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大庆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考试说明:1.试卷满分90分,选择题50分,填空题40分;‎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道题,满分50分)‎ ‎1.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由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2.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4.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生物膜( )‎ A.5层 B.3层 C.6层 D.4层 ‎5.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 ‎①消化酶 ②抗体 ③维生素 ④血浆蛋白 ⑤SO42- ⑥O2 ⑦血红蛋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⑥⑦‎ ‎6.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血糖的稳定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 ‎7.每年冬天在哈尔滨九站公园都有一批冬泳爱好者对严寒进行挑战。冬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8.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9.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 B.大脑皮层H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 D.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 ‎10.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D.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11.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1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13.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与散热过程平衡的结果,右图表示人体内热平衡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产热部位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 B.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散热 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大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14.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 B.吞噬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若抑制T细胞的发育,受影响的只是细胞免疫 ‎ D.B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特定的抗原 ‎15.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 ‎1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消灭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17.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 B.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能促进果实成熟 C.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调节细胞分裂时,具有协同作用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18.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一定相同 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19.沙糖桔是冬季著名的特色水果。下列有关沙糖桔生长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沙糖桔幼嫩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这与茎的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有关 B.沙糖桔成熟时,脱落酸和乙烯的含量明显降低 C.沙糖桔枝条扦插不易生根,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 D.沙糖桔成熟时由绿色变为黄色,与果皮中的叶绿素被分解有关 ‎2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甲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乙种群 ‎22.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地区绿地、小树林、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2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土壤小动物收集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的习性 B.利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全部土壤小动物,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 C.在放置土样时最好让土样充满漏斗 D.利用该收集器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方法属于样方法 ‎24.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杨树、白桦在被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竞争关系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 ‎ ‎25.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两个层次,下列研究某原始森林的种群和群落所涉及的问题中,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 A.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B.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少 C.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D.各种群的年龄结构 ‎2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C.已知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 ‎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27.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 D.甲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 ‎28.小军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A.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 B.给予一定的光照 C.添加一些分解者 D.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29.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五点取样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对作物植株上的蚜虫,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C.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时,先滴菌液再盖玻片,结果可能会偏高 D.若要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可取样器取样法 ‎30.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越优越,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 ‎ B.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群落的丰富度越大 ‎ D.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31.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 A.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 C.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 ‎3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 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D.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 ‎33.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及生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影响群落空间结构不同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 C.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 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D.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 ‎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不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C.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D.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3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捕虫板是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昆虫成虫,该过程所涉及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蜜蜂跳“8”字舞告诉同伴采蜜的方向属于行为信息 C.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 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37.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 B.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38.某人工养鱼缸中用的水是洁净的池塘水。池塘水中含有丰富的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及细菌,浮游动物可取食藻类,鱼类取食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鱼食。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浮游动物与细菌对鱼缸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B.藻类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鱼缸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浮游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D.鱼缸中的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及鱼类构成了一个群落 ‎ ‎ ‎39.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kg,至少需要生产者100kg 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0.右图所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中含有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 B.鳜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C.该食物能量的来源只有水草固定的太阳能 D.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41.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 ‎ 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 C.施放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 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 ‎42.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可以表示为 C.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D.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43.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4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45.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46.人在剧烈活动一段时间后,血浆的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47.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它在细胞内是由哪一物质合成的 A.丙酮酸 B.丙氨酸 C.甘氨酸 D.色氨酸 ‎48.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的抗体 C.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49.关于B细胞和T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 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 ‎ D.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5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 D.一般不会损坏组织细胞 ‎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计40分)‎ ‎51.(12分)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1)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 ,其中枢位于 。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促进胰岛β细胞的分泌,却不影响胰岛α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 ,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 。‎ ‎(3)胰岛β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结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 (抗体1/抗体2)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 ‎ ‎52.(8分)右图是生长素与其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和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 。‎ ‎(2)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 。‎ ‎(3)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z范围应为 。‎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处于_______状态下。‎ ‎ ‎ ‎ ‎ ‎53.(10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其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该生态系统存在1条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54.(10分)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 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一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二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三 ‎?‎ ‎8.0×107‎ ‎4.0×107‎ ‎2.3×108‎ ‎ ‎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和 。‎ ‎(2)图中虚线表示 ,N点时出生率 (选填“>”、“<”或“=”)死亡率。‎ ‎(3)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点)。‎ ‎(4)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 ‎ 高二生物期末答案 ‎1.CDBAC 6.CDABC 11.BACBA 16.CBDBB 21.DBABA ‎26.CDACD 31.ADBAA 36.DBACB 41.DBDCC 46.CDDDA ‎51.(12分)‎ ‎(1)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 ‎ 胰岛α、β细胞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不同(或胰岛β细胞上没有与该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 ‎(2)等体积(等量)生理盐水 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3)抗体1 ‎ ‎52.(8分)(1)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f<y<2f ‎ ‎(3)0<z<f (4)大于h(或E点右侧浓度) ‎ ‎53.(8分)(1)水平 2 (2)生产者 就地 ‎54.(12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 ‎ ‎(2)环境容纳量(K值) = ‎ ‎(3)14.5% (4)次生 ‎ ‎ ‎ ‎ ‎ 高二生物期末答案 ‎1.CDBAC 6.CDABC 11.BACBA 16.CBDBB 21.DBABA ‎26.CDACD 31.ADBAA 36.DBACB 41.DBDCC 46.CDDDA ‎51.(12分)‎ ‎(1)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 ‎ 胰岛α、β细胞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不同(或胰岛β细胞上没有与该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 ‎(2)等体积(等量)生理盐水 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3)抗体1 ‎ ‎52.(8分)(1)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f<y<2f ‎ ‎(3)0<z<f (4)大于h(或E点右侧浓度) ‎ ‎53.(8分)(1)水平 2 (2)生产者 就地 ‎54.(12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 ‎ ‎(2)环境容纳量(K值) = ‎ ‎(3)14.5% (4)次生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