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第 1页 共 24页 ◎ 第 2页 共 24页 2020-2021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60 分,每小题 2 分) 1. 2020 年 1 月至今,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 4 种碱基 C.该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组成该病毒的元素只有 C、H、O、N 2.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加工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主要场所 C.所有细胞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膜蛋白有关而与磷脂分子无关 3.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 繁殖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每个细胞独立完成 D.除病毒外,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1)线粒体 (2)叶绿体 (3)高尔基体 (4)核糖体 (5)内质网 (6)中心体 ①上述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 ②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3)(5) ③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只有(3)(5) ④含 RNA 的细胞器只有(1)(2)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几位同学在探索 pH 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 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 5min ④分别置于 100℃、60℃、0℃环境中保温 5min 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将试管中溶液的 pH 分别调到 3、7、11,保持 5min A.①④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 C.①②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6. 人体剧烈运动时,骨胳肌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肌糖原 B.脂肪酸 C.葡萄糖 D.三磷酸腺苷 7. 能促使麦芽糖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8.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或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双缩脲试剂 A 液,再加双缩脲试剂 B 液 B.可用低倍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在 21 三体综合征的患者家系中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无需设置空白对照 9. 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磨时,添加二氧化硅,目的是保护色素 B.利用光合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可将色素层析分离 C.为了让更多的色素附着在滤液细线上,可在细线上连续画多次 D.层析时,层析液不能淹没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于其中,实验失败 10. 下列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其中都需要消耗 ATP 的有( ) ①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K + ②肌肉收缩 ③蛋白质的分泌 ④萤火虫发光 ⑤大脑思考 ⑥蔗糖的合成 ⑦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⑦ 第 3页 共 24页 ◎ 第 4页 共 24页 11. 如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 H 只来自于一 NH 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 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12. 放置在阳光下的鱼缸中的鱼哪一个会先死去(鱼、缸大小均相同)( ) A.一缸清水 2 条鱼和一部分水藻 B.一缸清水 2 条鱼 C.一缸清水 10 条鱼 D.一缸清水 10 条鱼和一部分水藻 13. 如图所示装置先放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在连续照光数天后, 摘下甲、乙叶片通过去除叶绿素和漂洗后,再滴加碘液。叙述正确的是( ) A.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防止水分散失 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 D.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照光后才能由叶片合成 14. 如图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而获得的色素带,层析结束后立即在暗室中用红光照射,此时看到较暗 的位置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5. 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 的细胞自动复原。其原因是( ) A.细胞因为失水而死亡 B.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 C.溶液中的离子进入细胞液 D.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水 16. 果蝇体细胞中有 8 条染色体,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是( ) A.0 B.8 C.16 D.32 17. 已知某牛群黑色对棕色为显性,且黑色牛中有 75%为杂合子.一头杂合的黑公牛与一头黑母牛交配,生 了下一头黑色小牛,这头小牛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 A.1 4 B.1 2 C. 8 13 D. 9 15 18. 如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其中 3 号、4 号是双胞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是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3 号、4 号二者性状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 C.5 号患者与正常的男性结婚,建议他们生女孩 D.3 号、4 号二者基因相同的概率为4 9 19.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 第 5页 共 24页 ◎ 第 6页 共 24页 A.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B.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20. 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 AaBbRrXTY,其中 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R、r 基因位于另一 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 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甲的基因型为 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含 5 条染色体 B.乙的基因型为 AbRXTY C.丙含 2 条常染色体 D.丁的基因型不是 aBr 就是 ABr 21. 下列有关进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2. 赫尔希与蔡斯分别用含 32P 和 35S 的 T 2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 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 32P 和 35S 标记的 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需长时间保温培养 B. 32P 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沉淀物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 32P 放射性升高 D.本实验证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23.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条 DNA 上所有基因的转录都以同一条链作为模板 B.转录形成的成熟 mRNA 分子都能与模板链全部互补 C.翻译时多肽链随着 mRNA 分子在核糖体上的移动而延长 D.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多肽链序列连接到新的氨基酸上 24.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最终表现为性状的多样性 B.