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9届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二上学期11月教与学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二上学期11月教与学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十一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教与学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 第一部分 知识诊断(20分)‎ 一、核心概念描述(每题2分,共10分)‎ ‎1. 生物大分子:__________。‎ ‎【答案】多于10个单体聚合而成的分子,例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皆为生物大分子。且一般生物大分子通过膜泡运输进出细胞膜。‎ ‎【解析】生物大分子是指由多于10个单体聚合而成的分子,例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皆为生物大分子。且一般生物大分子通过膜泡运输进出细胞膜。‎ ‎2. 脱水缩合:__________。‎ ‎【答案】两个分子,一个脱氢氧根(—OH),一个脱(—H),通过断裂生成H2O,形成一个物质(分子),这个过程叫做脱水缩合。‎ ‎【解析】两个分子,一个脱氢氧根(—OH),一个脱(—H),通过断裂生成H2O,形成一个物质(分子),这个过程叫做脱水缩合。它是缩合反应的一种形式。‎ ‎3. 流动镶嵌模型:__________。‎ ‎【答案】生物膜结构,由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少量胆固醇和糖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作为骨架,蛋白质镶嵌,覆盖,贯穿在其上,两者皆具有流动性。‎ ‎【解析】流动镶嵌模型是生物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由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少量胆固醇和糖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镶嵌、覆盖、贯穿在其上,两者皆具有流动性。‎ ‎4. 主动运输:__________。‎ ‎【答案】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和能量供给,有饱和点。例如Na+出细胞、K+进细胞和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等,属于跨膜运输。‎ ‎【解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有饱和点,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例如Na+出细胞、K+进细胞和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等,属于跨膜运输。‎ ‎5. 细胞呼吸:__________。‎ ‎【答案】有机物通过一系列氧化分解,彻底分解成CO2和其它产物,生成能量,形成ATP的过程。‎ ‎【解析】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核心概念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6. 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是有无以__________为界的细胞核。‎ ‎【答案】 (1). 结构 (2). 细胞核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所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是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7. 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__。‎ ‎【答案】 (1). 水 (2). 蛋白质 ‎【解析】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约占细胞总量的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约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 ‎8.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制备细胞膜时选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 ‎【答案】 (1). 果胶,纤维素 (2).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解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常被选用制备细胞膜的材料。‎ ‎ ‎ ‎【答案】 (1). 将分解化合物的呼吸作用降到最低 (2). 无水,零上低温 ‎【解析】CO2可抑制细胞呼吸,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将分解化合物的呼吸作用降到最低;储存种子时对水和温度的要求是无水、零上低温。‎ ‎10. 光合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__________进行;第二阶段在__________进行。‎ ‎【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2). 叶绿体基质 ‎【解析】光合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第二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第二部分 能力诊断(80分)‎ 三、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30分)‎ ‎11.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 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 生物膜上蛋白质/脂质的比值,线粒体内膜比外膜高 D. 细胞内DNA/RNA的比值,细胞质比细胞核高 ‎【答案】C ‎【解析】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多,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比休眠时低,A项错误;线粒体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而氧气浓度低于细胞质基质,因此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B项错误;线粒体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而且内膜上还附着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蛋白质),所以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脂质的比值高于线粒体外膜,C项正确;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细胞内DNA/RNA的比值,细胞质比细胞核低,D项错误。‎ ‎12.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镜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含有脂肪 B. 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 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D. 光学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向左下方运动说明它实际向右上方运动 ‎【答案】B ‎【解析】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若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则说明有脂肪,A项正确;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没有还原糖,B项错误;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之一是细胞保持活性,若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C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视野中草履虫向左下方运动,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也就是旋转180度,因此它实际的运动方向是向右上方,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课本上的几个常考的重要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积累。‎ ‎13. 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会导致生物活性改变,这种改变是可逆的 B.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出现盐析现象,其生物活性未丧失 C.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与氨基酸种类无关 D.