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大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组合中,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高茎× 高茎→高茎 B. 高茎×矮茎→98株高茎+107矮茎 C. 矮茎×矮茎→矮茎 D. 高茎×高茎→301株高茎+101株矮茎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很多,如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同一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等。‎ ‎【详解】高茎×高茎→高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可能是Aa×aa→Aa、aa,也可能是aa×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B错误;矮茎×矮茎→矮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高茎与高茎杂交后代出现了矮茎,所以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判断显隐性关系的能力。‎ ‎2.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 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 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D. 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豌豆的优点,以及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概念, 学生应理解孟德尔选择豌豆的原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 ‎【详解】豌豆相对性状明显,可以作为杂交实验材料,与纯种无直接关系,A错误;豌豆先授粉后开花,B错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保证雌蕊只接受同一个体同一朵花雄蕊花粉,子代一定是纯种,C正确;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D错误。故选C。‎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是杂合子 B.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全是纯合子 C. 杂合子杂交的后代全是杂合子 D. 两种纯合子杂交,其后代仍为纯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2、杂合子是由含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的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点上的两个基因不相同。杂合子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详解】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并有纯合子出现,如Aa自交后代会出现AA和aa,A错误;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后代肯定还是纯合子,B正确;杂合子杂交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并有纯合子出现,如Aa与Aa杂交后代会出现AA和aa,C错误;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为纯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为Aa,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明确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而杂合子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下列选项中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的是( )‎ A. F1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 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成活率相同 D. 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根本原因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子代,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此外,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且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成活率相同。‎ ‎【详解】在F1‎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形成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这是实现3:1的条件,A正确;受精时,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3:1,B正确;F1自交后,各种遗传因子组合的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是3∶1出现的条件之一,C正确;F1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D错误。  故选D。‎ ‎5.绵羊群中,若遗传因子组成为HH绵羊表现为有角,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绵羊表现为无角;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绵羊,母羊表现为无角,公羊表现为有角。现有一只有角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这只小羊的性别和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 A. 雄性、hh B. 雄性、Hh C. 雌性、Hh D. 雌性、hh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根据题干信息可判断有角母羊的基因型,进而可判断小羊的基因组成和性别。‎ ‎【详解】有角母羊基因型应为HH,一只有角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这只无角小羊一定含有基因H,含有H的公羊表现为有角,含有Hh的母羊表现为无角,这只小羊应为母羊,遗传因子组成为Hh,选C。‎ ‎6.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 : 3 :3 :1‎ B. 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 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D正确,C错误;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是自由组合定律决定的外部表现,不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错误;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的原因是基因重组,但不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名师点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比例为1:1:1:1的四种配子,自交后代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7. 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B.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 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 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 ‎【答案】A ‎【解析】‎ 两实验都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A项错误;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B项、C项、D项正确。‎ ‎8.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性状,w基因控制白色性状。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雄果蝇 C. 红眼雌果蝇 D. 白眼雌果蝇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写出亲代的基因型。红眼雌果蝇:XWXW或XWXw,红眼雄果蝇:XWY。若XWXW×XWY→XWXW(红眼雌果蝇)、XWY(红眼雄果蝇);若XWXw×XWY→XWXW(红眼雌果蝇)、XWXw(红眼雌果蝇)、XWY(红眼雄果蝇)、XwY(白眼雄果蝇)。可见,后代中不可能有白眼雌果蝇。‎ ‎9.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不考虑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 ①②③ B. ③③②‎ C. ②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 ‎【详解】生物体的基因型为Mm,基因M和M以及基因m和m均为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的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后分开进入不同的细胞,即基因M和M的分离、m和m的分离均发生在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基因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即基因M和m的分离发生在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用纯种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所示的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亲本 子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A. 