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5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北京市平谷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北京市平谷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自由水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了液体环境 B.北方冬季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下降 C.细胞中的水均可自由流动 D.参与细胞呼吸作用的是自由水 2.细胞内物质鉴定实验中,物质的种类、试剂、现象对应错误的是( ) 物质种类 试剂种类 现象 A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蓝色 B 果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C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D 酒精 重铬酸钾 灰绿色 A.A B.B C.C D.D 3.如图是牛胰核糖核酸酶结构示意图,图中圆圈表示氨基酸,序号表示氨基酸的个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牛胰核糖核酸酶只含有一个氨基和和一个羧基 B.该分子具有123个肽键 C.形成牛胰核糖核酸酶过程中,产生了124个水分子 D.该分子是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 4.下列所述细胞结构或物质,不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是( ) A.DNA B.核糖体 C.细胞膜 D.染色体 5.下面关于烟草花叶细胞与烟草花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含DNA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前者属于真核细胞,后者不具备细胞结构 D.二者都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6.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奖励他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细胞能够消灭自身内部物质,方式是将其包裹进一个膜结构中,从而形成小型囊体并被运输至细胞内特定的结构中将其水解,该特定结构是指(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溶酶体 D.线粒体 7.细胞核是由生物膜围绕形成的,就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B.核膜共有两层磷脂分子 C.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D.染色体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8.如表是相关实验操作与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 操作 目的 A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用解离液处理及压片 使细胞分散开 B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试验 载玻片一侧滴加30%蔗糖溶液,另一侧引流 观察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 C 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设置不同梯度温度的实验组 比较不同温度下各组反应速率 D 探究光合作用过程 分别用18O标记H2O和CO2 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只来源于H2O A.A B.B C.C D.D 9.如图是植物根系吸水示意图,对根系吸水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比细胞1的细胞液浓度略低 B.A途径指水通过根细胞层层进入根的内部 C.B途径指水通过细胞之间的缝隙进入根内部 D.AB两途径的水都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根的内部 10.利用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对下列过程影响最大的是( ) A.O2进入骨骼肌细胞 B.CO2进入叶肉细胞 C.H2O进入根毛细胞 D.K+进入神经细胞 11.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是( ) A.蛋白质 B.DNA C.多糖 D.脂质 12.有氧呼吸是细胞中重要的分解代谢,下面关于有氧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分子在线粒体基质中与丙酮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与氧气结合,可以释放大量能量 C.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D.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来源于葡萄糖和水分子 13.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1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B.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5.图示为一个细胞周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甲时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甲→乙时期,染色体和DNA数目不变 C.图中甲→乙→甲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D.图中乙→甲→乙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1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所有体细胞都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17.下列所述,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18.羊毛的颜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对黑色为显性性状.一对杂合白羊第一胎生了三只羊都是白色;如果第二胎只生一只羊,推测这只羊的毛色是( ) A.一定是黑羊 B.一定是白羊 C.黑羊概率是 D.白羊概率是 19.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 ) A.性状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B.染色体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C.细胞核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D.细胞质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20.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如表是豌豆花色的三组遗传实验结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紫花×白花 807 0 三 紫花×紫花 1220 420 A.实验一进行的是测交实验 B.实验二可以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都是纯合子 C.实验三可以判断白花为隐性性状,且亲本都是杂合子 D.理论上实验三F1紫花中纯合子有305株左右 21.AaBbDd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对其测交,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分别是( ) A.8、8 B.1、3 C.4、4 D.6、8 22.如图为一对人类性染色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B.Y染色体Ⅱ﹣2片段携带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传递给男孩 C.精子中不可能含有X染色体 D.位于片段Ⅰ的基因在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23.如图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下面关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B.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卵子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25.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二倍的是( ) A.染色体复制时 B.形成四分体时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后期 26.某个精原细胞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a、Bb、aB 27.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1 与甲种一致 2 与乙种一致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3 与甲种一致 4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C.2、3 D.2、4 28.如图,表示某DNA分子结构片段,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段DNA分子内含有8种核苷酸 B.⑩和 是DNA分子的基本支架 C.①所示为胞嘧啶 D.④⑤⑥构成了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29.下面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B.DNA分子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C.DNA分子复制只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解旋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30.下列人体细胞结构中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31.(2分)关于细胞中ATP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系细胞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ATP B.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后可作为转录的原料之一 C.ATP的结构决定了其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 D.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作为叶肉细胞吸收镁的直接能源物质 32.(2分)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33.