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 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 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 第一次段考生物科试题 命题人:王卫东审题人:刘成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改变了生物的(  )‎ A.遗传信息 B.遗传性状 C.遗传密码 D.遗传规律 ‎3.基因重组发生在(  )‎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  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 ‎4.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多轮重复筛选 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5.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症 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D.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 ‎6.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合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B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 C单倍体一般高度不孕,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D单倍体都是纯种,多倍体等位基因至少有三个 ‎7.一种植物只开红花,但在红花中偶尔出现一朵白花,将白花所给种子种下,后代仍为白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基因互换 ‎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偶然原因,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没有分开,由此产生的不正常的卵细胞是(  )‎ A 3或3+XY  B 3+X或3+Y  C 3或3+XX  D 3或3+X ‎9.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的性状一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是(  )‎ A优良性状   B隐性性状   C显性性状   D相对性状 ‎10.1993年, 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 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A. 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 B. 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 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 D. 苏云金棉铃虫体内的抗虫基因 ‎11.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定 ‎12.在基因工程中,限制酶主要用于(  )‎ A.目的基因的提取       B.目的基因的导入 C.目的基因的检测    D.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13.达尔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是(  )‎ 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否认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D 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4.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600人,褐眼人有26400人,褐眼人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 0.64和0.36  B 0.36和0.64  C 0.5和0.5   D 0.82和0.18‎ ‎15.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 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C 使不同的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D 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 ‎16.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了一种新的农药后,约98%的甲虫死了,约2%的甲虫生存下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 A.有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个体存在 B.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 C.约有2%的甲虫未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 D.生存下来的甲虫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个体 ‎17.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受精卵、单倍体体细胞中分别含有染色体组数是 A 6、3    B 6、1    C 3、1    D 2、3‎ ‎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B.只要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就发生了生物进化 C.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9.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20.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中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 B.“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 C.“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有19条染色体 ‎21.大豆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了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产生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22.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23.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于基因重组,后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2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在该地区人群中随机取样 B.母亲患病,父亲和儿子都正常,则该病一定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 C.“先天愚型”患者是由体细胞中21号常染色体缺失一条所致 D.对新生儿体细胞进行普通光学显微镜制片观察能及早发现红绿色盲 ‎2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8分)如图所示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变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 (1)图中过程②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过程______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变异类型属于过程______。在非洲,正常人(AA)易患疟疾,而携带者(Aa)既不贫血,又抗疟疾,因此存活率明显提高,这体现了变异的利与害取决于______________。在疟疾的选择下,基因______的频率增加,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3)如图K183所示是某家族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系谱图,该病在此地的发病率为1/3600,则个体X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 图K183‎ ‎(4)为调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率,正确的做法有(多选)(  )‎ A.调查群体要足够大 B.不能在特定人群中调查,要随机调查 C.要注意保护被调查人的隐私 D.必须以家庭为单位逐个调查 ‎27.(8分)图中甲、乙是两个家庭系谱图,分别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图乙中的Ⅱ-6不含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 ‎(2)图甲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8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病是由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基因控制。‎ ‎(4)若图乙中Ⅲ-9与正常男性结婚怀孕后,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是________。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的脱屑细胞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患这种遗传病。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昆虫学家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产生基因突变,导致酯酶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它导入细菌体内,并与细菌内的DNA分子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l)人工诱变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能提高________,通过人工选择获得_________.‎ ‎(2)酯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基因控制酯酶合成要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两个过程。‎ ‎(3)通过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这是由于__________.(2分)‎ ‎(4)请你具体说出一项上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__________.‎ ‎29.(8分)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推知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插入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图表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 Ⅰ.(1)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在基因工程中作为_________。‎ ‎(2)将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中培养,属于基因工程操作中的_________步骤。‎ ‎(3)在插入外源基因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 Ⅱ.设计实验探究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 ‎(1)步骤:‎ ‎①将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菌进行培养产生大量细菌。‎ ‎②分组:将细菌平均分成两组并标号为1,2。‎ ‎③培养:将第1组细菌放入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并记录结果。‎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a;‎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c;‎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b ‎30.(8分)下面是八倍体小黑麦培育过程(A、B、D、E各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据图作答:‎ ‎(1)普通小麦的配子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黑麦配子中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杂交后代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代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必须用__________将染色体加倍,加倍后含_____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1.(8分)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19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 ‎(1)在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种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                           ‎ ‎(2)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 ‎(3)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经过长期的      ,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    ,有利的变异则逐渐    ,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32(10分)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小鼠;杂交方法:__________。‎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 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________。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____,这种突变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________。‎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生物科 参考答案 ‎1-10DAADC DACBD 11-20 CACAD AACBD 21-25ADBBD ‎26(8分).(1)基因重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③‎ ‎(2)① 生物的生存环境 a ‎(3)1/183(0.55%)‎ ‎(4)ABC ‎27(8分)(1)常 显 (2)不一定 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3)X 隐 (4)1/8 先进行性别检测,女性表现全部正常;若为男性,再进行基因检测 ‎28(1)基因突变频率,人们所需要的突变性状(仅答突变性状不给分);(2)蛋白质,转录,翻译;(3)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随着细菌DNA分子复制而复制,并在后代中表达;(4)用于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磷农药,以保护环境。‎ ‎29(8分)Ⅰ.(1)脱氧核苷酸运载体 ‎(2)目的基因的检测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Ⅱ.(1)③将第2组细菌放入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2)若1组、2组均能正常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a;若1组能正常生长,2组不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c;若1组不能生长,2组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b ‎30(8分)(1)3 1 4‎ ‎(2)无同源染色体 秋水仙素 8 抑制了纺锤体的出现 ‎31(8分)(1)浅色个体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因而个体增多 ‎(2)黑色个体增多,S基因频率升高 ‎(3)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  淘汰  积累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32(10分)(1)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 ‎②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 CTCTGA(TGA) 不能 ‎③受体 ‎(2)5/16 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