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红花大豆与红花大豆的交配后代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分别占3/4和1/4 ③高秆小麦自交,后代中有25%的矮秆小麦 ④体色透明的金鱼与体色不透明的普通金鱼杂交,其后代全部为半透明的体色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这不属于性状分离,①错误; ②红花大豆与红花大豆的交配后代中,后代同时出现红花和白花植株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②正确; ③高秆小麦自交,后代出现矮秆小麦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③正确; ④体色透明的金鱼与体色不透明的普通金鱼杂交,其后代全部为半透明的体色,这不属于性状分离,④错误。故选A。 2. 玉米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除性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生物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一、根据定义判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二、根据性状分离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和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三、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则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 【详解】A、不一定。因为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关系;其中一种性状发生性状分离,则其为显性,另一性状为隐性,A不符合题意; B、不一定。因为正交、反交结果都表现为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的那一性状为隐性;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无法确定显隐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一定能。因为非甜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非甜为显性,甜味为隐性;若自交后代均为非甜,则非甜为纯合子(AA或aa),进一步看杂交结果;若杂交后代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出来的为隐性(定义法);若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甜味为显性,非甜为隐性,C符合题意; D. 不一定。因为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的为显性,不表现的那一性状为隐性(定义法);杂交后带出现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熟悉生物性状显隐性的三种判断方法并灵活应用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3.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若WpWs与Wsw杂交,则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纯合子 杂合子 WW 红色 W与任一等位基因 红色 WpWp 红斑白花 Wp与Ws、w 红斑白花 WsWs 红条白花 Wsw 红条白花 ww 纯白色 A. 3种,2∶1∶1 B. 4种,1∶1∶1∶1 C. 2种,1∶1 D. 2种,3∶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所以WPWS能产生两种配子,分别是WP和WS;WSw也能产生两种配子,分别是WS和w。 【详解】WPWS与WSw杂交,产生的配子随机组合,共产生四种基因型,分别是WPWS、WPw、WSWS、和WSw.根据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它们的表现型分别是红斑白花、红斑白花、红条白花和红条白花,比例为1:1:1:1.因此,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是红斑白花:红条白花=1:1。故选C。 4. 某种植物绿色叶对彩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如表所示是采用纯合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亲本组合 F1株数 F2株数 绿色叶 彩色叶 绿色叶 彩色叶 ①绿色叶x彩色叶 118 0 528 35 ②绿色叶x彩色叶 90 0 236 78 A. 控制该植株叶性状的基因的遗传只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C. 表中组合②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或aaBB)、aabb D. 表中组合①的F2与彩色叶个体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叶:彩色叶=1:1 【答案】C 【解析】根据绿叶与彩叶杂交的后代全是绿色叶可知,绿色叶为显性性状。根据①组的子二代中绿色叶:彩色叶=15:1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且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根据②子二代绿色叶:彩色叶=3:1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详解】A、根据①组的子二代中绿色叶:彩色叶=15:1可知,该植株叶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根据①组的子二代中绿色叶:彩色叶=15:1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且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B错误; C、根据②子二代绿色叶:彩色叶=3:1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C正确; D、表中组合①的F2与彩色叶个体aabb杂交,后代中彩色叶的比例为:4/16(AaBb)×1/2×1/2+2/16(Aabb)×1/2+2/16(aaBb)×1/2+1/16(aabb)=1/4,故绿色叶:彩色叶=3:1,D错误。故选C。 5. 玉米的株高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株高70m和50cm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株高70cm∶65cm∶60cm∶55cm∶50cm的比例约为1∶4∶6∶4∶1,若取F2中的60cm植株随机授粉产生的F2中60cm纯合植株的比例为( ) A. 1/36 B. 2/9 C. 1/2 D. 3/16 【答案】B 【解析】题意分析,F2中70cm:65cm:60cm:55cm:50cm约为1:4:6:4:1,而1:4:6:4:1是9:3:3:1的变式,说明小麦株高这一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F1的基因型为AaBb。株高与显性基因的数量有关,具有累加效应,且每多一个显性基因,株高增加(70−50)÷4=5cm。 【详解】由分析可知,株高为60cm的植株的基因型为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其基因型为(4/16AaBb、1/16AAbb、1/16aaBB),则F2中60cm产生的配子为1/6AB、1/3Ab、1/3aB、1/6ab,随机授粉后代中60cm纯合植株(AAbb、aaBB)的比例为1/3×1/3+1/3×1/3=2/9。即B正确。故选B。 6. 已知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YYRRCc、1YYrrCC、1YyRRCc、1YyrrCc、2YYRrCc、2YyRrCc,且是按自由组合规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 ) A. YyRRCc×YYRrcc B. YyRRcc×YyRrCC C. YyRrCc×YyRrCc D. YYRrCC×YyRrcc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每一对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按每对基因的遗传情况分开推算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子代中有YY、Yy,故亲本为YY×Yy;同理子代中有RR、Rr、rr,则亲本为Rr×Rr;而子代中只有Cc,故亲本为CC×cc;据此可推测亲本为YYRrCC×YyRrcc,或YYRrcc×YyRrCC,D正确。故选D。 7. 狗毛颜色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深颜色而产生白色,现有褐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的F2中黑色:白色的比值为 A. 1:3: B. 3:1 C. 1:4 D. 4:1 【答案】C 【解析】已知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颜色而产生白色。即_ _ I_为白色、bbii为褐色、B_ii为黑色。 