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神经调节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神经调节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神经调节 学案 ‎ 考纲、考情——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考纲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生命观念 结构与功能观——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传导相适应。‎ 全国卷 考情 ‎2018·全国卷Ⅲ(3)、2017·全国卷Ⅱ(5)、‎ ‎2016·全国卷Ⅰ(4)、2016·全国卷Ⅱ(30)‎ 科学思维 模型与建模——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 归纳与概括——分析兴奋的产生和传递原理 科学探究 设计分析或评价实验——探究反射弧完整性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和电位测量等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 ‎(1)类型: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2)结构基础:反射弧。‎ 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会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①仅灯光刺激 ②声音刺激+食物 ③仅食物 ④灯光刺激+食物 提示 ④‎ ‎3.反射弧 教材高考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人体神经调节能直接消灭病原体(2018·天津卷,1D)(  )‎ ‎(2)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2018·江苏卷,20D)(  )‎ ‎(3)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2017·全国卷Ⅱ,5B)(  )‎ ‎(4)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2012·重庆,5C)(  )‎ 提示 (1)× 消灭病原体应依靠免疫调节。‎ ‎(2)× 除该方式外,某些神经细胞还可通过合成和分泌激素发挥调节作用。‎ ‎(3)× 膝跳反射的直接控制中枢在脊髓,不是大脑皮层。‎ ‎(4)× 产生“感觉”并非应答式的反射活动。‎ ‎2.教材·拓展·拾遗 ‎(教材P17“思考与讨论”改编)(1)剖析“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 提示 ①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②‎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由一个神经元构成?‎ 提示 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后角)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前角)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 结合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考查科学思维的能力 ‎1.(2012·全国卷)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 看到酸梅分泌唾液应属“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参与,其中酸梅色泽可刺激视觉感受器进而引发兴奋的传导及反射的形成。‎ 答案 C ‎2.(2019·四川成都诊断)给甲狗喂食,会刺激初级唾液分泌中枢(位于延髓),使其兴奋从而引起唾液的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而乙狗只给铃声刺激就会引起唾液的分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引起甲狗唾液的分泌和铃声引起乙狗唾液的分泌都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两个反射弧的效应器相同 C.乙狗发生的反射类型与膝跳反射的类型相同 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初级唾液分泌中枢和听觉中枢之间形成永久性的联系 解析 ‎ 食物引起甲狗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而铃声引起乙狗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必须经过大脑皮层,A错误;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乙狗发生的是条件反射,C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通过训练可使相关的中枢之间建立起暂时的联系,不是永久性的联系,D错误。‎ 答案 B ‎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判定是否形成“反射”‎ ‎(1)“反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如下两个条件 ‎①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均不能完成反射。‎ ‎②要有适宜刺激(含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 ‎(2)谨防如下2种误判 ‎①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②“形成感觉”≠“完成反射”‎ ‎“反射”强调机体对某种刺激作出了“应答”,它必须经历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倘若感受器接受相应刺激后,仅是经上行传入路径传至“大脑皮层”,使其形成诸如疼、酸、辣、苦、甜等的感觉,因其并未经历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从而发生“应答”,故不应视作发生了反射。   ‎ ‎ 反射弧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科学探究 ‎3.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 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传入神经的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答案 C ‎4.(2018·海南卷,27)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后,存在于左后肢皮肤上的感受器缺失,则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会出现屈肌反射。‎ ‎(2)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说明屈肌反射的发生要求传入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正常。‎ ‎(3)脊髓是脊蛙低级神经反射的神经中枢,因此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则不能出现屈肌反射。‎ 答案 (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3)不能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判断反射弧中受损部位的方法 ‎(1)判断传出神经是否受损:电位计位于神经纤维上,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若电位计不发生偏转说明受损部位是神经纤维;若电位计发生偏转说明受损的部位可能是骨骼肌或突触。‎ ‎(2)判断骨骼肌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不收缩,说明受损的部位是骨骼肌。‎ ‎(3)判断突触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 ‎,说明骨骼肌正常;然后刺激神经,若电位计偏转,但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受损的部位是突触。   ‎ 考点二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图中b区为兴奋区)‎ ‎②传导过程 ‎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与类型 ‎①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主要类型 ‎(2)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 ‎(3)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兴奋或抑制。‎ 点悟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从而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助学巧记 巧记神经递质“一·二·二”‎ ‎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1.(2018·全国卷Ⅲ,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解析 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此时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比膜外高很多倍,而钠离子浓度的分布与钾离子相反。‎ 答案 D ‎2.(2018·经典高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解析 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A错误;BC段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K+外流,此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C正确;动作电位的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弱无关,只要达到了有效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就会产生,其电位变化情况是相对固定的,但其最大值会受细胞外液中Na+浓度的影响,D错误。‎ 答案 C 点悟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 围绕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结合模型或相关信息考查科学思维及社会责任 ‎3.(2016·全国卷Ⅱ,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 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A—C会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 ‎ 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2)学习和记忆 ‎①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②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教材P20资料分析“讨论”内容改编)成年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却不能,其原因何在?