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也相同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会导致生物活性改变,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A项错误;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所以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出现盐析现象,但其生物活性的没有丧失,B项正确;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均有关,C项错误;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掌握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破伤风杆菌和酵母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B. 乳酸菌和炭疽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 C. 蓝藻细胞含有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D.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答案】B ‎【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A项错误;乳酸菌和炭疽杆菌均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项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C项错误;蓝藻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D项错误。‎ ‎15.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其水解的产物只有一种单糖 B. 在HIV中由A、G、U、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C. 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有蔗糖和乳糖 D. 性激素是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的蛋白质 ‎【答案】A ‎【解析】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属于单糖之一,A 正确;HIV含有的核酸是RNA,RNA含有A、G、U、C四种碱基,因此由A、G、U、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4种,B错误;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有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有蔗糖和麦芽糖,C错误;性激素是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的固醇,D错误。 ‎ ‎16. 线粒体中不会出现( )‎ A. 葡萄糖的分解 B. 氨基酸脱水缩合 C. ATP的水解 D. DNA的复制 ‎【答案】A ‎【解析】葡萄糖氧化分解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在线粒体中不会出现葡萄糖被氧化分解,A项符合题意;线粒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中含有核糖体,可以进行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部分肽链,B项不符合题意;线粒体中发生的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等过程需要消耗ATP,所以会发生ATP的水解,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且含有少量核糖体,是能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 ‎17.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通常青春期时比幼年和老年时期多 B. 肝细胞中线粒体是唯一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抑制其功能会影响蛋白质合成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D. 蓝藻通过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性激素的化学成分是小分子固醇,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项错误;二氧化碳是肝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能为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B项正确;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项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和核孔,D项错误。‎ ‎18.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腺细胞: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功能有关 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向肠腔突起,增加吸收面积 C. 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 D. 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胰腺细胞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所以含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向肠腔突起形成皱褶,增加了吸收面积,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可以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C正确。卵细胞体积大,储存的营养物质多,但不利于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点睛: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了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具备什么样的功能。‎ ‎19.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甲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B. 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 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D. 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答案】C ‎【解析】分析图可知甲含有脂质和核酸,说明含有膜结构,同时含有核酸在动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而不是葡萄糖,A错误。细胞器乙没有核酸有脂质,说明是有膜的细胞器,在动物细胞中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细胞器丙没有脂质含有核酸,说明是核糖体,如果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C正确。乳酸菌细胞只有核糖体,所以只有丙,D错误。‎ ‎20. 下列描述与真核细胞结构相匹配的是( )‎ 细胞结构 描述 A 核孔 实现核质之间的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 染色质 易被酸性染料(如醋酸洋红)染成深色的物质 C 内质网 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场所 D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彻底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场所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核孔是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A项正确;染色质是易被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染成深色的物质,B项错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而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C项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而丙酮酸进一步被彻底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场所在线粒体,D项错误。‎ ‎21. 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据图推断错误的是( )‎ A. 图1所示细胞a产生的信号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 B. 图2实现了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的信息交流 C. 图1、2、3所示方式的实现均需要受体的参与 D. 图1、2、3所示方式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 ‎【答案】A ‎【解析】‎ 图1所示细胞a产生的信号一般与细胞b(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细胞b,而不进入细胞b,A项错误;图2中的细胞c是神经细胞,可释放神经递质作为信号分子,实现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的信息交流,B项正确;图1、2、3所示方式的实现均需要受体的参与,C项正确;图1、2、3所示方式均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D项正确。