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1.从结构上和功能上看,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 A. 原子 B. 细胞 C. 生态系统 D. 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关键识记细胞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2.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模糊不清,此时应该( ) A. 移动装片 B. 调节光圈大小 C. 调节粗准焦螺旋 D. 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设计的知识点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低倍镜转为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装片很接近,物像显得模糊是由于焦距不合适. 【详解】A、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目标,换至高倍镜后如果移动装片会使得观察目标被移走,A错误; B、换至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调节光圈大小可以控制进光量,但对调整物像清晰度的作用不大, B错误; C、粗准焦螺旋的螺距较大,高倍镜物镜镜头与装片很近,调节不适可能使物镜压碎装片,甚至损坏物镜镜头,C错误; D、细准焦螺旋的螺距较小,调节时既可以改变焦距使物像清晰,又可以避免将装片压碎,损坏镜头,D正确. 故选D。 3.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A. H B. N C. O D. C 【答案】D 【解析】 【分析】 碳元素具有4个共价键,易形成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详解】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C元素的作用。 4. 在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中,提出假设是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假设需要实验验证才能证明其真伪 B. 假设必须在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提出 C. 假设可建立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 D. 假设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确定命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提出假设后,需要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故选B。 5.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 A. 氨基酸 B. 单糖 C. 维生素D D. 核糖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根据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即可正确答题。 6.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生成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来自氨基酸的( ) A. 氨基 B. 羧基 C. R基 D. 氨基和羧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氨基酸脱水缩合示意图为: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脱去的水分子中氢、氧的来源。 【详解】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一个氨基酸上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上的羧基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键,即“-NH-CO-”,同时氨基上的“-H”和羧基上的“-OH”结合生成水,所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氧来自于羧基。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能准确判断脱去水分子中氢和氧的来源,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有关下列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的含氮碱基 B. ②表示的是核糖 C. ④表示脱氧核苷酸 D. 组成DNA的元素有5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DNA结构,考查对DNA 的结构层次的理解,属于理解和识记层次考查。 【详解】图示概念图表示了DNA的结构层次,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每一分子脱氧核苷酸都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的含氮碱基组成,所以①表示的含氮碱基 ,②表示的是脱氧核糖,④表示脱氧核苷酸 ,组成DNA的元素有C、H、O、N、P共5种。选B。 8.以下属于玉米籽粒中储能物质的是 ①脂肪 ②淀粉 ③糖原 A. ①和② B. ② C. ①和③ D. ①、②和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中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其中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但是纤维素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 【详解】脂肪是动植物细胞都存在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所以玉米籽粒中储能物质有淀粉和脂肪。 故选A。 【点睛】本题考生容易忽略玉米中也有脂肪。 9.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0.9%的氯化钠溶液中,医生常给脱水病人注射0.9% 的生理盐水。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胀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从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这说明( ) A. 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B. 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 细胞的特性造成的 D.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故选D。 10.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有 A.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B.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运输并作用于组织细胞 C. 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D. 植物细胞间有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依靠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A正确; B、细胞分泌的激素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B正确; C、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保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属于细胞膜的功能,但不属于细胞间的交流,C错误; D、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形成通道,交流信息,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考查基本,来自课本,识记教材细胞膜的功能内容。 11.分析以下四种细胞器,错误的说法是 A. 丁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B. 乙是由单层膜围成的网状结构 C. 丙内含有多种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D. 上述四种细胞器的膜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甲表示高尔基体,乙表示内质网,丙表示液泡,丁表示中心体。 2、(1)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2)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3)液泡:在幼小的植物细胞内,液泡小而分散,在成熟植物细胞内,只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可占细胞体积的90%以下,液泡内充满了细胞液,细胞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有机酸、蛋白质等,有的液泡还含有色素,使细胞显现不同的颜色.液泡的功能主要是渗透调节、储藏、消化三方面。 (4)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丁(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A正确; B、乙(内质网)是由单层膜围成的网状结构,是脂质合成的车间,蛋白质的运输通道,B正确; C、丙(液泡)中含有多种物质,如糖、有机酸、蛋白质等,有的液泡还含有色素,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C正确; D、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含有单层膜,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2.分泌蛋白由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其运输方向是 A. 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 B.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 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D. 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初步加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修饰→从细胞膜排出。 故选B。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 A. 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 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 细胞壁、细胞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例,主要考查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结构,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细胞液是细胞内主要的液体,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形成的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称作原生质层。选A。 14.