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1.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 都是水溶性物质 C. 都含 C、H、O、N 这4 种元素 D. 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淀粉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脂肪被脂肪酶催化水解,蛋白质被蛋白催化水解,核酸被核酸酶催化水解,A正确;‎ B、脂肪不具有水溶性,溶于有机溶剂,B错误;‎ C、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C错误;‎ D、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A。‎ ‎2.储存在真核细胞囊泡中的某些分泌蛋白只有在受到特定信号(催分泌剂)刺激时才被分泌到细胞外。下列表示细胞中某种消化酶的“浓缩”和运输过程,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 “浓缩”过程有利于集中释放分泌蛋白 B. 催分泌剂作用后,分泌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 C. 膜的再循环途径保证了细胞器膜的含量相对稳定 D. 消化酶分泌到细胞外是主动运输过程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不同的囊泡浓缩成一个囊泡,有利于集中释放分泌蛋白,A正确;催分泌剂作用后,分泌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分泌蛋白,B正确;图中不同的囊泡融合后会有一部分囊泡返回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保证了细胞器膜的含量相对稳定,C正确;消化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错误。‎ ‎3.科研人员通过对缺少H蛋白的癌细胞进行研究,发现染色体在一些关键位置处于展开状态,激活了一系列基因,使癌细胞“永生”,癌细胞因此持续分裂。下列叙述相关不正确的是 A. 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解螺旋有关 B. 癌细胞无限增殖与基因表达调控无关 C. 在癌细胞中H蛋白基因可能处于关闭状态 D. 提高癌细胞H蛋白合成的药物有助于攻克癌症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发现染色体在一些关键位置处于展开状态,因此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解螺旋有关,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癌细胞是由于激活了一系列基因,使癌细胞“永生”,因此癌细胞无限增殖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B错误;  C、题干中提出,癌细胞中缺少H蛋白,在癌细胞中H蛋白基因可能处于关闭状态,C正确;  D、提高癌细胞H蛋白合成的药物有助于攻克癌症,D正确。  故选B。‎ ‎4.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哺乳动物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 睾丸中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 乙发生基因重组的概率高 D. 丙的子细胞都是卵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 由丙图不均等分裂可以看出,该哺乳动物为雌性,睾丸中不能出现丙图细胞,B错误;‎ C. 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 D. 丙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D错误。‎ 故选C。‎ ‎5.大肠杆菌拟核 DNA 是环状 DNA 分子。将无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含 3 H 标记的 dTTP 的培养液中培养,使新合成的 DNA 链中的脱氧胸苷均被 3 H 标记。在第二次复制未完成时将 DNA 复制阻断,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此实验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DNA 复制过程中,双链会局部解旋 B. Ⅰ所示的 DNA 链被 3 H 标记 C. 双链 DNA 复制仅以一条链作为模板 D. DNA 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NA 复制过程中,会边解旋边复制,因此双链会局部解旋,A正确;‎ B、识图分析可知,Ⅰ所示的 DNA 链是新合成的子链的一部分,由于原料是被3H标记的,因此Ⅰ所示的 DNA 链有3H标记,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双链 DNA 复制时两条链都作为模板,C错误;‎ D、由于合成的子代DNA中保留了一条模板链,因此DNA 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C。‎ ‎6.某同学将喝过一半的酸奶放置在暖气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酸奶表面出现许多气泡,这些气泡主要来自于( )‎ A. 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大量CO2‎ B. 暖气使酸奶中原有气体发生膨胀 C. 其他微生物进入酸奶繁殖并产气 D. 酸奶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产气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A错误;‎ BC、酸奶表面出现许多气泡说明有产生气体的微生物进入,通过微生物的呼吸产生了大量CO2,而不是暖气使酸奶中原有气体发生膨胀,B错误,C正确;‎ D、化学物质不会单纯的反应,从根本上还是通过微生物的呼吸完成的,D错误。‎ 故选C。‎ ‎7.在实验室中可利用酵母菌发酵的方式制作葡萄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内被分解 B. 制作葡萄酒时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增殖 C 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处于碱性环境 D. 