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历史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历 史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史家帕尔默认为:“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25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断增长。西欧人享受着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间成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的‘光辉的三十年’的说法。”推动这一时期西欧繁荣的因素不包括 A.马歇尔计划的支持 B.计划与市场相互配合 C.西欧一体化的推动 D.经济滞胀教训的吸取 ‎2.1930年3月国际联盟在日内瓦召开国际经济会议,建议各国两年内不增加关税,并在关税休战期间清除国际贸易障碍。1933年6月,在伦敦召开了有66个国家参加的世界经济会议,试图通过协商来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这说明 A.金融秩序稳定足以扼制危机 B.西方社会加强了对世界的控制 C.英国为挽救危机而积极努力 D.国际社会尝试合作以应对危机 ‎3.斯大林提出:“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 ‎·18·‎ 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此,苏联 A.开展“一五”计划 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4.观察1913年—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拖拉机 不详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石油 ‎3‎ ‎2‎ ‎2‎ ‎1‎ ‎2‎ ‎1‎ 钢 ‎5‎ ‎5‎ ‎5‎ ‎4‎ ‎3‎ ‎2‎ 对上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 B.1932年苏联形成了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数据客观上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作用 ‎5.(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A.国家控制了电视工业的发展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18·‎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6.全球贸易模式下的南北贸易、北北贸易和南南贸易被称为“三环贸易”结构,1995—2014年“三环贸易”变化示意图(按照所占百分比绘制)主要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贸易快速发展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增加 C.区域集团化推动发达国家贸易发展 D.经济全球化影响发展中国家贸易合作 ‎7.理学产生以后,民间常常把明显不公的判决称为“没有天理”,把明显危害社会所不容的事称为“伤天害理”。由此可知 A.理学精髓已为人们所认可 B.理学思想已融入社会生活 C.民众完全屈从于思想专制 D.民众对理学由拒绝到接受 ‎8.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9.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的解决方案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 B.批判私有制度,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直接民主 ‎·18·‎ ‎10.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理性是自然法则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强调用人的思考代替神的启示和国王的谕旨。这和中国哪句话主旨相似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以法治国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科教兴国 ‎11.《红楼梦》描写刘姥姥入大观园见到某种新式器械的文字:“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着,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自鸣钟等西方用品开始传入中国 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 C.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空前兴盛 D.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 ‎12.先秦典籍里医字写作“毉”。中医形成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 B.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 C.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 D.“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 ‎13.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对人体结构研究,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B.日心说的提出,否定了统治西欧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C.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14.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比较,通过比较反映了当时的东西方 ‎·18·‎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文化的交流加深 B.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政体的本质差异 D.西方科技水平高于中国 ‎15.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 B.“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 C.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 D.“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 ‎16.下图是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1830-1930)”中以“平等”作为检索关键词得出的“平等”一词的历年词频使用分布图。该数据库的数据在1895-1924年间是以“报刊”类文献为主要收录内容,所收晚清报刊包括《强学报》《时务报》《新民丛报》《民报》等,在民国时期报刊部分,数据库收有《甲寅》《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报刊,由此可知 ‎·18·‎ A.中国近代平等观念具有较强政治属性 B.戊戌变法以宣传平等观念为核心内容 C.辛亥革命以宣传平等观念为核心内容 D.五四运动以宣传平等观念为核心内容 ‎17.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 A.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民生主义 B.孙中山为其博爱思想寻求历史依托 C.孙中山完全寄希望于博爱的实现 D.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8.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基础 C.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D.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19.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20.“……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材料中的“……”是指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打破了对公有制的崇拜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 ‎2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四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 )‎ A.在①阶段,中国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的垄断 B.在②阶段,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C.在③阶段,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在④阶段,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开始到来了 ‎23.1977年9月邓小平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说道:“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你们还没有取得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错误’。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结果 B.贯彻双百方针的结果 C.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 D.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24.学者们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西欧文学以塑造同上流社会作对的个人英雄为主;俄国文学侧重描写生活中初露头角的理想英雄;东欧文学歌颂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实英雄。这说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A.存在虚构成分 B.具有民族性的特征 C.突出人的理性 D.表现社会精神危机 ‎·18·‎ 第II卷 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25.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 ‎——1919年《三民主义》‎ 材料二 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了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 ‎——1924年《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并说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特点。(6分)‎ ‎26.“群”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个体集合成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群分”‎ 荀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善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材料二 “群学”‎ ‎《群学肆言》是严复于1896年开始翻译的西方社会学名著之一。此后几年,“群学”一词在进步思想界流行。梁启超曰:“善为群者,小而一地一事之法团,大而一国之议院,莫不行少数服从多数之律。”‎ 材料三 “群众”‎ ‎“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 ‎·18·‎ 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 材料四 “群聊”‎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1)材料一,荀子以“义”而“群分”的主张属于哪派思想?他提出“群分”的实质目的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群学”流行的有利条件。“群学”流行对当时的救亡图存有何意义?(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19—1925年,哪些历史事件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群众”一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泛使用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5分)‎ ‎(4)材料四中“群聊”时代到来的直接推动因素是什么?你认为“群聊”的交往方式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退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并促进世界发展。 ‎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20世纪西方发展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8·‎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历史答案 第Ⅰ卷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西方出现经济滞胀,不可能为“1948年到1974年”西欧三十年经济繁荣提供教训,D符合题意,故选D;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复苏,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战后,西欧国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计划与市场相互配合,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50年代,西欧国家加强了联合,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发展,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答案】D ‎【解析】从题干提供的时间和两次会议召开的目的分析,是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这体现了各国试图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故答案为D项。