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②是DNA和RNA的载体 C. ③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D.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④的数目较少,影响到物质的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核膜,②为染色质,③为核仁,④为核孔。 【详解】A、①为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 B、②是染色质,是DNA的载体,B错误; C、③为核仁,其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因此不含④核孔,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下列叙述中,能基于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进行应用的有 ①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②解释农业生产中一次施用化肥过多引起“烧苗”的原因 ③估测某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④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伸缩性大小比较。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质壁分离:当细胞液 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①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是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所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①正确; ②质壁分离实验中如果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就会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所以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容易引起“烧苗”现象,②正确; ③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在高渗环境下,因水分从液泡中流失而出现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只要膜两侧存在浓度差,膜内高于膜外,植物细胞就可以渗透吸水,反过来细胞就会失水,如果两侧浓度相等,那就是渗透平衡,取决于浓度差,所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估测细胞液浓度的大小,③正确; ④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所以质壁分离现象说明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伸缩性小,④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相关知识,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6.用“×”表示“不需要”,用“√”表示“需要”,下列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描述,正确的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 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详解】根据分析,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但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故选D。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教材中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识记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17. 紫色茄子的表皮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将茄子切成小块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紫红色。其原因是 A.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 B. 水温的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 加温使其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 加温使表皮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紫色茄子的表皮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而高温使表皮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膜、液泡膜等)被破坏,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进入水中,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紫红色. 故选:D。 18. 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表示细胞液含水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 当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浓度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而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则细胞液含水量逐渐减少.故选C。 19.若对离体的小肠上皮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该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但其对K+、C6H12O6等的吸收则不受影响。则这种毒素的作用对象最可能是( ) A. 呼吸酶 B.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 C. Ca2+载体 D. 水解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物质的跨膜运输,主要考查对载体蛋白特异性的理解和对题干信息的分析能力,属于基础题。 【详解】毒素可使该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但其对K+、C6H12O6等的吸收则不受影响,说明毒素作用对象具有特异性,因此是运输离子的载体蛋白,选C。 【点睛】组成细胞膜的磷脂没有特异性,蛋白质有特异性,所以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0.下列试管中,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需要适应的条件等特点。A中没有酶,不会产生大量气泡;新鲜猪肝匀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促进过氧化氢水解,产生大量气泡;高温处理后,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淀粉酶不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故选B。 21.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 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 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 酶提供了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要发生化学变化,需要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这一状态改变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的作用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物质在温和下就能完成从常态到活跃状态的转变。故答案选A。 考点: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点评:基础题,结合化学知识,只要了解催化剂发挥作用的原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22.夏季夜晚,萤火虫在夜空中发着亮光翩翩起舞,发光过程中存在着如下图所示的ATP与ADP相互转化。图中A、B代表化合物,a、b代表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萤火虫发光过程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能量2” B. A代表ADP C. “能量1”来自体内细胞的光合作用 D. a、b是同一种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ATP,B代表ADP。 ATP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ATP的合成伴随着放能反应,ATP的水解伴随着吸能反应,所以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详解】A、萤火虫发光过程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即能量2,A正确; B、A是ATP,B错误; C、能量1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错误; D、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ab催化的是不同的过程,所以是不同的酶,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解答的关键是掌握ATP和ADP转化的能量来源。 23.关于人体细胞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B. 二氧化碳只在有氧呼吸中产生 C. 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的底物 D. 有氧呼吸的场所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步相同,都是一分子葡萄糖降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同时有还原性氢的产生,A错误; B、人体内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内二氧化碳只在有氧呼吸中产生,B正确; C、葡萄糖既能作为有氧呼吸的底物,又能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C错误; D、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场所,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产物不同,主要考查学生学生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与运用能力。 24.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A. 细胞质基质 B. 线粒体 C. 细胞 D. 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加水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还原态的氢与空气中氧气结合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即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所以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细胞。