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40道题,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A. 抗体 B. 血红蛋白 C. 呼吸酶 D. 汗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成分,A正确; B、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汗液分泌后通过皮肤排出体外,即排到外环境中,因此汗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A。 2.如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膜离子分布为内负外正 B. 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 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A、神经膜在兴奋时的离子分布为内正外负,A错误; BC、兴奋时,Na+通过协助扩散大量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B正确,C错误; D、兴奋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D错误。 故选B。 3. 某同学没吃早饭,到上午第4节课时,下列有关他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B.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 C.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D. 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某同学没吃早饭,到上午第4节课时,由于消耗血糖较低,这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达到正常;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ABD正确,C错。故本题选C。 4.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 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 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C.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 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答案】C 【解析】 【详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如果抗利尿激素多,则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如果抗利尿激素少,则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渴觉中枢是在大脑皮层上,产生口渴,故选C。 5.某国为了防止在战争中敌方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病毒疫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免疫属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 B. 抗原可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C. 只有形成记忆细胞,再遇到天花病毒时才能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 D. 效应T细胞可引起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导致其裂解死亡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 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可以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正确; C、接种天花病毒疫苗后,体内能产生记忆细胞,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C正确; D、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故选A。 6.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如下图),然后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能说明( )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mg/L) 0 0.05 0.10 0.15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的角度(°) 0 3 7 12 18 15 10 A. 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一定不同 B. 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 C.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30 mg/L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D.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时,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最适生长素浓度两侧存在两个促进效应相同的不同浓度,所以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也可能相同,A错误; B、据表格数据可知,生长素浓度低于0.25mg/L时,胚芽鞘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超过该浓度后则可能呈负相关,B错误;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0mg/L时,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为15°,说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仍是促进作用,C正确; D、与对照组相比可知,生长素浓度在0.35mg/L时胚芽鞘弯曲角度为10°,仍为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C。 7. 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C. 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 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故选择B。 8.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表所示实验结果。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温度(℃)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果汁量(mL) 3.5 4.6 8.6 10.9 12.3 11.7 10.1 5.4 3.9 4.8 5.6 A. 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 B. 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控制单一变量,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 C. 该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果汁量,pH、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时间等为无关变量 D. 若要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应在50~55 ℃之间设置更小温度梯度进行实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以保证二者混合后是在预设的温度下进行的反应,A正确;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果汁量,其它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且适宜,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控制单一变量,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B正确; C、该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果汁量,pH、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时间等为无关变量,C正确; D、实验中的温度梯度跨度较大,要想确定最适温度,需要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应该在45~55℃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 故选D。 9.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⑥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⑦动物只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A. ②⑥⑦ B. ②③⑥ C. ①⑤⑦ D. ②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①错误; 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②正确; 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③错误;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④错误; 消费者和分解者均为异养型生物,⑤错误; 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乳酸菌属于分解者,⑥正确; 动物为异养型生物,除了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为分解者外,其余为消费者,⑦正确。 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 B、C、D三项均错误。 故选A。 10.科学家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上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 间接价值 B. 直接价值 C. 潜在价值 D. 科学研究价值 【答案】B 【解析】 【详解】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根据三个价值的概念可知科学家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上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故选B。 11.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A.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 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 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 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给小白鼠注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属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又属于体液调节;②抗体是体液免疫的活性物质,其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属于免疫调节;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是一种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 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 ) A. 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 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C. 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 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答案】D 【解析】 婴幼儿出生后,从母体带来的抵抗疾病的抗体大约在出生后6个月就消耗完了,所以出生半年后各种传染病很容易发生。 为了预防传染病,婴幼儿要进行各种预防注射,即预防接种。这对于一个营养充足的孩子来说,将会对抵抗传染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可是对一个瘦小虚弱的孩子来说,所起的预防作用则将是有限的。 13.研究一个种群的密度通常需要根据种群生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调查草地上的跳蝻—标志重捕法 B. 调查太湖中的鲤鱼—取样调查法 C. 调查某片森林灰松鼠—标志重捕法 D. 调查沼泽中的丹顶鹤—黑光灯诱捕 【答案】C 【解析】 【详解】A、草地上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 B、太湖中的鲤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广,应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 C、森林中灰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广,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 D、沼泽中的丹顶鹤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C。 14.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①正确; ②在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在K/2 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②错误;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种群增长率为0,③正确; ④一般将种群数量(捕捞后剩余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 左右,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且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所以当鱼的种群数量大于K/2 值时即可开始捕捞,D错误。④错误。 故选C。 15.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 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 B. 群落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 C. 群落的物种组成 D. 群落的生物数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群落中物种的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故选C。 