(2分)如图表示氨基酸分子和钠离子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方式是协助扩散 B.N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氨基酸进入肾小管周围组织液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Na+进入肾小管周围组织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4.(2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结构有可能发生不同方式的改变,下述DNA分子结构的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DNA分子内部碱基对增多,导致基因分子结构改变 B.DNA分子片段断裂并丢失,导致染色体长度减小 C.DNA分子复制时,某一片段的重复复制,导致染色体长度增加 D.四分体时期,相邻两个染色单体的DNA分子片段发生互换 35.(2分)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示意图,关于该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丁两只试管都会变得浑浊 B.石蜡油的作用是控制无关变量 C.向乙、丙两只试管加入重铬酸钾后,只有丙呈现灰绿色 D.适宜的温度是指酵母菌内酶的适宜温度 36.(2分)如图为某家庭遗传系谱图,据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B.该病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C.1号和2号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D.3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37.(2分)某植物花色有白色、黄色和红色三种表现型,其色素合成途径如下式子,酶①酶②分别由基因A、B控制合成,基因A、B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具有合成酶的功能,隐性基因不能合成酶.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白色中间产物黄色素红色素. A.红花基因型4种 B.白花基因型有3种 C.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红花:黄花:白花=9:4:3 D.AaBb与aaBb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白花=3:1:4 38.(2分)某个精原细胞AaBb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a基因发生了交叉互换,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了一个Ab的精子,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a、Bb、AB 39.(2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第一步用的是32P标记的噬菌体 B.第二步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利于噬菌体完成侵染且细菌细胞不破裂 C.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与细菌外的噬菌体(噬菌体外壳)分离 D.少量噬菌体与细菌没分离导致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 40.(2分)如表是豌豆、普通小麦、小黑麦、水稻的体细胞和配子中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及相应生物类型.通过比较填写字母所代表内容,下列选项中填写错误的是( ) 比较项目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 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 几倍体生物 豌豆 a 7 2 b c 普通小麦 42 a′ b′ 3 c′ 小黑麦 a′′ 28 b′′ c′′ 八倍体 水稻 24 a′′′ b′′′ c′′′ 二倍体 A.a、b、c依次是:14、1、二倍体 B.a′、b′、c′依次是:21、6、六倍体 C.a′′、b′′、c′′依次是:56、28、14 D.a′′′、b′′′、c′′′依次是:12、2、1 二、简答题(共6题;每空1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8分)如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主要是由 和 构成,从结构特点看,具有一定的 性;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还能够控制 ,因此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2)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和“→”表示),帮助离子进入细胞的是图中 . (3)图中是 ,在细胞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4)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蛋白质的 . 42.(12分)如图1是植物叶肉细胞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生理过程,数字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光合作用的 阶段,过程C进行的场所是 和 .通过过程C可以将C6H12O6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 (2)图中色素分子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由于其上色素分子溶于 ,所以可用该试剂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再通过层析技术将不同种色素分离. (3)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18O2,则同位素18O标记的是 . (4)在光照下若停止CO2供给,短时间细胞内的C5含量将会 ,的含量会 . (5)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研究镁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2 相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缺镁组CO2吸收量低于对照组,除了与光合速率降低有关,还与呼吸速率 有关.两组植物如长期处于A点时的光照强度下, 组植物能正常生长.由实验结果可知,当光照强度高于1000μmol•m﹣2•s﹣1时,限制植物CO2吸收量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有 . 43.(8分)如图表示某动物精巢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只表示出部分染色体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1)图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细胞是 . (2)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 所处时期. (3)图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2的细胞有 . (4)染色体是由 和 分子构成的.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5)细胞A分裂的子细胞若不再分裂,可以通过 过程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 (6)若细胞A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衰老、不凋亡,则此细胞有可能是 细胞. 44.(8分)图中所示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首先要对母本进行 处理,再经过套袋隔离,如果处理不彻底或套袋不及时,可能造成F1中有 豌豆出现. (2)图中所示,根据 或 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 (3)F2出现高矮两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叫 ,通过 方法得到3:1的比例. (4)若将F1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高杆:矮杆为1:1,说明F1能够产生 种配子,且比例是 . 45.(6分)小麦的高杆与矮杆为一对相对性状(由D、d控制),抗病与易感病为一对性状(由R、r控制),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F1表现为高杆抗病,再用F1与小麦丙杂交(如图甲),结果如图乙所示. (1)该实验研究了 个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 . (2)图甲中, 个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3)由图乙可知,F2表现型及比例是 ,说明丙的基因型是 ,F2矮杆抗病个体中纯合子概率为 . 46.(8分)如图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其中数字表示不同的物质,甲乙表示细胞中的结构. (1)图中在甲②是 ,由①形成②的过程叫 . (2)图中③是 ,在结构乙 中发生的过程叫 ;该过程中,能够与③的UAC配对的三个相连的碱基叫 . (3)图中①的一对碱基发生替换,导致其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其控制的性状是否一定发生改变? ,原因是 . 2016-2017学年北京市平谷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自由水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了液体环境 B.北方冬季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下降 C.细胞中的水均可自由流动 D.参与细胞呼吸作用的是自由水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1、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定义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含量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功能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生化反应 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联系 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够随新陈代谢的进行而相互转化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解答】解:A、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故自由水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了液体环境,A正确; B、北方冬季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下降,使代谢降低,但抗逆性增强,B正确; C、细胞中的自由水可自由流动,结合水不能自由流动,C错误; D、参与细胞呼吸作用的是自由水,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细胞内物质鉴定实验中,物质的种类、试剂、现象对应错误的是( ) 物质种类 试剂种类 现象 A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蓝色 B 果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C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D 酒精 重铬酸钾 灰绿色 A.A B.B C.C D.D 【考点】检测脂肪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需要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鉴定. 