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南昌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填空题 1.下列液体中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①胆汁 ②胰液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原尿 ⑥细胞质基质 ⑦组织液 ⑧泪液 ⑨细胞液 ⑩胃液 A. ③④⑥⑦⑨ B. ③④⑤⑦⑨⑩ C. ②④⑤⑦⑨ D. ①②③④⑤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胆汁、②胰液、⑩胃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体液,①②⑩错误; ⑤原尿、⑧泪液属于与外界环境相同,不属于体液,⑤⑧错误; ⑨细胞液是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⑨正确; ③血浆、④淋巴、⑦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③④⑦正确; ⑥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属于体液,⑥正确。 故选A。 2. 下列物质中,正常情况下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 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 蛋白酶、呼吸酶、脂肪、葡萄糖 D. 钙离子、脂肪酸、血红蛋白、胆固醇 【答案】A 【解析】 3.下图是健康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些蛋白质的合成、麦芽糖的水解都可以发生在②中 B. ①处含有O2、CO2、尿素、血红蛋白以及抗体等物质 C. 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3.5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 若③为胰岛β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⑤是红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产生只能是核糖体,人体内麦芽糖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中,A错误; B、①处含有O2、CO2、尿素以及抗体等物质,血红蛋白只能分布于红细胞中,B错误; C、若③为肝脏细胞,在胰岛素的调节下,饭后3.5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C正确;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刺激胰岛素的分泌,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D错误。 故选:C。 4. 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 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A、B分别为体液调节、免疫调节,C、D分别为体温、血糖、渗透压调节,各种调节都需组织器官参与协调调节,所以B选项错误。 故选B。 5.下图表示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正常人体产热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是 A. 曲线ab段机体散热量增多 B. 曲线ab段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C. 曲线bc段酶活性下降 D. 曲线ac段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整体达到平衡 【答案】C 【解析】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人体要维持体温,曲线ab段机体产热多,散热量=产热量,因此机体散热量增多,A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产热,B正确;曲线bc段,由于人体内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因此酶的活性也不变,C错误;曲线ac段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整体达到平衡,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 6.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手部感受器 ④脊髓 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 A. ③①④⑥②⑤ B. ③①⑥④②⑤ C. ③①⑥②④⑤ D. ③⑥④①②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分布在手指皮肤内的手部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脊髓灰质中的神经中枢;该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后,将兴奋通过脊髓的白质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疼痛感。之后,大脑皮层发出的兴奋沿着传出神经传到上下颌的肌肉(效应器),导致肌肉收缩并咬紧牙关。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7. 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通过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 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由内外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至神经系统B,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内分泌腺和效应器是神经调节,激素D作用于内分泌腺C和效应器或靶细胞是神经调节,故A正确;内分泌腺C可以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正确;ABCDE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C.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错误;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尿量增加, B正确; C、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增加,C错误; D、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即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增加,D错误. 故选:B。 9.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B. 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C. 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则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动作电位增大 D.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主要依靠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的神经递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故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A项错误; B、在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B项错误;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则神经纤维受刺激时,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增大,C项正确;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D项错误。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调节的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0. 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 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分泌激素的调节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示可知,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甲状腺,A正确;a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乙结构(垂体)的活动,除了受甲结构(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外,还受到丙结构(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调节,C错误;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由此可见,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D正确。故选:C。 1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 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D. 在炎热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 B、温度感受器分布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B错误; C、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恒定,是因为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C正确; D、人体在炎热环境中,人体为了减少产热,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错误; 故选C。 12. 某人能读书看报,也能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 A. 大脑皮层运动区 B. 大脑皮层语言区S区 C. 大脑皮层语言区H区 D. 大脑皮层语言区V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大脑皮层运动区受损后会导致肢体瘫痪,A错误; B、大脑皮层言语区S区受损,患者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但自己不会说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B错误; C、患者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皮层的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C正确; D、大脑皮层言语区V区受损,患者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但是不能看懂文字,D错误。 故选C。 1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 ②小脑 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语无伦次与大脑的语言中枢有关。 ②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③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所以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是大脑、走路不稳小脑调节、呼吸急促是脑干。 故选:A。 1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B. 