黄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 B. 黄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 C. 灰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 D. 灰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2、正反交结果相同的为细胞核的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涉及到的生物遗传方式有三种情况:  ①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与母本有相同性状的是子代,子代无一定的分离比。  ②种皮果皮遗传:种皮果皮的遗传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由于种皮果皮属母本的一部分结构,与母本有相同性状的是亲代本身,子代有一定的分离比。  ③伴性遗传:特点是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代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3、分析题干:  ①显隐性的判断:根据“灰色雌性×黄色雄性→子代全是灰色”说明灰色是显性性状;  ②根据正反交的结果不一致,并且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是伴性遗传。  ③假设灰色的基因是B,黄色的基因是b,则题干两组的杂交组合为:  灰色(XBXB)雌性×黄色(XbY)雄性→灰色(XBXb、XBY);黄色(XbXb)雌性×灰色(XBY)雄性→黄色(XbY)雄性、灰色(XBXb)雌性。‎ ‎【详解】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灰雌性×黄雄性→子代全是灰色,说明灰色是显性,黄色是隐性;又根据黄雌性×灰雄性→子代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性别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父本的X染色体传给子代的雌性,子代雌性只有一种表现型,可推知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黄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 A. 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B. 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 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D. 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答案】A ‎【解析】‎ 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分别考虑:第一对基因Aa×aa,后代表现型由2种,比例为1:1,基因型有2种,即Aa:aa=1:1;第二对基因Bb×Bb,后代表现型由2种,比例为3:1,基因型有3种,即BB:Bb:bb=1:2:1;再将两对基因综合考虑用乘法定律,所以后代的表现型有2×2=4种,比例为(1:1)×(3:1)=3:1:3:1;基因型有2×3=6种,比例为(1:1)×(1:2:1)=1:2:1:1:2:1.‎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 已知两对基因(完全显性)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分别考虑每对基因杂交的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来答题.‎ ‎12.香豌豆中,当C与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一株红色香豌豆与基因型为 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 A. 1/9 B. 1/4 C. 1/2 D. 3/4‎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目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定律的变式计算。根据独立遗传中两对基因可以分别计算再相乘的原理,对3/8进行拆分 ‎【详解】由题意知道,红色的基因型是C-R-,与ccRr杂交,根据3/8=1/2x3/4可知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红色植株的基因型是CcRr,进一步推知其自交后代纯合子有ccrr、ccRR、CCrr、CCRR,各占子代的1/16,而红色个体C-R-占子代的9/16,所以红色子代中纯合子占1/9,选A ‎【点睛】首先确定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再确认基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 难点是根据乘法原理做好分数的拆分,并熟知孟德尔两对性状遗传实验中的数据 ‎13.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和I-2‎ C. 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 若Ⅲ-4与Ⅲ-5结婚,生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7/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系谱图中Ⅱ-4和Ⅱ-5均患甲病,Ⅲ-7不患甲病,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由甲、乙两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推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Ⅱ-4和Ⅱ-5不患乙病,生育了患乙病儿子Ⅲ-6,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Ⅱ-3为两病患者,但子代有不患甲病的儿子,故Ⅱ-3基因型为AaXb Y,甲病的致病基因A来自Ⅰ-2,乙病的致病基因b来自Ⅰ-1,即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Ⅰ-2的基因型为AaXBY,B正确;由Ⅱ-2的表现型推知其基因型为aaXBX-,由Ⅲ-2患乙病推知Ⅱ-2基因型为a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Y,Ⅲ-8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和AAXBXb四种可能,故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C正确;由于Ⅱ-2正常,Ⅱ-3为两病患者,故Ⅲ-4基因型为AaXBXb,Ⅲ-5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3+2/3×3/4=5/6,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故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5/6×1/2=5/12,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遗传病图谱的知识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4.如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 A. 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B.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 D. 该细胞分裂后可产生两个基因组成相同的精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该细胞着丝点已经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同,含有4条染色体、4个核DNA分子,A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可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D错误。‎ 故选B。‎ ‎15.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有姐妹染色单体,能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 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 C. 姐妹染色单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不相同 D. 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DNA分子数并不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细胞。姐妹染色单体是指间期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个单体,姐妹染色单体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 ‎【详解】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有姐妹染色单体,如体细胞或性原细胞在没有进行DNA复制之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能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如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均存在染色单体和同源染色体,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故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姐妹染色单体还没有分离,B错误;姐妹染色单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也相同,但X和Y是一对形态不同的同源染色体,C错误;一对同源染色体携带的DNA分子可能是2个(DNA未复制前)或4个(DNA复制后),而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DNA分子数为2个,故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DNA分子数可能相同,D错误。