【解答】解:A、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 B、果糖属于还原糖,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B正确; C、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C正确; D、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产生灰绿色,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3.如图是牛胰核糖核酸酶结构示意图,图中圆圈表示氨基酸,序号表示氨基酸的个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牛胰核糖核酸酶只含有一个氨基和和一个羧基 B.该分子具有123个肽键 C.形成牛胰核糖核酸酶过程中,产生了124个水分子 D.该分子是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3、分析题图:题图是牛胰核糖核酸酶结构示意图,图中圆圈表示氨基酸,序号表示氨基酸的个数,分析题图可知该牛胰核糖核酸酶是由124个氨基酸形成的、含有一条肽链的蛋白质. 【解答】解:A、该牛胰核糖核酸酶只含有一条肽链,据此可推知该牛胰岛核糖核酸酶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A错误; B、该牛胰核糖核酸酶是由124个氨基酸形成的、含有一条肽链的蛋白质,其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4﹣1=123个,B正确; C、该牛胰核糖核酸酶是由124个氨基酸形成的、含有一条肽链的蛋白质,形成该牛胰核糖核酸酶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4﹣1=123个,C错误; D、该牛胰核糖核酸酶是由124个氨基酸形成的、含有一条肽链的蛋白质,该分子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牛胰核糖核酸酶的结构示意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所述细胞结构或物质,不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是( ) A.DNA B.核糖体 C.细胞膜 D.染色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解答】解:ABC、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有DNA、核糖体、细胞膜,ABC错误; D、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只有真核细胞有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下面关于烟草花叶细胞与烟草花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含DNA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前者属于真核细胞,后者不具备细胞结构 D.二者都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A、烟草花叶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体内只含RNA一种核酸,A错误; B、烟草花叶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烟草花叶病毒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烟草花叶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而烟草花叶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细胞也不是真核细胞,C正确; D、烟草花叶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烟草花叶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6.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奖励他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细胞能够消灭自身内部物质,方式是将其包裹进一个膜结构中,从而形成小型囊体并被运输至细胞内特定的结构中将其水解,该特定结构是指(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溶酶体 D.线粒体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解答】解: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细胞能够消灭自身内部物质,方式是将其包裹进一个膜结构中,从而形成小型囊体并被运输至溶酶体,然后利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特定的物质消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细胞核是由生物膜围绕形成的,就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B.核膜共有两层磷脂分子 C.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D.染色体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A、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正确; B、核膜共有两层膜,4层磷脂分子,B错误; C、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 D、染色体只分布在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如表是相关实验操作与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 操作 目的 A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用解离液处理及压片 使细胞分散开 B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试验 载玻片一侧滴加30%蔗糖溶液,另一侧引流 观察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 C 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设置不同梯度温度的实验组 比较不同温度下各组反应速率 D 探究光合作用过程 分别用18O标记H2O和CO2 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只来源于H2O A.A B.B C.C D.D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操作顺序一般是先将各组酶保温在不同温度下,再与底物混合,比较不同温度下各组反应速率.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首先制作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利用蔗糖溶液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最后再向载玻片中滴加清水,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再用低倍镜观察.三次观察形成前后对照. 【解答】解: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处理及压片,都会使细胞分散,A正确;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载玻片一侧滴加30%蔗糖溶液,另一侧引流,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错误; C、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不同温度下各组反应速率,C正确; D、探究光合作用过程,分别用18O标记H2O和CO2,结论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只来源于H2O,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光合作用过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9.如图是植物根系吸水示意图,对根系吸水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比细胞1的细胞液浓度略低 B.A途径指水通过根细胞层层进入根的内部 C.B途径指水通过细胞之间的缝隙进入根内部 D.AB两途径的水都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根的内部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植物根系吸水示意图,A途径指水通过根细胞层层进入根的内部,B途径指水通过细胞之间的缝隙进入根内部,AB两途径的水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根的内部. 【解答】解:A、水分子从细胞1进入细胞2,说明细胞2比细胞1的细胞液浓度略高,A错误; B、由图可知,A途径指水通过根细胞层层进入根的内部,B正确; C、由图可知,B途径指水通过细胞之间的缝隙进入根内部,C正确; D、AB两途径的水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根的内部,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示植物根系吸水意图,考查根系吸水的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0.利用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对下列过程影响最大的是( ) A.O2进入骨骼肌细胞 B.CO2进入叶肉细胞 C.H2O进入根毛细胞 D.K+进入神经细胞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利用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则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减少,影响的主动运输,而K+进入小肠上细胞为主动运输,因此影响最大. 【解答】解:A、氧气进入肺泡细胞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影响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A错误; B、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影响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错误; C、水进入红细胞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影响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C错误; D、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1.