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1.关于下列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和d不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 D. a属于原核生物,b、c属于真核生物,d属于病毒 ‎【答案】C ‎【解析】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A正确;‎ B、蓝藻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水绵含有带状叶绿体,两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四种都属于生物,都可以生长繁殖,但是病毒不可以独立繁殖和代谢,只可以寄生在活细胞内才可以,C错误;‎ D、a蓝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c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噬菌体是细菌病毒,D正确。‎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以及生物的特点,可结合图片记忆思考答题。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与核酸,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并且含有多种细胞器。‎ ‎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不同的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B. 在所有的生物细胞中碳都是最基本的元素 C. 在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 D.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 ‎【答案】C ‎【解析】A、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A正确;‎ B、由于碳链是构成生物重要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故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碳,B正确;‎ C、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较大,C错误;‎ D、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D正确。‎ 考点:细胞中的元素 点睛:本题是对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的含量、生物体与外界环境在元素组成上的共性,不同生物在元素组成上的共性与差异的考查,梳理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的含量、生物体与外界环境在元素组成上的共性,不同生物在元素组成上的共性与差异,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3.如图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脑啡肽由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含有4个肽键 B. 该脑啡肽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 C. 高温、X射线、强酸等会引起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 D. 形成该脑啡肽时,脱去的水中氧来自羧基,氢来自氨基 ‎【答案】D ‎【解析】图中多肽具有4个肽键(-CO-NH-),是由五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组成脑啡肽分子的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R基共有4种,因此该脑啡肽由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A正确;R基上不含有氨基和羧基,因此该脑啡肽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1个游离的羧基,B正确;高温、X射线、强酸、强碱等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引起蛋白质变性,C正确;脱去的水中的氧来自羧基,氢来自氨基和羧基,D错误。‎ ‎4.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B.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 脂质的组成元素和糖类完全一样 D.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答案】C ‎【解析】A、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A正确;‎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正确;‎ C、脂质的构成元素和糖类不完全一样,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C错误;‎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的重要成分,D正确。‎ 考点: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点睛: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5.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 老年人细胞中含水量比婴儿的少 C. 新陈代谢越旺盛,细胞中的含水量越高 D. 抗冻的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B.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95%,幼儿身体的含水量远高于成年人和老年人,B正确;CD.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强度和抗逆能力有关,该比值增大,新陈代谢强度增强,该比值减小,抗旱、抗冻、抗寒等能力增强,C正确,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水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 ‎6.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 B. 由②参加的物质跨膜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C. 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有关而与③无关 D.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②③都有关系 ‎【答案】C ‎【解析】A、①是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密切相关,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A正确;‎ B、②是蛋白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有关,C错误;‎ D、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关,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D正确。‎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特点 ‎7.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 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 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 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 丽藻细胞吸收SO42-的过程 ‎【答案】D ‎【解析】CO2属于小分子,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二者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蔗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考点定位】主动运输 ‎【名师点睛】“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有些酶是RNA B. 在0~37℃范围内,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C. 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D. 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的存在 ‎【答案】C ‎【解析】A、酶是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是RNA,A正确;‎ B、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低于此温度,酶的活性较低,随着温度升高,酶的催化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 C ‎、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数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故酶的数量不会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错误;‎ D、酶是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的存在,D正确。‎ 考点:酶的特性 点睛:酶是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是RNA,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特性。据此分析解答。‎ ‎9.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 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 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 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A错误;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是A-P~P~P,B错误;ATP高能磷酸键中含有大量的能量,C错误;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D正确。‎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10.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有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阶段 ‎ ‎②所需的酶基本相同 ‎ ‎③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 ‎④都产生CO2 ‎ ‎⑤都产生了[H]‎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①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①正确;‎ ‎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过程不同,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酶不同,②错误;‎ ‎③不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③正确;‎ ‎④人的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④错误;‎ ‎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中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的是①③⑤。