‎ ‎22. 下图是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载体①能够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 载体②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 C. 载体①和②转运溶质分子方式不同 D. 载体②转动溶质分子不消耗ATP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载体①运输钠离子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的物质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是协助扩散。载体①运输钠离子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因此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由分析可知,①是主动运输,②是协助扩散,C正确;②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以及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进行判断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 ‎ 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胰腺及垂体的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若干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大鼠体内的渗透压 B. 该实验的对照组不需要动手术只需要注射生理盐水即可 C. 该实验证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 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物质,因变量是大鼠体重 ‎【答案】B ‎【解析】生理盐水的浓度与血浆等内环境的浓度基本相同,因此生理盐水与血浆是等渗溶液,该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大鼠体内的渗透压,A项正确;为排除体内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影响,该实验的对照组也需要手术切除垂体和胰腺,B项错误;注射胰岛素的大鼠和注射生长激素的大鼠的体重均大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的体重,说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具有促进大鼠生长的作用,C项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物质,因变量是大鼠体重,D项正确。‎ ‎24. 下图甲、乙为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 甲、乙都能产生ATP C. 乙表面有糖蛋白而甲表面没有 D. 甲、乙上的[H]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的化学反应可知,甲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乙是线粒体内膜,故A项错误;甲表示光反应、乙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甲、乙都能产生ATP,B项正确;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甲、乙属于细胞器膜,不含有糖蛋白,C项错误;甲、乙上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呼吸作用产生的[H]为还原型辅酶Ⅰ,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为还原型辅酶Ⅱ。前者缩写为NADH,后者缩写为NADPH,D项错误。‎ ‎25. 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 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质壁分离越明显,细胞失水越多,则紫色越深,A项错误;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质壁分离越不明显,细胞失水越少,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B项错误;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越不容易复原,C项错误;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质壁分离越不明显,细胞失水越少,说明细胞的正常细胞液的浓度越高,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26.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解析】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 ‎【名师点睛】熟知水盐平衡的机理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27.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需要能量的输入 D. 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答案】C ‎【解析】酵母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A项错误;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菌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酵母细胞无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项错误;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时需要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C项正确;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中有高能磷酸键的生成,没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D项错误。‎ ‎28. 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管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H2O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物酶溶液/mL 白菜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1‎ ‎2‎ ‎2‎ ‎2‎ ‎2‎ ‎2‎ ‎2‎ ‎2‎ ‎3‎ ‎2‎ ‎2‎ ‎2‎ ‎4‎ ‎2‎ ‎2‎ ‎2‎ A. 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 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 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 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明白菜梗中无氧化物酶 ‎【答案】A ‎【解析】该实验探究的是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1是空白对照,2是标准对照,A正确,B错误。如果3号管显橙红色,但还需要对照组才能证明,C错误。如果4号管不显橙红色,不能说明白菜梗中无氧化酶,因为经过了高温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会失活,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酶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探究实验有关的4个注意点:(1)根据试题要求,确定单一变量,依据实验变量进行合理分组。(2)根据实验材料,结合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现象的检测手段。(3)除单一变量外,确保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4)合理确定操作程序。‎ ‎29. 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 污渍成分比较复杂时应选用复合加酶洗衣粉以减少用量 C. 酶的催化需要最适温度,为延长保质期需常温保存 D. 洗衣粉中蛋白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易溶于水的污渍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温度过高酶容易失去活性,但是温度过低酶的活性也会降低,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差,故A项错误;复合加酶洗衣粉中有多种酶,因酶有专一性,所以污渍成分复杂时选用复合加酶洗衣粉较好,B项正确;酶的催化需要温和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催化活性最高,但是保存的话需要在较低的温度下才可以,C项错误;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主要是通过使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如氨基酸或多肽等,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D项错误。‎ ‎【点睛】‎ 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综合理解,并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30.