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中期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 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C. 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是指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又指内环境,A正确;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B错误;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物质交换关系:血浆与组织液相互交换、组织液中的物质透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中、淋巴中的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进入血浆,C正确;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水、无机盐、激素、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等物质,D正确。 【点睛】解答C选项,关键要理清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2. 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 肌肉注射青霉素 B.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D. 喝牛奶,进入胃中 【答案】A 【解析】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A正确;输卵管与外界相通,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不是进入内环境,B错误;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是进入细胞内液,不是进入内环境,C错误;胃通过食道与口腔与外界相通,牛奶进入胃中不是进入内环境,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于要知道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3. 某高一新生在军训时脚底部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外液 【答案】B 【解析】高中新生进行军训时,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故选B。 4. 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C 【解析】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内环境中,血浆中的的蛋白质含量最高,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与稳态 5. 如图表示分布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某组织局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处与③处血浆所含的CO2浓度相等 B. 结构②内溶液中蛋白质含量低于③处 C. ④处进出血管的物质可能分别是废物和营养物质 D. 若结构②管道阻塞,则⑤处溶液含量将增多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③为动脉端,所含二氧化碳较少,①为静脉端,所含二氧化碳较多,A错误;②为毛细淋巴管,③为毛细血管动脉端,结构②内溶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低于③处血浆,B正确;④⑤都为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能相互转化,因此代谢废物和营养物质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出血管,C正确;若淋巴管阻塞,则⑤处溶液组织液含量将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 6.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项正确;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pH,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关,C项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D项错误。 7.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 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答案】D 【解析】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人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C正确;人维持稳态的条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 8.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 A. 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B. 免疫系统可监控和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 C.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 D. 抗体、淋巴因子、血红蛋白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B 【解析】激素进入血液没有选择性,但能特异性地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A错误;免疫系统可监控和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实现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过程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C错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9.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C正确; 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由脊髓等低级中枢完成,受高级中枢调控,D错误. 故选:D. 10.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D 【解析】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正确;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B正确;寒冷时,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C正确;寒冷时,下丘脑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得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加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D错误。 【点睛】以冬泳过程中的体温调节为命题切入点,综合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以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解题时,抓住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才能维持体温恒定,则低温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加产热量和散热量来维持体温。 11.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这一过程中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 【解析】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A正确;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那么,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增加这一反射的效应器就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B正确;颜色无法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只能是眼睛里的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再将刺激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所以这一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信号的转化,D正确。 12. 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B.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C.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神经元上动作电位是由的Na+内流造成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没有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而恢复静息电位时,Na+排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主动运输,故选B。 13.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 静息电位值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增大 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答案】D 【解析】钠离子只会影响动作电位,对静息电位没有影响,A.B错误,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峰值降低,C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名师点睛】学生对Na+浓度与膜电位曲线关系的分析理解不清 Na+浓度与膜电位曲线关系的分析方法 (1)分析依据: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只有足够量的Na+才会引起正常动作电位的形成。 (2)实例分析: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其中b表示的是在低浓度海水中的电位变化,因为Na+内流不足,所以形成的电位差较小,不能形成正常的电位。 14. 如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 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 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答案】A 【解析】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A错误;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B正确;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C正确;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5.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分别是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刺激a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 B. 图中D代表的结构为传入神经 C. 若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E被破坏 D. 刺激b点后,甲、乙电位计读数都有变化 【答案】C 【解析】用a刺激神经是刺激的传出神经,骨骼肌接受到刺激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是属于反射活动,A正确;图中D由一个神经节,因此D为传入神经,B正确;刺激E,A效应器不发生反应,只有EDCB一中被破坏,兴奋都不传导A,C错误;刺激b点,兴奋能传导到A,因此甲、乙电位计读数都有变化,D正确。 【考点定位】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16.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 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B 【解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A项正确; 大脑皮层S区受损,则患者能写字,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B项错误;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项正确;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即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项正确。 17. 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A. 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 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 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 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 【答案】C 【解析】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则其本身产生胰岛素,不能作为对照组,A错误;蒸馏水不属于等渗溶液,不能排除氯化钠的作用,不能作为对照组,B错误;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可排除生理盐水的作用,适宜作为对照组,C正确;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不能作为对照组,D错误。 18. 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的 ②激素是信息分子 ③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作用 ⑤激素作用于其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 ⑥激素的作用具有持久性,激素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活性 ⑦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A. ①④⑥⑦ B. ①②④⑦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激素由无导管的内分泌腺分泌,①正确;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②正确;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如性激素,③错误;激素含量很少,但对动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④正确;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⑤正确;激素作用后就会失活,不能保持很长时间,⑥错误;激素运输到身体各部分,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⑦错误,故选D。 19. 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 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C. 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 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答案】B 【解析】该个体饥寒交迫,血糖浓度较低,细胞产热较少,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A正确;机体的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以促进产热,C正确;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D正确。 20. 人体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可用下图表示,对其分析和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 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 司机见红灯停车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般来说,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答案】B 【解析】若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则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寒冷环境的调节过程可通过a→b→d→e来实现,属于神经和体液调节,B错误;若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b→d→e来实现,则d为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C正确;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正确区分生命活动的调节类型 调节类型 调节机制 举例 神经调节 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完成 各种反射活动 体液调节 体液中激素和化学物质直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 激素、CO2、H+等的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体液—神经调节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21. 糖尿病患者常在餐前半小时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浓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因为能注射胰岛素,患者不需要控制其日常饮食 B. 糖尿病患者胰岛A细胞异常,导致胰岛素量不足 C. 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的原因是先使患者餐前处于低血糖,以便餐后血糖不高于80〜120mg/L D. 餐前注射胰岛素后,利于餐后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和转化,从而控制血糖 【答案】D 22. 