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耗氧量减少、心跳加快 C. T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作用 D. 若垂体受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A正确; B、人为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室外温度低,为维持体温,耗氧量增加,B错误; C、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错误; D、若垂体受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 故选:A。 15.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 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 当胰岛素浓度为40u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随着血浆胰岛素浓度升高,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A项错误;胰岛素可促进肝脏细胞、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并把葡萄糖转化为糖原,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B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uU/mL时,血糖补充速率是1mg/kgmin,血糖消耗速率是3.8mg/kgmin,,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C项错误;高浓度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不会抑制神经中枢,D项错误。 16.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酶与激素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 B. 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 生物体中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D. 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酶和激素均是微量和高效的物质,酶是生物催化剂,对生物体内的代谢起催化作用,而激素是对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A错误; B、产生酶是活细胞的特征,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而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活细胞产生的,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B错误; C、产生酶是活细胞的特征,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而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活细胞产生的,生物体中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C错误; D、激素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器官或细胞,D正确. 故选:D。 17.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 A. 肾上腺 B. 甲状腺 C. 胰岛 D. 性腺 【答案】C 【解析】 【详解】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有作用于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的促激素释放激素,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都较大,而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是神经调节,没有对应的促激素释放激素,所以阻断后胰岛受到的影响较小,故选C。 18.下图表示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途径,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图可以说明下丘脑可通过神经和体液两个途径来调节内分泌腺 B.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C. 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的反射弧,最终的效应器是图中组织 D. 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增加将导致③和④的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图可以说明下丘脑可通过神经(直接控制内分泌腺)和体液(作用于垂体)两个途径来调节内分泌腺,A正确;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没有收到垂体的调节,B正确;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的反射弧,感受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内分泌腺,C错误; D、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可通过反馈作用引起③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④促甲状腺激素的减少,D正确。 故选C。 19.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A. ②⑤ B. 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胃液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其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①正确;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正确;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属于第二三道防线,③错误;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④正确;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正确;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⑥错误; 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体液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⑦错误. 所以,①②④⑤正确. 故选C。 20.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流感病毒。下列人体对流感的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于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而且变异频率比其他生物高,导致之前研制的疫苗无效 B. 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C. 一旦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记忆B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 D. 效应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导致流感病毒的裂解死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染色体,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没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或血浆中,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B项正确;一旦甲型H1N1流感病毒再次侵入人体,记忆B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但初次侵入人体,B细胞会增殖分化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项错误;效应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被流感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的裂解死亡,D项错误。 21.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B.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 C.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D. 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没有DNA, A错误; B、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B错误; C、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C正确; D、HIV在离开人体后不能存活很长时间,对热、干燥敏感,不耐酸,60℃以上就可被灭活,D错误。 故选C。 22. 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 A. 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 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 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 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抗体都是蛋白质,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就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浆细胞(效应B细胞)是唯一产生抗体的细胞.故选A。 23.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a,则背光侧为b B.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C.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 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使得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从而背光侧生长快,植物茎弯向光源生长,而图中b生长单位长度所需要的时间大于a,不符合要求,A错误; B、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浓度稍大就表现为抑制作用,甚至杀死双子叶杂草,所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B正确; C、因为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性大,浓度稍大就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应是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曲线Ⅱ表示对茎的作用,C错误; D、将植物体水平放置,受重力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比远地侧生长素分布的多,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那么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图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d>近地侧生长素浓度c,D错误。 