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 A. 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B. 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答案】C ‎31.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 离开活细胞的酶可以有催化能力 C. 酶的专一性由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 D. 酶为反应过程供能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 ‎【答案】D ‎【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正确;离开活细胞的酶只要条件适宜,就可以有催化能力,B正确;酶的专一性有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C正确;酶只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不能为反应过程供能,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酶的相关知识点:‎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催化作用可发生在细胞内(如呼吸酶),也可发生在细胞外(如消化酶)。 (3)结构决定功能,酶的分子结构不同决定酶的功能不同。 (4)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2. 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字母表示叶绿体的结构,数字表示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B部分 B. ③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⑤物质 C. 若突然停止光照,B中⑤的含量会升高 D. 用18O标记①,可在②中测到较高放射性 ‎【答案】D ‎【解析】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A项错误;③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物质④三碳化合物,B项错误;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则C3被还原生成物质⑤(CH2O)的量减少,C项错误;光反应产生的氧气中的O来自水。用18O标记①水,可在②O2中测到较高放射性,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并回顾相关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分析图示,A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B表示叶绿体的基质,C表示叶绿体内膜,D表示叶绿体外膜,①表示水,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三碳化合物,⑤表示(CH2O)。‎ ‎33. 研究者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测定了生长状态相同的英国红枫和北美枫香的净光合速率(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表示)及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美枫香和英国红枫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分别是14:00和13:00‎ B. 北美枫香和英国红枫分别在11:00和15:00时植株积累到了最多的有机物 C. 英国红枫在13:00的净光合速率比前后均低与此时气孔关闭导致CO2供应不足相关 D. 由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推测该实验条件下北美枫香根系对水的吸收量大于英国红枫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H]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实际光合速率越大消耗ATP也就越快,图中只显示了净光合速率而未显示呼吸速率,因此不可以确定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A项错误;净光合速率>0,说明有机物积累量>0。北美枫香和英国红枫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应是净光合速率由>0变为=0的时刻,B项错误;英国红枫正午前后净光合速率下降,是因为中午气温太高、光照太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不足引起的,C项正确;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越强,根吸水能力越强。北美枫香在该实验条件下的蒸腾速率小于英国红枫的蒸腾速率,即北美枫香在该实验条件下对水的吸收量小于英国红枫对水的吸收量,D 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对下列两个知识点的理解:①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H]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光合速率越大消耗ATP也就越快。②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越强,根吸水能力越强。‎ ‎34. 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下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变酵母的糖酵解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B. 葡萄糖进突变酵母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 氧气充足时,突变酵母增殖速率小于野生酵母 D. 呼吸链中断导致突变酵母无法产生ATP ‎【答案】D ‎【解析】突变酵母细胞能进行正常的乙醇代谢途径,所以突变酵母的糖酵解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A项正确;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突变酵母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项正确;氧气充足时,野生酵母可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突变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前者释放能量多,增殖速率大于后者,C项正确;由于在线粒体中的呼吸链中断,所以突变酵母可通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认真审题和正确读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如“突变酵母在线粒体中的呼吸链中断”,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各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35. 将一束白光通过光合色素的有机溶液,再经过色散,得到色散结果如图。关于本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色散结果中会出现暗带对应红光和蓝紫光 B. 试管中含有光合色素的溶液会有O2产生 C. 将白光换成绿光,色散结果中没有暗带出现 D. 可以利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为有机溶剂 ‎【答案】B ‎【解析】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色散结果中出现的暗带对应红光和蓝紫光,A项正确;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在光反应阶段,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光合色素和光反应酶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整个反应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是色素简单的组合,所以试管中含有光合色素的溶液不会有O2产生,B项错误;光合色素对绿光吸收极少,所以将白光换成绿光,色散结果中没有暗带出现,C项正确;光合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为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D项正确。‎ ‎36. 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B. 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C. 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D. 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答案】C ‎【解析】过程①表示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项错误;过程②产生的O2中的氧全部来自H2O的光解,B项错误;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但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C项正确;过程①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光合作用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D项正确。