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组成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 D.核糖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由C、H、O、N、P元素组成 B.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所有蛋白质都只有一条肽链 D.蛋白质只有调节功能 3.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激素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分子构成其基本骨架 B.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不能运动 C.其功能具有选择透过性 D.有糖蛋白的一侧是其外侧 5.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没有核糖体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具有染色体 6.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中心体,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③是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④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 7.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下列物质采用该方式运输的是( ) A.氧气 B.水 C.乙醇 D.钾离子 8.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D.ATP中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水解 9.下列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酶具有专一性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的催化能力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D.酶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10.若人体唾液淀粉酶反应体系的温度从15℃上升至25℃,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11.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量.该植物在2000Lx光强度下.每小时净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是( ) A.17 B.12 C.23 D.18 12.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中都产生的物质是( ) A.ATP B.[H] C.CO2 D.丙酮酸 1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农民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通气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 C.长期处于水淹的植物易烂根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D.酿酒过程中密封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1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于分裂期的(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1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衰老个体的每个体细胞都衰老 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细胞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生命现象 D.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增加 16.如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表示转录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17.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 A.35S B.32P C.35S和32P D.35S和32P都不进入 18.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19.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 A.ddTt B.DDtt C.DdTt D.DDTt 20.从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DD、Dd和dd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D和d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0%、40% B.40%、60% C.90%、l0% D.10%、90% 21.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呼吸酶 D.DNA 22.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A. B. C. D. 23.如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含有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B.④上有①中物质的受体 C.兴奋在②④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由②到④的传递都是电信号 24.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D.细胞免疫主要依靠B细胞完成 25.下列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在活细胞内才能大量增殖 B.HIV不可能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病毒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体积变大 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D.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7.如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④是一组对照实验 B.向左弯曲生长的是⑤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①③ D.单侧光能够对②④起作用 2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条件是资源空间有限 B.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最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大熊猫环境容纳量 D.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S”型增长 29.下列不属于碳元素从生物群落中返回大气的途径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森林的自燃起火 30.下列各组生物中,种间关系属于竞争的是( ) A.玉米和杂草 B.狼和羊 C.青蛙和昆虫 D.大豆和根瘤菌 3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食草动物大都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水和阳光等 32.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 ) A.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B.猫头鹰和食虫昆虫 C.食草昆虫和青草 D.青草和猫头鹰 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D.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34.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B.发生火灾的森林会发生初生演替 C.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35.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萤火虫发出的光 B.鸟类的鸣叫声 C.孔雀开屏 D.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30分. 36.如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示意图,a、b、c、d、e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D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 (1)在人体细胞内,物质A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肝脏,则A是 . (2)物质B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代表的化合物是 ,该物质与 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图中D代表DNA分子,则在人体细胞中,D主要存在于 中,d有 种;C是由D决定的,C代表的物质是 . 37.图1表示小麦细胞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状态,图2表示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除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存在于 ,其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 . (2)若小麦处于图1所示环境条件下,则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3)图2中M点前限制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b点后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若CO2浓度从a突然降到b,小麦细胞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 . 38.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若b为甲状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它所分泌的 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有协同作用. (2)c分泌的激素为 ,通过 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缺碘时, (填字母)所分泌的激素都会高于正常水平,这是 调节的结果. 39.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群同化量直方图,请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1中的 (填字母)所固定的太阳能,F所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2)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有 (填字母),其中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2中的丙种群相当于图1中的 (填字母). (4)若图2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捕食链,则能量由乙到丙的传递效率大约为 . 