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4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鄂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种微生物都参与了腐乳制作过程的发酵,代谢类型上与其他三种微生物有明显区别的是( ) A. 青霉 B. 酵母菌 C. 曲霉 D. 毛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种生物全为真核生物,同化作用类型都为异养型,不同的是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而其它三项全为需氧型。 【详解】青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酵母菌的同化作用属于异养型,异化作用是兼性异氧型;曲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毛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故代谢类型上与其他三种微生物有明显区别的是酵母菌,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关于毛霉、醋酸菌、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病毒与前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 B. 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 C. 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D.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NA或RNA,A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属于细菌,没有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醋酸菌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B正确;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普通培养基不含有相应的活细胞,不能培养病毒,故病毒在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C错误;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B. 制备标准显色液是为了进行目测比色 C. 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 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也会影响其含量 【答案】A 【解析】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A项错误;制备标准显色液是为了进行目测比色,B项正确;氢氧化铝乳液具有吸附作用,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C项正确;泡菜腌制时间过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较低,也会增加其含量,D项正确。 4.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应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污染 B. 参与果醋制作时主要利用了乳酸菌的有氧呼吸 C. 醋酸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 三种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均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的真核生物;制作果醋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且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是毛霉,毛霉是真核生物。酒精的含量会影响腐乳的品质:酒精含量低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豆腐易腐败且不易成形;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 【详解】 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反复冲洗葡萄,以免葡萄皮上的酵母菌丢失,A错误;参与果醋制作主要利用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B错误;醋酸杆菌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和制作腐乳的毛霉都是真核生物,但制作果醋时所用的菌种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5.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是青霉 ②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 ④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 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⑥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的含量过高,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含量过低,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4、密封腌制。 【详解】①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因为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能将豆腐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①错误;②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②正确;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③正确;④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④正确;⑤腐乳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能将豆腐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⑤正确;⑥卤汤中酒精含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⑥错误。综上分析,②③④⑤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在制果酒、果醋、泡菜、腐乳时,所用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 A. 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需氧型 B. 厌氧型、厌氧型、厌氧型、需氧型 C. 兼性厌氧型、需氧型、需氧型、厌氧型 D. 厌氧型、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 【答案】A 【解析】 果酒、果醋、泡菜和腐乳的制作,所选用的菌种依次为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醋酸菌为需氧型微生物,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毛霉是需氧型微生物。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果酒、果醋、泡菜和腐乳的制作。 7. 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下列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02 B. 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02 C. 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 D.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02,溶于水形成碳酸,导致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A正确;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02,溶于水形成碳酸,导致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B正确;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C错误;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 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哪种物质的分解 A. 脂肪 B. 磷脂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故选C。 【考点定位】腐乳的制作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细胞内不同化合物的功能的考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 9.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不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食品 果酒 果醋 腐乳 泡菜 主要微生物 酵母菌 醋酸菌 毛霉 乳酸菌 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4、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详解】①果酒是利用酵母菌发酵制成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可发酵产生酒精,发酵时应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图示装置不能形成密闭装置,①错误;②制作果醋时使用的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生成醋酸,制作装置中的充气口是连接气泵输入氧气用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水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②正确;③制作腐乳时应先接种毛霉,然后再加盐腌制,③错误;④制作泡菜时选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需要如图所示用水密封,以形成坛内无氧环境,④正确。综上分析,①③错误,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灭菌和消毒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杀死孢子和芽孢 B. 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可以采用干热灭菌 C. 消毒和灭菌都是采用物理方法杀灭微生物 D. 