‎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点睛: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基质中)‎ ‎(2)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中)‎ ‎(3)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中)‎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基质中)‎ ‎(2)2丙酮酸+4[H]→2酒精+2CO2 或 2丙酮酸+4[H]→2乳酸(细胞质基质)‎ ‎1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内的体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 细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C.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 分裂期过程比较复杂,经历时间较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故A错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离期,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较短,故B、D均错;DNA分子的复制在间期,抑制DNA的合成,则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2.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 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 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D ‎【解析】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小麦花粉是生殖细胞,不是体细胞,C错误;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该过程也体现了体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名师点睛】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成个体的潜能.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不能体现全能性。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3.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 B.细胞癌变不会由病毒感染引发 C.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D.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有抑癌基因,癌症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故A错误。细胞癌变可以由病毒感染引发,属于生物致癌因子,故B错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每个细胞内都有,故C错误。癌细胞的转移是因为细胞黏着性下降,容易扩散和转移,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4.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 、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组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 C. 实验组2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 实验组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 ‎【答案】C ‎【解析】A、从实验2中可以看出,红果跟黄果杂交,后代只出现红果没有黄果,说明黄果为隐性,红果为显性,A错误;‎ B、实验组1的子代红果:黄果=1:1,则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 aa,B错误;‎ C、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实验2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C正确;‎ D、因为黄果为隐性性状,所以后代中黄果番茄基因型为aa,D错误。‎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5.15.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兔的长毛和短毛 B.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C. 棉纤维的长和粗 D. 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答案】A ‎【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兔的长毛和短毛,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正确;米的黄粒和圆粒、棉纤维的长和粗,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C错误;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16.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 A. 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B.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D. 着丝点分裂,一个染色体变成两个染色体 ‎【答案】C ‎【解析】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D错误. 故选:C.‎ ‎17.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 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答案】A ‎【解析】受精卵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但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亲,A错误;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C、D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胚胎发育的概念 ‎18.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A与T通过氢键连接 B. 每个五碳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 C. 每个磷酸分子都直接和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D. DNA分子的任一条链中A=T,G=C ‎【答案】A ‎【解析】A、DNA两条链上的碱基A与T之间、G与C之间通过氢键连接,A正确;‎ B、在每条链的中间部分每个五碳糖上均连接着二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 B错误;‎ C、两个脱氧核糖中,有一个与磷酸分子直接相连,另有一个通过C与磷酸分子相连,C错误;‎ D、DNA两条链上的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存在A=T,G=C;单链上的A和T、G和C没有直接连接,不存在A=T,G=C,D错误。‎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点睛:DNA分子是一个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 ‎19.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B.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C.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 D. 一个DNA分子上的碱基总数等于该DNA分子上所有基因上的碱基数之和 ‎【答案】D ‎【解析】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A正确;‎ B、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C正确;‎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并非DNA分子上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故一个DNA分子上的碱基总数大于该DNA分子上所有基因上的碱基数之和,D错误。‎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 ‎20.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  )‎ A. DNA的复制 B. 转录 C. 翻译 D. 逆转录 ‎【答案】C ‎【解析】A、DNA的复制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A错误;‎ B、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B错误;‎ C、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C正确;‎ D、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D错误.。‎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点睛: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据此答题。‎ ‎21.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不能得出的是(  )‎ A. 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 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D. 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不表达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花的颜色由基因①②③多对基因共同控制,A正确;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B正确;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酸性、碱性等环境影响,C正确;基因①不表达,是否影响基因②和基因③的表达,从图中不能得出,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名师点睛】学生对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理解不清 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2)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基因有关。