【详解】根据题意可写出遗传图解如下:P:bbii×BBII→F1:BbIi→F2:9B__I__(白色)、3B__ii(黑色)、3bbI__(白色)、1bbii(褐色),由此可见F2中黑色∶白色为3∶12,即1∶4,C项正确。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遗传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8. 一般情况下,在一对等位基因中一定相同的是( ) A. 氢键数目 B. 碱基数目 C. 遗传信息 D. 元素种类 【答案】D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B、等位基因是不同的基因,控制相对性状所以其中的碱基数目和氢键数目都不一样,AB错误; C、等位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错误; D、基因的本质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元素种类都是C、H、O、N、P,D正确。 故选D。 9. 在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区分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主要依据是 A. 是否有染色单体 B. 有无同源染色体 C. 染色体是否均分给子细胞 D. 是否发生染色体分离 【答案】B 【解析】初级精母细胞含有染色单体,次级精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也含有染色单体,A不符合题意;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均无同源染色体,B符合题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且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均分给子细胞(精细胞),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研究转录和翻译过程最好的时期是细胞的(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四分体时期 D. 有丝分裂间期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已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所以转录和翻译过程不明显,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并向细胞两极移动,此时转录和翻译过程不明显,B错误; C、四分体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配对,此时转录和翻译过程不明显,C错误; D、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即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此时是研究转录和翻译过程最好的时期,D正确。故选D。 【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下列生物学实验中,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A.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 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 D. 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答案】B 【解析】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方式的探究实验,卡尔文探究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实验,以及鲁宾和卡门探究氧气来源的实验。 【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思是将R型细菌、S型细菌、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及其与无毒R型细菌混合,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观察小鼠的生活状况,艾弗里是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并提纯,分别加入到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没有采用同位素示踪法,A项错误; B、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项正确; C、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C项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没有采用同位素示踪法,D项错误。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 下列细胞,哪一个代表卵子已完成受精(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当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由图可知,图C在透明带和卵细胞膜的间隙有两个极体,说明图C的卵子已发生受精。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13. 下列哪种生物不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就能繁殖后代( ) A. 青蛙 B. 家兔 C. 细菌 D. 小麦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详解】A、青蛙属于动物,其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繁殖后代,A错误; B、家兔属于动物,其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繁殖后代,B错误; 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其增殖方式为二分裂,不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就能繁殖后代,C正确; D、小麦属于植物,其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繁殖后代,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识记减数分裂的概念,明确减数分裂发生的生物类型、特点及结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真核生物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 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 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 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 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如此 【答案】A 【解析】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详解】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两者之间没有平行关系,即不能体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符合题意; 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体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在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这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不符合题意;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这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 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包括 A.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 繁殖快,后代数量多 C. 取材容易,便于饲养 D. 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答案】D 【解析】果绳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繁殖快、产生的后代数量多,加之取材容易、便于饲养,所以常用它作为遗传实验材料,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故选D。 16.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近似于1∶1,原因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精子=1∶1 【答案】C 【解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详解】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B、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 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 D、卵细胞都含X,精子有的含X,有的含Y,故含X的卵细胞比含Y的精子多,D错误。 