用酒精擦拭双手只能消毒,不能起到灭菌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详解】消毒和灭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消毒只能杀灭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不能杀死孢子和芽孢,而灭菌能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孢子和芽孢,A正确;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工具等可以采用干热灭菌,B正确;灭菌是将处理物体中的一切生物全部杀灭,在经过灭菌后的物体中,不再存在任何活着的生命;消毒是将物体中的微生物减少到不再危害人体(或其他需要保护的生物体)的程度,所采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的或化学的,C错误;用酒精擦拭双手只能消毒,不能杀死孢子和芽孢,因而不能起到灭菌作用,D正确。 故选C。 11.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 B. 有[H]产生 C. 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 反应速率不受温度影响 【答案】B 【解析】 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在线粒体中,故A错误)进行的无氧呼吸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及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因此不需氧的参与,故B正确,C错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所以反应速度与温度肯定有关,故D错误。 12.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要先切块后清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 ②过程加入蛋白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C. ③过积发酵瓶中留1/3的空间可防止发酵时培养液溢出 D. ④过程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关闭并适当提高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过程①如果先切块,则内部组织容易被杂菌污染,所以应先清洗后切块,A错误;由于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为了使②过程得到更多的苹果汁,可以在过程②过滤之前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苹果泥,B错误;发酵瓶中留1/3的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O2后再进行酒精发酵,同时可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C正确;④过程为果醋发酵,是有氧发酵,需要打开发酵裝置的充气口;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故果醋发酵时要适当提高温度,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果酒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 在制作腐乳时卤汤中酒的含量及制作泡菜时水中盐的含量分别是( ) A. 12%、15% B. 15%、12% C. 12%、20% D. 10%、1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制作腐乳时,卤汤中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如果过少,达不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会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因此一般应控制在12%左右。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4︰1,即水中盐的含量为20%。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制作腐乳和泡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4.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发酵过程甲同学的发酵液将从充气管流出 B. 丙同学排气时发酵液会从排气管流出 C. 发酵过程结束后,乙同学得到的发酵产品是葡萄醋 D. 若乙同学不及时排气,则会出现瓶塞被冲开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酿酒所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它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与二氧化碳。故在进行酒精发酵时应为无氧的环境,所以进气口与排气口都要关闭,每隔一段时间打开排气口,以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乙醇被氧化成醋酸,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丙同学错在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这样发酵液会从排气管流出,故甲中乙醇被氧化成醋酸,乙和丙中都能产生乙醇,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果醋、果酒、果酒。 【详解】A. 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导致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A正确; B. 丙同学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B正确; C. 发酵过程结束后,乙同学得到的发酵产品是葡萄酒,C错误; D. 乙同学由于未及时排气,导致发酵瓶中气压过大而冲开瓶塞,D正确。 15.“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 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 C. 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 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酵母菌的发酵和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因此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故A正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故B错;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故C错;乳酸菌和酵母菌之间是竞争关系,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6.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③可以发生在酵母菌细胞内 B. 过程①、②、④发生在缺氧的条件下 C. 过程①~④都有气泡生成 D. 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为糖酵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④为醋酸菌将乙醇分解产生醋酸的过程。 【详解】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图中过程①③为有氧呼吸,过程①②为无氧呼吸,所以过程①、②、③可以发生在酵母菌细胞内,A正确;醋酸菌为需氧菌,④过程应发生在有氧条件下,B错误;过程①为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没有气体产生,故没有气泡出现,C错误;过程①②③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④是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 故选A。 17.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 在果酒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 B. 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 C.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 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果酒发酵的菌种为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果酒发酵时充气口应关闭,排气口是为了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果醋发酵的菌种为需氧菌,发酵时充气口应打开。 【详解】酒精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随着发酵的进行,由于营养物质逐渐减少等原因,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速率减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随之减少,因此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A不符合题意;果酒发酵应为无氧环境,充气口应关闭,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果酒发酵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C不符合题意;酸性的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为灰绿色,故可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列过程加快的一项是 A. 葡萄糖的利用 B. 二氧化碳的释放 C. 丙酮酸的氧化 D. ATP的生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时候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而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没有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因此放能少,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少,所以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时,酵母菌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会加速分解葡萄糖,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两种呼吸作用的区别,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19.