40.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 A 植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花生子叶 试剂甲 B 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和唾液淀粉酶 试剂乙 C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蒸馏水 D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新鲜的菠菜叶 碳酸钙、二氧化硅、层析液等 E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染液等 (1)A~E组中通常需要用到酒精的实验有 . (2)B组实验所用的试剂乙为 ,若该实验中温度组别分别为0℃、37℃、100℃,则组别为37℃的实验现象为 . (3)C组实验中使用0.3g/mL的蔗糖溶液后,液泡的体积和颜色变化是 . (4)D组实验中若研磨时未添加碳酸钙,则滤纸条上第 条的颜色会变浅(从上往下). (5)E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组成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 D.核糖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解答】解:组成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每分子核糖核苷酸是由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的. 故选:B.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由C、H、O、N、P元素组成 B.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所有蛋白质都只有一条肽链 D.蛋白质只有调节功能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有的还含有S、Fe等元素,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蛋白质的功能:催化作用、运输作用、免疫作用、调节作用、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 【解答】解:A、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均含有C、H、O、N,有的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核酸中还含有P元素,A错误; B、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错误; C、有的蛋白质由一条肽链构成,有的蛋白质由多条肽链构成,C错误; D、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有的蛋白质就催化作用,如某些酶,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D错误. 故选:B.. 3.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激素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1、不同细胞具有不一样的功能,而体现细胞具有不同作用的与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2、组成各种生物体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 3、细胞生物的遗传是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 【解答】解:A、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其次是蛋白质,A正确; B、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但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B正确; C、脂肪同糖类相比较,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 D、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D. 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分子构成其基本骨架 B.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不能运动 C.其功能具有选择透过性 D.有糖蛋白的一侧是其外侧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1、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解答】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A正确;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大多可以运动,B错误; C、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 D、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的一侧是其外侧,D正确. 故选:B. 5.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没有核糖体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具有染色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以及遗传物质DNA等. 【解答】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原核细胞中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B错误; C、蓝藻细胞中虽然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不含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6.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中心体,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③是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④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分析图示,①表示中心体,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叶绿体,④表示内质网. 1、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4、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解答】解: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而洋葱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A错误; 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正确; C、③是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 D、④是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以及脂质合成有关,D正确. 故选:A. 7.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下列物质采用该方式运输的是( ) A.氧气 B.水 C.乙醇 D.钾离子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图中物质的运输可以看出,细胞膜外浓度低,细胞质中浓度高,并且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此为解题关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其动力为浓度差;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其运输动力为能量. 【解答】解:ABC、氧气、水和乙醇进出细胞的方式都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ABC错误; D、钾离子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8.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D.ATP中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水解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 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解答】解: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苷,A错误; B、ATP中的T代表3个(磷酸基团),B错误; 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C正确; D、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水解,D错误. 故选:C. 9.下列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酶具有专一性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的催化能力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D.酶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解答】解:A、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 B、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 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其催化能力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C正确; D、酶是蛋白质或RNA,D错误. 故选:D. 10.若人体唾液淀粉酶反应体系的温度从15℃上升至25℃,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温度(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解:人体中酶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所以人体唾液淀粉酶反应体系的温度从15℃上升至25℃,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将增大. 故选:A. 11.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量.该植物在2000Lx光强度下.每小时净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是( ) A.17 B.12 C.23 D.18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图形分析,氧气的释放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氧气的释放量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2000Lx时,氧气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17. 