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是( ) A.蛋白质 B.DNA C.多糖 D.脂质 【考点】酶的概念.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解答】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本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2.有氧呼吸是细胞中重要的分解代谢,下面关于有氧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分子在线粒体基质中与丙酮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与氧气结合,可以释放大量能量 C.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D.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来源于葡萄糖和水分子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阶段 场所 反应物 产物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主要是葡萄糖 丙酮酸、 C6H12O62丙酮酸+4+能量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H2O CO2、 2丙酮酸+6H2O6CO2+20+能量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O2 H2O 24+6O212H2O+能量 大量能量 【解答】解:A、水分子在线粒体基质中与丙酮酸发生发生的反应是:丙酮酸+6H2O6CO2+20+能量,其中还原剂是丙酮酸,氧化剂是丙酮酸和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与氧气结合,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释放大量能量,B正确; C、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糖糖,葡萄糖需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C错误; D、有氧呼吸过程中O元素的转移情况:,所以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来源于葡萄糖和水分子,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它们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 13.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分析柱形图:氧浓度为a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吸收,此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答】解:A、氧浓度为a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酒精,因此在a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故A错误;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8﹣3)÷2=2.5,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6=0.5,可见该浓度下,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故B正确; C、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无氧呼吸,即无氧呼吸最弱,故C错误; D、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柱形图为载体,考查细胞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B.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考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用式子表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储存能量)+氧气. 2、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具体包括: 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C6H12O6C2H5OH+2CO2+能量、C6H12O6(葡萄糖)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储存能量)+氧气 由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概念,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结合光合作用的公式,公式比较直观的体现了其过程、实质,正确的区分于呼吸作用的区别,正确的解答选项. 15.图示为一个细胞周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甲时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甲→乙时期,染色体和DNA数目不变 C.图中甲→乙→甲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D.图中乙→甲→乙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考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一个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乙→甲表示分裂间期,甲→乙表示分裂期,乙→甲→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解答】解:A、乙→甲为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甲→乙为分裂期,在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到末期DNA数目减半,B错误; CD、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因此,图中乙→甲→乙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识记细胞周期的阶段,掌握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所有体细胞都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2、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不是DNA发生改变,不会产生变异. 3、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 4、体细胞有的持续分裂,有的暂不分裂,有的不再分裂. 【解答】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生物体的发育具有积极意义,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B正确; C、细胞分化贯穿于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C错误; D、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分化的实质和分化细胞的特点、分化发生的时期,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意义,对于细胞分化实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7.下列所述,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解: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羊毛的颜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对黑色为显性性状.一对杂合白羊第一胎生了三只羊都是白色;如果第二胎只生一只羊,推测这只羊的毛色是( ) A.一定是黑羊 B.一定是白羊 C.黑羊概率是 D.白羊概率是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②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③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根据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用A表示),一对杂合的白羊杂交,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的白羊之间相互交配,即Aa×Aa→AA(白):Aa(白):aa(黑)=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白色:黑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生出四只羊,有可能是全部白色或全部黑色或三白一黑或二白二黑或一白三黑. 【解答】解:A、每生一个后代毛色为白色的概率为,为黑色的概率为,因此是黑色的可能性小,A错误; B、每生一个后代毛色为白色的概率为,为黑色的概率为,因此是白色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不一定是白色,B错误; CD、每生一个后代毛色为白色的概率为,为黑色的概率为,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判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明确在子代数目比较少的情况下,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19.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 ) A.性状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B.染色体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C.细胞核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D.细胞质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 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适用范围:①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解答】解:A、性状的分离不是遗传定律,A错误; B、染色体的分离不是遗传定律,B错误; C、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指的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只适用于细胞核基因遗传,C正确; D、细胞质基因遗传不遵循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D错误. 故选:C. 