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可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B. 都是利用微生物胞内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 C. 果酒、果醋发酵的培养基呈液态 D. 都可以通过人工接种菌种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可通过调控发酵温度,促进目的菌种的生长,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中既可以利用自然界中天然的菌种,也可以在无菌环境中接种优良的菌种。 【详解】不同菌种繁殖的适宜温度不同,酵母菌在20°C左右适宜繁殖,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毛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C,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A正确;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的是毛霉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酶、脂肪酶的分解作用,B错误;果酒、果醋发酵的培养基呈液态,C正确;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中均可以通过人工接种优良菌种来提高产品质量,D正确。 故选B。 20.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C.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 D.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它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理想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没有氧气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2、酸性的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反应出现灰绿色。 3、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酵母菌既有细胞壁,又有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不利于提取到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 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稀释液,然后让稀释液慢慢渗进,B错误;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C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除细胞膜外,还含有核膜和细胞器膜,不利于提取纯净的细胞膜,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具膜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以酵母菌为素材,考查了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细胞膜制备的实验等,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实验的相关注意点,同时识记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21.发酵酿造苹果醋正成为果醋市场新贵,该产品由苹果汁经“两次发酵”而成。以下关于“两次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发酵指乳酸发酵,第二次发酵指醋酸发酵 B. 第一次发酵指酒精发酵,第二次发酵指醋酸发酵 C. 两次发酵均为真菌所为 D. 两次发酵均为细菌所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苹果醋由苹果汁经“两次发酵”而成,第一次发酵指酒精发酵,即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第二次发酵指醋酸发酵,即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故A错误,B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属于真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属于细菌,故C、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以苹果醋制作为载体,考查果酒和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2.与下列几种微生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烟草花叶病毒 ⑥根瘤菌 A. 从结构和成分看,①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B. 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⑥是需氧型 C. 从生殖方式看,①可进行出芽生殖,②③④⑤⑥均进行分裂生殖 D. 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这几种微生物中,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是一些由无细胞核的细胞组成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而烟草花叶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RNA病毒,从新陈代谢类型看,硝化细菌、蓝藻是自养型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 【详解】从结构和成分看,①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⑤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中不含胸腺嘧腚,A正确;从异化作用类型看,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②乳酸菌是厌氧型,③④⑥是需氧型,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①②⑤⑥是异养型,③④是自养型,B错误;从生殖方式看,①可进行出芽生殖,②③④⑥均为原核生物,均可进行分裂生殖,⑤为病毒,可进行复制式增殖,C错误;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是分解者,③④是生产者,⑤⑥是消费者,D错误。 故选A。 23. 在对泡菜中亚硝酸盐进行检测时,所用的方法、有关试剂以及颜色分别是( ) a.纸层析法 b.比色法 c.显微镜观察法 d.斐林试剂 e.双缩脲试剂 f.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g.砖红色 h.蓝色 i.玫瑰红色 A. a d i B. b e g C. b f i D. b f g 【答案】C 【解析】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即使用的比色法,试剂是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产生的颜色是玫瑰红色,故选C。 【考点定位】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24.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影响,曲线a、b、c分别代表了( ) A. 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B. 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C. 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D. 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 【答案】A 【解析】 草履虫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其呼吸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故曲线b代表草履虫;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随氧气浓度的增大无氧呼吸速率会逐渐降低,故曲线c代表乳酸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所以曲线a代表酵母菌;故A正确,B、C、D错误。 【考点定位】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名师点睛】氧气浓度会抑制无氧呼吸,随氧气浓度的增大无氧呼吸会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其呼吸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以酵母菌为代表的兼性厌氧型生物,既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5.与酵母菌相比,醋酸菌具有的特点是( ) A. 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 无核糖体,只能依靠宿主细胞合成蛋白质 C. 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D. 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醋酸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只能发生基因突变一种类型的变异。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 【详解】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含有有氧呼吸所需的酶,因此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A错误;醋酸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细胞结构都能独立代谢,故醋酸菌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错误;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C错误;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也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的变异,故只能在DNA水平上产生基因突变这种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6. 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 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 经管口 3 取样检测酒精和CO2 的产生情况 C. 