【解答】解:根据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2000Lx时,氧气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17ml/小时. 故选:A. 12.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中都产生的物质是( ) A.ATP B.[H] C.CO2 D.丙酮酸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H],同时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H],同时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 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合成大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答】解:A、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都能产生ATP,A正确; B、[H]只产生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B错误; C、C02产生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错误; D、丙酮酸产生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D错误. 故选:A. 1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农民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通气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 C.长期处于水淹的植物易烂根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D.酿酒过程中密封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2酒精+2CO2 (细胞质基质) 或C6H12O62乳酸+能量 (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都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A正确; B、农民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通气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B正确; C、长期处于水淹的植物易烂根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C正确; D、酿酒过程中密封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D错误. 故选:D. 1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于分裂期的(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记忆口诀:膜仁消失显两体). (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记忆口诀:形数清晰赤道齐).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记忆口诀:点裂数增均两极). (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记忆口诀:两消两现重开始). 【解答】解:A、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A正确; B、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B错误; C、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C错误; D、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D错误. 故选:A. 1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衰老个体的每个体细胞都衰老 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细胞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生命现象 D.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增加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衰老个体的多数体细胞变衰老,但也有幼嫩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错误; B、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细胞内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C正确; D、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D错误. 故选:C. 16.如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表示转录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RNA的自我复制,⑤表示逆转录. 【解答】解:A、DNA→DN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A错误; B、DNA→RNA表示转录,即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B正确; C、RNA→蛋白质表示翻译,即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C错误; D、RNA→DNA表示逆转录,D错误. 故选:B. 17.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 A.35S B.32P C.35S和32P D.35S和32P都不进入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只有32P. 故选:B. 18.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解答】解:A、DD×dd→后代均为高茎,A错误; B、DD×Dd→后代均为高茎,B错误; C、Dd×Dd→后代高茎:矮茎=3:1,C错误; D、Dd×dd→后代高茎:矮茎=1:1,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 A.ddTt B.DDtt C.DdTt D.DDTt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A、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能产生二种配子,即dT、dt,A错误; B、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只能产生Dt一种配子,B正确; C、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即DT、Dt、dT、dt,C错误;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DT、Dt,D错误. 故选:B. 20.从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DD、Dd和dd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D和d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0%、40% B.40%、60% C.90%、l0% D.10%、90%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 【解答】解: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D的基因频率=D÷(D+d)×100%=(30×2+60)÷×100%=60%,d的基因频率是d÷(D+d)×100%=(10×2+60)÷×100%=40%. 故选:A. 21.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呼吸酶 D.DNA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据此答题 【解答】解:A、葡萄糖可以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能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因此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呼吸氧化酶为胞内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DNA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A. 22.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A. B. C. D.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受到足够强的点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解答】解: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的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故选:D. 23.如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含有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B.④上有①中物质的受体 C.兴奋在②④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由②到④的传递都是电信号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突触结构,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A、①是突触小泡,小泡内含有的物质是神经递质,A正确; B、④是突触后膜,在其上有①中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 D、兴奋由②到④的传递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故选:D. 24.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D.细胞免疫主要依靠B细胞完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解: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者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B错误; 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C正确; D、细胞免疫主要依靠T细胞完成,D错误, 故选:C. 25.下列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在活细胞内才能大量增殖 B.HIV不可能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病毒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解:A、HIV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大量增殖,A正确; B、HIV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B正确; C、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C错误; D、HIV主要分布在血液、精液等体液中,因此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病毒,D正确. 故选:C.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体积变大 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D.