线粒体 DNA 的缺陷导致的遗传病可由双亲传给后代 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基因的改变必然导致蛋白质改变,蛋白质改变必然导致性状改变 25.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水平结构只与地形变化有关 B.群落演替都能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C.群落演替是由群落外部环境条件决定的 D.植物群落则的分层现象与光照直接相关 26.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 B.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C.体温调节与神经系统无关 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27. 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 A、B、C 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28.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C.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D.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 29.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 4km 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50 只刺猬,第二次 捕获 40 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 5 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 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第 7页 共 24页 ◎ 第 8页 共 24页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 400 只/km 2 30. 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每空 2 分) 如图为测定金鱼藻(一种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密闭装置,自然光来自 40 瓦的台灯,氧气传感器可监 测 O 2浓度的变化,1 小时后氧气的浓度变化相对量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 别 1 2 3 4 5 6 7 8 9 光 质 自 然 光 红 光 橙 光 黄 光 绿 光 青 光 蓝 光 紫 光 无 光 O 2 相 对 变 化 量 + 1 8 + 1 5 + 1 1 0 ﹣ 1 + 8 + 1 3 + 1 2 ﹣ 4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如果要测定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去除滤光片后,对光源的 控制方法为________。 (2)改变 NaHCO 3溶液的浓度会使表中数据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 (3)黄光下真正光合作用 O 2的产生相对值为________,此时金鱼藻中产生 O 2和利用 O 2的具体场所 分别为________。 现有一个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自交后,后代出现 4 种表现型。已知控制秆的高低和抗病与否的基因(分别 用 A、a,B、b 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对该品种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照射,期待获得矮秆抗病 的新品种小麦,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高秆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本实验用到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利用该方法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能获得矮秆抗病类型。 (2)如果用γ射线照射后得到一株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小麦,导致该新品种小麦出现的原因可能是高秆基因发 生了突变或高秆基因缺失。 ①该新品种小麦由高杆基因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________。 ②如果该新品种小麦(第一代)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通过杂交育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该 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 人体血糖的相对稳定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 素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 a、b 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调节胰岛 B 细胞的活动。某糖尿病 患者体检时,发现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有一种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 触,导致胰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糖尿病属于________病。患者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定期注 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 (4)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 为保护生活于特定山区的某珍稀鸟类(甲),研究人员对该鸟类种群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在人工干预下, 该鸟类种群数量逐步得到恢复。请回答: (1)研究人员调查栖息地中甲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为减小调查误差,采用该调查 方法时应注意________。 (2)为保护甲,研究人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珍稀鸟类繁育中心。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甲的种群数 第 9页 共 24页 ◎ 第 10页 共 24页 量,原因是该措施________。为增大栖息地中甲的生存机会,常采用人工方法来控制栖息地内某些生物的种 群数量。栖息地中影响甲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种群主要有________。 (3)甲喜食多种植食昆虫,其中乙为甲栖息地中数量最多的昆虫。调查发现,气候等的变化导致乙的数量 在几年间大量减少,但在乙的数量发生变化前后的若干年间,栖息地中甲的数量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在无人 为因素的情况下,乙的数量大量减少而甲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第 11页 共 24页 ◎ 第 12页 共 2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60 分,每小题 2 分) 1. 【答案】 D 【考点】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解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 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 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A 正确;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含有 4 种碱基,B 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C 正确; D.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含有 C、H、O、N、P 五种元素,D 错误。 故选:D。 2. 【答案】 A 【考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1.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 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 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 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2.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 系,称为生物膜系统。 3.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答】 解:A.