酵母菌的发酵产物不会抑制自身的代谢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利用酵母菌发酵的方式制作葡萄酒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A错误;‎ B、酵母菌繁殖需要空气,在完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酵母菌繁殖几代就停止了,要维持酵母菌长时间发酵,必须供给一定的氧气,故制作葡萄酒时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增殖,B正确;‎ C、酵母菌发酵的后期,由于产生的CO2和其他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呈酸性,C错误; ‎ D、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酒精会对酵母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B。‎ ‎8.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PCR仪对DNA分子扩增用到DNA连接酶 B. 刚果红指示剂鉴定纤维素分解菌 C. 醋酸杆菌可用于泡菜的制作 D. 猪血细胞可用于DNA粗提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PCR仪对DNA分子扩增用到DNA聚合酶,A错误; B、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刚果红指示剂可以用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B正确; C、醋酸杆菌可用于果醋的制作,乳酸菌用于泡菜的制作,C错误; D、猪血细胞的细胞核退化,不可用于DNA粗提取,D错误。 故选B。‎ ‎9.若在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法培养细菌,看到的结果不可能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选项的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是一个个的单个菌落,是用稀释涂布法培养细菌得到的结果,D选项的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不是单菌落,是平板划线分离得到的结果。‎ 故选D。‎ ‎10.某餐厅一天内出现多名用餐人员拉肚子现象,相关人员怀疑是餐厅的早餐出现了问题。需对早餐留样中菌的数目、大肠菌群(粪便污染指标)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等进行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需对采集样品的器械进行严格灭菌 B. 采用平板划线法测定留样中菌的数目 C. 只需涂布一个平板就可完成上述检测 D. 可观察菌落特征来区分致病菌的种类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了避免杂菌污染,需对采集样品的器械进行严格灭菌,A错误; B、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留样中菌的数目,B错误; C、为了减少误差,需多涂布几个平板才能完成上述检测,C错误; D、不同菌株的菌落特征不同,可观察菌落特征来区分致病菌的种类,D正确。 故选D。‎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Science》发表的这项新发现会导致教科书重写吗?‎ 据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光合作用——利用近红外光进行的光合作用,研究成果于2018年6月在《科学》杂志网站发表。‎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放氧光合生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都是可见光,但这种新类型光合作用利用的是近红外光,它广泛存在于蓝(藻)细菌(cyanobacteria,blue-green algae)中。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赫伦岛海滩岩石表面之下几毫米处发现了含有叶绿素f的蓝(藻)细菌,它们在缺少可见光的条件下也可以借助近红外光生长。‎ 常见的光合作用利用来自红光的能量驱动。这一特征存在于我们已知的所有植物、藻类中,因此人们认为红光的能量为光合作用设定了“红色极限”。‎ 然而,当一些蓝(藻)细菌在近红外光下生长时,常见的工作系统关闭了,取而代之的是叶绿素f(chlorophyll-f)的系统。在此研究成果公布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植物中的叶绿素f只起捕获光能的作用。新的研究表明,在荫蔽或者光线较暗的条件下,叶绿素f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低能量的近红外光来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这就是“超越红色极限”的光合作用。在新的光合作用工作系统中,通常被称为“辅助色素”的叶绿素f,实际上是在执行关键的化学步骤,而不是教科书所描述的发挥辅助作用。‎ 研究人员彼得·伯林森评价:这是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发现,它突破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比尔·卢瑟福教授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应该得到祝贺,因为他们揭示了光合作用基础过程的一个新途径。‎ 这一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光合作用基本机制的认识,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应该重写;它扩大了我们寻找外星生命存在的范围,并为培育更有效利用光能的作物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1)将你学过的光合作用知识与本文中介绍的新知识进行比较,将不同之处填入下表。‎ 叶绿素种类 相应的功能 教材知识 本文知识 ‎________‎ ‎(2)请解释上述材料中“超越红色极限”的含义:___________。