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承德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承德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90分 命题人:‎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4小题,每题1分,共54分。每题只有最符合题意)‎ ‎1.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2.当某抗原侵入人体时,会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该抗原 B.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该抗原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C.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能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 ‎3.以下关于吞噬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富含溶酶体,其水解酶能将吞噬的物质水解 C.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可参与构成第一、二道防线 ‎4.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生存的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B.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C.大气、气温属于图中的外界环境D.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可以直接进入细胞 ‎5.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来促进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B.下丘脑控制生物节律,同时呼吸中枢也位于下丘脑 C.出现尿量异常增大的可能原因是下丘脑或垂体受损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感受到寒冷或炎热 ‎6.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B.肾上腺素的分泌和摄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只能参与体液调节 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 ‎7.下列关于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元上 B.激素在机体中发挥完生理作用后立即被灭活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 ‎8.已知成人体内的肝糖原含量一般不超过150 g,有一成年男子参加长跑运动,历时2 h,每小时消耗葡萄糖350 g,则在2 h的长跑过程中,能表示此人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 ‎9.由植物向光弯曲实验发现的吲哚乙酸的基本特征是 ‎ A.促进细胞伸长 B.体内含量丰富 C.对各器官灵敏度相似 D.高浓度对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 ‎10.下列现象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 ‎ ‎①青香蕉与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 ②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疯长 ③萎蔫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 ④松树宝塔状的树形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 ‎11. 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据图可知,正确的有 A.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厲于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 B.寒冷状态下,机体体温调节通过图中①②③④⑤和①②⑤来实现 C.饭后3〜4小时,机体通过分解肝糖原和肌糖原维持血糖平衡 D.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12. 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将矮茎豌豆植株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处理,然后测量植株的高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 A.植株的生长高度与赤霉素的浓度成正比 B.赤霉素能够促进矮茎豌豆植株的生长 C.浓度为10.0 μg/mL的赤霉素溶液能够抑制植株的生长 D.赤霉素也能够促进正常高茎豌豆的生长 ‎14.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年份种群密度植物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B.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 C.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曲线增长 ‎1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中第一句隐含的种间关系及第三句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是 ‎ A.竞争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 B.竞争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C.捕食关系和撤去人类活动后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 D.捕食关系和撤去人类活动后群落演替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16.在探究影响鼠妇(一种喜阴暗环境的动物)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把一半鼠妇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下图中哪组曲线表示较暗环境中的鼠妇的个数 ‎ ‎17.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草本层属于主要的自养层,每个层次中和土壤里的动物及细菌、真菌属于异养层,这说明群落内部有一定的 ‎ A.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B.产生重要影响的优势物种 C.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D.垂直结构 ‎18.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的组成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物种丰富度 D.一个群落中的生物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 ‎19.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 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 ‎20.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丰富度 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 ‎21.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 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C.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 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 ‎22.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 C.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 ‎23.右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生物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物b同化的能量大约有50%传递给生物f C.生物f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 ‎ D.生物d与f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24.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2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缺少类群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 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26.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27.下列关于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对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28.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高层芦苇茂密,中、低层绿草如茵,大量的禽鸟齐聚其中,水面还分布着大量的文蛤、小蟹和鱼虾;同是水面因芦苇密集度不同,里面的生物种类也相差很大。这表明该地生物群落 A. 有垂直结构而无水平结构 B. 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 群落中的生物食性复杂 D. 不同地段种群密度的大小是一样的 ‎29.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 C.上述群落中,草丛群落是最早出现的 D.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 ‎30.下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 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 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IAA,⑤≈⑥ D.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IAA分别与⑤⑥相等 ‎31.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32某小组研究光对同一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某同学预测幼苗几天后的生长可能情况如图:‎ 请判断:几天后,实验装置Ⅰ~Ⅲ中幼苗的正确形态依次是 ‎ A.④①⑤ B.④②⑤ C.④①③ D.①⑤③‎ ‎33.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⑤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A.①②③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34.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 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O ‎ 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 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35.右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 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 ‎36.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37.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 B.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的相对稳定状态 C.