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可将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行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 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再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 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作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A 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错误; C.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不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C 错误;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均有关,D 错误。 故选:A。 3. 【答案】 C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 除病毒外,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体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 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病毒也必须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在细胞外无生命活动。 【解答】 A、病毒必须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在细胞外无生命活动,A 正确; B、单细胞生物体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繁殖,B 正确; 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C 错误; D、除病毒外,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 正确。 4. 【答案】 A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 一般。 【解答】 解:①上述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①正确; ②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②错误; ③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只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③正确; ④含 RNA 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④错误。 故选:A。 5. 【答案】 D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 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pH 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 pH,因变量是α−淀粉酶活性,所以除了 pH 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设计实验时,应该先调节各试管 中淀粉酶溶液的 pH,然后再将加入淀粉溶液。 【解答】 解:A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pH 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 pH,而不是温度,所以排除操作④, AB 错误; C.设计实验时,应该先调节各试管中淀粉酶溶液的 pH,然后再将加入淀粉溶液,C 错误; D.探究 pH 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 pH,且实验过程中,应该先调节各试管中淀粉酶溶液的 第 13页 共 24页 ◎ 第 14页 共 24页 pH,然后再将加入淀粉溶液,D 正确。 故选:D。 6. 【答案】 D 【考点】 ATP 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 题中的“直接”二字是关键,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 ATP.肌肉收缩所需要的能量是 直接由 ATP 水解成 ADP 时释放出来的,肌肉细胞无论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进行无氧呼吸,它们释放的能量 都必须转移给 ATP,然后才能被肌细胞利用。 【解答】 A、肌糖原必须通过分解产生葡萄糖,在进行有氧呼吸,将能量转移到 ATP 中,才是骨骼肌的直接能量来源, A 错误; B、脂肪酸通过呼吸作用的分解以后产生的 ATP 才能被肌肉所利用,B 错误; C、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的分解以后产生的 ATP 才能被肌肉所利用,C 错误; D、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 ATP,D 正确。 7. 【答案】 B 【考点】 酶的特性 【解析】 1、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 7~10 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 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解答】 A、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A 错误; B、麦芽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够将其水解,B 正确; C、脂肪酶能够催化脂肪水解,C 错误; D、麦芽糖酶能够催化麦芽糖的水解,D 错误。 8. 【答案】 C 【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探究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析】 1、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 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 g/mL 硫酸铜溶液)组 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 2、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多基因遗传病(如腭裂)和染色体遗传遗传病(如 21 三体 综合征)。 【解答】 A、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 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 g/mL 硫酸铜溶液) 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A 正确; B、可用低倍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B 正确; C、21 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遗传遗传病,因此不能在 21 三体综合征的患者家系中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C 错误;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需要先做预实验,所以不必考虑用蒸馏水处理 作为空白对照,D 正确。 9. 【答案】 D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析】 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 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提取绿叶中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丙酮)、SiO 2、CaCO 3,其中无水乙醇(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 素,SiO 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 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 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 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解答】 A、研磨时,添加二氧化硅,目的是使研磨的更加充分,A 错误; B、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可将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开,B 错误; C、分离色素实验中,画滤液细线时,需要重复画线,增加色素量,但操作应在前一次画线晾干后再进行重 复操作,C 错误; D、层析时,层析液不能淹没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于其中,实验失败,D 正确。 10. 