‎ ‎(3)有些基因可影响多种性状,‎ 如,基因1可影响B和C性状。‎ ‎(4)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不同,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可能相同。‎ ‎2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故A错误;对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只有发生于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才可以遗传给后代,故B错误;基因重组只能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故C错误;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23.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 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 B. 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 C. 高茎豌豆因缺水缺肥而生长矮小 D.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项正确;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项错误;高茎豌豆因缺水缺肥而生长矮小,是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C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24.单倍体植株矮小,育种工作者获得单倍体植株常用的方法是 A.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B.用叶肉细胞进行离体培养 C.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种子 D.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答案】A ‎【解析】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 ‎25.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时最好选取多基因遗传病 B. 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多 C.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D. 若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则可判定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 ‎【答案】C ‎【解析】A、为了便于调查和统计,调查时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B、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B错误;‎ 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C正确;‎ D、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不一定是显性遗传病,要确定其遗传方式,还需绘制系谱图,再根据系谱图进行判断,D错误。‎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点睛: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 ‎2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工诱变处理可提高作物的突变率 B.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 C. 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D. 和诱变育种相比,杂交育种可以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育种方式的原理和方法,要求考生能比较各种育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而判断各选项。‎ 人工诱变处理可提高作物的突变率,A正确;诱变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不可形成新的基因,但可以形成新的基因型,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可能表现出多种不同性状,C错误;和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可以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D错误。‎ ‎【点睛】多关注对不同育种方式的比较:‎ 名称 原理 优点 缺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使分散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即“集优”‎ ‎①育种时间长 ‎②局限于同一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处理大量实验材料(有很大盲目性)‎ 单倍体 育种 染色体数目变异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子代均为纯合子,加速育种进程 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数目变异 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所需品种 所获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一般只适用于植物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重组 能定向地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 ‎27.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基本工具的是(  )‎ A. 限制酶 B. DNA连接酶 C. 运载体 D. R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A、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限制酶,A正确;‎ B、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DNA连接酶,B正确;‎ C、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需要运载体,C正确;‎ D、RNA聚合酶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工具,D错误。‎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点睛: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8.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 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 不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 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 同一种地雀→生殖隔离→地理隔离→不同种地雀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考查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实际应用。南美同一种地雀生活在不同的岛屿,造成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自由选择作用,导致地雀之间的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不同种的地雀。‎ 考点:考查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实际应用 点评:只要学生清楚教材中的实例,及其形成过程,本题容易回答。‎ ‎29.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血浆与组织液相互渗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成淋巴,淋巴最终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入血浆,C正确。‎ ‎30.下列选项不属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途径的是 A.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 B.细胞生命历程中细胞内的酶要不断更新 C.内环境中的尿素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D.胰岛素与靶细胞结合降低血糖浓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属于实现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途径,A错误。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内环境,B正确。内环境中的尿素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C错误。胰岛素与靶细胞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 考点:人体内环境稳态 ‎31.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a处通过电信号传导神经冲动 B. c处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神经冲动 C. 刺激b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D. 刺皦d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a是神经纤维,兴奋在a上以电信号传导神经冲动,A正确;c处为突触,为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B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b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d处不能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D错误。‎ ‎【点睛】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B.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作用范围广 C.第二道防线包括吞噬细胞的识别、处理、呈递抗原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 三道防线共同作用,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答案】 C ‎【解析】人体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吞噬细胞的识别、处理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没有呈递抗原。