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2020届高三(2月)开学摸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山西省高三年级二月开络)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纤维素 B. 细菌细胞的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C. 真菌细胞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动物细胞的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 15 -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 B、细菌无细胞核,无核仁,B错误; C、真菌细胞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 D、溶酶体不能合成蛋白质,其内的多种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故选C。 2.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B. 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 运用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D. 运用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 - 15 -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A、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运用对比实验法,C正确; 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运用取样器取样法,D正确。 故选B。 3.生产啤酒时,要利用大麦芽中的α-淀粉酶。有研究者通 过实验证明了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产生大量α-淀粉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材料选用发芽的大麦 B. 乙是实验组,甲是对照组 C. 实验的自变量是α-淀粉酶的合成速率 D.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的时间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该实验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用赤霉素处理,因变量是α-淀粉酶的合成速率,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据此答题。 【详解】A、因已发芽的大麦种子会产生α-淀粉酶,所以应选未发芽的大麦种子做实验材料,A错误; - 15 - B、据图分析甲组α-淀粉酶合成速率高于乙组,因此判断出甲组是用赤霉素处理的实验组,而乙组是对照组,B错误;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用赤霉素处理,α-淀粉酶的合成速率是因变量的测量指标,C错误; D、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的时间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应保证相同且适宜,D正确。 故选D。 4.肥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遗传密切相关。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确定基因的遗传方式,可采用正反交法进行杂交实验 B. 若确定该基因是否正常转录,可检测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C. 若判断基因是否发生了突变,可检测细胞的DNA 含量 D. 若检测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可检测基因中的碱基种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翻译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 【详解】A、采用正反交法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区分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A正确; B、转录形成RNA,应检测RNA的合成情况,B错误; C、基因突变与否,不能通过检测DNA含量做出判断,可通过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C错误; D、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仅检测碱基种类无法获得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A 5.群落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某地常绿阔叶林在被过度砍伐后逐步恢复的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 15 -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 B. 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比草丛中的简单 C. 依次更替的群落对阳光等资源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 D. 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在适宜条件下,最终会演变成森林。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过度砍伐后的森林保留了土壤等条件,在此条件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植物种类更多,植物分层现象较复杂,而动物分布依赖于植物给它提供的食物、栖息场所等,因此针叶林比草丛的动物分层更为复杂,B错误; C、依次更替的群落植物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对阳光等资源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C正确;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 故选C。 - 15 - 6.控制人类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已知AA为非秃顶,aa为秃顶,Aa个体在男性中表现为秃顶,在女性中表现为非秃顶。对下图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情况的预测,错误的是( ) A. 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B. 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4 C. 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 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分析,I1表现为女性秃顶,基因型为aa,必有一个a基因传给Ⅱ3,又Ⅱ3表现为非秃顶色觉正常,其基因型为AaXBXb,Ⅱ4表现为非秃顶红绿色盲男性,故其基因型为AAXbY,据此答题。 【详解】A、非秃顶色盲儿子AAXbY的概率=1/2×1/4=1/8 ,A正确; B、非秃顶色盲女儿A XbXb的概率=1×1/4=1/4,B正确; C、秃顶色盲儿子AaXbY的概率=1/2×1/4=1/8,C正确; D、秃顶色盲女儿aaXbXb的概率为0,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图是在温度适 宜、CO2 浓度为0.03% 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分布于组成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 和[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该过程所产生的葡萄糖 ______(填“能”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氧化分解。 - 15 - (2)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暂时间内该黑藻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原因是______。 (3)限制图中ab 段O2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4)在图中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 8 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_______klx 时,黑藻才能够正常生长。 【答案】 (1). 类囊体 (2). C3的还原 (3). 不能 (4). 减少 (5). 当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合成速率减小,消耗速率基本不变,导致C5含量减少 (6). CO2浓度 (7). 6 【解析】 【分析】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如CO2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当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光照强度再增大已不能引起光合作用强度的增大。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速率.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详解】(1)光合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能进去的是丙酮酸。 (2)突然停止光照,[H]和ATP的合成量减少,C3的还原速率减小,C5的生成速率降低,而CO2供应不变,C5的消耗速率基本不变,故C5含量会减少。 (3)因题中所给条件为适宜温度,限制ab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CO2浓度。 (4)由图可知,用O2的吸收速率来表示呼吸速率时,速率为2mmol/h,植物一天中制造的有机物>一天中消耗的有机物时才能生长,即8×a-(24-8)×2>0,a>4,a为最小净光合速率,对应坐标图中的光照强度为6klx。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利用。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需要结合曲线图理解掌握。 8.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下图是其调节生理活动的 示意图,①~④代表相关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5 - (1)若在饥饿状态下,下丘脑的某一区域会产生兴奋,此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神经细 胞膜内的电流方向______,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依靠的结构是_____,下丘脑通过传出神 经末梢作用于胰岛细胞,分泌________,从而使血糖升高。 (2)若图中腺体A 为甲状腺,则激素①为______。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 体内低,激素③分泌量会______。下丘脑和垂体调节激素③分泌的过程体现了_____调节的特点。 (3)大量饮水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激素④______会减少,从而引起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答案】 (1). 相同 (2). 突触 (3). 胰高血糖素 (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 增加 (6). 分级 (7). 抗利尿激素 (8). 肾小管和集合管 【解析】 【分析】 若图中腺体A 为甲状腺,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抗利尿激素,据此答题。 【详解】(1)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靠的结构是突触。饥饿时,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2)A为甲状腺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新生儿出生后所处温度比母体低,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升高。 (3)血浆渗透压下降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增加尿量,从而使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水平。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及渗透压调节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 15 - 9.