矿井坍塌导致工人被长时间困在井下,缺少水源和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能减少水分丧失 B. 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C. 机体缺水引发下丘脑调节中枢产生渴觉 D. 机体内储存的糖原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答案】A 【解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所以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能减少水分随尿液丧失,A项正确;工人长时间缺少食物,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B项错误;渴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的,C项错误;由B项分析可知,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会促进肝糖原分解和其他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同时由于缺少水源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故D项错误。 【点睛】 ........................... 23.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 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A 【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以及它们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相关细胞,故A错误、C正确;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进入血液,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也随淋巴液进入血液,故B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其出膜方式为胞吐,故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特别提醒: (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2)浆细胞(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T细胞)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24.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 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 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 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记忆细胞,也分泌抗体,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接种乙肝疫苗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在再次免疫反应中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免疫预防是根据特异性免疫原理,采用人工方法将抗原(疫苗、类毒素等)或抗体(免疫血清、丙种球蛋白等)制成各种制剂,接种于人体,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达到预防某些疾病. 25. 若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 A. 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 C. 自身免疫 D. 非特导性免疫 【答案】B 【解析】当抗原位于体液中时,机体免疫系统发挥的免疫作用是体液免疫,A项错误;当抗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D项错误;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的正常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C项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 (1)从作用对象上看,体液免疫清除的是游离在寄主细胞外的抗原及其产生的有毒物质;细胞免疫则摧毁侵入到寄主细胞内的病毒、胞内寄生菌或外来的组织团块、癌变的细胞等。 (2)从作用方式上看,体液免疫是通过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来清除抗原;细胞免疫则是通过效应T细胞(杀伤T细胞)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死亡。 26.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御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C. 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C 【解析】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它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正确;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不会同时起作用,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形成,如淋巴因子和抗体,或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三道防线, 27. 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 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其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因此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解:A、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 C、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C错误; D、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8.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 B. 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 C. 过敏反应的人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即可引发过敏反应 D. 效应T细胞直接吞噬病毒,进行细胞免疫 【答案】A 【解析】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A正确;注射疫苗是免疫预防的一种措施,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流感的有效手段,并不是治疗H1N1禽流感的有效手段,B错误;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才会产生过敏反应,C错误;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直接吞噬病毒,不属于细胞免疫,D错误。 29.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 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 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B 【解析】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T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了.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①体液免疫过程为: a、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b、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c、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②细胞免疫过程为: a、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b、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c、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30. 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 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细胞④的增殖、分化有关 C. 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几乎全部丧失 D. 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答案】B 【解析】图甲中有抗体,该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A错误;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的特点产生抗体速度快、数量多,主要与④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有关,B正确;细胞②为T细胞,T细胞缺陷后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C错误;细胞⑦为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没有识别作用,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免疫。 【答案】 (1). 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2). 突触小泡 (3). (特异性)受体 (4). 内正外负 (5). 无 (6).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7). 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8). 非特异性 【解析】试题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即神经冲动,当兴奋传到轴突末端时,刺激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使其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2)M点在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由图可知,手指皮肤下有感受器,a神经元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而兴奋在反射弧中各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所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只能在c神经元内传导,不能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 (3)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中的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组织液和血浆的关系和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32. 人体内体液调节广泛存在,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保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和胃酸的混合物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__________,该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填“胰腺”或“胰岛”),引起胰液的分泌,该激素还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2)严重呕吐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通过刺激位于_________的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_________重吸收水;乙醇可抑制该激素的分泌,故饮酒后尿量会__________。 (3)寒冷环境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受垂体的调节,而垂体的活动又受下丘脑调控,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____调节。机体通过__________作用,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答案】 (1). 促胰液素 (2). 胰腺 (3). 下丘脑 (4). 肾小管和集合管 (5). 增加 (6). 分级 (7). (负)反馈调节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通过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再结合题意作答。 (1)食物和胃酸的混合物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该激素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该激素还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2)严重呕吐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通过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乙醇可抑制该激素的分泌,故饮酒后尿量会增加。 (3)寒冷环境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受垂体的调节,而垂体的活动又受下丘脑调控,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体通过反馈(负反馈)作用,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33. 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 (3)E和F都是__________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产生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图中的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细胞。 (5)在上图特异性免疫过程中,D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G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6)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病。 【答案】 (1). 吞噬细胞 (2). 吞噬并处理病原体,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3). 骨髓 (4). 记忆 (5). 效应T (6). 浆 (7). 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8). T (9). 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10). 抗体 (11). 自身免疫 【解析】试题分析: A表示造血干细胞,B表示T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效应T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F表示记忆细胞,G表示浆细胞。①表示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②表示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③表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④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作用,⑤表示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1)据图分析,参与②过程的细胞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吞噬细胞的作用是吞噬并处理抗原,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2)B表示T细胞,C表示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3)E和F都表示记忆细胞,③表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图中的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 (5)在上图特异性免疫过程中,D表示效应T细胞,作用是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G表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6)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34. 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_____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_________,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调节。乙酰胆碱属于_________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答案】 (1). 靶器官 (2). 灭活 (3). 传递信息 (4). 神经 (5). 神经递质 (6). 受体 (7).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1)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心脏,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自身并不参与代谢. (2)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这一过程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发挥完作用后失活. (3)激素与神经递质作用的共同点主要有1、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2、发挥作用后都立刻被灭活或运走. 考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和免疫调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