‎ 考点: 三道防线 点评:识记三道防线的组成是解答本题关键。‎ ‎33.图示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及其名称是(  )‎ A. a、T细胞 B. b、B细胞 C. c、效应T细胞 D. d、记忆B细胞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d表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 入侵的抗原,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故选:D。‎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点睛: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T淋巴细胞,b表示B淋巴细胞,c表示浆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4.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  )‎ A. 植物的向光性 B. 茎的背地性 C. 顶端优势 D.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答案】C ‎【解析】A、单侧光使植物茎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表现出茎向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 B、茎的背地生长,即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B错误;‎ C、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体现了既促进又抑制的特点,C正确;‎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属于生长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没有体现出两重性,D错误。‎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点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能够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主要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35.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吲哚乙酸 B.2,4-D C.赤霉素 D.乙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吲哚乙酸是生长素,是植物激素,A错误;2,4-D是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B正确; 赤霉素和乙烯都是植物激素,C、D错误。‎ 考点:植物激素的种类 ‎36.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 B. 春节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答案】B ‎【解析】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A正确;‎ B、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正确;‎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D正确。‎ 考点:种群的特征 点睛: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中①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也能影响死亡率,性别比例则影响出生率,所以②与③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④是年龄组成,⑤是性别比例。‎ ‎37.如图所示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 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在不利条件下还会下降,故A错。种群增长过程中一开始就是a点后就出现环境阻力,只不过随着种群数量增加而增加,故B错。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没达到c点时进行,故C错。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群数量增长曲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识图能力。‎ ‎38.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 ‎ ‎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 ‎ ‎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及其无机环境 ‎ ‎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 ‎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 ‎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A. ①③⑥ B. ②④③ C. ②⑤⑥ D. ①⑤③‎ ‎【答案】C ‎【解析】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全部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①错误;‎ ‎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的棉蚜属于种群,②正确;‎ ‎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及其无机环境,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③错误;‎ ‎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④错误;‎ ‎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⑤正确;‎ ‎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⑥正确。故选:C。‎ 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 ‎2、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叙述,正确的是(  )‎ A. 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B.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C. 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生产者都是植物 ‎【答案】A ‎【解析】A、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少数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秃鹫等,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A正确;‎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细菌中既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等,也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如寄生在人体内的结核杆菌等,B错误;‎ C、自养生物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等,C错误;‎ D、细菌中也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等,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点睛: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主要包括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生物;大多数的动物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动物属于分解者。‎ ‎40.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产热主要是肝脏和骨胳肌 B.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D.如果体温稍低于正常体温,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舒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在安静时主要是肝脏产热,运动时主要是骨胳肌产热,A正确;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B错误;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C错误;如果体温稍低于正常体温,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收缩,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1.如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色盲基因是b,图中除男孩Ⅲ3和他的外祖父Ⅰ4是红绿色盲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Ⅲ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Ⅲ2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Ⅱ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基因型是________,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________。‎ ‎(3)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XbY XBXb或XBXB XBXb 母子 1/4‎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可以先确定男孩Ⅲ3和他的祖父Ⅰ4的基因型均为XbY;然后根据Ⅲ3判断其母亲Ⅱ1的基因型,再判断亲子代的基因型。‎ ‎(1)根据题意可知,男孩Ⅲ3为红绿色盲患者,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Ⅲ3的基因型是XbY,因此其母亲Ⅱ1的基因型为XBXb,而父亲Ⅱ2表现型正常XBY,因此Ⅲ2的可能基因型是XBXB或XBXb。‎ ‎(2)分析系谱图可知,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于其母亲Ⅱ1,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母子关系。‎ ‎(3)根据(1)小题判断可知,Ⅲ2的可能基因型是1/2XBXB、1/2XBXb,而Ⅲ1的基因型为XBY,因此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1/2=1/4。‎ 考点:伴性遗传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42.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____________细胞。