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 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答案】B 【解析】 打开阀a,则外界空气可通过发酵液中;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检测CO2要经管口2排出的气体;发酵过程需要密封,故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管口2与盛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连通,可检测是否有CO2产生。 【考点定位】考查果酒制作相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中等。 27.将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15℃ 条件下密封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反应体系含有少量的酒精。如对上述实验的某个因子进行改动,实验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增加酵母提取液的量,则产生相同酒精所需的时间延长 B. 增加葡萄汁量,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C. 保温温度提高到23℃,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D. 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酵母菌的数量较少,是限制酵母菌发酵的因素,葡萄汁是足量的,葡萄汁不是限制发酵的因素,酵母菌的较适宜温度是18~25℃,15℃下发酵,发酵速度较慢,温度是影响发酵的因素。 【详解】由题意知,发酵过程中加入的酵母菌菌液较少,酵母菌数量少,因此酵母菌数量是限制发酵的因素之一,因此如果增加酵母提取液量,则产生相同酒精所需的时间缩短,A错误;由题意知,葡萄汁是足量的,因此葡萄汁不是限制发酵的因素,增加葡萄汁量,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不会升高,B错误;酵母菌的较适宜温度是18~25℃,如果将温度由15℃升高到23℃,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加快,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C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如果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则发酵液内没有酒精产生,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是对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果醋过程中发酵条件对酒精含量的影响,分析题干信息明确限制发酵条件的因素,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果酒制作的原理和发酵条件的控制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8.下列关于毛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霉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 B. 毛霉属于腐生异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 毛霉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种 D. 毛霉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具有发达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详解】毛霉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是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A错误;毛霉属于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正确;毛霉只进行无性生殖,变异的来源无基因重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毛霉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D正确。 故选A。 29.变酸的果酒表面长的一层膜、泡菜坛内长的一层白膜、腐乳外部的一层白色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由哪种菌的繁殖形成的( ) A. 醋酸菌、酵母菌、毛霉 B. 酵母菌、毛霉、醋酸菌 C. 醋酸菌、乳酸菌、毛霉 D.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 2、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产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上形成一层白膜。 3、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详解】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酒精转化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化成醋酸,因此密封不严的酒会变酸,且表面形成醋酸菌的菌膜;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产膜酵母的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形成一层白膜;腐乳外部的一层白色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的匍匐菌丝。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一些常见现象的解释,明确不同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现象,正确的解释传统发酵技术中出现的现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0.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防止发酵液受污染,应将选取的葡萄先去枝梗,再冲洗多次然后使用 B. 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醋酸菌则不能正常生长 C. 在氧气、糖源缺少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D. 腐乳制作过程中,有机物干重减少,含有的能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腐乳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详解】为了防止发酵液受污染,应将选取的葡萄先冲洗再去枝梗,A错误;酵母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能大量生长繁殖,缺氧条件下酵母菌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存活,而其他微生物则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被抑制,B错误;醋酸菌为需氧菌,在氧气充足、糖源缺少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错误;腐乳制作过程毛霉等微生物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利用其中一部分能量,因此腐乳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种类增多,但有机物的干重减少,含有的能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31.下列有关传统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使用的菌种在遗传时都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 三种发酵过程中都可以通过控制发酵温度来实现对微生物类型的控制 C. 果酒、果醋和腐乳发酵均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 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详解】果酒和果醋制作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酵母菌和毛霉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核基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A错误;不同菌种繁殖的适宜温度不同,酵母菌在20°C左右适宜繁殖,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毛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C,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B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下进行,醋酸菌和毛霉属于需氧生物,果醋和腐乳的前期发酵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C错误;腐乳制作过程是利用毛霉的胞外酶,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参与制作的微生物及其特点、实验条件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2. 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乳酸菌发酵的初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 B. 进入乳酸菌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C. 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 进入发酵中期,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答案】D 【解析】 在发酵初期,乳酸菌较少,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泡菜坛内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种间斗争,A正确;进入乳酸菌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B正确;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C正确;在发酵中期几乎都是乳酸菌,其他微生物的含量很少,而乳酸菌分泌的乳酸等物质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存,所以其他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D错误。 33.