或释放O2速率);三是总(真)光合速率的判断——光照下利用CO2速率(或产生O2速率);‎ ‎29.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的某非绿色器官在氧气浓度分别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浓度为a时最适宜于贮藏该器官 B. 氧气浓度为c时,该器官的无氧呼吸最弱 C. 氧气浓度为b时,该器官的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D. 氧气浓度为d时,该器官的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的非绿色器官的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因此当细胞吸收的氧气与是释放二氧化碳相等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少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时,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氧气浓度为a时,细胞呼吸作用强,不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图中c点细胞活性较弱,适于器官储藏,A错误;氧气浓度为c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大于0,氧气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最弱,是0,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氧气浓度为b时,氧气的吸收量为3,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5,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2.5,因此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C正确;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不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根据两种柱形高矮判断呼吸类型:白色柱形代表CO2释放量,它可能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释放的总CO2量; 黑色柱形代表氧气吸收量,则一定是有氧呼吸消耗;由于根据总反应式,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量等于产生的CO2量,所以凡是白色柱形高于黑色柱形,则高出部分则代表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30.在如图所示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ATP(三磷酸腺苷),是生物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②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③具有双链结构,且含有碱基T,属于DNA分子片段;④是单链结构,且含有碱基U,属于RNA分子片段。‎ ‎【详解】①是ATP,其中“○”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③是DNA分子片段,其中“○”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是RNA分子片段,其中“○”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①和④的“○”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故选D。‎ ‎【点睛】关键在于对题图①③④中“○”的含义区别:①为一磷酸腺苷,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③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1.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值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A.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B.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C.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D.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8,唾液淀粉酶的适宜PH是7,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至pH2.0,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 ‎【详解】pH=2.0,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乳清蛋白、淀粉酶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因此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正确;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容器内的剩余物质无唾液淀粉酶, A错误;由B分析可知,容器内的剩余物质无唾液淀粉酶,由A分析可知,容器内的剩余物质含有淀粉,不含麦芽糖,C错误;由B项分析可知,D错误。‎ ‎【点睛】本题关键要熟记胃蛋白酶在PH=2.0活性强,而其他酶已经失去活性。‎ ‎32.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器无膜 B. 该细胞器能产生水 C. 该细胞器能固定CO2 D. 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植物细胞器中含有的碱基是A、T、C、G、U五种碱基,因此该细胞器中含有DNA和RNA,含有DNA和RNA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该细胞器是线粒体。‎ ‎【详解】存在于植物根尖细胞中的某细胞器,其含有A、T、C、G、U五种碱基,说明该细胞器同时含有DNA和RNA,据此可推知为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A错误;能固定CO2的细胞器是叶绿体,C错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即线粒体能产生水、能进行能量转换,B正确;D错误。‎ ‎【点睛】关键在于根据题干的含氮碱基种类和含量确定可能的细胞器,尤其是不能忽视限制条件“根尖细胞”,隐含着“没有叶绿体”这一信息。‎ ‎33.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若图1表示细胞干重,则A化合物必含图2中的a、b、c元素 B. 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分别是水、蛋白质;图2中a、b、c依次为碳、氧、氢 C. 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化合物中不含图2中的b D. 若图1表示完全脱水的细胞,则此时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若该细胞是正常细胞,A化合物含量最多是水,B是蛋白质;若该细胞是表示细胞干重,则A含量最多,表示蛋白质。‎ 分析图2:本题图是活细胞元素含量的柱形图,a含量最多是O元素,b是C元素,c是H元素。‎ ‎【详解】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因此若图甲表示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A正确;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和蛋白质;图2a、b、c依次表示氧、碳、氢,B错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因此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化合物为水,其中不含b(C元素),C正确;若图1表示完全脱水的细胞,则此时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C元素),D正确。‎ ‎【点睛】分析判断题图和选项时,一定要区分是代表细胞“干重”还是“鲜重”。‎ ‎34.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若甲图中的②在人体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则②是胆固醇 B. 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 C. 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水解后的产物中氮原子数与原来相等 D. 若甲图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用无水乙醇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4)糖类是由C、H、O组成。‎ 分析题图甲: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或固醇等;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ATP或核酸等,④的组成元素是C、H、O、N、Mg,可能是叶绿素。‎ ‎【详解】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且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则②是胆固醇,A正确;图2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为DNA,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A、C、G、T,共6种,B正确;图2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为四肽,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需要3分子水,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氢原子数增加6个,N原子数没有改变,C正确;若图1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能是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再用层析液分离,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是用无水乙醇,分离是用层析液。‎ ‎35.将某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 两图中分别出现FG段与ef段的变化,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CO2 的量减少 C. 图二中gh段时氧气含量增加,且到达i点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上图所示的结果表明,该植株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中有机物含量有所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一中,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为0;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D点时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H点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低,此时净光合速率也为0。