‎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  ]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是[  ]_____________。‎ ‎(3)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____。‎ ‎(4)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 ‎【答案】 低等植物 9线粒体 4叶绿体 4叶绿体 13中心体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动物细胞结构、B表示植物细胞结构,其中1~14依次是1细胞壁、2液泡、3细胞质基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6核仁、7核液、8内质网、9线粒体、10核孔、11核糖体、12染色质、13中心体、14核膜。‎ ‎(1)低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器种类最多,同时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 ‎(2)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9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是4叶绿体。‎ ‎(3)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4叶绿体。‎ ‎(4)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13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考点:动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43.下列分别是叶绿体模型图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 ‎ ‎(1)暗反应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④]________和[⑤]________。‎ ‎(2)过程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夏日的午后,如果气温过高,叶片的气孔关闭,导致[⑥]________供应大大减少,C3的产量随之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 [H] ATP C3的还原 CO2 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图中①是叶绿体外膜,②是叶绿体内膜,③是叶绿体基粒;Ⅰ是光反应阶段,其中④是还原氢,⑤是ATP,‎ Ⅱ是暗反应阶段,其中⑥是二氧化碳,⑦是有机物,Ⅲ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Ⅳ过程称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1)光反应为暗反应过程提供了还原氢和ATP,分别为图中的④、⑤。‎ ‎(2)Ⅳ过程是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3)夏日的午后,如果气温过高,叶片的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二氧化碳固定过程减弱,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而三碳化合物仍然被还原,因此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含量降低。‎ 考点:光合作用的场所和过程 ‎44.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个生物体内的三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_____________细胞,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 ‎(2)乙图表示_____________期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丙图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初级卵母 8 有丝分裂后 体细胞 1:1‎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 ‎(2)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 ‎(3)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已经分裂,故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 考点:细胞的分裂过程 点睛:判断三个细胞分裂后期图像:‎ ‎45.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反射弧中的结构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 ‎(2)反射弧中的结构________是效应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切断②,刺激③,效应器________(填 “能”或“不能”)做出反应。‎ ‎【答案】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④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能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①为神经中枢,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出神经,④为效应器,⑤为感受器;刺激传入神经时,会产生效应的结构为效应器④;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 ‎(2)结构④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3)切断②传入神经时,再刺激③传出神经,效应器会产生反应。‎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 点睛: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46.根据南极食物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属于三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构成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和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 虎鲸 虎鲸 须鲸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浮游植物→大鱼→海豹→虎鲸;浮游植物→大鱼→企鹅→虎鲸;浮游植物→须鲸→虎鲸;浮游植物→磷虾→须鲸→虎鲸。‎ ‎(1)由上述分析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5条,分别是: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浮游植物→大鱼→海豹→虎鲸;浮游植物→大鱼→企鹅→虎鲸;浮游植物→须鲸→虎鲸;浮游植物→磷虾→须鲸→虎鲸。‎ ‎(2)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的是虎鲸。‎ ‎(3)同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可能不同,要在各条食物链具体分析,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虎鲸、须鲸。‎ ‎(4)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47.请回答以下有关实验问题:‎ ‎(1)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为了使研磨充分,应加入_____________。‎ ‎(2)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用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如果视野较暗,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面镜。‎ ‎(4)用0.3g/ml蔗糖溶液浸润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_____________。‎ ‎(5)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 ‎(6)一块草地上,第一次捕捉100只绵羊,做上标记之后放回,第二次捕捉90只绵羊,其中有标记的25只。经估算,这块草地共有绵羊_____________只。‎ ‎(7)要鉴定某待测溶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实验中常用_____________试剂。‎ ‎(8)为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可用____________染色剂。‎ ‎(9)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时注意不能让_____________触及层析液,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最上面一条色素带的色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 ‎【答案】 SiO2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凹 蔗糖溶液 样方 360 双缩脲 甲基绿吡罗红 滤液细线 胡萝卜素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综合考查了必修教材中的各类生物实验,需要学生对各实验的原理、过程和注意事项等熟练掌握,回忆各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对各小题各个击破。‎ ‎(1)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 SiO2可以使研磨更充分。‎ ‎(2)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可以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使视野变亮。‎ ‎(4)用0.3g/ml蔗糖溶液浸润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而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外界溶液即蔗糖溶液。‎ ‎(5)调查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6)设该地绵羊总数为a只,则:25/100=90/a,故a=360。‎ ‎(7)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 ‎(8)为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 ‎(9)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时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故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最上面一条色素带的色素名称是胡萝卜素。‎ 考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观察植物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种群密度的计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