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 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 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 用固体培养基可对微生物进行分离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菌的培养,要求考生明确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利用固体培养基可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 细菌培养时,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仅含有一种细菌,A错误;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细菌而促进真菌生长,B错误;破伤风杆菌是严格厌氧型细菌,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C错误;用固体培养基可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D正确。 【点睛】在培养基全部营养成分具备的前提下,依据某些微生物对某些物质的抗性,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时可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34.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 B. 按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 C. 该培养基缺少能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 D. 该培养基pH调好后就可以接种菌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源、碳源、水和无机盐等。常用的碳源是葡萄糖,牛肉膏和蛋白胨既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又能提供氮源、还能提供无机盐和维生素。制作培养基的过程中在调节好pH后,还需高压蒸汽灭菌后才可用于菌种的培养。 【详解】此配方中,葡萄糖主要作碳源,蛋白胨主要作氮源,A正确;该培养基中添加了葡萄糖做碳源,故所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B错误;该培养基中的蛋白胨作氮源,同时还可提供生长因子,故能够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生长因子,C错误;该培养基pH调好后还需灭菌后才可用于菌种的培养,D错误。 故选A。 35.近年来,我国内地市场食品中多次检出大肠杆菌超标。有关大肠杆菌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②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需添加有机物 ③拟核 DNA 因为比真核 DNA 分子小,因此通常可作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④其遗传性状主要由拟核中 DNA 控制 ⑤其代谢产物有抗生素、维生素、毒素和激素等 ⑥其生殖方式是通过细胞分裂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大肠杆菌的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大肠杆菌的结构、代谢类型及产物、细胞分裂方式及其应用等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细胞核,①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异养型细菌,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需添加有机物,②正确;细菌细胞质中的质粒通常可作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载体,③错误;细菌的遗传性状主要由拟核中 DNA 控制,④正确;细菌的代谢产物有维生素、毒素和激素等,但没有抗生素,⑤错误; 大肠杆菌的生殖方式是通过细胞分裂,即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⑥正确;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36. 下列对四种微生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CO2和NH3分别是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NH3的氧化 B. CO2和硝酸盐分别是褐藻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 C. 糖类和N2是乳酸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乳酸的氧化分解 D. 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2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微生物,CO2和NH3分别是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NH3的氧化,A项正确;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CO2和硝酸盐分别是褐藻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B项正确;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乳酸菌不能固氮,因此N2不是其氮源,乳酸是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乳酸菌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无机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C项错误;酵母菌是异养生物,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CO2,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7.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单细胞酵母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甲为绿藻,乙为酵母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培养液中( ) A. 缺少无机盐 B. 氧气含量太高 C. 缺少有机养分 D. 不含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微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以造成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中缺少有机养分(或营养物质、有机物等),而绿藻的数量上升的原因是单细胞绿藻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选C。 【考点定位】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植物的光合作用 38.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 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D. 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生长因子能力往往不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自养型的微生物以CO2作为碳素营养在细胞内合成有机物质,故不需要向它们提供现成的有机碳作为碳素营养。氮源物质主要用做微生物合成含氮的有机物质,一般不用做能源。少数自养菌以NH4+作为氮源和能源。 【详解】乳酸菌的同化类型为异养型,利用的是有机碳源,而硝化细菌为自养型,可以利用无机碳源,A错误;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而微生物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有限的微量有机物称为生长因子,B错误;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不能从培养基中吸水,将出现失水过多而死亡的现象,对生长不利,C错误;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生长因子能力往往不足,所以需要添加,D正确。 故选D。 39.下列是某种培养基的组成:蛋白胨10 g、乳糖5 g、蔗糖5 g、K2HPO42 g、蒸馏水100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物理状态看,属于液体培养基 B. 含有三类营养成分 C. 适合于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D. 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碳源的主要功能是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氮源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无机盐作用维持微生物的正常形态和渗透压. 【详解】由于没有加入凝固剂琼脂,因此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该培养基含有水、碳源、氮原、无机盐四类营养成分,B错误;因为该微生物需要的是有机碳源,故是异养型生物,C错误;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意在加强学生对微生物营养成分的识记与理解运用. 4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法保藏 B. 甘油管藏法保存菌种时用固体体培养基 C. 甘油管藏法一般保存温度为-20℃ D. 甘油管藏法每3~6个月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 【答案】C 【解析】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采用临时保存法保藏,A错误;甘油管藏法保存菌种是一种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需要用液体培养基保存,B错误;临时保存法的温度一般设置为4℃,甘油管藏法一般保存温度为-20℃,C正确;临时保存法需要每3~6个月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甘油管藏法没有这样的要求,D错误。 41.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接种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 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连续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C.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D. 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A、B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并非倒入,而是通过涂布器蘸取进行涂布,C错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微生物的接种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2.