【点评】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内容,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明确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20.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如表是豌豆花色的三组遗传实验结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紫花×白花 807 0 三 紫花×紫花 1220 420 A.实验一进行的是测交实验 B.实验二可以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都是纯合子 C.实验三可以判断白花为隐性性状,且亲本都是杂合子 D.理论上实验三F1紫花中纯合子有305株左右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解答本题可采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 (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根据实验二可以推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假设A决定紫色,a决定白色. 实验一:后代紫花:白花=405:411≈1:1,所以亲本为Aa×aa; 实验二:后代紫花:白花=807:0=1:0,所以亲本为AA×aa; 实验三:后代紫花:白花=1220:421≈3:1,所以亲本为Aa×Aa. 【解答】解:A、实验一的亲本为Aa×aa,所以实验一进行的是测交实验,A正确; B、由于组合二是紫花×白花,后代只有紫花,可以判断紫花是显性纯合体,其基因型为AA;白花是隐性纯合体,其基因型为aa,B正确; C、实验三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都是杂合体,实验三可以判断白花为隐性性状,C正确; D、实验三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都是杂合体,基因型都是Aa,F1基因型为AA、Aa和aa,比例为1:2:1;所以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占,纯合子占,所以纯合子的数目为1220×≈407株左右,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只要把具体的数值转化成不同的分离比,复杂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 21.AaBbDd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对其测交,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分别是( ) A.8、8 B.1、3 C.4、4 D.6、8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解答】解:AaBbDd,对其测交,也就是AaBbDd×aabbcc,采用逐对分析计算: Aa×aa→1Aa:1aa;Bb×bb→1Bb:1bb;Cc×cc→1Cc:1cc; (1)测交后,子代的基因型为2×2×2=8种; (2)测交后,子代的基因型为2×2×2=8种.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只要把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合理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复杂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 22.如图为一对人类性染色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B.Y染色体Ⅱ﹣2片段携带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传递给男孩 C.精子中不可能含有X染色体 D.位于片段Ⅰ的基因在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题图:Ⅱ﹣1片段是女性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 Ⅰ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但男性患病率不一定大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 Ⅱ﹣2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Ⅱ﹣2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解答】解:A、因为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即Ⅰ、Ⅱ﹣2都没有,只有Ⅱ﹣1片段上有,A正确; B、Ⅱ﹣2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Y染色体Ⅱ﹣2片段携带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传递给男孩,B正确; C、精子中可能含有X染色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占50%,C错误; D、Ⅰ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位于片段Ⅰ的基因在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考查伴性遗传,能根据题图,分析出图中各区段基因的遗传方式及其特点,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特别是D选项,要求考生明确,Ⅰ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片段,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23.如图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①中双亲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根据系谱图②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B错误; C、根据系谱图③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C错误; D、根据系谱图④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系谱图中遗传病的可能的遗传方式,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24.下面关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B.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卵子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减数分裂是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2、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性细胞数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3、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A错误; B、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B错误;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细胞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二倍的是( ) A.染色体复制时 B.形成四分体时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后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解答】解:A、染色体复制时,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形成四分体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是体细胞的二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6.某个精原细胞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a、Bb、aB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即A和a、B和b分离,并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精子. 【解答】解: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1种2个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 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另3个精子为Ab、aB、aB.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识记精子的形成过程,明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27.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1 与甲种一致 2 与乙种一致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3 与甲种一致 4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C.2、3 D.2、4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是一类病毒,它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内有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解答本题运用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题. 【解答】解: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所以组成成分为甲的DNA和乙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甲种一致;组成成分为乙的DNA和甲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乙种一致. 故选:B.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解题关键是明确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28.如图,表示某DNA分子结构片段,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段DNA分子内含有8种核苷酸 B.⑩和 是DNA分子的基本支架 C.①所示为胞嘧啶 D.④⑤⑥构成了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DNA分子结构片段,其中①为胞嘧啶,②为腺嘌呤,③为鸟嘌呤,④为胸腺嘧啶,⑤为脱氧核糖,⑥为磷酸,⑦为脱氧核苷酸,⑧为碱基对,⑨为氢键,⑩、11为脱氧核苷酸链. 【解答】解:A、该段DNA分子内含有4种核苷酸,A错误; B、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错误;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所示为胞嘧啶,C正确; D、④⑤⑥构成了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个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9.