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市九中、五中、铁路中学四校联考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市九中、五中、铁路中学四校联考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市九中、五中、铁路中学四校联考2019-2020学年12月月考 高二生物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 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③液和①液的减少 D. ④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2. 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 3.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B. 泪液、唾液、尿液不属于体液 C.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 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 4. 如图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 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 葡萄糖、蛋白质、尿素在乙中不能全部找到 C. 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D. NaHCO3 能与乳酸反应,使乙的pH 维持在7.35~7.45‎ 1. 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 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C.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D. 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 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并将产生的CO2释放到血液中形成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B. 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 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进行调节 D.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3. 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B. 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 C. 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 血浆中的一对缓冲物质是H2CO3/Na2CO3‎ 4.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 5. 完成呼吸、排尿、语言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 脊髓、大脑、大脑              B. 脑干、脊髓、大脑 C. 大脑、脊髓、大脑              D. 脊髓、脊髓、脑干 6. 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B.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 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人可看懂文字,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D.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1. 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属于神经末梢 B. 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C. 该神经元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 D. 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播 2.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肾小管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线粒体,有利于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B. 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 C. 唾液腺细胞:核糖体较多,与其合成较多的分泌蛋白有关 D. 神经细胞:含有树突和轴突,为酶提供大量的附著位点 3. 下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⑤→④→③→②→① B. 刺激①产生的信号传导③处会产生痛觉 C. 兴奋在②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D. 刺激①或④,都会引起⑤处发生反射 4. 下列不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生理过程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作用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C. 效应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D. 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 5.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刺会不自主的收缩,而打针时却可以不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 针刺产生痛觉和打针时不收缩都属于反射活动 B. 若支配手指传出神经受损则针刺时没有感觉 C. 手指碰到针刺时先感觉痛疼之后才完成收缩 D. 打针时不收缩反映了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 1. 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是(  )‎ A. 能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并产生渴觉 B. 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的活动 C. 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神经递质 D. 有呼吸中枢,能调节人体的呼吸运动 2.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表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 B. 若手术切除Z,会引起激素a和b分泌减少 C.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 D. Y表示垂体,可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 3.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 B. 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C.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D. 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4. 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A. 生长激素、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C. 胰岛素、抗利尿激素 D. 肾上腺素、生长激素 5. 如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 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 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D. 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1. 某同学参加秋季运动会马拉松比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但血浆pH不会显著下降 B. 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 由于糖的消耗,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加 D. 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2. 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但不存在反馈调节 B. 生长素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来促进排卵 3.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而神经调节不需要 B.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C.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D. 神经系统既能调控激素调节。又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4. 胰岛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血糖可诱导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升高 B.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调节血糖作用上属协同关系 C.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1. 运动员剧烈运动并大量出汗时,机体中()‎ A. 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显著升高 B.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导致口渴 C. 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D. 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尿量增加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 ‎(10分)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原材料是___ 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 AA、Aa、aa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0%、20%、60%,则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无外因及内因的干扰,让这个比较大的群体随机交配,则后代中Aa基因型的频率是________。‎ 3. ‎(7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_____(填字母)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图乙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填标号)。‎ ‎(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 ________。 (3)如果图乙组织为肝脏组织,则饥饿时A、B端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浓度关系分别是:葡萄糖为A__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胰高血糖素浓度为A__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2分)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____个。‎ ‎(3)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________。‎ ‎(4)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13分)下图为某男子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④表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_。‎ ‎    (2)在血糖调节方面与激素④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 ‎    (3)图中②代表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当激素③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相关激素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调节机制。在受到寒冷刺激时,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激素③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这与靶细胞膜上_________有关。‎ ‎    (4)该男子在寒冷的环境中,尿量增加,原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_________减少。‎ 2. ‎(8分)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据图回答:‎ ‎(1) 传出神经末梢与细胞A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是________。‎ ‎(2)如果图中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则胰岛素与其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靶细胞中的肝糖原合成速度将会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某患者的糖尿病是由于特定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的,若给该患者注射胰岛素,________(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平衡。‎ ‎(4)据图可知血糖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 蚌埠田家炳中学12月月考试卷高二生物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B 3. D 4. B 5. C 6. B 7. B 8. C 9. B 10. D 11. D 12. D 13. C 14. B 15. D 16. C 17. B 18. B 19. B 20. D 21. D 22. D 23. A 24. D 25. B ‎ ‎26. (1)突变和基因重组;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已形成生殖隔离 (3)30%、70%;42%  ‎ ‎27. (1)B;③④ (2)6;①组织细胞 (3)小于;大于 ​​​​​​​(4)②中含较多蛋白质,③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 ‎28. (1)效应器 (2)c; 2   (3)组织液 (4) ATP (5)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 ‎29. (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胰岛素  ‎ ‎(3)促甲状腺激素(TSH)  垂体  (负)反馈  (特异性)受体 ‎(4)抗利尿激素 ‎ ‎  ‎ ‎30.   ‎ ‎(1)神经递质   ‎ ‎(2)加快    ‎ ‎(3)不能 ‎(4)神经—体液 ‎  ‎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动态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人体内环境组成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即图中都①②③,A错误;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 C.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即图中③过多引起的,C错误; D.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例如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其维持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 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 C.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会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B。‎ ‎3. 解:A、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可以直接与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 B、唾液、尿液、泪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因此不是体液,B正确;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C正确; D、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非血液,D错误. 故选:D. 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对于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之间关键的内在联系的把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 解:A、氧气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组织细胞,故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A正确; B、葡萄糖、蛋白质、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在乙血浆中均能找到,B错误;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 D、乳酸是由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 能与乳酸反应,使乙的pH 维持在7.35~7.45,从而维持PH值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图中甲、乙、丙分别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氧气运输过程中,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细胞,故O2浓度逐渐减小;乙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要通过一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和一层肝细胞膜,所以共3层细胞膜;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pH稳定则依赖于缓冲物质的调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本题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甲、乙、丙所代表的成分以及所参与的调节过程。‎ ‎5.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机体内水、血糖、体温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常见的稳态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解答】 ‎ A.环境温度下降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从而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错误; B.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是对缺氧环境是适应,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错误; C.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属内环境稳态失调,C正确; 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可通过增大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和产生渴觉增加饮水,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 故选C。‎ ‎6.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酸碱平衡、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内容。 1、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 2、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而升高血糖。 3、水平衡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 【解答】 A.剧烈运动时,部分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到血液中,由于血液中有调节酸碱平衡的物质,PH变化不大,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B正确; C.运动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低,通过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C错误; D.当人体大量排汗,导致体内水分散失过多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行调节,D错误。 ​故选B。‎ ‎7. 【分析】‎ 本题考查稳态的维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是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探究实验活动,旨在使学生能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 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解答】‎ A.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A错误; B.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B正确;‎ C.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只通过体液调节,C错误;‎ D.缓冲物质是一对弱酸和强碱盐,H2CO3是弱酸,但Na2CO3不属于强碱盐,D错误。‎ 故选B。‎ ‎8. 【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A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A正确; B.B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B正确; C.C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 D.D图所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 故选C。‎ ‎9. 【分析】 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较为简单,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答出此题。 【解答】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排尿反射是一种低级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语言中枢位于大脑。 ​故选B。‎ ‎10.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掌握神经调节的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变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A正确; B.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 C.S区受损的人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患运动性失语症,C正确; D.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D错误。 故选D。‎ ‎11.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题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 A.图中①属于树突、②属于神经末梢,A错误;‎ B.该神经元有1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错误;‎ C.该神经元属于运动神经元,不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C错误;‎ 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D正确。‎ 故选D。 ‎ ‎12.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属于主动运输,线粒体可以为肾小管吸收葡萄糖提供能量,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氧,B正确; C.唾液腺细胞需要合成分泌大量的消化酶,需要较多的核糖体,C正确; D.神经细胞表面形成了树突和轴突,有利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D错误。 ​故选D。‎ ‎13. ‎ ‎【分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和兴奋的传导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识图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题图中⑤为效应器,④为传出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②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机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 A错误; B.产生痛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 C.②为传入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 D.刺激①会引起⑤处发生反射,刺激④引起的⑤处兴奋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弧, D错误。 ​故选C。‎ ‎14. 解:A、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在一个神经细胞内,并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B错误; C、效应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接触,需要细胞之间的识别和作用,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 D、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需要胰岛素和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体现了通过化学物质完成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故选:B。 信息交流功能: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相信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本题考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关键是识记信息交流的三种形式。‎ ‎15. 【解答】 A、针刺产生痛觉,感觉在大脑皮层,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A错误; B、若仅仅是支配手指的传出神经受损,针刺可以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不能运动,B错误; C、手指碰到针刺时先收缩,后感觉痛疼,因为感觉传到大脑皮层需经过更多的突触,时间长,C错误; D ‎、打针时不收缩反映了大脑皮层的高级运动中枢可以控制脊髓的低级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D。 【分析】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活动,反射弧的结构也有简有繁。在最简单的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直接在中枢内接触,称为单突触反射,如膝跳反射。复杂的反射弧有许多中间神经元。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 解:A、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活动,垂体属于内分泌腺,B错误; C、下丘脑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神经递质,C正确; D、呼吸中枢位于脑干,D错误。 故选:C。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本题考查下丘脑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易错点是将渴觉中枢认为是下丘脑。‎ ‎17. 【分析】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其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识记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X是下丘脑,Y是垂体,Z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分级调节,且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答】 ‎ A.X表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A正确; B.