【答案】 C 【考点】 ATP 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 动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均都能合成 ATP,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能合成 ATP,骨骼肌细胞收缩需要消耗能量,细胞内合成物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 ①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K +,需要能量,需要消耗 ATP,①正确; ②骨骼肌细胞收缩需要消耗能量,需要消耗 ATP,②正确; ③蛋白质的分泌,属于胞吐作用,需要消耗 ATP,③正确; ④萤火虫发光,需要 ATP 做直接能源物质,④正确; ⑤大脑思考需要消耗能量,需要消耗 ATP,⑤正确; ⑥蔗糖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需要消耗 ATP,⑥正确; 第 15页 共 24页 ◎ 第 16页 共 24页 ⑦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失水与吸水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 ATP,⑦错误。 11. 【答案】 C 【考点】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和蛋白质的代谢,根据题图梳理相关的过程和知识点,然后结 合选项描述分析判断。 【解答】 A、由题图可知,过程①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场所是核糖体,水中的 H 来自于氨基和羧基;A 错误。 B、由题图可知,过程③糖酵解阶段,有氧、无氧都可发生;B 错误。 C、由题图可知,M 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发生在线粒 体中;C 正确。 D、由题图可知,过程③糖酵解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线粒体中;D 错误。 12. 【答案】 C 【考点】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小鱼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在阳光下水藻除了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解答】 A、一缸清水中有 2 条鱼和一部分水藻,其呼吸消耗的氧气少于 10 条鱼和一部分水藻呼吸消耗的氧气,死得 较慢,A 错误; B、一缸清水中有 2 条鱼,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少于 10 条鱼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死得较慢,B 错误; C、一缸清水中有 10 条鱼,其呼吸消耗的氧气最多,死得最快,C 正确; D、一缸清水 10 条鱼和一部分水藻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少于 10 条鱼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死得也较慢, D 错误。 13. 【答案】 D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1、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特性来检验叶片中是否制造了淀粉,如果叶片变蓝说明叶片中有淀粉,光合作用 正常进行;如果叶片不变蓝,说明叶片中没有淀粉,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有:光、叶绿体,光用来 提供动力,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 A、包铝箔纸的目的不是为防止水分散失,而是形成有无光照的对照实验,A 错误; BD、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产物是淀粉,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B 错误、D 正确; C、乙叶未覆盖铝箔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之后,乙叶片呈蓝色,甲叶覆盖铝箔因得不到光 照而无法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黄白色,C 错误。 14. 【答案】 C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 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 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 a(最宽)、叶绿素 b(第 2 宽),色 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色素的作用: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①②③④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图中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①②③④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在暗室内用红光照 射四条色素带,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色素带较暗。 15. 【答案】 C 【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 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 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 生了质壁分离。 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 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 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A、细胞因为失水而死亡后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A 错误;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仍有生命活性,允许水分子进入,也允许一些细胞所需要的物质进入,B 错误; C、溶液中的离子进入细胞的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 正确; D、水进入细胞属于自由扩散,D 错误。 16. 【答案】 A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第 17页 共 24页 ◎ 第 18页 共 24页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果蝇体细胞中有 4 对染色体,共有 8 条染色体,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 染色单体数目为 0。 17. 【答案】 C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已知某牛群黑色对棕色为显性(用 A、a 表示),则一头杂合黑公牛的基因型为 Aa;该牛群中黑色牛中有 75% 为杂合子,则黑母牛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 4AA、3 4Aa.据此答题. 【解答】 (2)若母牛的基因型为3 4Aa,其与杂合黑公牛(Aa)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3 4 ×(1 4AA、1 2Aa、1 4aa)。 因此,一头杂合的黑公牛与一头黑母牛交配,生了下一头黑色小牛,这头黑色小牛的基因型为 AA 或 Aa,其 为杂合子的概率= Aa AA+Aa = 1 4×1 2+3 4×1 2 1 4+3 4×3 4 = 8 13 。 故选:C。 18. 【答案】 B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 分析题图:1 号和 2 号均不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 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 A、a)表示。 【解答】 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 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B 正确; C、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和女性的患病几率相同,C 错误; D、3 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 3AA、2 3Aa,4 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也是1 3AA、2 3Aa,二者基因相同的概率为2 3 × 2 3 + 1 3 × 1 3 = 5 9 ,D 错误。 19. 【答案】 B 【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 【解析】 孟德尔提出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其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实验观察→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解答】 解: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即科学实验发现问题→大胆猜测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 验验证(测交)→反复实验揭示规律,前两个阶段属于假说阶段,后两个阶段属于演绎阶段。 故选:B。 20. 【答案】 C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在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精子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则说 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 【解答】 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A 和 B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说明经过交叉互换产生的 A 和 b 基因也位于同一条染 色体,因此 AbRXTY 含有 4 条染色体,A 错误; B.