‎ ‎【点睛】‎ 本题以化学反应式为载体,考查了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各元素的去向。图中①过程是有氧呼吸,②过程是光合作用。‎ ‎37.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通过检测CO2有无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 无氧呼吸过程中积累了[H]用于其他代谢反应 C. 细胞呼吸中产生H2O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D. 细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可促进细胞呼吸 ‎【答案】D ‎【解析】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2,所以不可以通过检测CO2有无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项错误;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H]的积累,[H]可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B项错误;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所以细胞呼吸中产生H2O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项错误;细胞中ATP的合成与分解是一个动态平衡,ATP/ADP的比值下降说明ADP含量增多,需要细胞呼吸供能使ADP转化为ATP,所以细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可促进细胞呼吸,D项正确。‎ ‎38. 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湿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C. 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 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答案】C ‎【解析】由题目表格给于信息“甲组种子中的胚呈红色”可推出甲组种子中的染料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为NADH,AB 正确。乙组细胞已被杀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C错误。胚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会影响NADH的产生进而影响染色效果,D正确。‎ ‎【考点定位】呼吸作用,实验分析 ‎【名师点睛】没理清题目所给信息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39. 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如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B. 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 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D. 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答案】B ‎【解析】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P时,对光照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则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A项错误;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CO2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则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B项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高,则限制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除CO2浓度外的其他因素,C项错误;光照强度低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所以限制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项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突变型水稻叶片有两个特点:叶绿素含量低,而固定CO2酶的活性高,图中P点前光照强度低,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低;P点后光照强度增强,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高,需正确分析其原因。‎ ‎40.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 将甘蔗研磨过滤后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C. 用甲基绿吡罗红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染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好选用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 ‎【答案】C ‎【解析】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加充分,A项错误;甘蔗是非还原性糖,而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性糖的,B项错误;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用甲基绿吡罗红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染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C项正确;因为H2O2不稳定,在高温下会自行分解成水和氧气,从而不能正确表现酶活性,故不能选择H2O2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高中生物课本中常考的几个重要实验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等,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和积累。‎ 四、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41. 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条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Ub)。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被贴上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被水解掉,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1)Ub由76个氨基酸组成,则它具有__________个肽键。它在小肠中被水解时不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物质__________。‎ A. B.‎ C. D.‎ ‎(2)如果Ub含有4个谷氨酸(R基为—CH2CH2COOH)、30个赖氨酸(R基为—CH2CH2CH2CH2NH2)和30个甘氨酸(R基为—H),那么Ub至少含有游离氨基__________个,游离羧基__________个;以及Ub最多含有的氨基酸种类为__________种。‎ ‎(3)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蛋白酶体水解。①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识别__________并与之结合;完成①、②过程需要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说明了细胞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的过程需要__________。‎ ‎(4)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a,如果该蛋白质分子含有的氨基酸个数为c个,则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A.[a+18(c-n)]/c B.[a-18(c-n)]/c C.[c-18(c-n)]/a D.[a+18(c-n)]/a ‎【答案】 (1). 75 (2). D (3). 31 (4). 5 (5). 15 (6). 靶蛋白 (7). 酶 (8). 能量(ATP) (9). ATP (10). 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Ub作用过程图,考查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特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能运用延伸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题图:图示为Ub作用过程图解,①过程表示Ub与靶蛋白(“不适用蛋白质”)结合形成Ub—靶蛋白,此过程需要酶和消耗ATP;②过程表示Ub—靶蛋白被蛋白酶体水解,此过程也需要酶和消耗ATP。