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的相对稳定状态 ‎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38.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激素 ⑤血浆蛋白 ‎ A. ‎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 ‎39.下列关于反射及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望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 ‎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40.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41.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脊髓排尿中枢破坏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依次是 A.尿失禁、正常排尿 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 D.不能排尿、尿失禁 ‎42.某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则受损处是 A.运动性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 C.视觉语言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43.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不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4.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逐渐反应迟钝,以至昏睡,该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雄性激素 C.雌性激素 D.胰岛素 ‎4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 B.下丘脑对性腺分泌性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 C.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耗氧量会增加 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46.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 B.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 C.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D.健康人体内的激素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47.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病原体 ‎ B.胃酸杀死病原体 C.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 D.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细胞 ‎48.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49.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 ‎ A.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 C.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癌细胞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 ‎50.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艾滋病的HIV主要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严重缺陷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5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使得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可以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52.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端中央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这说明 ‎ ‎①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②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③生长素能促进生长 ④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⑤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部运输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④⑤ D.③④⑤‎ ‎53.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A.抑制侧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 C.抑制向光性 D.促进侧芽生长 ‎5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二、填空题(共36分)‎ ‎55. (12分)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调查,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调查的池塘周边区域内不同位置生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这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池塘内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2)池塘周围有两种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甲/乙)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甲/乙),结果如表所示。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来年将获得的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种植比率 ‎-‎ ‎0.25‎ ‎0.67‎ ‎1.50‎ ‎4.00‎ ‎-‎ 收获种子的比率 ‎-‎ ‎0.37‎ ‎1.45‎ ‎2.06‎ ‎8.08‎ ‎-‎ A. 甲将乙排挤掉   B.乙将甲排挤掉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 ‎(3)该兴趣小组对该池塘内的青鱼数量进行调查,他们在该池塘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鱼篓。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所示:‎ 总鱼数(条)‎ 青鱼数(条)‎ 第一次捕获 ‎100‎ ‎86(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获 ‎99‎ ‎84(其中4条带标记)‎ ‎①利用标志重捕法统计种群数量时,对标记物有何要求_ 。‎ ‎②该池塘内青鱼大约有________条。‎ ‎③如果标记时,部分标记物脱落,最终导致统计出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应偏 ‎ ‎(4)如果该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内调查群落的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则应用 法,其最关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6.(7分)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 ‎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 ‎57.(9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 。(填标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3)正常人②内pH通常维持在 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是血液中的 ‎ ‎ 物质。‎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会增多[ ] ,其结果将会引起 。‎ ‎(5)若图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液体②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 。‎ ‎(6)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 。这是因为 。‎ ‎58.(8分)神经传导的结果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但具体机理比较复杂。图甲为一种中枢抑制过程发生机理模式图,如图所示神经元A不与神经元C直接接触,神经元A单独兴奋时神经元C没有反应。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兴奋过程中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模式图。‎ ⑴图甲包括 个突触,兴奋在神经元B、C之间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 ‎ 。‎ ⑵神经元B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使神经元C兴奋,兴奋过程可用图乙中 (填字母)表示,此过程中神经元C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 研究发现,将神经元浸浴在无Na+溶液中,该过程不复出现,若使膜外Na+浓度/膜内Na+浓度的值变小时,该过程发生的速度明显减慢,变化的幅度也相应下降,这说明 。‎ 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神经元B兴奋之前,先让神经元A兴奋,进而导致神经元B处于图乙中ab段时,若此时再次使神经元B兴奋,则会导致神经元B产生动作电位幅度 ‎ ‎ (填:增大/减小),神经元B的神经递质释放量 (填:增大/减小),进而导致神经元C不易甚至不能兴奋。由此可以看出像神经元C这样出现抑制现象 ‎ ‎ (填:一定/不一定)都是由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的结果。‎ 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答案 ‎1-5 CCDDC 6-10 CABAD 11-15 BBBDB ‎16-20 DDCCA 21-25 CBDBC 26-30 DABDB 31-35DCDDD ‎36-54 :CDDAB; BABDB CBCDA; ADDA ‎55. (12分)(1)水平结构 食物(或食物分布) (2)A (3)①标记物不能过于明显,应不易脱落,对青鱼的基本生理活动等不产生影响(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②1806 ③大 (4)样方 随机取样 ‎56. (7分)(1)无机盐 次生演替 ‎ ‎(2)标志重捕 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 ‎ ‎(3)群落 种间关系 ‎ ‎(4)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7.(9分)‎ ‎(1)②③ (2)②中含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很少 (3)7.35—7.45 缓冲(HCO3-、HP042-) (4)[③]组织液 组织水肿 (5)增大 ‎(6)小 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氣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02排出不畅 ‎58.(8分) ⑴ 2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⑵ ac 相反 该过程是由于神经元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进而导致Na+内流 ⑶ 减少 减少 不一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