若手术切除Z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会引起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C正确; D.Y表示垂体,可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D正确。 ​故选B。‎ ‎18. 解:A、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如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A错误; B、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微小,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B正确;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只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D错误。 故选:B。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2、人体激素的特点有:(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并且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3、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 本题考查了激素分泌的调节、激素的特点、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19. 解:A、生长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类的激素如果被饲喂会经过消化道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A错误; B、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是脂质,用“饲喂法”补充不会被分解,B正确; C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利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两者如果被饲喂会经过消化道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C错误; D、肾上腺素属于胺类激素,会在消化道内被破坏,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会在消化道内被破坏,D错误。 故选:B。 高等动物激素的成分 ‎ 成分类别 举例 能否口服 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可以 肾上腺素:不可以 多肽及蛋白质 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不可以 固醇类 醛固酮、性激素 可以 ‎ 本题考查激素化学本质相关知识,要结合消化道内的酶和特殊的环境进行理解。‎ ‎20. 解:A、据分析可知,a表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c表示胰高血糖素的变化趋势,b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A正确;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二者协同作用共同升血糖,B正确; C、a表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C正确;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拮抗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进食后血液中血糖含量比较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应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故a表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c表示胰高血糖素的变化趋势,b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有关知识,以糖尿病患者为背景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21.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解答】 A.人体剧烈运动后,体内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但人体血浆中有缓冲物质进行pH调节,所以血浆pH无太大变化,A正确;‎ B.由于出汗会丢失水和盐分,产热增多,故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内环境水盐平衡与机体体温平衡,B正确;‎ C.糖的消耗可通过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补充,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加,C正确;‎ D.酶的活性需要温和的条件,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酶活性减弱,酶促反应减慢,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 故选D。‎ ‎2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难度适中。‎ ‎【解答】‎ A.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A错误; B.双缩脲试剂是检测蛋白质的,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本质是吲哚乙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 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个器官、细胞,但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 D.垂体提取液含有促性腺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的产生,从而促进雌鱼排卵,D正确。  故选D。‎ ‎2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以及理解能力。 【解答】 A.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而神经调节也需要,A错误;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例如下丘脑,B正确; C.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C正确;  D.神经系统既能调控激素调节,又受激素调节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24. 【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为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A.高血糖可诱导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升高,A错误;‎ B.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调节血糖作用上属拮抗关系,B错误;‎ C.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血糖的效果,C错误;‎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D正确。‎ 故选D。‎ ‎25. 【分析】 本题依托运动员剧烈运动并大量出汗的材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剧烈运动产热增加引起散热也增加,使得产热等于散热,体温相对恒定,A错误; B.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导致口渴,B正确; C.乳酸虽产生增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参与调解,使得pH相对稳定,C错误; D.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尿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26. 【分析】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这部分知识。用现代生物进化论观点分析。 【解答】 (1)由A生物群体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原材料是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外因是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由于各自的种群基因库已发生改变,加之二者已产生生殖隔离,因此B物种不会与C物种共同进化成一个相同的新物种,而是各自独立地进化。B物种迁到乙岛后可能会形成新的物种,原因是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使它们基因频率的差别得到积累形成了生殖隔离。 (3)根据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20%+=30%,a的基因频率为60%+‎ ‎=70%;若无外因及内因的干扰,让这个比较大的群体随机交配,则后代中Aa基因型的频率是230%70%=42%。‎ 故答案为: (1)突变和基因重组;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已形成生殖隔离 (3)30%、70%;42%‎ ‎27.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题图:图示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⑤为红细胞。A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 【解答】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B组织液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即图中的③④。 (2)血浆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要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进入线粒体内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共穿过了6层膜。二氧化碳在细胞内产生, 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①组织细胞。 (3)②血浆与③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大分子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乙中②内存在着HCO3-HPO等离子,起缓冲作用。 (5)据图分析,A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尿素等。‎ ‎28. 【分析】 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图和突触结构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学生熟记反射弧的结构,能根据甲图中的d ‎(突触)判断其他结构的名称;熟记突触的类型,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解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 (2)图乙是突触结构,相当于图中c;图甲中反射弧含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结构。 (3)图乙中的B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④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 (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消耗ATP,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因此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线粒体。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7)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29. 【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人体体温调节,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分析题图: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 ‎【解答】‎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A是大脑皮层。‎ ‎(2)图中②代表促甲状腺激素(TSH),B代表垂体。当激素③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相关激素时,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在受到寒冷刺激时,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激素③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这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有关。‎ ‎(3)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图中C胰岛A细胞分泌④胰高血糖素作用于靶器官D肝脏,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4)在血糖调节方面与激素④相互拮抗的激素是胰岛素。该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 ‎(5)该男子在寒冷的环境中,尿量增加,原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的水分重吸收减少。‎ ‎30.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胰岛素的作用以及血糖调节的机理。‎ ‎【解答】‎ ‎(1)由图可知,细胞A是胰岛B细胞,其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 ‎(2)传出神经末梢与细胞A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3)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如果图中的靶细胞是肝细胞,胰岛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细胞中肝糖原的合成速度将会加快。‎ ‎(4)由题可知,该患者的糖尿病是由于特定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从而导致靶细胞受体不足,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给该患者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平衡。‎ ‎(5)由图可知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