建立合理农业生态系统,对于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以及维护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都有重要作用。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绘制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 (2)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该农业生态系统中设置沼气池,可提高该系统能量的_______效率。 (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_____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通过生物的____和___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但是,如果农作物秸秆等燃料大量燃烧,不仅易引发火灾,还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____迅速增加,加剧______现象。 【答案】 (1). (2). 农作物(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 利用 (4). 光合作用 (5). 呼吸作用 (6). 分解作用 (7). 二氧化碳 (8). 温室效应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食物链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 - 15 -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能之比,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详解】(1)食物链(网)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顶级消费者,该图中农作物为第一营养级,家畜,家禽为第二营养级,人为第二、三营养级,图中该生态系统共有三条食物链,故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生态农业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摄取碳的速率与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同,农作物秸秆等燃料的大量燃烧,释放大量CO2,打破碳平衡,加剧温室效应。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网)、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10.我国玉米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 多年,欲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人们对其遗传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甜(B)对甜(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4个玉米纯合品种:黄色非甜、黄色甜、白色非甜和白色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玉米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图中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 15 - (2)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同时验证:①玉米子粒黄色与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②玉米子粒黄色与白色、非甜与甜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 (3)让黄色非甜玉米(AaBb)自交,若后代中黄色非甜∶黄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6∶3∶2∶1,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乙 (2). 实验思路:选纯合黄色非甜玉米(AABB)与纯合白色甜玉米(aabb)杂交或选纯合黄色甜玉米(AAbb)与纯合白色非甜玉米(aaBB)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观察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F2中,黄色:白色=3∶1,则玉米子粒的黄色与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若F2中,黄色非甜:黄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9∶3∶3∶1,则玉米子粒黄色与白色、非甜与甜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玉米非甜基因纯合致死(BB纯合致死)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可以用自交或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可以用自交或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详解】(1)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选乙。 - 15 - (2)要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思路是首先要选纯合黄色非甜玉米(AABB)与纯合白色甜玉米(aabb)杂交或选纯合黄色甜玉米(AAbb)与纯合白色非甜玉米(aaBB)杂交,产生F1杂合子,再让F1自交产生F2,观察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分析结果时,分析一对相对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是否出现3∶1,若出现,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时分析两对相对性状F2是否出现9∶3∶3∶1的分离比,若出现,则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只有BB纯合致死,才会出现黄色非甜:黄色甜:白非甜:白甜=6∶3∶2∶1的分离比,即(2∶1)×(3∶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熟练掌握9:3:3:1及其变式比的分析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疟疾患者的生命,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中的药用成分可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部分,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挥发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青蒿素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提取青蒿中的挥发油常用______法,影响挥发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有______,如果提取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挥发油提取量会减少,原因是________。 (2)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萃取法提取。该方法的萃取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在萃取时不直接使用明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的目的是_____。 (3)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是利用了乙醚低沸点的特性,不选用高沸点有机溶剂 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水蒸气蒸馏 (2). 蒸馏温度和时间 (3). 部分挥发油会随水蒸气蒸发而流失 (4).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5). 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6). 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7). 避免高温破坏青蒿素 【解析】 【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 15 - 【详解】(1)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青蒿中挥发油易挥发,会随水蒸气蒸发出来。因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产品质量就比较差,所以影响挥发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有蒸馏的温度和时间。如果蒸馏装置中不安装冷凝装置,部分挥发油会随水蒸气蒸发而流失,减少挥发油提取量。 (2)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由于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故在萃取时不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3)用低沸点乙醚提取青蒿素,而不选用高沸点有机溶剂的原因是避免高温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 【点睛】本题考查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红薯在我国已有400 多年的栽培历史了,它的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但是,红薯在种植过程中会被病毒感染,导致产量降低,品种退化。 利用种苗脱毒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苗脱毒过程常选取植物的______作为外植体,在一定的____和_____等条件下培养,最终获得不含病毒的幼苗。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 (2)接种后一段时间,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 (3)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制造出人工种子,即以______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获得转基因植株。将含有目的基 因的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用流程图表示)。 【答案】 (1). (茎尖(或根尖) (2). 营养 (3). 激素 (4).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5). 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6). 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 (7). 含目的基因的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株 【解析】 【分析】 - 15 - 1.培育无病毒植株苗,应选择不含病毒部分培养,而植物体新生部位不含病毒,如根尖和茎尖。 2.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成分应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植物激素的比例能够影响芽的分化和根的分化,如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大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反之则有利于根的分化。接种前培养基一定要进行高温灭菌,接种时一定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以免引起杂菌污染。 【详解】(1)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给离体的植物组织提供一定的营养和激素等条件,可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该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由于植物的根尖或茎尖不含病毒,所以选取植物的根尖或茎尖作为外植体培养可获得脱毒苗。 (2)在培养过程中,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可能是外植体接种前消毒不彻底导致的。 (3)人工种子是以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4)转基因植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阶段,过程为:含目的基因的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 15 -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