‎ 图二中,纵坐标表示植物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d、h两点植物光合速率为0;f点时可能由于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详解】图一中的B点为凌晨,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凌晨气温下降,植物呼吸作用减弱,因此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的原因是低温使呼吸作用减弱,A正确;图一中,FG段CO2下降明显减慢,说明净光合速率下降,与图二中ef段(中午的时间段)出现下降的可能原因都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CO2的量减少,B正确;图二中gh段时虽然光照强度减弱,但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氧气含量增加,且到达h点(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图甲中比较A点和I点,I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一昼夜二氧化碳净吸收用于合成有机物,因此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D正确。‎ ‎【点睛】注意抓住两条曲线中的关键点含义:一是图一中D、H两点的含义都是净光合速率=0,二是图二中dh两点的含义也是净光合速率=0;其次要注意两曲线中出现FG段和efg段原因相同,都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CO2的量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所致。‎ ‎36.某多肽有20个氨基酸,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如图所示);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20肽含有肽键数为20个 B. 该20肽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1个和5个 C. 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多4个 D. 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19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20肽,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用其中肽酶Y处理,会断开4个肽键。‎ ‎【详解】某多肽应是一条肽链,根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故20肽含有肽键数目应是20-1=19个,A错误;多肽链形成时,相邻两氨基酸之间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一个肽键并失去一分子的水,在此过程中R基(每个天门冬氨酸的R基中含1个羧基)不参与反应,故该20‎ 肽含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则氨基数目至少1个,而羧基数目至少4+1=5个,B错误;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5位和第20位氨基酸脱离多肽链,其形成3个多肽,其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少了4个,C错误;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6位氨基酸脱离该多肽链,剩下的多肽链中共含有19个氨基酸,D正确。‎ ‎【点睛】首先多肽链中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分析天门冬氨酸的结构式,其中含有两个羧基,由于多肽中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因此只能获得该肽链至少含有1个,而羧基数目至少4+1=5个;题干中“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这是解答CD项的关键。‎ ‎37.下列说法中,正确有几项(  )‎ ‎①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 ‎ ‎②发菜、颤藻、念珠藻和小球藻的遗传物质都储存在拟核中 ‎③细胞骨架由蛋白纤维组成,与信息传递有关 ‎④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⑤细胞内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 ‎⑥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DNA自由进出 ‎⑦小麦叶片黄化后,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减少 ‎⑧植物细胞壁、细胞膜组成成分中都有糖类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真核细胞的D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原核细胞的DNA分布在拟核和质粒中。真核生物中的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而原核生物中的蓝藻、硝化细菌等虽没有线粒体,但是细胞中含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系统,因此能够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①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①错误;②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其DNA分子主要分布在拟核中,另外在细胞质中的质粒中也有少量分布,小球藻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②错误;③细胞骨架由蛋白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等均有关,③正确;④贮藏中的种子同样含有水分,只是自由水较少,细胞呼吸较弱,保持休眠状态,④错误;⑤细胞内所有的酶并不都在生物膜上,如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酶就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的酶在线粒体基质中,⑤错误;⑥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某些RNA 有选择性进出,⑥错误;⑦小麦叶片黄化后,说明叶片内没有叶绿素,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黄化叶片对红光的吸收减少,⑦正确;⑧植物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糖类)、细胞膜组成成分中也有糖类,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⑧正确;综上分析,共三项正确,故选B。‎ ‎【点睛】注意几个易错点:一是带“藻”的生物是真核还是原核,如小球藻和蓝球藻;二是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不是无丝分裂;三是蛋白质和RNA只能选择性进出核质,DNA不能进出核孔。‎ ‎38.研究人员探究缺氧条件下北欧鲫鱼细胞呼吸特点,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①②③,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B. 取培养该鱼的水样加入碱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振荡混合均匀,水样变成灰绿色 C. 为验证北欧鲫鱼肌细胞具有上述呼吸特点,可将该鱼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培养 D. 北欧鲫鱼的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最终转化为酒精排出体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③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为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现灰绿色。‎ ‎【详解】图中能产生ATP的过程只有①②,③过程不释放能量,没有ATP产生,过程①②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取培养该鱼的水样加入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振荡混合均匀,水样变成灰绿色,B错误;为验证北欧鲫鱼肌细胞具有上述呼吸特点,可将该鱼在缺氧条件下培养,C错误;根据图示,北欧鲫鱼的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最终转化为酒精排出体外,D正确。‎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在于结合题图的三个过程:①为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③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为酒精。‎ ‎39.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核糖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细菌、酵母菌共有的细胞器 ‎②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也是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之一 ‎③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④在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时,细胞的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的活动加强 ‎⑤杨树成熟的筛管细胞和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⑥叶绿体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线粒体只能进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 A. 四种 B. 三种 C. 两种 D. 一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①错误;②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错误;③蓝藻没有叶绿体,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是叶绿体,③错误;④在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时,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线粒体的活动加强,而核糖体和中心体的活动并没有加强,④错误;⑤杨树成熟的筛管细胞和人的成熟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⑤正确;⑥叶绿体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线粒体只能进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⑥正确.综上所述,只有两个说法正确,故选C。