故选C。 17. 如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 A. 1和3 B. 2和6 C. 2和5 D. 2和4 【答案】C 【解析】色盲属于半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规律是“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详解】由于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分析家庭A可知,该家庭的父亲正常,其女儿也应该是正常的,图中显示其女儿患有色盲,因此该女孩不是A家庭中的孩子;B家庭中父亲患病,则女儿可能患病也可能不患病,由于题干信息告诉我们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那么肯定是A家庭的2和B家庭的5发生了调换,C正确。故选C。 18. 一个噬菌体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让该噬菌体侵染在14N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4代,以下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4个含14N B. 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15N C. 子代噬菌体中的DNA分子都含有14 N D. 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都不含15N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双链DNA含15N,复制后会分到两个子代DNA中,再复制,这两条15N的DNA单链仍然在两个DNA上。所以无论复制多少次,含最初母链(2条15N的DNA单链)的DNA就2条。增殖4代,一共产生16个DNA分子,子代噬菌体中含14N的有16个,2个含有15N,只含14N的有14个,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是以大肠杆菌中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都不含15N。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A、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A错误;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正确;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C错误; 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B。 20. 进行“DNA分子模型的搭建”时正确的操作是( ) ①将多个脱氧核苷酸同方向排列组成单链 ②将多个脱氧核苷酸正反方向交互排列组成单链 ③将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同方向排列组成双链 ④将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反方向排列组成双链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①②DNA每条单链上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方向相同,因此将多个脱氧核苷酸同方向排列组成单链,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因此将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同方向排列组成双链,③错误,④正确; 故①④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DNA分子的化学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 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上的A占40%,那么双链中A+C占( ) A. 15% B. 20% C. 30% D. 50% 【答案】D 【解析】双链DNA中碱基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 【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在双链DNA中,A=T、G=C,所以A+G=C+T或者A+C=G+T,因此(A+C)占双链DNA中的50%,D正确。故选D。 【点睛】该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识记并理解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22. 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B. 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参与 C. 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能显著提高DNA复制的效率 D. 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答案】D 【解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能量、酶、原料;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此外在线粒体中也能进行,A错误; B、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B错误; C、DNA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能显著提高DNA复制的效率,C错误; D、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都有DNA的复制,D正确。故选D。 23. 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下列哪一组结构( ) A. B. C. C-U D. G-C 【答案】D 【解析】DNA分子复制时,首先解旋酶使DNA分子的双链解开,而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是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连接的,所以解旋酶的作用部位实际上是氢键。 【详解】A、图示结构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胞嘧啶构成的胞苷,解旋酶不作用于该结构,A错误; B、图示结构为一分子六碳糖和一分子胸腺嘧啶,DNA中不存在该结构且解旋酶不作用于该结构,B错误; C、U(尿嘧啶)是RNA中特有的碱基,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不出现,C错误; D、解旋酶的作部位是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DNA中存在G-C碱基对,解旋酶可作用于G-C之间的氢键,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识记解旋酶的作用部位是氢键、明确DNA和RNA的区别及正确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 某DNA分子片段为,可进行人工复制使其数量增加,复制时应给与的条件是( ) ①ATGTG和TACAC 做模板链 ②四种核糖核苷酸 ③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DNA聚合酶 ⑤DNA水解酶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DNA复制需要亲代DNA两条链为模板链,需要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需要DNA聚合酶将游离脱氧核苷酸聚合为DNA链,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5.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携带遗传信息 B. 能转运氨基酸 C. 能与核糖体结合 D. 每相邻三对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答案】A 【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存储遗传信息。基因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进行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 【详解】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存储遗传信息,A选项正确;tRNA负责识别并转运氨基酸,B选项错误;mRNA携带遗传密码子与核糖体结合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选项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上,基因携带的是遗传信息,D选项错误。 26. 