甲的基因型为 AbRXTY,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同时根据题干信息,A 和 B 位于 一条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 AbRXTY,说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在产生 AbRXTY 的同时,另一 个细胞的基因型 ABRXTY,因此乙的基因型为 ABRXTY,B 错误; C.根据 B 的解析可知,丙和丁细胞的基因型为 aBr 和 abr,a 基因和 b(或 B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因此 丙和丁细胞中中含有 2 条染色体,C 正确; D.根据 B 的解析可知,由于不知道丙的基因型,所以丁细胞的基因型为 aBr 或 abr,D 错误。 故选:C。 21. 【答案】 D 【考点】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突变 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 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生物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错误;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错误; C、共同进化指不同的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 错误; 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故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正确。 22. 【答案】 第 19页 共 24页 ◎ 第 20页 共 24页 C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 础知识做出判断。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 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A、用 32P 和 35S 标记的 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不需要长时间保温培养,A 错误; B、 32P 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B 错误; C、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上清液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其原 因:一是离心前混合时间过短,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能侵染细菌,二是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一些细菌裂 解释放出带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C 正确; D、本实验证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错误。 23. 【答案】 D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转录和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时间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 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 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RNA 聚合酶等)、 ATP 酶、ATP、tRNA 产物 一个单链 RNA 多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 mRNA 上结合多个核 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U U﹣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mRNA mRNA﹣﹣﹣﹣﹣﹣﹣蛋 白质 意义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解答】 A、DNA 分子上不是所有基因的转录都以同一条链作为模板,A 错误; B、真核细胞录形成的 mRNA 需要在转录后切去由内含子转录的部分才能形成成熟 mRNA 分子,所以转录形 成的成熟 mRNA 分子不一定都能与模板链全部互补,B 错误; C、翻译时多肽链随着核糖体在 mRNA 分子上的移动而延长,C 错误; D、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多肽链序列通过脱水缩合连接到新的氨基酸分子上,D 正确。 24. 【答案】 A 【考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 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 相对性状有关; 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 生物的性状;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解答】 A、基因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最终表现为性状的多样性,A 正确; B、线粒体 DNA 缺陷引起的遗传病是细胞质遗传病,遵循母系遗传的特点,B 错误; C、基因与性状之间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有时一个基因可以控 制多个性状,一种性状也可能受多个基因的影响,C 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改变,蛋白质改变必然导致性状改变,D 错误。 25. 【答案】 D 【考点】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解析】 1、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 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 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2、群落演替的原因 (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 (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解答】 A、群落的水平结构与植物种群因地形的起伏、土壤的水分和酸碱度等有关,A 错误; B、群落演替的方向与环境条件有关,不一定都能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 错误; C、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由群落内部和外部共同决定的,C 错误; D、植物群落则的分层现象可以提高对光的利用,与光照直接有关,D 正确。 26. 【答案】 D 【考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础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 产生兴奋,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 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 第 21页 共 24页 ◎ 第 22页 共 24页 生兴奋或抑制。 【解答】 解:A.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A 错误; B.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 错误; 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故体温调节与神经调节有关,C 错误; 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D 正确。 故选:D。 27. 【答案】 C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 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解答】 解: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此时会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图中 A),并由 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图中 B)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从而使尿量减少,血浆渗 透压下降。另一方面,下丘脑可以将兴奋传导给大脑皮层(图中 C),由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从而主动饮水, 降低渗透压。 故选:C。 28. 【答案】 B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 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解答】 A、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 性运输,A 正确; B、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成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B 错误; C、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 正确; D、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D 正确。 