‎ ‎【点睛】易错点:一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如不含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器)和细胞核等;二是不能忽视原核细胞的存在,以及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区别。‎ ‎40.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A. 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 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C. 该植物29℃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9mg/h D. 30℃下的实际光合速率为2mg/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表格中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指的是1h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是指呼吸作用2小时、光合作用1小时后的有机物积累。由图中数值可计算出总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2。27℃、28℃、29℃、30℃呼吸速率分别为1、2、3、1mg/h,真正光合速率分别为5、7、9、3mg/h,因此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9℃.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7℃、28℃、29℃、30℃净光合速率分别为4、5、6、2mg/h。‎ ‎【详解】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9℃时光合速率最快,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A错误;净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暗处理后重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7℃、28℃、29℃的净光合速率依次是:4mg/h、5mg/h和6mg/h,B错误;暗处理后重量变化表示1h植物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即呼吸速率,结合表中数据可知29℃时,植物的总光合速率=3+3×2=9mg/h,C正确; 30℃下实际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3mg/h,D错误。‎ ‎【点睛】关键在于理解表格两横行的含义:第三行是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指的是1h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第三行是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指的是呼吸作用2小时、光合作用1小时后的有机物积累。对此计算“总光合等于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2”‎ ‎41.甲图为酵母菌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甲图局部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甲图中能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乙图中的⑧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丙图中表示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⑪⑫依次代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⑥⑦ (2). ⑥② (3). DNA (4). 蛋白质 (5). 一定的流动性 (6). 内质网 (7). 高尔基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能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在细胞中的分布;识记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产物、场所等,识记染色体的组成等。分析图解可知:图甲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核,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线粒体,⑦是细胞质基质;图乙中,⑧是染色质,⑨是核仁,⑩是核膜。‎ ‎(1)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微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其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是⑥(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是⑦(细胞质基质)。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⑥(线粒体)和②细胞核。‎ ‎(2)⑧表示染色质,其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 ‎(3)丙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丙图中⑪⑫分别代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2.下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若上图为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则图中______(用数字表示)表示钾离子的吸收过程,______(用数字表示)表示CO2的排出过程。‎ ‎(2)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方式相同,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若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______的活动。‎ ‎【答案】 (1). 协助扩散 (2). ④ (3). ① (4). 缺少ATP (5). 转运Ca2+的载体蛋白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是磷脂双分子层,乙是蛋蛋白质。其中①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②、③过程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④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图中物质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物质b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物质c同物质b;物质d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 ‎【详解】(1)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那么盐分是顺浓度梯度出细胞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易化扩散(协助扩散),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如图中④;CO2的排出细胞是自由扩散,如图中①。‎ ‎(2)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影响其运输的主要为离子浓度,和载体数量,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缺少ATP,若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转运Ca2+的载体蛋白的活动。‎ ‎【点睛】关键:一是根据题图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分析所有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二是结合题意判断:凡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则为被动运输(再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判断是否为协助扩散),凡是消耗能量或者逆浓度梯度运输的为主动运输。‎ ‎43.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的图解,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________。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该细胞器的____上。‎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A表示________阶段,B依次表示________阶段。A阶段为B阶段提供了____。‎ ‎(3)F过程是有氧呼吸的____阶段。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g代表的物质,要进入相邻细胞内,参与B过程必须通过________层细胞器膜。‎ ‎【答案】 (1). O2 (氧气) (2). 类囊体的薄膜 (3). 光反应 (4). 暗反应 (5). [H]、ATP (6). 第二 (7). G (8). 4‎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A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B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D表示三碳化合物(或二氧化碳)的还原,E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F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G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①代表O2,②代表[H]或NADPH,③代表ATP,④代表CO2。‎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代表O2,④代表CO2;处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前者为后者提供了[H]、ATP。‎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E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F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G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其中F、G发生在线粒体中,G产生的ATP最多。‎ ‎(4)图中g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线粒体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参与B暗反应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因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各有2层生物膜。‎ ‎【点睛】熟悉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以及有氧呼吸中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