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3/23/00/46/dfdc709c30530ec878133efb793f0883/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3/23/00/46/dfdc709c30530ec878133efb793f0883/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3/23/00/46/dfdc709c30530ec878133efb793f0883/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生物同步苏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七)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课时跟踪检测(七)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选择题 1.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细胞中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腺细胞中 C.哺乳动物体细胞和性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D.所有生物的性染色体类型都是 XY 型 解析:选 C 个体是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所以性细胞以及 体细胞都有性染色体的存在;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XY 型性别决定,除此 以外还有 ZW 型性别决定。 2.人类的血友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由于控制血友病的基因是隐性的,且位于 X 染色 体上,以下遗传不可能的是( ) 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递给儿子 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血友病基因传递给儿子 C.患血友病的父亲把血友病基因传递给女儿 D.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递给女儿 解析:选 B 由于男性的 X 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且只能传递给其女儿,因此患血友 病的父亲不可能把基因传递给儿子。 3.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 Y 染色体 解析:选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 染色体遗传;生殖细胞中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呼吸酶等相关 的基因也会表达;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 Y 染色体,但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有 Y 染 色体。 4.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 A 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 看到内部器官)由隐性基因 a 控制,A 对 a 是显性,它们都位于 Z 染色体上。以下哪一个杂 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蚕区分开来( )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解析:选 D ZaZa×ZAW 的子代中雌性个体的皮肤全透明(ZaW),雄性个体的皮肤都 不透明(ZAZa)。 5.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 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解析:选 D 已知色盲是伴 X 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 XbY,其致 病基因 Xb 一定来自于他的母亲(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 Y),但是母亲正常,所以母 亲的基因型是 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则母亲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外祖 母(XBXb)。 6.人的红绿色盲是由 X 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如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 图中一定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 ) A.5 号 B.6 号 C.9 号 D.10 号 解析:选 B 由 X 染色体隐性基因的传递特点可知,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有 2 号、4 号、5 号和 10 号个体;可能携带致病基因的有 1 号、8 号和 9 号个体;一定不携带致病基 因的有 3 号、6 号和 7 号个体。 7.如图是某红眼果蝇细胞分裂示意图(用 B、b 表示相关基因),若图中Ⅲ的 a 与一只异 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 d 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 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 ) A.白眼雄果蝇 B.红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 D.红眼雌果蝇 解析:选 D 据图Ⅰ可知该果蝇为雄果蝇,基因型为 XBY。由 a 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 (XBXb)产生的配子(Xb)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XbY),可知 a 含 Y 染色体,则 d 含 X 染 色体且携带决定红眼的基因(XB),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红 眼雌果蝇(XBX-)。 8. 雌雄异株的高等植株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呈显性,等位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其中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 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 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 1/2 为宽叶,1/2 为狭叶 B.子代全是雌株,其中 1/2 为宽叶,1/2 为狭叶 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 解析:选 A 杂合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 XBXb,产生 XB、Xb 两种卵细胞,狭叶雄株的 基因型为 XbY,产生 Xb、Y 两种花粉,Xb 花粉致死,只有 Y 花粉参与受精,因此后代全部 为雄株,1/2 为宽叶,1/2 为狭叶。 9.果蝇的白眼为伴 X 隐性遗传。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个体 性别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解析:选 B 设相关基因为 B、b,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的交配可表示为 XbXb×XBY→XBXb、XbY,后代中红眼果蝇均为雌性,白眼果蝇均为雄性。 二、非选择题 10.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下图所示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 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 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Y 染色体上,依照 Y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 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________,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填个体编号)。 解析:(1)由于图中Ⅱ1 和Ⅱ2 不表现该性状而生下具有该性状的公羊,说明该性状为隐 性性状。(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则该性状只在公羊中体现,不在母羊中 体现;Ⅱ3(具有该性状)后代Ⅲ3 应无该性状,而Ⅲ4 应具有该性状;Ⅱ1(不具有该性状)后代 Ⅲ1 应该不具有该性状,因此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 和 Ⅲ4。(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Ⅲ1 具有该性状,而Ⅱ2 不具有该性状,则 Ⅱ2 肯定为杂合子。由于Ⅲ3 是具有该性状的母羊,Ⅱ4 是不具有该性状的母羊,则Ⅱ4 肯定 为杂合子。由于Ⅱ3 是具有该性状的公羊,Ⅰ2 是不具有该性状的母羊,则Ⅰ2 肯定为杂合子, 因此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Ⅰ2、Ⅱ2、Ⅱ4。由于Ⅲ1 是具有该性状的公羊,则其 X 染色体一定来自Ⅱ2(杂合子),而Ⅱ1 是不具有该性状的公羊,因此系谱图中可能是杂合子的 只有Ⅲ2。 答案:(1)隐性 (2)Ⅲ1、Ⅲ3 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 一、选择题 1.