29. 【答案】 D 【考点】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 1、标记重捕法的注意点: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2、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解答】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A 正确; B、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因此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该种群 数量变化,B 正确; C、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食的概率,C 正确; D、4km 2区域中刺猬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50×40÷5=400,该种群的 密度大约是 100 只/km 2,D 错误。 30. 【答案】 B 【考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 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为 10%﹣20%,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 【解答】 A、各营养级中,生物个体的残肢、败叶、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所以总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A 正确; B、一般来说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在一个相对简单的食物链 中,只有非生物的自然物质,然后就是大树和害虫,那么害虫作为顶层它的生物数量明显大于大树,但能量 还是少于大树的,B 错误; C、生物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C 正确; D、各营养级中的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 ATP 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每空 2 分) 【答案】 光质,改变灯泡的瓦数或改变灯泡与装置(或金鱼藻)间的距离 改变 NaHCO 3溶液的浓度会使容器中 CO 2浓度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反应产生 O 2的量 4,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其中光照又可以分为光质和光照强度。据题图 分析,本实验研究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氧气的变化来反应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解答】 由于滤光片的作用,该实验对不同组别给予了不同光质的处理,所以自变量为光质。如果要测定不同光照强 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去除滤光片后,对光源的控制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改变灯泡的瓦数;二是改变灯泡 与装置间的距离。 改变 NaHCO₃溶液的浓度会使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发生改变,这样会影响暗反应的速率,从而改变暗反应对 还原氢和 ATP 的需求量,进而改变光反应速率,影响光反应产生 O 2的量。 黄光下氧气的变化量为零,无光时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为﹣4,说明此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的相对 值为 4.此时金鱼藻产生 O 2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利用氧气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答案】 显性,诱变育种,不一定 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考点】 第 23页 共 24页 ◎ 第 24页 共 24页 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自交后,后代出现 4 种表现型,说明两对性状都发生了性状分离, 则高杆对矮杆为显性性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性状,且亲本基因型为 AaBb。 【解答】 已知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自交后,后代出现 4 种表现型,说明两对性状都发生了性状分离,则高杆对矮杆为 显性性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性状,即高秆和易感病分别为显性和隐性性状。本实验利用的杂交育种的方法, 亲本基因型为 AaBb,后代矮杆抗病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因此利用该方法不一定能获得矮秆抗病类型纯合 子。 ①该新品种小麦由高杆基因缺失引起的,则基因的数量减少了,因此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 ②如果该新品种小麦(第一代)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或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稳定遗传 的矮秆抗病小麦,其中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神经递质,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自身免疫,能 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作用时间短暂 【考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1、人摄食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根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可判断图中 a、b 曲线对应的激素名 称。 2、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①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 B 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②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 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明显。 【解答】 人摄食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图中曲线 a、b 分别表示 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和胰岛素浓度的变化。 血糖升高时,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使血糖浓度下降,下丘脑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促进胰岛 B 细胞的分泌胰岛素。 某糖尿病患者体检时,发现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不能 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有一种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 致胰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有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作用时 间短暂等。 【答案】 标志重捕法,标志物不易脱落、不影响甲的生存,两次捕获的时间合理等 能改善甲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甲的捕食者种群、竞争者种群、被捕食者种群 乙减少后,其竞争者(其他植食昆虫)替代乙而发挥作用 【考点】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 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解答】 某珍稀鸟类(甲)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为减小调查误 差,采用该调查方法时应注意标志物不易脱落、不影响甲的生存,两次捕获的时间合理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改善甲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有利于提高甲的种群数量。栖息地中影响甲种群数 量的其他生物种群主要有:甲的捕食者种群、竞争者种群、被捕食者种群。 甲喜食多种植食昆虫,其中乙为甲栖息地中数量最多的昆虫。当乙减少后,其竞争者(其他植食昆虫)替代 乙而发挥作用。因此在无人为因素的情况下,乙的数量大量减少而甲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