‎ ‎(3)本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存在一种新的叶绿素——叶绿素f ‎ B. 具有叶绿素f的生物中没有其他叶绿素 C. 叶绿素f具有吸收近红外光的作用 ‎ D. 叶绿素f在光合作用中起辅助作用 E. 叶绿素f可作为关键色素转换光能 ‎(4)请结合本文撰写一段文字,介绍蓝(藻)细菌的光合作用。(12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 叶绿素种类 相应的功能 教材知识 叶绿素a、叶绿素b 吸收、利用红光、蓝光 本文知识 叶绿素f 吸收、利用近红外光 ‎(2). 叶绿素f利用低能量的近红外光来驱动光合作用 (3). E (4). 蓝(藻)细菌没有叶绿体,但其内部的光合片层上具有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类。蓝(藻)细菌中除含有叶绿素a外,某些还含有叶绿素f,可吸收、利用近红外光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解析】‎ ‎【详解】(1)课本中的叶绿素包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b,而本文知识提到的叶绿素为叶绿素f。相应的功能:教材中叶绿素有吸收和转化光能的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本文中的叶绿素f可以利用近红外光。 (2)上述材料中“红色极限”的含义:波长大于红光的光波无法驱动光合作用(能量低于红光的光无法驱动光合作用)。 (3)本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叶绿素f可作为关键色素转换光能,故选E。 (4)通过分析文章,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在高等植物和绿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b,能吸收、利用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光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某些蓝(藻)细菌中除含有叶绿素a外,还含有叶绿素f,可吸收、利用近红外光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12.科研人员试图将乳腺癌细胞转变成脂肪细胞来治疗癌症,进行了如下研究。‎ ‎(1)癌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突变,癌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 ‎(2)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具有类似于“干细胞”的特性,能通过细胞_____转化成多种类型细胞,但科研人员选择转化为脂肪细胞,下列理由中重要程度最低的是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脂肪细胞不分裂 ‎ b.转化为脂肪细胞的通路已研究清楚 c.脂肪细胞储存更多的能量 ‎(3)科研人员推测 M 蛋白抑制癌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为验证上述推测,用 M 蛋白的抑制剂处理_____(填“野生型”或“乳腺癌模型”)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推测,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转移,无限增殖 (3). (分裂)分化 (4). c (5). 乳腺癌模型 (6). 不支持,实验未检测脂肪细胞质量,因此无法判断癌细胞是否转化为脂肪细胞。实验组的癌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转化为脂肪细胞造成的,也可能是癌细胞凋亡造成的或其他原因造成 ‎【解析】‎ ‎【详解】(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癌细胞除具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易转移、易侵袭等特点。‎ ‎(2)“干细胞”保持细胞分裂分化的特性,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具有类似于“干细胞”的特性,故其能通过细胞分化转化成多种类型细胞;但科研人员选择转化为脂肪细胞,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转化为脂肪细胞的通路已研究清楚或脂肪细胞不分裂高度分化,并不是因为脂肪细胞储存更多的能量而选择脂肪细胞,故选C。‎ ‎(3)由题知科研人员识推测 M ‎ 蛋白抑制癌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所以可以选择乳腺癌模型进行验证即可;由图像分析可知,本实验未检测脂肪细胞质量,因此无法判断癌细胞是否转化为脂肪细胞,所用选择乳腺癌模型进行实验不支持该推测;据此无法判断癌细胞是否转化为脂肪细胞,主要是由于实验组的癌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转化为脂肪细胞造成的,也可能是癌细胞凋亡造成的或其他原因造成。‎ ‎13.餐厨垃圾废液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微溶性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利用,但由于初期有益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发酵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1)为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来制备微生物菌剂,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两种菌液进行不同配比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 编号 R0‎ R1‎ R2‎ R3‎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 ‎1:0‎ ‎0:1‎ ‎1:1‎ ‎2:1‎ 将上表菌液分别接种于l00mL_______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本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为__________。