‎ 故选A。‎ ‎16.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 B. 实验说明活 R 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C. 该实验结论为“DNA 是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D. 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 S 型活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细菌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而R型细菌没有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接下来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详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各组相互对照时,每组均既是实验组又是对照组,每个实验组除要探究的因素各不相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最终结论必须由几组实验结果对比得出,A正确;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说明活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B正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菌,但并没有证明DNA是转化因子,C错误;格里菲思的实验关键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即在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着重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掌握教材中基础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过程和结论,尤其要注意的是C选项,体内转化实验还不知道“转化因子”是DNA,DNA是转化因子是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 ‎17.如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 若II2与另一正常男子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2‎ C. 假设II1与II6不携带乙病基因,若III2与III3婚配,生出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3/8‎ D. 假设II1与II6不携带乙病基因,若III1与III4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24‎ ‎【答案】C ‎【解析】‎ 系谱图显示,Ⅱ5和Ⅱ6均患甲病,其女儿Ⅲ3正常,据此可推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A正确;由Ⅲ1正常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与另一正常男子(aa)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Aa)的概率为1/2,‎ B正确;Ⅱ1和Ⅱ2均不患乙病,其儿子Ⅲ2患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若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则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只研究甲病,则Ⅲ2的基因型为Aa,Ⅲ3的基因型为aa,二者所生子女正常的概率为1/2aa,患甲病的概率为1—1/2=1/2,若只研究乙病,Ⅲ2的基因型为XbY,因Ⅰ2、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XBY,所以Ⅲ3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Ⅲ2与Ⅲ3所生子女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XbY+XbXb)=1/4,正常的概率为1—1/4=3/4,可见,Ⅲ2与Ⅲ3所生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3/4+1/4×1/2=1/2,C错误;综上分析,若只研究甲病,则Ⅲ1与Ⅲ3的基因型均为aa,进而推知: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Ⅲ4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Ⅲ1与Ⅲ4所生子女正常的概率为2/3×1/2aa=1/3,若只研究乙病,Ⅲ1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Ⅲ1与Ⅲ4所生子女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XbY=1/8,正常的概率为1—1/8=7/8,可见,Ⅲ1与Ⅲ4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3×7/8=7/24,D正确。‎ ‎【点睛】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技巧 ‎(1)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 ‎ ‎①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②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 ‎③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型,再看亲子关系)。‎ ‎(2)对于系谱图中遗传病概率的计算。首先要以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为切入点,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 、“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 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两种遗传病相结合的类型,可采用“分解组合法”,即从每一种遗传病入手,算出其患病和正常的概率,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答案。‎ ‎18.如图为某遗传病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Ⅰ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bb B. Bb C. XbY D. XBY ‎【答案】D ‎【解析】‎ 本题首先可以看出男性患者多与女性患者,且Ⅱ3号女性患病其父亲Ⅰ1号和儿子Ⅲ1均患病故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C正确;然后依次代入A、B项也符合题意;若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Ⅰ2母亲正常其儿子Ⅱ1 也正常,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以及在系谱图中的基因型的判断 ‎【名师点睛】遗传方式的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都病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 ‎19.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与白眼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A、a)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哪种性状为显性性状,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B、b)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哪种性状为隐性性状(   )‎ A. 常、灰身,X、白眼 B. X、灰身,常、白眼 C. 常、黑身,X、红眼 D. X、黑身,常、红眼 ‎【答案】A ‎【解析】‎ ‎】据图可知,雌性中灰身:黑身3:1,雄性中灰身:黑身3:1。说明该对性状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是显性。雌性中没有白眼,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中红眼:白眼3:1,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故选A。‎ ‎20.如果用3H、15N、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 B. 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 C. 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可检测到3H、15N D. 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5S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3H、15N既能标记蛋白质,又能标记DNA;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模板是T2噬菌体的DNA,而原料都是由细菌提供的。‎ ‎【详解】DNA分子中含有C、H、O、N元素,无S元素,蛋白质含有C、H、O、N、S元素,所以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被标记了,A错误;由于3H、15N、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3H、15N标记的DNA分子进入细菌,但不能用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是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的,所以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应该没有放射性,B错误;由于3H、15N也标记了DNA分子,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C正确;由于35S只标记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但不含有35S,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Ⅰ.