采用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灼烧灭菌等几种方法,可分别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 接种环、吸管、培养基、接种室 B. 吸管、接种环、培养基、接种箱 C. 吸管、培养基、接种箱、接种环 D. 培养皿、吸管、培养基、双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菌操作技术有消毒和灭菌,消毒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灭菌有灼烧灭菌法,适用于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 【详解】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吸管能耐高温,用干热灭菌,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室、接种箱常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双手常用酒精消毒,综上分析,采用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灼烧灭菌等几种方法,可分别杀灭吸管、培养基、接种箱、接种环等部位的杂菌,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是考查消毒灭菌的方法,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过程中需用到生理盐水 B.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观察醋酸菌未见线粒体,原因可能是染色时间过短 C. 平板划线时在笫二区第一条划线未出现菌落,一定是接种环划线时未冷却造成的 D. T2噬菌体可以作为基因工程实验时的运载体,能寄生在抗虫棉细胞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①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②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2、纯化菌株时,通常用接种环进行划线操作;第二区域划第一条线时,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致使所划第一条线上无菌落。若第二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则第二划线区域无菌种。 【详解】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生理盐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正确;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B错误;若第二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则第二划线区域也无菌种,C错误;T2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只能寄生在细菌细胞中,不能寄生在抗虫棉细胞中,D错误。 故选A。 44.下列是对四种微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微生物种类 乳酸菌 根瘤菌 硝化细菌 蓝藻 能源 含碳有机物 光能 NH3 光能 碳源 含碳有机物 CO2 CO2 含碳有机物 氮源 N2 N2 NH3 NO3- 、NH4+ 代谢类型 异养厌氧型 自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乳酸菌的氮源应为有机氮,A错误;根瘤菌的碳源应为含碳有机物,B错误;蓝藻的碳源应为无机的CO2,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45.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 进行系列稀释操作时,用移液管吸取相应的菌液注入试管后,还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4)培养基配制时的注意事项: ①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操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③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④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详解】培养基不一定都含有碳源、氮源等物质,如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碳源,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氮源,A错误;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挑取菌落,以防将菌种烫死,C错误;进行系列稀释操作时,用移液管吸取相应的菌液注入试管后,还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重点考查培养基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6.蛋白胨能为微生物提供( ) A. 磷酸盐和维生素 B. 氮源 C. 碳源、氮源 D. 碳源、氮源、维生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常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可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详解】蛋白胨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类、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所以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营养,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7.如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处理 B. 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罝,防止水蒸气落在培养基上造成污染 C. 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 步骤④划线结束后在皿盖上做好标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蘸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 【详解】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A错误;步骤①倒平板操作后应等待平板冷却至凝固(大约需5至10分钟)后,再将其倒过来放罝,防止水蒸气落在培养基上造成污染,B错误;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最终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C正确;步骤④划线结束后应在皿底上做好标注,D错误。 故选C。 48.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的错误操作是( ) A. 将1mL样品稀释10倍,需加入10mL无菌水 B. 吸取菌液的移液管需要干热灭菌避免杂菌污染 C. 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 D. 每一个稀释度涂布多个平板,计算各组平均值 【答案】A 【解析】 将1mL样品稀释10倍,需加入9mL无菌水,A错误;吸取菌液的移液管需要干热灭菌避免杂菌污染,B正确;涂布器灭菌时,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再用,C正确;每一个稀释度涂布多个平板,计算各组平均值,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实验操作的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49.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们常根据细菌群体的结构特征作为鉴别菌种的重要依据 B. 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 C. 所有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D. 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详解】 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例如:无鞭毛的球菌,常形成较小较厚、边缘较整齐的菌落;有鞭毛的细菌则形成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的菌落。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A正确;培养基需要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需要干热灭菌,B错误;微生物中也有真核的生物,如酵母菌、毛霉等,真核生物含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分解者一般指的是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但是微生物中也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肺结核杆菌,D错误。 故选A。 50.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粉状硫 10 g K2HPO4 4 g FeSO4 0.5 g 蔗糖 10 g (NH4)2SO4 0.4 g H2O 100 mL MgSO4 9.25 g CaCl2 0.5 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注:“+”表示培养基中加入了这种物质,“-”表示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这种物质。 A. 甲、乙、丙都是异养型微生物 B. 甲、乙都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C. 甲是异养型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型微生物 D.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表分析:Ⅰ培养基的特点是缺氮,能在这样的培养基上存活的只能是固氮微生物;Ⅱ培养基的特点是没有有机碳源,是培养自养微生物的培养基;Ⅲ培养基是适宜异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详解】由图可知,培养基Ⅰ中缺少氮源,培养基Ⅱ中缺少碳源,培养基Ⅲ中具备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甲可以在缺少氮源的培养基中生存,乙可以在缺少碳源的培养基中生存,表明甲和乙分别可以自身合成相关物质来满足对氮源或碳源的需要,因此可知甲为固氮微生物,乙为自养微生物,丙需要外界提供碳源和氮源,无法自主合成,因此属于异养微生物,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培养基对微生物选择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生要通过分析培养基的成分确定培养基的选择功能;识记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结合培养基种类进行解答,难度不大。 