下面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B.DNA分子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C.DNA分子复制只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解旋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有关DNA分子的复制: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5.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6.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解答】解:A、DNA分子以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A正确; B、从结果看,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从过程看,DNA的复制方式为边解旋边复制,B正确; C、DNA分子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C错误; D、DNA复制过程中,解旋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条件、过程、产物等基础知识,明确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查识记层次的考查. 30.下列人体细胞结构中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分析】1、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核糖体能进行翻译.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A、细胞核中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错误; B、线粒体中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 C、核糖体中能进行翻译过程,因此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高尔基体中不含核酸,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31.关于细胞中ATP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系细胞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ATP B.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后可作为转录的原料之一 C.ATP的结构决定了其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 D.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作为叶肉细胞吸收镁的直接能源物质 【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解答】解:A、植物根系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ATP,A正确; B、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转录的原料之一,B正确; C、ATP的结构决定了其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C正确; D、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它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ATP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识记产生ATP的场所;识记ATP的组成、结构简式以及生理功能等,进而对选项进行判断. 32.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如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造血干细胞的形成等. 【解答】解: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有细胞的分裂过程,也有细胞分化过程,A正确;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B正确; C、蝌蚪尾巴消失是细胞凋亡过程,没有涉及到细胞分化,C错误; D、造血干细胞是由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生命历程,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其次结合选项分析,选出正确答案.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蝌蚪尾巴消失是细胞凋亡过程,是由基因决定. 33.如图表示氨基酸分子和钠离子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方式是协助扩散 B.N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氨基酸进入肾小管周围组织液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Na+进入肾小管周围组织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B、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 C、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上皮细胞中Na+ 进入组织液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结构有可能发生不同方式的改变,下述DNA分子结构的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DNA分子内部碱基对增多,导致基因分子结构改变 B.DNA分子片段断裂并丢失,导致染色体长度减小 C.DNA分子复制时,某一片段的重复复制,导致染色体长度增加 D.四分体时期,相邻两个染色单体的DNA分子片段发生互换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 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 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3)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有害. 【解答】解:A、DNA分子内部碱基对增多,导致基因分子结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 B、DNA分子片段断裂并丢失,导致染色体长度减小,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 C、DNA分子复制时,某一片段的重复复制,导致染色体长度增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错误; D、四分体时期,相邻两个染色单体的DNA分子片段发生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发生的时期、原因、特征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5.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示意图,关于该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丁两只试管都会变得浑浊 B.石蜡油的作用是控制无关变量 C.向乙、丙两只试管加入重铬酸钾后,只有丙呈现灰绿色 D.适宜的温度是指酵母菌内酶的适宜温度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图示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示意图,其中乙试管中通入空气,因此其中的酵母菌进行的有氧呼吸;丙试管中的石蜡油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因此其中的酵母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甲和丁中都有澄清石灰水,其作用是检测有无二氧化碳产生. 【解答】解:A、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丁两只试管都会变浑浊,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此石蜡油的作用是控制自变量,B错误; C、乙种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而丙中酵母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因此向乙、丙两只试管加入重铬酸钾后,只有丙呈现灰绿色,C正确; D、适宜的温度是指酵母菌内酶的适宜温度,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6.如图为某家庭遗传系谱图,据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B.该病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C.1号和2号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D.3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某遗传病的家谱图,其中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假设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亲本1和2会有患者,所以该假设不成立,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假设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父亲1会患病,则该假设不成立,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是a,则1、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4号的基因型为aa,3号的基因型为AA、Aa. 【解答】解:A、根据分析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根据分析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 C、1号和2号个体一定是杂合子,否则后代就没有aa基因型,C正确; D、因为1、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所以后代不患病的基因型的比例是AA:Aa=1:2,所以3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是,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判断3号和4号的基因型及概率,再根据题干要求计算相关概率即可. 37.某植物花色有白色、黄色和红色三种表现型,其色素合成途径如下式子,酶①酶②分别由基因A、B控制合成,基因A、B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具有合成酶的功能,隐性基因不能合成酶.