中心法则包括下列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揭示生物遗传实质的是( ) A. DNA→RNA→蛋白质 B. RNA→DNA→蛋白质 C. DNA→蛋白质→DNA D. RNA→蛋白质→RNA 【答案】A 【解析】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详解】A、生物的遗传实质是亲代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多为DNA)复制一份传递给后代,遗传物质在后代生长发育过程中得到表达(转录和翻译),从而使后代具有和亲代相同或相似的性状。因此,生物的遗传实质就是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DNA、DNA→RNA→蛋白质,A正确; B、RNA→DNA→蛋白质的过程只能发生在少部分病毒,B错误; C、DNA不能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 D、RNA→蛋白质→RNA的过程只能发生在少部分病毒,D错误。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心法则的具体内容及其发展,明确生物遗传实质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 27. 下列不属于细胞生物中RNA功能的是 A. 催化作用 B. 转运氨基酸 C. 翻译的模板 D. 作为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起催化作用,A正确;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B正确;翻译的模板是mRNA,C正确;所有的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 28. 人们把大蒜和韭菜在缺乏光照的环境下培育成的蔬菜分别称为蒜黄和韭黄,对二者的形成最好解释是 A. 二者均为遗传信息改变 B. 二者缺乏合成叶绿素的基因 C. 黑暗中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D. 环境因素限制了有关基因的表达 【答案】D 【解析】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蒜黄和韭黄的出现是由于在缺乏光照的环境下,叶绿素无法合成,从而叶片显现出来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颜色。 【详解】A、二者的形成是由于黑暗环境的影响,不是遗传信息改变,A错误; B、二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含有叶绿素的基因,B错误; C、黑暗条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与产生蒜黄和韭黄的现象无关,C错误; D、由于环境因素限制了叶绿素基因的表达,所以叶绿素无法合成,叶片发黄,D正确。 29. 下列关于囊性纤维病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病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该病的形成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替换 C. 该病由于氯离子转运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 D. 该病常于成年时死于肺部感染 【答案】C 【解析】A、囊性纤维病是由于CFTR蛋白缺少一个氨基酸进而使蛋白质结构改变从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A错误; B、囊性纤维病是由人类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B错误; C、该病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C正确; D、该病常于幼年时死于肺部感染,D错误。故选C。 【点睛】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0. 如图中的甲、乙、丙、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下列对 此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的细胞经过了染色体的复制 B. 乙图的细胞没有了同源染色体 C. 丙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丁图的细胞有可能是精细胞 【答案】C 【解析】分析柱形图: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DNA数目是体细胞两倍,经过了染色体的复制,A正确; B、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有可能是精细胞,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 现有某一家庭中,父亲肤色正常(Aa),母亲肤色正常(Aa),女儿患白化病(aa),据此回答: (1)题中肤色正常与白化,称为___________。 (2)题中AA、Aa、aa,遗传上又可称为____________。 (3)题中A可称为__________基因,a称为__________基因。 (4)题中可称为纯合子的有_____________,杂合子的有___________。 (5)题中AA、Aa、aa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分别为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型 基因型 显性 隐性 aa Aa A;A与a;a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含有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详解】(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题中肤色正常与白化,是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2)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题中AA、Aa、aa,遗传上又可称为基因型。 (3)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故题中A可称为显性基因,a称为隐性基因。 (4)不含等位基因为纯合子,含有等位基因的为杂合子。题中可称为纯合子的有aa,杂合子的有Aa。 (5)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题中AA、Aa、aa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分别为A、A或a、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遗传学基本概念了解,识记和理解表现型、基因型、纯合子、显性基因以及隐性基因等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 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Y和y,R和r)控制,Y基因控制色素合成(Y出现红色素,YY和Yy的效应相同),基因R能降低红色素的含量,RR与Rr所起的作用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Y__rr Y_ Rr Y_ RR,yy__ 表现型 红色 粉色 白色 (1)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Y与R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让一株杂合的红色花植株自交,其中杂合的红色花占的比例为____,红色花中是杂合的比例为______。 (3)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母本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一定需要”或“不一定需要”)去雄。然后在进行人工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其自交后代(F1) 中粉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若对F1中红花植株进行测交,则所得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或碱基序列不同) 1/2 2/3 不一定需要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3/8 红花:白花=2:1 【解析】1、本题的切入点为题意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和表中所示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由此准确定位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该植物雌雄同株异花,所以对雌花套袋即可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不一定需要对母本去雄。 【详解】(1)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YYRR、YyRR、yyRR、yyRr、yyrr。基因 Y 与 R 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2)基因型为Yyrr的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红花(1YYrr、2Yyrr)、白花(1yyrr),其中杂合的红色花(Yyrr)占的比例为1/2,红色花中是杂合的比例为2/3。 (3)该植物为雌雄同株异花,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对母本不一定去雄,只需要对母本雌花进行套袋处理,以避免其它花粉的干扰。在进行人工传粉的过程中,两次套上纸袋的目的都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4) 基因型为YyRr 的植株,其自交后代(F1)中粉花植株(Y_ Rr)所占比例为3/4×1/2=3/8。 F1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3YYrr、2/3Yyrr,让其与yyrr的个体进行测交,则所得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白花=(1/3Yyrr+2/3×1/2Yyrr)∶(2/3×1/2yyrr)=2∶1。 【点睛】本题以植物的花色为素材,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有一定难度。 33. 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分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上面的图来自同一动物,那么由图_____可知,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的是图_______,是有丝分裂的图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______。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________。 (4)是减数分裂的图是_________,按照先后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⑧ 雄性 ⑤⑥⑦⑨ ②⑤⑦ ①③⑧ ⑤ ①③④⑥⑧⑨⑩ ①③⑧⑩④⑥⑨ 【解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⑦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⑧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⑨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⑩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1)如果上面的图来自同一动物,那么由图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即没有姐妹染色体单体的是图⑤⑥⑦⑨,属于有丝分裂的图是②有丝分裂中期,⑤有丝分裂后期,⑦有丝分裂末期。 (2)在上述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①③⑧。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⑤有丝分裂后期。 (4)属于减数分裂的图是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⑩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故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⑧⑩④⑥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34. 如图为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结构示意图(片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___,2表示_______________,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_____,图中3的中文名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4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520个。请回答: ①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_____________个,C和G共______________对。 ②在DNA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______________碱基对的比例高,DNA分子稳定性高。 (3)假定大肠杆菌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15N的DNA培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磷酸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或胞嘧啶 80 120 G/C (a+b)/2 【解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其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为含氮碱基,这三者共同构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即脱氧核糖核苷酸,不同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 2、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1)由图可知,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脱氧核苷酸。DNA分子中,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C与G之间有三个氢键,图中有三个氢键,所以3是鸟嘌呤或胞嘧啶。 (2)①已知某DNA片段含有400个碱基,碱基间的氢键共有520个,且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假设该DNA分子含有腺嘌呤N个,则胞嘧啶的数量为200-N,所以2N+3(200-N)=520,N=80个,所以该DNA片段中共有80个腺嘌呤,共有120对C和G。 ②由于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C和G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稳定性也越高。 (3)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所以含有14N的每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为a/2,只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所以含有15N的每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为b/2,将只含15N的DNA培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根据半保留复制原则,子一代DNA分子中一条是14N链,一条是15N链,所以子一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b)/2。 【点睛】本题考查了DNA的结构以及复制的相关计算问题,把握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有A=T,G=C,由这两个等式可以推导其他的计算公式。 35. 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过程是_____________,miRNA基因进行a过程时,_________________酶与该基因首端的相应部位结合;形成的物质1是_____________,其通过细胞核的______________进入细胞质中。 (2)c过程除需rRNA、mRNA参与外,还需要的一种RNA是__________________。c过程在合成正常W蛋白时,W基因的mRNA上多个核糖体合成的物质2的长度和排列顺序一般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时碱基配对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推测mRNA抑制W蛋白合成的方式是通过m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W基因的mRNA结合导致____________过程终止。 【答案】转录 RNA聚合 miRNA 核孔 tRNA 相同 A-U、C-G 翻译 【解析】分析题图:miRNA基因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后进行加工,然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再加工后与W基因的mRNA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阻碍翻译过程的进行。 【详解】(1)图中a是基因转录形成RNA的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与基因结合,形成的物质1是mi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2)c是翻译过程,需要rRNA、mRNA和tRNA参与;mRNA上多个核糖体合成的物质2的长度和排列顺序一般相同,因为都是以同一条mRNA作为模板合成的。 (3)miRNA与mRNA结合时碱基配对的方式是A-U、C-G;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W基因的mRNA结合导致翻译过程终止。 【点睛】本题以“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据此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