二、简答题 51.下图甲为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装置图,图乙为制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 (1)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图甲中进气口应______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乙中空白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该同学是在制______ ;另一位同学在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之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葡萄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__溶液来鉴定。 (5)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_________是由醋酸菌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______,然后变为醋酸。 【答案】 (1). 先打开后关闭 (2). 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 (3). 榨汁 (4). 人工培养酵母菌 (5). 果醋 (6). 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 (7). 重铬酸钾 (8). 菌膜 (9). 乙醛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3、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中,其中出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口的作用是排气(CO2),其长而弯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 【详解】(1)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应先通气后密封,即充气口先打开后关闭,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为其大量繁殖提供能量,密封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排气口是为了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其长而弯曲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液。 (2)水果冲洗完后应榨汁,目的是增加菌种与营养物质的接触,有利于发酵,故空白处的操作是榨汁;加入人工培养的优良酵母菌菌种可以提高果酒的品质。 (3)醋酸菌属于需氧型菌体,故在制作果醋时需要定时通过充气口向发酵液中充入无菌空气,所以某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该同学是在制果醋;另一位同学在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之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 (4)检测葡萄酒制作是否成功,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5)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醋酸菌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将乙醇转变为乙醛,进而转变为醋酸。 【点睛】本题以果酒和果醋制作的装置及流程为载体,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能正确分析发酵装置中“三个口”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2.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 ________ ,对人体无害。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将优良的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豆腐发酵主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_________(填“减少”或“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2)B组同学制作泡菜。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由于__________的繁殖形成的。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时的腌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避免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除控制好表中涉及的腌制条件外,还需控制好腌制的____________。 (3)一些乳酸菌能合成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够显著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为获得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乳酸菌,C组同学以东北传统自然发酵酸菜为材料进行分离。 ①在进行乳酸菌分离纯化时,同学将酸菜发酵液在含溴甲酚绿(遇酸变色)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周围变色的______________放入______℃冰箱中保藏。 ②在进行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菌株筛选时,将临时保存的各菌种分别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离心收集上清液,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依次加入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进行反应,筛选反应显色较_____的菌株。 【答案】 (1). 匍匐菌丝 (2). 严格无菌 (3). 增多 (4). 产膜酵母 (5). 食盐用量5%,腌制7天 (6). 温度 (7). (单个)菌落 (8). 4 (9). 浅 【解析】 【分析】 一、腐乳制作的流程中应控制的条件、材料的用量以及如何防止杂菌污染都是考查的内容。 1、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若酒的含量过低,则不能抑制杂菌污染。 4、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二、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复合物。 【详解】(1)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 “皮”实际上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的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豆腐发酵主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形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发酵过程中,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2)泡菜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乳酸菌是厌氧菌,蔬菜入坛后,带入的少量氧气会使需氧的菌体繁殖,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形成的。由表格数据可知,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是35.7,此时的腌制条件是食盐用量5%,腌制7天。泡菜腌制过程中,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所以为避免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除控制好表中涉及的腌制时间和食盐用量外,还需控制好腌制的温度。 (3)①根据“酸菜发酵液在含溴甲酚绿的培养基上会变色”可推知菌落周围变色说明该菌落能产生酸,所以在进行乳酸菌分离纯化时,将酸菜发酵液在含溴甲酚绿(遇酸变色)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挑取周围变色的单个菌落放入4℃冰箱中保藏。 ②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所形成的玫瑰红颜色越浅,说明亚硝酸盐的含量越低。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够显著降低亚硝酸盐含量,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菌株产生的亚硝酸盐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大量分解,测定亚硝酸盐时出现的玫瑰红颜色浅,故进行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菌株筛选时,将临时保存的各菌种分别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离心收集上清液,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依次加入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进行反应,筛选反应显色较浅的菌株。 【点睛】本题考查腐乳制作和泡菜制作的过程以及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掌握相关的发酵流程以及影响发酵进程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53. 某学校打算开辟一块食用菌栽培基地,以丰富学生的劳动技术课内容。首先对食用菌实验室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准备食用菌栽培所需的各种原料和用具,然后从菌种站购来各种食用菌菌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方如下: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蒸馏水 5.0 g 10.0 g 5.0 g 20.0 g 定容至1 000 mL 其中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成分所需量不同,配制培养基时,溶化后灭菌前还应注意____________。 (2)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中,加棉塞后若干个试管一捆,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放入___________中灭菌,先把锅内水加热煮沸并将其中原有____________彻底排出后将锅密闭。