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白色中间产物黄色素红色素. A.红花基因型4种 B.白花基因型有3种 C.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红花:黄花:白花=9:4:3 D.AaBb与aaBb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白花=3:1:4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白色中间产物在酶①(有基因A)的作用下生成黄色素,黄色素在酶②(有基因B)的作用下生成红色素,因此白色可以表示为aa__,黄色可以表示为A_bb,红色可以表示为A_B_.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红色可以表示为A_B_,红花基因型有4种,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白色可以表示为aa__,白花基因型有3种,B正确; C、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红花(A_B_):黄花(A_bb):白花(aaB_+aabb)=9:3:4,C错误; D、AaBb与aaBb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A_B_):黄花(A_bb):白花(aaB_+aabb)=():():()=3:1:4,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首先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乘法法则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难度适中. 38.某个精原细胞AaBb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a基因发生了交叉互换,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了一个Ab的精子,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a、Bb、AB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解答】解: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若某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无交叉互换,则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的基因型为AB、AB、ab、ab或Ab、Ab、aB、aB. 但现有一个精原细胞AaBb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a基因发生了交叉互换,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了一个A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aB、ab.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明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39.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第一步用的是32P标记的噬菌体 B.第二步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利于噬菌体完成侵染且细菌细胞不破裂 C.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与细菌外的噬菌体(噬菌体外壳)分离 D.少量噬菌体与细菌没分离导致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4、分析题图:图中实验的最后结果是上清液放射性强,沉淀物中放射性弱,因此该实验第一步用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 【解答】解:A、由于实验结果是上清液放射性强,沉淀物中放射性弱,因此该实验第一步用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 B、第二步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利于噬菌体完成侵染且细菌细胞不破裂,B正确; C、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与细菌外的噬菌体(噬菌体外壳)分离,C正确; D、少量噬菌体与细菌没分离导致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0.如表是豌豆、普通小麦、小黑麦、水稻的体细胞和配子中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及相应生物类型.通过比较填写字母所代表内容,下列选项中填写错误的是( ) 比较项目 几倍体生物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 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 豌豆 a 7 2 b c 普通小麦 42 a′ b′ 3 c′ 小黑麦 a′′ 28 b′′ c′′ 八倍体 水稻 24 a′′′ b′′′ c′′′ 二倍体 A.a、b、c依次是:14、1、二倍体 B.a′、b′、c′依次是:21、6、六倍体 C.a′′、b′′、c′′依次是:56、28、14 D.a′′′、b′′′、c′′′依次是:12、2、1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豌豆属于二倍体、普通小麦属于六倍体、小黑麦属于八倍体,所以它们的体细胞和配子中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等分别为: 比较项目 生物种类 体细胞中的 染色体数 配子中的 染色体数 体细胞中的 染色体组数 配子中的 染色体组数 属于几倍体 生物 豌豆 14 7 2 1 二倍体 普通小麦 42 21 6 3 六倍体 小黑麦 56 28 8 4 八倍体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a、b、c依次是:14、1、二倍体,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a′、b′、c′依次是:21、6、六倍体,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a′′、b′′、c′′依次是:56、8、4,C错误; D、水稻含有24条染色体,是二倍体,则配子中染色体数为12,说明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配子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二、简答题(共6题;每空1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如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主要是由 蛋白质分子 和 (磷脂)脂质分子 构成,从结构特点看,具有一定的 流动 性;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还能够控制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因此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2)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A→B (用图中字母和“→”表示),帮助离子进入细胞的是图中 (载体、通道)蛋白质 . (3)图中是 糖蛋白或受体蛋白 ,在细胞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4)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蛋白质的 种类多少和数量多少 .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图中1表示蛋白质,2表示磷脂双分子层,3表示糖蛋白.由于糖蛋白存在于细胞的外表面,因此A表示外侧,B表示内侧. 【解答】解:(1)细胞膜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脂质分子构成,从结构特点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还能够控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此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2)由于糖蛋白存在于细胞的外表面,因此A表示外侧,B表示内侧,因此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A→B,帮助离子进入细胞的是图中(载体、通道)蛋白质. (3)图中是糖蛋白或受体蛋白,在细胞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4)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蛋白质的种类多少和数量多少. 故答案为: (1)蛋白质分子 (磷脂)脂质分子 流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A→B (载体、通道)蛋白质 (3)糖蛋白或受体蛋白 (4)种类多少数量多少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区分识记能力.对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2.(12分)(2016秋•平谷区期末)如图1是植物叶肉细胞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生理过程,数字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 阶段,过程C进行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 和 线粒体 .通过过程C可以将C6H12O6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和热能. (2)图中色素分子分布在叶绿体的 类囊体(类囊体薄膜或基粒或基粒片层) 上;由于其上色素分子溶于 无水乙醇(有机溶剂或合理的具体有机溶剂) ,所以可用该试剂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再通过层析技术将不同种色素分离. (3)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18O2,则同位素18O标记的是 水(①) . (4)在光照下若停止CO2供给,短时间细胞内的C5含量将会 增多 ,的含量会 增多 . (5)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研究镁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2 相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缺镁组CO2吸收量低于对照组,除了与光合速率降低有关,还与呼吸速率 快(强) 有关.两组植物如长期处于A点时的光照强度下, 对照组 组植物能正常生长.由实验结果可知,当光照强度高于1000μmol•m﹣2•s﹣1时,限制植物CO2吸收量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有 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或Mg(镁)或无机盐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图1分析:A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B为暗反应阶段,C为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实验室中常用纸层析法对绿叶中色素进行分离.