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 25.“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 检测叶绿体色素在细胞内的分布 B. 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C. 准确测定叶绿体色素的含量 D. 测量叶绿体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是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所以目的是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可以从实验的结果来进行推测。 26.下列关于颜色反应及相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用番茄作为鉴定植物细胞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 常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 C. 脂肪鉴定实验中,加入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D. 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验证是否生成酒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有机物的鉴定。涉及原理、操作过程、材料选择和结果检测,属于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考查。 【详解】番茄汁呈红色,不宜作为鉴定还原糖实验材料,A错误.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B正确. 脂肪鉴定实验中,加入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C错误. 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D错误. 【点睛】利用颜色反应鉴定细胞中的有机物,材料应该是浅色的,以避免本身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用重铬酸钾的酸性溶液鉴定酒精。 27.如图表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 B. 装置乙中瓶Ⅱ封口后应该静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瓶Ⅲ C. 相同实验时间内,瓶Ⅰ内酵母菌释放的热量比瓶Ⅱ多 D 相同实验时间内,两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干扰实验结果,A正确;装置乙中瓶Ⅱ封口后应该静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瓶Ⅲ,以消耗掉瓶中的氧气,从而保证引起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致,B 正确;由于Ⅰ瓶中酵母菌进行有氧条件,能释放大量能量,而瓶Ⅱ中酵母菌进行无氧条件,只能释放少量能量,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瓶Ⅰ中酵母菌释放的热量比瓶Ⅱ的多,C正确;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快而多,所以实验过程中甲、乙两装置中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混浊,甲中混浊程度高且快,D错误。 28.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 B. 花盆中的土壤需要经常松土 C. 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D. 粮食收获后应马上入库储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 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 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 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 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详解】A、用透气的消创可贴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A正确; B、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 C、真空包装可隔绝空气,使袋内缺乏氧气,可以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C正确; D、收获的粮食要先晾晒,使含水量降到行业标准规定的值以下,再入库储藏,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凭霉烂的发生,延长储藏时间,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29.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 线粒体内膜 B.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C. 叶绿体基质 D. 细胞质基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A、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线粒体的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之一,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B错误; C、叶绿体基质可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消耗ATP,C正确; D、细胞质基质可发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合成ATP,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ATP合成场所的相关知识,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场所。 30.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发生分裂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 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 D. 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1 、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详解】A、细胞分裂后可能进入分化,不再进入下一个周期,A错误; B、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B错误; C、细胞周期由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C错误;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识记细胞周期的阶段,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1.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B. 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关系 C.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D.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A、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A错误; B、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所以与生物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B正确; C、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C正确; D、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实质、特点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表示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可以运动 B. 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B→A C. 2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 3是糖蛋白,其中的糖类分子叫作糖被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其中1为蛋白质,2为磷脂双分子层,3为糖蛋白。 【详解】A、1表示蛋白质,大部分具有流动性,在细胞膜中可以运动,A正确; B、根据3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可知,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A→B,B错误; C、2是磷脂双分子层,疏水的尾部相对,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正确; D、3是糖蛋白,又叫做糖被,与细胞间信息交流、识别、保护和润滑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膜的成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掌握细胞膜的结构,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3.以下图解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解中的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中都有水 C. 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能量都用于ATP的合成 D. 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呼吸,涉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考查基本知识的识记及通过分析和总结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 【详解】①是H2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②是O2在第三阶段和[H]反应生成水, A正确. 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B错误. 有氧呼吸(三)阶段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错误. (一)阶段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点睛】有氧呼吸是把葡萄糖彻底的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用于ATP的合成。 34.近年来,建设温室大棚来种植草莓的农户越来越多,既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也提高了收入。下列相关措施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的是 A. 加盖蓝膜,阻止紫外光伤害植物 B. 增施有机肥,缩小大棚内昼夜温差 C. 薄膜上全天覆盖草帘,防止低温冻伤 D. 