灭菌压力100kPa,温度__________,时间15~30min。灭菌完毕后如果棉塞上沾有培养基,此试管应________。 (3)如图为倒平板操作过程,操作时要待培养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牛肉膏、蛋白胨 (2). 调节pH (3). 高压蒸汽灭菌锅 (4). 冷空气 (5). 121℃ (6). 废弃 (7). 冷却至50℃左右 (8). 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解析】 【分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培养基的灭菌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在于防止杂菌污染,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防止皿盖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而造成污染。 【详解】 (1)制备固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所需的原料主要有牛肉膏、蛋白胨、水、无机盐和琼脂等。配方中能够提供氮源的是蛋白胨和牛肉膏,其中牛肉膏还可以提供能源。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成分所需量不同,配制培养基时,溶化后灭菌前还应注意调节pH,以满足不同微生物生长对pH的需求。 (2)培养基灭菌应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故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中,加棉塞后若干个试管一捆,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放入高压蒸汽锅中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应注意,先向锅内倒入适量的水,把锅内水加热煮沸并将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排出后再将锅密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压力100kPa,温度121℃,时间15~30min。灭菌完毕后如果棉塞上沾有培养基,为防止培养基污染,此试管应废弃掉。 (3)倒平板时要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点睛】本题考查培养基的制作过程,重点考查了高压蒸汽灭菌的具体操作和倒平板的注意事项,熟悉教材相关知识即可解决问题,难度不大。 54.民间传统酒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现进行下述实验分离酒曲中的主要微生物。 实验一:将酒曲制成悬液后,分别取不同稀释度的酒曲悬液接种到GPDA培养基上,经培养后根据每个平板的菌落特征,统计不同微生物的菌落数,发现酒曲中主要有两类微生物,即酵母菌和霉菌。 (1)上述操作过程中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菌落特征鉴别微生物时,能够观察的菌落特征有_____________(多选)。 A.形状 B.颜色 C.隆起程度 D.大小 实验二:在液体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快;而酸性培养基中酵母菌比细菌生长更适宜。下述方案将酵母菌从酒曲中进行了分离。用小刀切开曲块,挖取米粒大小一块投入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中,然后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两天。 (1)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的成分包括黄豆芽、蔗糖、乳酸和水,其中碳源物质主要是___ (2)上述实验操作中,需要灭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取浑浊的培养液1mL转接到另一瓶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中并培养,如此重复多次。多次转接后,取稀释液用图所示方法接种在蔗糖豆芽汁平板上。 (1)图中所用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成分相比,蔗糖豆芽汁平板培养基中少了乳酸,多了琼脂。这种成分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稀释涂布平板法 (2). ABCD (3). 蔗糖、乳酸(黄豆芽) (4). 小刀、培养液 (5). 平板划线法 (6). 利用酵母菌在酸性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优势,通过多次转接,已筛选出酵母菌,因此不必再用酸性培养液;此时通过平板划线法要分离酵母菌,此操作要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因此需加琼脂 【解析】 【分析】 纯化菌种时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得到单菌落。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不同菌体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菌落特征包括:①菌落的形状、②菌落的大小、④隆起程度、⑤菌落颜色等。 【详解】实验一: (1)根据“将酒曲制成悬液后,分别取不同稀释度的酒曲悬液接种到GPDA培养基上”说明上述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2)不同菌体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故ABCD均符合题意。 实验二: (1)酵母菌属于异养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是有机碳,碳源同时也是酵母菌的能源物质,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中的黄豆芽、蔗糖、乳酸和水中能为酵母菌提供碳源的有蔗糖、乳酸(黄豆芽)。 (2)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小刀、培养液均需要经过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 实验三: (1)图中平板上是连续划线,所以使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2)由于利用酵母菌在酸性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优势,通过多次转接,已筛选出酵母菌,因此不必再用酸性培养液;此时通过平板划线法要分离酵母菌,此操作要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因此加琼脂,与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成分相比,蔗糖豆芽汁平板培养基中少了乳酸,多了琼脂。 【点睛】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纯化培养实验,重点考查考生对不同种微生物接种方法的理解以及对菌落特征的识记能力,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5.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2)材料用具:(略) (3)主要步骤: 制备两种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号A、a和B、b。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__________,并在250C条件培养5~7天。 ③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__________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4)请回答: ①本实验中,配制的分离用的培养基成分特点:A、a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B、b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与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混合菌 (2). 生长良好 (3). 无氮 (4). 含青霉素 (5). 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6). 圆褐固氮菌无成形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有 (7). 细菌细胞壁和真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同 【解析】 【分析】 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可以固定空气中氮气,可以通用无氮培养基分离出圆褐固氮菌。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可以用含青霉素培养基分离出酵母菌。上述培养基目的是分离微生物,为选择培养基。酵母菌为真核细胞,圆褐固氮菌为原核细胞,二者细胞壁成分不同,故青霉素能够破坏圆褐固氮菌细胞壁,不能破坏酵母菌细胞壁。 【详解】(3)①本实验是将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混合菌进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故分别向配置好的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并在25℃条件培养5~7天。 ③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配置的两种培养基应均为选择培养基,每一种培养基可抑制其中一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另一种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即在该选择培养基上能选择出一种微生物,所以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4)①为了进一步纯化菌种,所使用的a、b培养基应仍为选择性培养基,所以A、a培养基是无氮培养基;B、b培养基是含青霉素的培养基。 ②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从选择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③圆褐固氮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圆褐固氮菌无成形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④圆褐固氮菌属于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酵母菌属于真菌,为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由于细菌细胞壁和真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同,所以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而不影响酵母菌与真菌生长繁殖。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与分离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