16.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B、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 C、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正确; D、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 故选:A。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但是也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 原核生物和部分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C. 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分解者,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生产者 D. 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 B、腐生真菌属于分解者,寄生真菌属于消费者,原核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蓝藻、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 C、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分解者,如腐生真菌,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生产者,如蓝藻,C正确; D、蚯蚓是需氧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正确。 故选B。 18.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 A. 通过兔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 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 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 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兔的同化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正确;兔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而是属于草的同化量,B错误;狐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兔的同化量,C正确;兔的同化量有一部分会流向狐的体内,D正确。 19.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的图解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光能或氧化无机物释放的能量,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这样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经各级消费者利用,最后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又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归还于无机环境。A正确。 20.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可以警告、威胁其他生物;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但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 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的 C. 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等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 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毒蜂身上的花纹通过光传递,属于物理信息;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是通过行为信息为雌鸟发出信号;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是因为它释放了化学物质,即化学信息,经过分析可知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的作用,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都是由生物发出的,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等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 D、生态系统信息的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B。 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尔夫球场上长满了一种绿油油的草本植物——台湾草,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B. 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 C. 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 D. 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尔夫球场上的生物种类单一(只有一种台湾草),故其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A正确; B、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强,因此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B正确; C、不同的生态系统,由于营养结构不同,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也不相同,C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都较多,营养结构都较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强,D正确。 故选C。 2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A. 基因、染色体、细胞 B. 细胞、物种、生物圈 C. 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 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故选C。 23.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的代谢类型分别是( ) A. 异养兼性厌氧、异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需氧 B. 异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需氧、异养兼性厌氧 C. 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异养需氧、异养厌氧 D. 异养需氧、异养需氧、异养兼性厌氧、异养厌氧 【答案】C 【解析】 【详解】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乳酸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故选C。 24.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等。下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天然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去除蓝莓枝梗应在冲洗之后,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B. 过程③在氧气、糖源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 C. 在过程④时,榨出的蓝莓汁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密闭发酵 D. 过程⑤中酒精可作为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榨汁前需将新鲜的蓝莓进行冲洗,然后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蓝莓破损,防止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A正确; B、过程③是果醋发酵,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B正确; C、过程④果酒制作的菌种的来源于蓝莓皮上野生的酵母菌,所以蓝莓汁不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 D、在没有糖原的情况下,醋酸菌可以把酒精转化为醋酸,即酒精可作为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D正确。 故选C。 25.培养基、培养皿、接种针、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消毒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 ⑤③②①④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⑥②③④①⑤ D. ③④②①⑥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 ②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 ③接种针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 ④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用酒精擦拭双手; ⑤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 ⑥巴氏消毒法用于牛奶及其制品的消毒,不会破坏其营养成分; 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顺序为⑤③②①④⑥,A正确。 故选A。 26. 某研究小组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称取和稀释被污染的土壤时应在火焰旁 B. 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C. 分离菌种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D. 对细菌进行计数时宜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是无菌技术,因此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过程中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等活动要在火焰旁进行, A正确; B、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培养基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B正确; C、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 D、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D错误。 故选D。 27.下列与纤维素分解菌及其分离实验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 B. 正确的操作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菌落 C.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透明复合物,所以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 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纤维素酶产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主要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A正确; B、纤维素分解菌及其分离实验的步骤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B正确; C、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在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由于缺少纤维素而出现透明圈,所以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错误; D、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的产量,D正确。 故选C 28.在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玫瑰乳浊液的过程中,先后使用NaCl、无水Na2SO4其作用分别是( ) A. 分层、吸水 B. 溶解、吸水 C. 吸水、分层 D. 分层、萃取 【答案】A 【解析】 【详解】玫瑰乳浊液的处理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加入无水Na2SO4可除去芳香油中的水份,提高产品纯度;BCD错误,A正确。 29.玫瑰精油、橘皮精油、胡萝卜素的提取应分别使用( ) A. 水蒸气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 B. 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萃取法 C. 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 D. 压榨法、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答案】B 【解析】 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玫瑰精油常采用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一般用萃取法提取,故选B。 30.蒸熟的苹果具有很好的止泻作用,这是因为苹果中果胶的“立场”不太坚定,未经加热的生果胶可软化大便,与膳食纤维共同起着通便的作用,而煮过的果胶则摇身一变,不仅具有吸收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下列有关果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B. 酵母菌可产生果胶酶,是因为酵母菌的细胞壁中也含有果胶 C. 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 D. 果胶影响出汁率 【答案】B 【解析】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正确;酵母菌虽然有细胞壁,但其细胞壁中不含果胶成分,B错误;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形成可溶性半乳糖醛酸,C正确;果胶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D正确。 31.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 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