‎ 提示 成年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你如何解释某些成年人受到外伤或老年人患脑梗塞后,出现意识丧失,并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 提示 该状况的出现表明外伤或脑梗塞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皮层)”,致使丧失对排尿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 ‎(3)在医院做尿检时即使无尿意,但也能提供尿检样本,你作何解释?‎ 提示 该事例充分证明低级中枢可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 围绕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大脑皮层的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2017·海南卷,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解析 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而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脑又可分为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小脑(主要维持身体协调、平衡),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答案 D ‎2.(2019·成都诊断)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解析 A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但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排尿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D正确。‎ 答案 D ‎ 结合大脑的高级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3.(2019·东北名校联考)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 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 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 解析 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A正确;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B错误;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C正确;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D正确。‎ 答案 B ‎4.如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婴儿来说,当图中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 B.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a兴奋,需要经过甲的分析,因此e不—定兴奋 C.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能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该图能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解析 分析图示信息,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乙为低级神经中枢,甲为高级神经中枢。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当a兴奋后,产生的信号可传到大脑皮层,经过大脑分析才能作出是否排尿的决定,故a兴奋,e不一定兴奋;对于婴儿来说,大脑发育不完善,因此常出现尿床情况,即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A、B正确;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n兴奋后释放的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故神经元d不一定兴奋,C错误;该图体现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正确。‎ 答案 C 点悟:人类大脑皮层的四大功能 ‎①一切“感觉”形成的场所——躯体感觉中枢;‎ ‎②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调控支配脊髓低级运动中枢;‎ ‎③记忆、思维能力;‎ ‎④具有语言中枢,如W区、V区、S区、H区等(语言中枢为人类所特有)。‎ 澄清易混易错·强化科学思维 ‎[易错易混]‎ 易错点1 神经递质是否都是大分子?是否都是有机物?激素能否作神经递质?‎ 点拨 神经递质虽然都经胞吐释放,但未必都是大分子,甚至未必是有机物(如氨基酸类属小分子,NO属无机物);有些神经递质是“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易错点2 神经递质引发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其能否“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点拨 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后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此时若能使Na+通道打开,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若不能打开Na+通道,而是提高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从而导致膜电位“外正内负”局面更加剧——此即引发后一神经元被“抑制”;神经递质起作用后,有的被酶分解,有的被重新运回突触小体,并不会“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易错点3 是否只要有刺激就能完成反射?是否刺激强度越大电位峰值必定越高?‎ 点拨 反射的发生不仅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还需要适宜的刺激。如图所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 易错点4 兴奋“上传”路径≠反射弧 点拨 反射弧必须包括有始(感受器)有终(效应器)的全程路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若只有“上传”路径,则不属反射弧。‎ ‎[规范答题]‎ 人体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丙 ‎(1)当膀胱充盈,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由①②路径传递到大脑皮层并产生尿意,该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某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若该中枢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络中断,则成人也会出现小便失禁现象,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元③能接受来自不同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乙分析,刺激神经元④时,逼尿肌并没有收缩,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瘦素可参与糖、脂肪等代谢调节使体重减轻,图丙所示为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的部分途径,图中共有几条反射弧?‎ 答卷采样 错因分析 错将形成“感觉”,视作发生反射 正确答案:不属于__反射弧不完整 未能抓住图乙有效信息,且题干中没有迹象表明“递质不能作用于效应器”‎ 正确答案:刺激强度较弱,不足以引起膜电位的变化 错将上传路径视作反射弧,图中仅表示了由下丘脑传至大脑皮层产生饱食感或饥饿(摄食)感的“上传”过程,并不表示从感受器到效应器的“反射应答”全路径,故不存在完整反射弧。‎ 正确答案:0‎ 随堂·真题&预测 ‎1.(2016·全国卷Ⅰ,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属于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 答案 B ‎2.(2013·全国卷)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解析 神经元之间须通过“化学信号”实现兴奋“传递”。‎ 答案 C ‎3.(2018·天津卷,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解析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神经调节过程也可以受激素的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B错误;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与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通过神经递质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C错误;免疫调节能直接消灭病原体,神经调节不能直接消灭病原体,D错误。‎ 答案 A ‎4.(2018·经典高考)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解析 成年后仍会分泌生长激素,只是分泌量减少,A错误;胰岛素是唯一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B错误;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C正确;神经中枢可以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还可以通过合成和分泌激素来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D错误。‎ 答案 C ‎5.(2020·高考预测)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快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下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受体蛋白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B.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增加,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愉悦感 C.图示信息表明,吸毒可导致受体蛋白增加,故吸毒时间越长,愉悦感越强 D.图示信息表明随吸毒时间延长欲获得同等愉悦感吸毒者需不断增加剂量 解析 由图示信息推知吸毒会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会减少,为了获得同等愉悦感,就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从而达到渴望的效果。‎ 答案 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