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解: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A正确; B、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数目增多,B错误; 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 D、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正确. 故选:B. 27.如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④是一组对照实验 B.向左弯曲生长的是⑤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①③ D.单侧光能够对②④起作用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图解:尖端是感光部位,图中①用锡箔遮住尖端,因此直立生长; ②尖端能够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弯向右侧光源生长; 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③切去尖端将不生长也不弯曲; ④切去尖端后,中间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并且单侧光对其无刺激作用,因此直立生长; ⑤胚芽鞘切去尖端后,在胚芽鞘的右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因此胚芽鞘弯向左侧生长. 【解答】解:A、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而实验①④中具有多个变量,不属于对照实验,A错误; B、图中⑤胚芽鞘切去尖端后,在胚芽鞘的右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因此胚芽鞘弯向左侧生长,其它①④直立生长,②弯向右侧生长,③不生长,B正确; C、尖端是感光部位,图中①用锡箔遮住尖端,因此直立生长,C错误; D、尖端是感光部位,④切去尖端后不能感受光的刺激,D错误. 故选:B. 2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条件是资源空间有限 B.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最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大熊猫环境容纳量 D.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S”型增长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解答】解: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如资源空间有限、有天敌、食物有限等,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A正确; B、达到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错误; C、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它的生存环境,有利于提高其环境容纳量,C正确; 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D正确. 故选:B. 29.下列不属于碳元素从生物群落中返回大气的途径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森林的自燃起火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或燃烧的方式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解答】解:A、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A正确;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以将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B正确; C、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错误; D、森林的燃烧,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D正确. 故选:C. 30.下列各组生物中,种间关系属于竞争的是( ) A.玉米和杂草 B.狼和羊 C.青蛙和昆虫 D.大豆和根瘤菌 【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生物的种间关系: 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解答】解:A、玉米和杂草都属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因争夺阳光、水、无机盐等而表现为竞争关系,A正确; B、狼能捕食羊,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 C、青蛙能捕食昆虫,属于捕食关系,C错误; D、大豆和根瘤菌属于寄生关系,D错误. 故选:A. 3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食草动物大都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水和阳光等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 【解答】解: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A错误; B、由于草属于生产者,所以食草动物大都为初级消费者,B正确; C、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不能循环,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确;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非生物的部分,包括水和阳光等,D正确. 故选:A. 32.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 ) A.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B.猫头鹰和食虫昆虫 C.食草昆虫和青草 D.青草和猫头鹰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解答】解: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上一个营养级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营养级越低所占有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所占有的能量越少. 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青草是生产者处于第一个营养级,食草昆虫处于第二个营养级,蜘蛛是第三个营养级,食虫鸟是第四个营养级,猫头鹰是第五个营养级. 因此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的消费者是食草昆虫,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少的消费者是猫头鹰. 故选:A. 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D.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解答】解:A、物质循环特点是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A正确;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的,B正确; C、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流动不循环,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到4~5个营养级时,所剩能量已经很少了,不足以养活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D正确. 故选:C. 34.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B.发生火灾的森林会发生初生演替 C.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 【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3、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答】解:A、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A错误; B、发生火灾的森林会发生次生演替,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 D、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35.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萤火虫发出的光 B.鸟类的鸣叫声 C.孔雀开屏 D.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行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 (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解答】解:A、萤火虫发光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C、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 D、昆虫的性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30分. 36.如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示意图,a、b、c、d、e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D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 (1)在人体细胞内,物质A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肝脏,则A是 糖原 . (2)物质B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代表的化合物是 蛋白质 ,该物质与 双缩脲 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图中D代表DNA分子,则在人体细胞中,D主要存在于 细胞核 中,d有 4 种;C是由D决定的,C代表的物质是 RNA .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内的储能物质A是脂肪或多糖,e即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核酸由C、H、O、N、P组成,分为两类:DNA和RNA,其中DNA转录形成RNA,RNA翻译形成蛋白质,即DNA决定RNA的形成,RNA又决定了蛋白质的形成,故图中D为DNA,C为RNA,B为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C、H、O、N).据此答题. 【解答】解:(1)根据试题分析,物质A是脂肪或多糖,若在人体细胞内,物质A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肝脏,则A是糖原.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与双缩脲发生紫色反应. (3)在人体细胞中,D主要存在于细胞核,d即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有4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C是由D决定的,C代表的物质是RNA. 故答案为: (1)糖原 (2)蛋白质 双缩脲 (3)细胞核 4 RNA 37.