故选B。 24. 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均应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B. 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 D. 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对照组使用的是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也均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A项正确; B、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项正确; C、该实验没有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作用的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C项错误; D、由图可知,各组生长素处理的结果都比对照组切段平均长度长,故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D项正确。 故选C。 2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 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 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 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①⑥光在顶端,不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直立生长;④尖端是感光部位,尖端被锡箔遮住将直立生长,A正确; B.③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弯向光源生长,因此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B正确;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③④进行对照,④⑥具有两个变量,C错误;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D正确。 故选C。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26.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B. 每根插条上应保留相同数量的芽和叶 C. 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插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插条,可能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各组除了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A错误;扦插枝条的种类、处理插条的时间、每根插条上的芽和叶等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的设置都有遵循等量性原则,B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量,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插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C正确;根据生长素浓度对根的影响曲线可知:在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D正确。故选:A。 二、填空题 27.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___。 (2)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____中。 (3)人体免疫细胞主要的生活环境是[ ]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 【答案】 (1). 组织液 (2). 血浆(血清) (3). ① 淋巴 (4). 蛋白质 【解析】 【详解】(1)水泡主要是组织液。 (2)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主要分布在血浆中。 (3)免疫细胞主要在淋巴管中,所以其生活的环境是淋巴。与血浆④相比,⑥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28.如图是下丘脑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相关激素,A、B、C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缺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释放量增多的激素是[ ]________(括号内填图中标号,其后填名称),其作用是促进A、B _________ ,另一方面,________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2)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________(填图中标号)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____________调节。 (3)某同学未吃早饭,上午第四节课感到头晕,此时________细胞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的靶器官主要是________,与它作用相反的激素是________。 (4)大脑皮层感知紧急信号后,通过C途径作用于肾上腺可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肾上腺的合成和分泌活动还受激素⑥的调节,这说明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受_______的调节。 【答案】 (1). ④抗利尿激素 (2). 重吸收水 (3). 大脑皮层 (4). ①③ (5). 反馈调节 (6). 胰岛A细胞 (7). 肝脏 (8). 胰岛素 (9). 神经和体液调节 【解析】 【详解】(1)当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释放量增多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2)由于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所以正常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起调节作用。 (3)上午第四节课学生感到头晕,说明血糖浓度低.胰岛A细胞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4)大脑皮层感知紧急信号后,通过C途径即神经纤维以兴奋式快速传递到肾上腺,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肾上腺的合成和分泌活动还受激素⑥的调节,从而说明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受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调节。 29.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上________的变化。 【答案】 (1). 突触 (2). 突触后膜 (3). 反射 (4). 大脑皮层 (5). 外负内正 (6). 兴奋 (7). 膜电位(或外负内正) 【解析】 【详解】(1)图2所示结构是突触,其中结构②是突触后膜。 (2)A是感受器,针刺A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针刺会引起人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4)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由于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会导致②处兴奋,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上膜电位发生了改变。 30.如图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d、e分别代表__、__________。 (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 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__免疫.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 (3)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__. (4)a受抗原刺激后,亦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如__和__,以增强免疫功能。 (5)若X是胞内寄生菌,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__免疫,由__细胞去裂解靶细胞.如果X是HIV,则图中__细胞(用图中字母表示)会大量死亡,最终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答案】 (1). 细胞分化 (2). 效应B细胞(浆细胞) (3). 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 (4). 体液 (5). 反应更快更强(产生抗体更快更多) (6). 球蛋白 (7). 干扰素 (8). 白细胞介素 (9). 细胞 (10). 效应T (11). a 【解析】 【详解】(1)根据分析造血干细胞形成不同的细胞是细胞分化的过程,d是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e是记忆B细胞。 (2)浆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④是忆细胞分裂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属于二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 (3)Y是抗体,本质是蛋白质(球蛋白)。 (4)a是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如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 (5)胞内寄生菌的消灭依靠细胞免疫,有效应T细胞去裂解靶细胞,HIV入侵人的T细胞(a),导致其大量死亡。 31.对燕麦胚芽鞘做如下图所示处理: ①放在暗盒里;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⑥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长素的琼脂小块;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都用单侧光照射。 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生长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5)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⑥⑦ (2). ②④ (3). ③⑤⑧ (4). 直立生长 (5).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使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导致向光一侧生长慢,背光一侧生长快,因而向光弯曲生长 【解析】 【详解】(1)根据分析,能直立生长的有①⑥⑦。 (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②④。 (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③⑤⑧。 (4)由于转盘在运输转动,所以接受的是均匀的光照,将直立生长。 (5)相关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使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导致向光一侧生长慢,背光一侧生长快,因而向光弯曲生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