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据图2分析,缺镁元素会导致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 【解答】解:(1)A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过程C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通过过程C为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可以将C6H12O6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2)图中色素分子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类囊体薄膜或基粒或基粒片层)上;由于其上色素分子溶于无水乙醇(有机溶剂或合理的具体有机溶剂),所以可用该试剂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再通过层析技术将不同种色素分离. (3)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水.则同位素18O标记的是水(①). (4)在光照下若停止CO2供给,短时间细胞内的C5的消耗量减少,三碳化合物生产量减少,但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不收影响,C5生产量不变,则C5含量将会增多.三碳化合物生产量减少,消耗的含量减少,则最终量将增多. (5)由图2可知,相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缺镁组CO2吸收量低于对照组,除了与光合速率降低有关,还与呼吸速率升高有关.两组植物如长期处于A点时的光照强度下,对照组植物能正常生长.由实验结果可知,当光照强度高于1000μmol•m﹣2•s﹣1时,光照强度不再成为限制植物CO2吸收量的环境因素,此时限制植物CO2吸收量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故答案为: (1)光反应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类囊体(类囊体薄膜或基粒或基粒片层) 无水乙醇(有机溶剂或合理的具体有机溶剂) (3)水(①) (4)增多 增多 (5)快(强) 对照组 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或Mg(镁)或无机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的曲线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43.如图表示某动物精巢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只表示出部分染色体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1)图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细胞是 A、F . (2)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 E 所处时期. (3)图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2的细胞有 B、D、E、F . (4)染色体是由 蛋白质 和 DNA 分子构成的.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A、D、E、F . (5)细胞A分裂的子细胞若不再分裂,可以通过 细胞分化 过程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 (6)若细胞A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衰老、不凋亡,则此细胞有可能是 癌 细胞.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细胞是A、F. (2)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E所处时期. (3)图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2的细胞有B、D、E、F. (4)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分子构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即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D、E、F. (5)细胞A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体细胞,若子细胞不再分裂,可以通过细胞分化过程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 (6)若细胞A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衰老、不凋亡,则此细胞有可能是癌细胞. 故答案为: (1)A、F (2)E (3)B、D、E、F (4)蛋白质和DNA(可以颠倒顺序) A、D、E、F (5)细胞分化 (6)癌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4.图中所示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首先要对母本进行 去雄 处理,再经过套袋隔离,如果处理不彻底或套袋不及时,可能造成F1中有 矮茎 豌豆出现. (2)图中所示,根据 F1都是高茎 或 F2出现性状分离 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 (3)F2出现高矮两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叫 性状分离 ,通过 统计学 方法得到3:1的比例. (4)若将F1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高杆:矮杆为1:1,说明F1能够产生 两种 种配子,且比例是 1:1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首先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所得子一代均为高茎,再让子一代进行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 【解答】解:(1)豌豆是两性花,因此实验过程中,首先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防止自花传粉),再经过套袋隔离;如果处理不彻底或套袋不及时,可能会出现矮茎豌豆自交,或矮茎豌豆之间杂交,这样会导致F1中有矮茎豌豆出现. (2)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因此根据F1都是高茎或F2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 (3)F2出现高矮两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到3:1的比例. (4)若将F1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高杆:矮杆为1:1,说明F1能够产生两种种配子,且比例是1:1. 故答案为: (1)去雄 矮茎 (2)F1都是高茎 F2出现性状分离(或高茎:矮茎是3:1;或有矮茎出现) (3)性状分离 统计学 (4)两种 1:1 【点评】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孟德尔所采用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5.小麦的高杆与矮杆为一对相对性状(由D、d控制),抗病与易感病为一对性状(由R、r控制),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F1表现为高杆抗病,再用F1与小麦丙杂交(如图甲),结果如图乙所示. (1)该实验研究了 2 个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 高茎、抗病 . (2)图甲中, F1 个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3)由图乙可知,F2表现型及比例是 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是3:1:3:1 ,说明丙的基因型是 ddRr ,F2矮杆抗病个体中纯合子概率为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乙中高秆:矮秆=(75+25):(75+25)=1:1,抗病:易感病=(75+75):(25+25)=3:1.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在图甲所示过程中,亲本为小麦品种甲(DDRR)和乙(ddrr),因此F1的基因型为DdRr,表现为高杆抗病,说明该实验研究了2个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高杆、抗病. (2)图甲中,F1个体在有性生殖过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DR、Dr、dR、dr. (3)由图乙可知,F2表现型及比例是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是3:1:3:1,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说明丙的基因型是ddRr,F2矮杆抗病个体(ddRR、ddRr)中纯合子概率为. 故答案为: (1)2 高茎、抗病 (2)F1 (3)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是3:1:3:1 ddRr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断出亲本的基因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46.如图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其中数字表示不同的物质,甲乙表示细胞中的结构. (1)图中在甲②是 mRNA(信使RNA) ,由①形成②的过程叫 转录 . (2)图中③是 tRNA(转运RNA) ,在结构乙 核糖体 中发生的过程叫 翻译 ;该过程中,能够与③的UAC配对的三个相连的碱基叫 密码子(起始密码子) . (3)图中①的一对碱基发生替换,导致其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其控制的性状是否一定发生改变? 不一定 ,原因是 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不仅一种 .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甲为细胞核,乙表示核糖体,①为DNA,②为mRNA,③为tRNA. 【解答】解:(1)图中②是mRNA(信使RNA),是翻译的模板;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2)图中③是tRNA(转运RNA),其作用是转运氨基酸;结构乙为核糖体,其中发生的过程为翻译;③的UAC为反密码子,能与密码子配对. (3)由于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不仅一种,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故答案为: (1)mRNA(信使RNA) 转录 (2)tRNA(转运RNA) 核糖体 翻译 密码子(起始密码子) (3)不一定 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不仅一种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