图1表示小麦细胞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状态,图2表示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除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存在于 类囊体膜上 ,其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 [H]和ATP . (2)若小麦处于图1所示环境条件下,则光合作用强度 小于 呼吸作用强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3)图2中M点前限制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光照强度 ,b点后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二氧化碳浓度 .若CO2浓度从a突然降到b,小麦细胞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 减少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分析题图1可知:该图是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叶绿体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该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叶绿体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还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积累(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 分析图2:高曲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M点之前同一光照条件下,高浓度二氧化碳与低浓度二氧化碳的光合速率相同,说明二氧化碳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M点之后,同一光照条件下,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实际光合速率大,说明二氧化碳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a、b点之前,随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速率增大,说明光照强度限制光合作用速率,a、b点之后,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强,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解答】解:(1)图1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叶绿体中.其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2)若小麦处于图1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则光合作用的强度<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积累(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由图2曲线可知,M点之前,随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强度增大,高浓度二氧化碳与低浓度二氧化碳的光合速率相同,说明该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b点后随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强,但是同一光照条件下,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实际光合速率大,说明二氧化碳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CO2浓度从a点突然降到b点时,二氧化碳固定生成的三碳化合物速率下降,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被还原的速率不变,因此细胞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膜上[H]和ATP (2)小于 (3)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 减少 38.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若b为甲状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垂体 ,它所分泌的 生长 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有协同作用. (2)c分泌的激素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通过 体液 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缺碘时, a、c (填字母)所分泌的激素都会高于正常水平,这是 (负)反馈 调节的结果.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由题图可知,b为甲状腺,则a为垂体,c为下丘脑. 【解答】解:(1)由题图可知,a为垂体,它所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有协同作用. (2)c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a垂体和c下丘脑所分泌的激素都会高于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 (1)垂体 生长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 (3)a、c (负)反馈 39.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群同化量直方图,请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1中的 E (填字母)所固定的太阳能,F所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分解者 . (2)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有 B、C、D、E、F (填字母),其中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 E→D→C→B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2中的丙种群相当于图1中的 C (填字母). (4)若图2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捕食链,则能量由乙到丙的传递效率大约为 11.3% .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图1: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太阳光能的输入可判断出A是无机环境、E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F为分解者;其余均为分解者,即B、C和D均为分解者. 分析图2: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群同化量直方图,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甲为植物种群同化量,乙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丙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丁为第四营养级的同化量. 【解答】解:(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图1中E固定的总能量;由以上分析可知F表示分解者. (2)图中A表示无机环境,B、C、D表示各级消费者,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其中B、C、D、E和F可以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不包括无机环境和分解者,所以图中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可表示为E→D→C→B.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的丙种群处于第三营养级,相当于图1中的C. (4)若图2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捕食链,则能量由乙到丙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0%≈11.3%. 故答案为: (1)E 分解者 (2)B、C、D、E、F E→D→C→B (3)C (4)11.3% 40.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 A 植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花生子叶 试剂甲 B 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和唾液淀粉酶 试剂乙 C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蒸馏水 D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新鲜的菠菜叶 碳酸钙、二氧化硅、层析液等 E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染液等 (1)A~E组中通常需要用到酒精的实验有 ADE . (2)B组实验所用的试剂乙为 碘液 ,若该实验中温度组别分别为0℃、37℃、100℃,则组别为37℃的实验现象为 不变蓝 . (3)C组实验中使用0.3g/mL的蔗糖溶液后,液泡的体积和颜色变化是 体积变小,紫色变深 . (4)D组实验中若研磨时未添加碳酸钙,则滤纸条上第 三和四 条的颜色会变浅(从上往下). (5)E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 【考点】检测脂肪的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或丙酮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 2、提取绿叶中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丙酮)、SiO2、CaCO3,其中无水乙醇(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素,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解答】解:(1)A、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A正确; B、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需要使用酒精,B错误; C、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不需要使用酒精,C错误;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或丙酮来提取色素,D正确; E、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E正确. 故选:ADE. (2)37℃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淀粉酶很快催化淀粉水解完毕,用碘液检测,不变蓝.而0℃下淀粉酶的活性很低,100℃下淀粉酶失去活性. (3)把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若未添加碳酸钙,叶绿素a(第三条)和叶绿素b在(第四条)滤纸条上的颜色变浅. (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故答案为: (1)ADE (2)碘液 不变蓝 (3)体积变小,紫色变深 (4)三和四 (5)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