如图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____________细胞的形成过程,是在动物的____________中形成的。‎ ‎(2)图中的②表示____________细胞,图中的⑤表示____________细胞。‎ ‎(3)图中的①所示的一个细胞能够形成____________个⑦所示的细胞。‎ Ⅱ.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图2中乙细胞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卵 (2). 卵巢 (3). 初级卵母 (4). 次级卵母 (5). 1 (6). DNA复制 (7). 间 (8). 着丝点分裂 (9). 乙、丙 (10). 甲 (11). 8 (12). 1:2 (13). 减数第一次 (14). 后 (15).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解析】‎ ‎【分析】‎ ‎1、分析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图解:根据减一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图示表示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图解,图中细胞①表示卵原细胞,②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③表示第一极体,④⑤为次级卵母细胞,⑥为第二极体,⑦为卵细胞。‎ ‎2、图1中的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图中AB段表示间期进行DNA复制,BC段表示有姐妹染色单体,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两染色单体分开,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没有染色单体。图2中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为减一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为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所有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详解】Ⅰ.(1)分析图解可知,图示表示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图解,该过程发生在雌性动物的卵巢中。  (2)图中②同源染色体正在移向两极,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⑤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3)⑦为卵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Ⅱ.(1)图1中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    (2)图1中的BC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还没有分离的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或者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以及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由图2可知乙、丙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处于BC段;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没有染色单体,由图可知甲细胞没有染色单体,故处于DE段。    (3)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比为1:2,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2.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aa__‎ 花的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1)让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植株花色全是粉色的。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 实验步骤:第一步:用基因型为AaBb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若通过实验证明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能产生________种类型的精子,其自交后代中,花色为白色的植株有________种基因型。‎ ‎【答案】 (1). AABB´AAbb (2). aaBB´AAbb (3). 粉色:红色:白色=2:1:5 (4). 4 (5). 5‎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1)由表格信息可知,纯合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纯合白花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aabb,粉色花的基因型是A_Bb,分析可知aaBB×AAbb、AABB×AAbb的后代都是粉色花,所以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为:aaBB×AAbb、AABB×AAbb。‎ ‎(2)若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的情况,可单独研究每一对的遗传:Aa×aa→1/2Aa、1/2aa,Bb×Bb→1/4BB、1/2Bb、1/4bb,根据表格信息,A_Bb为粉色,A-bb为红色,A_BB或aa__为白色,则后代出现粉色(A-Bb):红色(A-bb):白色(A-BB或aa--)=(1/2×1/2):(1/2×1/4):(1/2×1/4+1/2×1)=2:1:5,所以若子代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5,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能产生AB、Ab、aB、ab共四种类型的精子,其自交后代中,花色为白色的植株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基因型。‎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23.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如图甲所示)。其中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注:图乙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乙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乙中的Ⅱ和Ⅲ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 ‎(1)据图乙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的区段是____。‎ ‎(2)开金黄色花的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或____,绿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种。 ‎ ‎(3)某一开白花雌株与一开金黄色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绿花,则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请用遗传图解推导该交配结果(要求写出配子)______。 ‎ ‎(4)要确定某一开绿花的雌性植株的基因型,可采用的最简捷方案是_______。‎ ‎【答案】 (1). Ⅰ (2). AaXbY (3). 6 (4). aaXBXB (5). (6). 用aaXbY对其进行测交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甲可以看出,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分别控制酶1和酶2的合成,才能合成绿色色素,即A_B_表现为绿色,A_bb表现为金黄色,aa__表现为白色。‎ 图乙中,Ⅰ区段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而Ⅱ和Ⅲ为非同源区段。同时B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详解】(1)X与Y染色体的Ⅰ区段是同源区段,可在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 (2)根据分析可知,A_bb表现为金黄色,又由于B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故开金黄色花的雄株的基因型有A_XbY,即AAXbY或AaXbY,绿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_XBX-或A_XBY,基因型种类共有2×2+2=6种。 (3)不含A基因的个体开白花,所以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或aaXbXb,白花雌株与一开金黄色花雄株(AAXbY或AaXbY)杂交所得F1都开绿花(A_XBX-、A_XBY),则该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XBXB,金黄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Y。遗传图解如下图:‎ ‎。‎ ‎(4)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若要鉴别显性性状的个体基因型,最简单的方式是测交,开绿花的雌性植株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4种可能,所以要确定某一开绿花的雌性植株的基因型,最简捷的杂交方案是用aaXbY个体对其测交。‎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