增设日光灯,延长光照时间 【答案】D 【解析】 加盖蓝膜,会导致光合作用可以利用的光照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A错误;增施有机肥,增大大棚内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薄膜上全天覆盖草帘,会阻断光线的进入,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C错误;增设日光灯,可以提高光照强度,提高光合速率;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D正确。 35.衰老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发生明显变化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 B. 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 C. 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D.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C、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A正确,C错误; B、衰老的细胞由于代谢减慢所以色素积累,比如老年斑的形成,B正确; D、衰老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减慢,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6.图1为人体免疫系统内某细胞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2为大肠杆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3为图1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细胞与图2细胞结构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细胞与图2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3)图3中,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有核糖体附着的⑤被称为__________ (4)若将图3中细胞改画为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增加细胞壁 B.增加大液泡 C.去掉中心体 D.去掉高尔基体 【答案】 (1).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 核糖体 (3). 线粒体 (4). 粗面内质网 (5). AB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1表示吞噬细胞,图2表示大肠杆菌,图3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其中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1)人属于真核生物,因此图1细胞为真核细胞,而图2的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因此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⑤是内质网,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称为粗面内质网。 (4)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有细胞壁,大液泡,没有中心体,有高尔基体,所以需要增加细胞壁、增加大液泡、去掉中心体。 故选AB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考生要明确所有的细胞生物均有核糖体,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识记植物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区别。 37.光合作用光质(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对光合作用、物质代谢、植物的生长等均有调控作用。 (1)图甲所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上。 (2)图乙中Ⅱ反应发生在图甲中的【___】。 (3)光质主要通过影响图乙中的反应__________(填“Ⅰ”或“Ⅱ”)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图乙中C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 (2). 基粒(类囊体膜) (3). ③ (4). I (5). NADPH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 表示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其中①表示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②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③表示叶绿体的基质。 图2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反应I表示光反应阶段,反应II表示暗反应阶段,A表示类囊体薄膜,B表示ATP,C表示NADPH。 【详解】(1)甲图是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图乙的类囊体薄膜上 (2)图乙的Ⅱ是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即图甲的③。 (3)光质影响光反应(Ⅰ),C是NADPH。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识别图中的信息,同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解答。 38.实验分析题 I.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中通常用甲紫溶液作为染色液,目的是使细胞中__________着色。 (2)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呈正方形的__________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3)图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洋葱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图中c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理论上是__________条。 Ⅱ.草莓是北京春末夏初的时令水果,草莓汁酸甜适口,深受大众喜爱。加工草莓汁时,草莓中的果胶易导致果汁浑浊,影响品质。果胶酶可以促进果胶分解,从而提升草莓汁的澄清度,为探究不同条件对草莓汁澄清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果胶酶用量(mL·kg-1) pH 温度(℃) 草莓汁透光率(%) 1 0.025 2.5 35 24.55 2 0.035 45 35 96.47 3 0.035 2.5 45 22.70 4 0.045 3.5 35 96.47 5 0.045 2.5 55 13.1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莓细胞中,纤维素和果胶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果胶酶通过催化作用促进果胶的水解反应,使草莓汁澄清。果胶酶只能促进果胶的水解反应,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既可获得澄清度高的草莓汁,又可减少酶用量、降低成本的条件组合是上表中的第__________组。 (3)通过以上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是35℃”的结论。 (4)若果胶酶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草莓汁中,请你探讨它对人体健康是否产生影响,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染色体 (2). 分生 (3). 间 (4).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5). 32 (6). 专一性 (7). 2 (8). 不能 (9). 不会,果胶酶可被人体消化吸收;会,果胶酶可能会引起个别人产生不良反应 【解析】 【分析】 1、分析细胞分裂图像,a细胞可见核膜和核仁,表示间期;b细胞中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表示中期;c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表示后期;d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仍为后期。 2、果胶包括两种酸性多糖(聚半乳糖醛酸、聚鼠李半乳糖醛酸)和三种中性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果胶酶本质上是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果胶酶水解果胶主要生成β-半乳糖醛酸。 【详解】I(1)本实验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使得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2)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因为细胞成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 (3)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长,因此图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间期;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洋葱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图中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则染色体数目32条。 Ⅱ(1)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果胶酶只能促进果胶的水解反应。 (2)分析表格可知,草莓汁透光率越高,果胶分解的越充分,表格中组别2和组别4草莓汁的澄清度最高,而组别2的酶用量少,可以降低成本。 (3)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于各组实验之间不是单一变量,无法比较,因此通过以上实验,不能得出“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是35℃”的结论。 (4)果胶酶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草莓汁中,由于果胶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人体食用后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被吸收,因此饮用后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或者可以认为果胶酶可能会引起个别人产生不良反应,因此饮用后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果胶酶活性的测定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识记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能够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最佳条件组合,在解答主观题时,只要原因合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