‎ ‎(1)Ub是一条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则其所含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76-1=75个;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图中A、B、C中的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的氨基和羧基不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根据题意可知,如果Ub含有30个赖氨酸(R基为—CH2CH2CH2CH2NH2),则Ub的R基中共含有30个游离的氨基,而且Ub的主链上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所以Ub至少含有游离氨基30+1=31个;如果Ub含有4个谷氨酸(R基为—CH2CH2COOH),则Ub的R基中共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而且Ub的主链上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Ub至少含有游离羧基4+1=5个;Ub是一条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Ub除了含有已知的谷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这三种氨基酸外,还有76-(4+30+30)=12个未知的氨基酸,所以Ub最多含有的氨基酸种类为12+3=15种。‎ ‎(3)分析题图可知,①过程说明Ub 的作用是识别靶蛋白并与靶蛋白结合;据图可知,完成①、②过程需要多种酶和ATP提供能量,说明了细胞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的过程需要ATP。‎ ‎(4)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a,如果该蛋白质分子含有的氨基酸个数为c个,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有方程式: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氨基酸总的相对分子质量-脱去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cx-18(c-n),解得x=[a+18(c-n)]/c。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42.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科学家们做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可观察到这些细胞具有发达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此分泌活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 ‎(2)科学家将一小块胰腺组织放入含放射性标记的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短暂培养,在此期间放射性标记物被活细胞摄取,并掺入到__________(细胞器)上正在合成的蛋白质中。组织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使感光乳剂曝光,固定组织后在显微镜下便可发现细胞中含放射性的位点,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__________在细胞内的位置。‎ ‎(3)科学家将短暂培养的胰腺组织洗去放射性标记物,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物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随着__________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的变化,据此推测,分泌蛋白转移的途径是__________。‎ ‎(4)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之中,这些膜泡能够精准的运输。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酵母突变体 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的差异 sec12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sec17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注:基因突变导致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受阻进而生物形状改变)‎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 ‎【答案】 (1). 高尔基体(可互换) (2). 内质网 (3). 线粒体 (4). 氨基酸 (5). 核糖体 (6). 放射性标记物 (7). 时间 (8).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9). 核糖体内质网上膜泡 (10). 抑制内质网与高基体间的蛋白质运输,控制囊泡正确移动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相关知识。解题时需要认真识图和审题,结合所学基础知识,正确分析解答各小题。据图可知,随着追踪时间的变化,根据放射性物质在不同的结构的多少,可以确定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为: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可据此答题。‎ ‎(1)消化酶的本质为分泌蛋白质,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所以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细胞中具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为此分泌活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为线粒体。‎ ‎(2)研究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可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氨基酸作为原料进行追踪;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放射性物质在细胞内的位置。‎ ‎(3)据图可知,随着追踪时间的变化,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的放射性颗粒持续减少,而高尔基体中放射性颗粒先增多后减少,随后分泌小泡中的放射性颗粒增多。说明放射性颗粒先由内质网进入高尔基体再进入分泌小泡,即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是核糖体→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4)sec12基因突变体的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说明内质网不能形成小泡到达高尔基体,即 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内质网上膜泡的形成有关。sec17 基因突变的细胞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说明该基因缺陷导致小泡不能与高尔基体融合,推测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膜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43. 胰岛素是人体血糖调节中的重要激素,其释放受到机体的精确调控。‎ ‎(1)人体内胰岛素释放通路是:餐后血糖升高,葡萄糖由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蛋白转运到胰岛B细胞内,经过__________过程产生大量ATP,阻断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进而抑制了钾离子的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升高,打开电压依赖性的Ca2+通道,升高了胞内的Ca2+浓度,促进胰岛素分子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结构特点)。‎ ‎(2)研究发现,高浓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谷氨酸,为研究谷氨酸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将三组数目相等的小鼠离体胰岛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及结果如图所示(CQNX为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谷氨酸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结合发挥作用。‎ ‎(3)科研人员进一步用谷氨酸溶液处理正常小鼠和K+通道基因敲除(K+通道基因控制合成K+通道蛋白)小鼠的胰岛B细胞,检测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实验结果可知,谷氨酸能够__________正常小鼠胰岛B细胞内的Ca2+浓度。‎ ‎②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相比,细胞内的基础Ca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从胰岛素释放通路分析,是由于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K+通道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Ca2+通道__________。‎ ‎③该实验结果说明谷氨酸对胰岛B细胞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 ‎【答案】 (1). 糖载体(膜) (2). 呼吸作用 (3). 胞吐 (4). 流动性 (5). ‎ 谷氨酸有利于胰岛素释放 (6). CNQX抑制胰岛素释放 (7). 