男性红绿色盲患者(XbY)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 者(XBXb)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 2∶1 B.核 DNA 数目比值为 2∶1 C.红绿色盲基因(Xb)数目比值为 1∶1 D.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 2∶1 解析:选 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减半,则比值为 4∶1;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核 DNA 数目是 92 个,减数第二次分 裂中期的细胞中核 DNA 数目是 46 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有丝分裂后期色盲基因数目为 2, 女性携带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色盲基因数目为 0 或 2;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为 0。 2.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 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 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后代(WW 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 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解析:选 D ZW 型的雌火鸡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Z 或 W。如果卵细胞的基因型 是 Z,那么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 3 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Z、W、W,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 成的细胞的基因型是 1/3ZZ、2/3ZW。如果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W,那么与卵细胞同时形成 的 3 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W、Z、Z,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细胞的基因型是 1/3WW、 2/3ZW,由于 WW 的胚胎不能存活,因此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后代的基因型是 1/3ZZ、 4/3ZW,所以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4∶1。 3.人类白化病由基因 a 控制,色盲由基因 b 控制,下图所示为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各 自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模式图,已知 8 和 9 为成熟的生殖细胞,它们结合 后正常发育成的孩子是白化色盲患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7 的基因组成为 aY 或 AXB B.该白化色盲孩子的相关基因组成为 aaXbY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小于 1/2 D.1、2、3、4 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有 3 和 4 解析:选 B 由题可知,8 和 9 结合后发育成的孩子的基因型为 aaXbY,7 和 8 的基因组 成相同,均为 aY;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Y、AaXBXb,所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 现正常的概率为 3/4×3/4=9/16;图中 3 为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而 4 为第一 极体,细胞质均等分裂。 4.小鼠中有一对控制灰砂色的基因(T)和正常灰色的基因(t),位于 X 染色体上。正常 灰色但性染色体组成为 XO 的雌鼠与灰砂色雄鼠交配,预期后代表现型之比为(胚胎的存活 至少要有一条 X 染色体)( ) A.灰砂♀∶灰色♂=2∶1 B.灰砂♀∶灰色♂=1∶2 C.灰砂♀∶灰色♂=1∶1 D.灰砂♀∶灰色♂=3∶1 解析:选 A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灰色(t)但性染色体为 XO 的雌鼠与灰砂色雄鼠 交配,其基因型分别为 XtO 和 XTY。由于胚胎的存活至少要有一条 X 染色体,所以后代基 因型为 XTXt、XtY 和 XTO,因此后代表现型比为灰砂♀∶灰色♂=2∶1。 5.下列有关色盲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色盲女子产生的每个卵细胞都有色盲基因 B.色盲男子的每个精子都有色盲基因 C.色盲女子的父亲、儿子一定是色盲 D.色盲男子的母亲不一定色盲 解析:选 B 色盲男子的基因型是 XbY,其产生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色盲基因。 6.如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Ⅱ3 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Ⅱ3 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有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8 C.Ⅱ4 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D.Ⅱ4 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8 解析:选 B 已知Ⅱ3 的基因型是 XBXB 或 XBXb,与正常男性 XBY 婚配,生出患病的 儿子(XbY)的概率是 1/8;Ⅱ4 的基因型是 XBY,其与正常女性(XBXB 或 XBXb)婚配,但是不 知道这个女性是携带者的概率,所以无法计算后代是患病男孩的概率。 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儿子,则夫妇的基因型分 别是( ) A.AAXBY AaXBXb B.AaXbY AaXBXB C.AaXBY AaXBXb D.AaXBY AAXBXb 解析:选 C 由于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可能是 A_XBY、A_XBX-,他们生了 一个既患白化病(a)又患色盲(b)的男孩(aaXbY),则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aXBY、 AaXBXb。 8.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d 基因是 Z 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含 d 基因的杂 合子雄鸡与正常的雌鸡交配,共孵化出 120 只小鸡。这 120 只鸡的雌雄比例为( ) A.雌∶雄=2∶1 B.雄∶雌=2∶1 C.雌∶雄=1∶1 D.雌∶雄=3∶1 解析:选 B 根据题意可知双亲的基因型是雄鸡 ZDZd,雌鸡 ZDW,交配得到的后代为 ZDZD、ZDZd、ZDW、ZdW,比例为 1∶1∶1∶1,其中,因为“d 基因是 Z 染色体上的隐性 致死基因”,所以 ZdW 致死,雄性的有 ZDZD、ZDZd,占 2 份,雌性的 ZDW,占 1 份,故 雄∶雌=2∶1。 二、非选择题 9.已知家鸡中,鸡冠直冠与豆冠为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 B、b 控制);羽毛芦花与非芦 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 F、f 控制)。两只亲代家鸡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如下表。 请回答: 直冠、芦花 直冠、非芦花 豆冠、芦花 豆冠、非芦花 雄鸡 3/4 0 1/4 0 雌鸡 3/8 3/8 1/8 1/8 (1)控制 直冠 与豆 冠的 基因 位于 ____________;控 制芦 花与 非芦 花的 基因 位于 ________。 (2)亲代家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家鸡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直冠芦花的雄鸡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5)子代雌鸡中直冠非芦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若要在早期的雏鸡中根据 羽 毛 区 分 开 雌 性 和 雄 性 , 从 而 多 养 母 鸡 多 产 蛋 , 则 选 用 的 亲 本 基 因 型 组 合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直冠和豆冠在雄鸡和雌鸡中其比例都是 3∶1,因此是常染色体遗传,而其性别 决定属 ZW 型性别决定,芦花和非芦花在雄鸡中是 1∶0,而在雌鸡中是 1∶1,具有性别差 异,是 Z 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伴性遗传;具亲代家鸡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可推知亲代家鸡的 基因型为 BbZFW、BbZFZf,其表现型为雌直冠芦花,雄直冠芦花;子代中直冠芦花雄鸡纯 合体为 1/3×1/2(1/3BB×1/2ZFZF)为 1/6,杂合体为 1-1/6=5/6,其比例为 1∶5;子代雌鸡中 直冠非芦花的基因型为 BBZfW、BbZfW;要根据羽毛区分雌雄,应选用的亲本基因型组合 为 ZFW×ZfZf,其后代所有雄性都表现为芦花,雌性为非芦花。 答案:(1)常染色体 Z 染色体 (2)BbZFW、BbZFZf (3)♀直冠芦花 ♂直冠芦花 (4)1∶5 (5)BBZfW BbZfW ZFW×ZfZf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