‎ ‎②培养3天后测定活菌数,取一定量菌液进行__________稀释,然后分别取0. 1mL的菌液采用__________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培养。进行计数时,可依据__________对两种菌进行区分,并选取菌落数在__________内的平板。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菌种比例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测得15天内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分别选取__________的接种比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降解效果最好。废液中个别组蛋白质含量在后期升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某餐厨垃圾废液 (2). 供氧、目的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3). 接种等量无菌水 (4). 梯度 (5). 涂布 (6). 菌落形态 (7). 30~300 (8). 两种菌混合接种时有效菌落数均大于单独接种;两菌种接种量比例为1:1时,废液中两种菌种的有效活菌数能够实现同步最大化 (9). R3、R1 (10). 随着固氮菌和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其产生的蛋白酶及脂肪酶等导致蛋白质含量增加或者两种菌的不同配比,产生的蛋白酶的种类不同 ‎【解析】‎ ‎【详解】(1)①要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故需要将不同配比的菌液接种在100mL某餐厨垃圾废液中,为了保证氧气供应及目的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需要进行振荡培养。另外为了减小误差,还需要设置对照组,接种等量无菌水。‎ ‎②培养3天后要测定活菌数,需要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故需要取一定量菌液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分别取0. 1mL的菌液采用涂布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培养。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区分两种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两种菌混合接种时有效菌落数均大于单独接种,且两菌种接种量比例为1:1时,废液中两种菌种的有效活菌数能够实现同步最大化。‎ ‎(2)由实验数据可知,R3接种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蛋白质的含量下降最明显;R1接种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脂肪的含量下降最明显,即脂肪的降解效果最好。随着固氮菌和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其产生的蛋白酶及脂肪酶等导致蛋白质含量增加或者两种菌的不同配比,产生的蛋白酶的种类不同,均会导致废液中个别组蛋白质含量在后期升高。‎ ‎14.果醋是以水果为主要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酿制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酸性调味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饮用。果醋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某工厂山药胡萝卜果醋的制作流程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山药汁、胡萝卜汁制备→成分调制→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过滤→调配→包装灭菌→成品果醋 ‎(1)在山药胡萝卜果酒制作阶段有时出现酒变酸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装置密闭不严,导致_____生长繁殖,产生了醋酸;也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____发酵产生了乳酸。‎ ‎(2)研究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从‎28℃‎到‎32℃‎醋酸转化率越来越高,但无法确定发酵最佳温度。为确定山药胡萝卜果醋发酵最佳温度 , 研究小组需要做的工作是继续_________,并检测__________,最终确定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为最佳发酵温度。‎ ‎(3)根据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条件,若在家里自制不同风味类型的果醋,实际操作前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写出2个)。‎ ‎【答案】 (1). 醋酸菌 (2). 乳酸菌 (3). 继续升高发酵温度 (4). 醋酸转化率 (5). 最高的醋酸转化率对应 (6). 果醋制作原料的种类、发酵菌种的选择、果醋制作理化条件的控制等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出现酒变酸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装置密闭不严,导致醋酸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也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 ‎(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从‎28℃‎到‎32℃‎醋酸转化率越来越高,但仍然无法确定发酵最佳温度,则应该继续升高发酵温度,检测发酵醋酸转化率,最高的醋酸转化率对应的温度即为最佳发酵温度。‎ ‎(3)若要在家庭制作不同风味类型的果醋,在实际操作前需要考虑果醋制作原料的种类(蔬菜水果的类型)、发酵菌种(酿酒酵母菌种和醋酸菌菌种)的选择(不同的果醋需要用不同的菌种)、果醋制作理化条件的控制(如发酵温度、pH、氧气条件等控制)、果醋制作的成本、果醋制作的食品安全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