蛋白质 (8). 增加 (9). 不通畅 始终打开Ca2+浓度较高 (10). 增加Ca2+通道流通 阻断K+通道 ‎【解析】(1)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葡萄糖经过有氧呼吸过程被氧化分解,释放大量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因此ATP含量增多;ATP增多,可以阻断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进而抑制了钾离子的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升高;胰岛素分子是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去。‎ ‎(2)分析题意和题图,由于高浓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谷氨酸,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谷氨酸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添加CNQX可抑制这一过程;谷氨酸作用于胰岛B细胞时,需要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3)①分析图2结果可知,加入谷氨酸后,正常小鼠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升高,说明谷氨酸能够升高正常小鼠胰岛B细胞内的Ca2+浓度。‎ ‎②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相比,细胞内的基础Ca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从胰岛素释放通路分析,是由于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K+通道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Ca2+通道 (持续)开放,因此胞内钙离子浓度较高。‎ ‎③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Ca2+浓度未升高,说明谷氨酸对胰岛B细胞的作用是通过 K+通道实现的。‎ ‎【考点定位】血糖平衡的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运用血糖的调节过程,考查了学生对曲线图的理解及运用。这属于学生应具备的实验探究能力之一。而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比分析几条曲线的方法,一是要关注每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二是在相同时间对比不同条件下处理的结果 ‎44. 为了研究ATP与葡萄糖的供能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取两等份分别装入A、B两试管中。‎ A、B试管中各加加入相等的少量水,使之混合,可见试管中发出淡黄色荧光,约15min后荧光消失。‎ 分别向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观察A、B试管中的现象并记录。‎ ‎(1)请完成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预测实验现象:加ATP溶液的玻璃管中____,而加葡萄糖溶液的管中_____。‎ ‎(3)进行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证明了萤火虫发光这一过程所需的能量由__________提供,__________‎ 不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另外,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__________。‎ ‎(5)若向刚切下的萤火虫的发光器上滴加葡萄糖溶液,__________(会/不会)发出荧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TP (2). 葡萄糖 (3). 发光 (4). 不发光 (5). 使发光器中储存的能量消耗殆尽 (6). ATP (7). 葡萄糖 (8). 脂肪 (9). 会 (10). 由于呼吸作用的存在,生成ATP,从而发光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解题时需要注意实验变量的处理,设计对照实验一定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题中对照实验说明,萤火虫的发光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ATP提供能量,ATP是体内的直接供能物质,而葡萄糖不是直接供能物质,葡萄糖中的能量只能被分解后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生物体直接利用。‎ ‎(1)步骤③是人工控制变量的过程。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能源物质是葡萄糖还是ATP,所以步骤③为:分别向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ATP和葡萄糖。‎ ‎(2)由于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而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而且试管溶液中缺少将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的相关条件(如酶等),所以加ATP溶液的玻璃管中发光,而加葡萄糖溶液的管中不发光。‎ ‎(3)进行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使发光器中储存的能量消耗殆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本实验证明了萤火虫发光这一过程所需的能量由ATP提供,葡萄糖不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另外,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5)若向刚切下的萤火虫的发光器上滴加葡萄糖溶液,发光器会发出荧光是因为呼吸作用的存在,能生成ATP,从而发光。‎ ‎45. 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提取果肉细胞的色素,需将果肉薄片放入含__________的试管中,长时间浸泡在该溶剂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叶绿素被降解,试管中还需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 ‎(2)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3)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至少填写两个)。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____的干扰。‎ ‎(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填序号:①C5;②ATP;③[H];④C3),可推测20—25min曲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填“正值”、“负值”、“零”)。‎ ‎【答案】 (1). 无水乙醇 (2). 色素溶于试剂中 (3). CaCO3 (4). 提供CO2 (5). 先增大后稳定 (6). 光照强度CO2浓度 酶活性 (7). 溶解氧(原有氧气) (8). 光合作用产氧量与呼吸作用耗氧量相等” (9). ①②③ (10). 负值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理解曲线图和装置图的含义,同时理解环境因素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然后结合题意梳理相关知识,对各小题进行解答。‎ ‎(1)果肉细胞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若要提取果肉细胞的色素,需将果肉薄片放入含无水乙醇的试管中,长时间浸泡在该溶剂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CaCO3能防止叶绿素被降解破坏。‎ ‎(2)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为光合作用提供CO2‎ ‎;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逐渐增强,但由于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限制,果肉细胞的光合速率最终会趋于稳定。‎ ‎(3)光合放氧速率可用于表示光合速率,图1中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NaCO3)浓度、酶活性等;反应液中氧气浓度属于因变量,所以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 ‎(4)图2中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说明光合放氧的速率不变,即反应液中O2浓度不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产氧量与呼吸作用耗氧量相等;‎ 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反应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③[H]和②ATP含量减少,C3的还原减弱,而CO2固定正常进行,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①C5含量减少;由于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而呼吸作用正常进行,所以反应液中O2含量减少,可推测20—25min曲线斜率为负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