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膜与细胞核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细胞膜与细胞核 作业 一、选择题 1.在细胞中,有许多相似的膜结构。下列关于膜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蓝藻细胞膜向内折叠成为光合膜,其膜中含有色素和光合酶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全部的呼吸酶 C.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 D.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有些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 解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具膜细胞器,蓝藻细胞膜向内折叠成为光合膜,其膜中含有色素和光合酶,从而能进行光合作用,A项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B项错误;乙酰胆碱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C项正确;内质网是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的,其功能多种多样,既参与糖原的合成,又能合成磷脂、糖脂以及糖蛋白中的糖成分,有些光面内质网中还有合成磷脂的酶,D项正确。 答案 B 2.(2018·东北育才中学月考)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下面是人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C.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 D.糖脂位于细胞膜内表面 解析 由图可知,决定ABO血型的物质为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糖脂具有识别作用,应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答案 D 3.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内相关膜结构之间能相互转化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生物膜具有“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C.生物膜的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细胞的生长现象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它的结构及所含有的成分有关 解析 由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真核细胞内相关膜结构之间可以相互转化,A项正确;只有在电镜下才可看到生物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B项错误;生物膜的静态结构模型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C项正确;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的功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密切相关,D项正确。 答案 B 4.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也是该细胞最外层的结构 B.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是运动的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是在细胞膜的参与下完成的 D.真核细胞膜上未附着与有氧呼吸、ATP水解有关的酶 解析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参与,如植物的胞间连丝的信息交流功能;细胞质基质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ATP,真核细胞膜上未附着与有氧呼吸、ATP水解有关的酶。 答案 D 5.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B.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 C.③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 D.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解析 图中①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②是蛋白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是磷脂分子,细胞器膜与核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④表示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纤维状网架结构。 答案 C 6.(2017·南京外国语学校模拟)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流动镶嵌模型指出,组成细胞膜骨架的磷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流动的;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但是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胞吞和胞吐可以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B 7.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解析 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与膜受体结合的第一信使有神经递质、大多数激素等,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而不是在细胞核内进行。 答案 C 8.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 功能①是系统的边界,表明细胞膜在生命起源中具有关键作用;功能②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其功能具有一定的限度,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不一定都有利;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 B 9.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①是糖蛋白 B.②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①有关 D.温度会影响协助扩散的速率 解析 ①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③)有关;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和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因而温度会影响协助扩散的速率。 答案 C 10.(经典模拟)下表中关于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的对应关系,不确切的是( ) 选项 实例(实验) 结论(假说) A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红细胞膜中的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D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探索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 D 11.以动物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的功能 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解析 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A项错误;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项错误;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不能单独成活,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C 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12.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C.用龙胆紫溶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之后,可观察到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 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项正确;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B项正确;当存在细胞核时,观察不到染色体,此时为染色质形态,人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故看不到染色体,C项错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在前期消失,末期重建,D项正确。 答案 C 13.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物质的运输 C.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对运输的物质也具有选择性 D.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解析 核膜有内膜与外膜两层膜,共有四层磷脂分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核孔;核孔运输与核孔复合物有关,说明核膜对运输的物质也具有选择性;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需要ATP供能。 答案 C 14.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①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形态;②是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不是合成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③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同时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B 15.下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_结构。图甲中1所示的结构由_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 (2)图甲中2所示结构是________。单位面积的该结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你认为人的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中该结构的数目________(填“多”“少”或“相同”)。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结构是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①控制②的合成,①是________分子,鉴定②的试剂为________。 (5)图乙中④转化成③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遗传物质呈④状态时,不能发生DNA分子转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6)图乙中①在动物细胞中除了在④(或③)上,还分布在________中。 解析 (1)图甲表示真核细胞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1表示核膜,为双层膜结构,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2)图甲中2表示核孔,根据题意,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代谢旺盛;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3)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在末期,又重新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4)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图乙中①是双螺旋结构的DNA,②为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5)染色体变成染色质这一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在染色体状态时,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分子结构稳定,不能解旋,故不能转录。(6)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答案 (1)细胞核的亚显微 4 (2)核孔 多 (3)1、4 (4)DNA 双缩脲试剂 (5)末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能解旋 (6)线粒体 16.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其病毒呈球状,表面有两种糖蛋白突起,具有抗原特性,分别是红细胞凝结素(简称HA蛋白)和神经氨酸酶(简称N蛋白)。HA蛋白可以使病毒轻松附着在生物细胞的受体,使其感染;N蛋白会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图 示H7N9禽流感病毒正在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请分析回答: (1)膜上的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其分布形式通常与其功能相适应,如①与多糖结合后的功能是________;贯穿在结构②中的蛋白质⑦的功能可能有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H7N9禽流感病毒在复制时,直接参与合成红细胞凝结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不考虑能量系统)。假设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由m个核苷酸构成的8个单链的RNA片段组成,则该病毒基因组中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H7N9禽 流感病毒在正确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随后完成的生命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禽流感病人通常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人服用头孢霉素________(填“有效”或“无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与多糖结合成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酶;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的功能,如载体(通道蛋白、Na+-K+泵)等。(2)红细胞凝结素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加工、运输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RNA是单链结构,每条链上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禽流感病毒基因由8个单链的RNA片段组成,所以含有8个游离的磷酸基团。(3)H7N9禽流感病毒在正确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先由神经氨酸酶破坏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然后病毒蛋白质外壳与受体细胞膜融合,病毒将遗传物质RNA释放进入受体细胞。(4)服用头孢霉素没有效果,因为头孢霉素是抗生素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不起作用。 答案 (1)识别 载体、酶(离子泵、催化)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8 (3)神经氨酸酶破坏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随后病毒蛋白质外壳与受体细胞膜融合,病毒将遗传物质(RNA)释放进入受体细胞 (4)无效 头孢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能抑制细菌的繁殖,但不能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