A项,“足以扼制”说法错误,这些措施并足以扼制经济危机,排除;B项,西方社会加强了对世界的控制的表述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排除;C项,题干中不只是英国一个国家,是国联召开的国际会议,排除。‎ ‎3.【答案】C ‎【解析】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资金,既不“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资本主义国家也拒绝借款,因此苏联需要自己筹措工业化建设的资金。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迅速实现工业化,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为苏联工业化积累资金的问题,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A项不符合题意;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提出的,斯大林时期,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苏联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而不是采用何种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由图可知,1928年后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都大大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强 ‎·18·‎ 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因此,导致1928年后苏联工业产值排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913年—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没有体现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没有体现是否建立齐全的工业体系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无法得出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可见材料旨在表明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但一些国家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改良大众传媒为自己所用,比如国家控制电视反文化渗透,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信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只符合材料“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信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出文化软实力,排除。‎ ‎6.【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知,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南南合作和北北合作为主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南北之间贸易明显增加,说明经济全球化影响发展中国家贸易合作,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95-2014年期间南北之间贸易明显增加,因此“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贸易快速发展”没有全面反映材料数据的内容,故A选项错误;材料数据主要体现的是1995-2014年期间南北之间贸易的变化,没有体现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1995-2014年期间南北贸易、北北贸易和南南贸易的变化,无法体现区域集团化的推动作用,故C选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理学产生以后,逐渐深入民间,民间的说法“没有天理”“伤天害理”等反映出理学思想已为民间所接受并融人社会生活,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民众刚开始对理学精髓是否是认可,A项不符合题意;人们受理学影响不代表人们已完全屈从于思想专制,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对理学的态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8.【答案】A ‎·18·‎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董仲舒通过建立神权与王权的联系,将民意上升为上天旨意以督促君主关注民生,发展了先秦民本理念,故A项正确;B项,题干与环境保护无关,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天与民众的互动,排除;D项,儒家政治地位的提高得益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排除。‎ ‎9.【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伏尔泰“天赋人权”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它们都是在强调建立可行的机制(比如法律、分权、契约)来制约权力的滥用,达到权力的有效制衡,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启蒙思想家都主张推翻君主专制,但并非都赞同建立民主共和,比如伏尔泰主张实行“开明专制”;B选项错误,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中除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外,并无其他人对私有制提出批判;D选项错误,启蒙思想中没有削弱中央权力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0.【答案】C ‎【解析】“理性是自然法则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强调用人的思考代替神的启示和国王的谕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现了人理性思考的过程,选项C正确;选项A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自然法则,选项A排除;依法治国、科教兴国强调法律和科教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理性无关,排除B、D。‎ ‎11.【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刘姥姥入大观园见到自鸣钟的情景,说明清朝中期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自鸣钟,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朝中期自鸣钟开始传入中国,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外物质文化交流情况,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刘姥姥入大观园见到自鸣钟,并非普通市民家庭,排除D。‎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毉”被“醫”字所取代,针砭药石取代巫术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反映了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强调的是针砭药石取代巫术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医的来源,且“没有科学成分”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而不是汉字的演变,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标志着“中世纪科学终止”,即高度评价了这两本用近代方法研究自然科 ‎·18·‎ 学的著作,肯定了其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使近代科学开始发展起来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这里评价的是两本书,只分析人体结构研究或者日心说的意义,不符合材料主旨,AB两项错误;这里研究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史,不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研究,D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6—17世纪中叶,中国的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创新性成就较少。而西方的科技发展则进入创新时期,表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趋势上的不同,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东西方之间的比较,没有体现交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科技比较,没有比较政体,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东西方之间科技水平的比较,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信息可知,“举步要稳重端正”的传统礼仪观念制约了近代教育转型,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学生碍于传统观念不愿学习体育,并非是当时竞技体育活动项目稀少;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学界对“中体西用”主张的推崇。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6.【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1830-1930)”中以“平等”作为检索关键词得出的“平等”一词的历年词频使用分布图可知,1895-1924年间“平等”一词的使用频率在戊戌变法以后、预备立宪、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时期等历史事件前后较高,结合所学历史事件可知中国近代平等观念具有较强政治属性,A正确;B、C、D片面。‎ ‎17.【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和儒家的社会思想是相通的,为其博爱思想寻求历史依托,故B正确;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民权主义,A错误;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与新三民主义无关,排除D。‎ ‎18.【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反映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是革命阶级,这有利于扩大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故B正确;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与材料“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符合,故A错 ‎·18·‎ 误;毛泽东发展了列宁主义,不是否定了列宁主义,故C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处于领导地位,故D错误。‎ ‎1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苏维埃阶段”“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指的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进行完整的论述。故答案为A项。B项,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题干中“苏维埃阶段”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巴黎公社革命,排除;D项,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与“苏维埃阶段”不符,排除。‎ ‎20.【答案】A ‎【解析】由材料“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可知,材料先后分别涉及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思想,而这些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故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路径,而不是理论指南,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不能反映材料整体,排除CD。‎ ‎21.【答案】A ‎【解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认识的,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社会主义代表高水平的生产力,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D项。‎ ‎2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仅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故答案为C项。A项,1964年中国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的垄断,排除;B项,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排除;D项,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排除。‎ ‎23.【答案】D ‎【解析】1977年邓小平提出要重视科学、教育,这是文革后对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D正确;1978年5月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8·‎ AC;双百方针是繁荣学术和文艺的方针,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 ‎24.【答案】C ‎【解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实主义文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塑造英雄,体现了对英雄的推崇和认可,说明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对个人理性的表达,C项符合题意;A项与“东欧文学歌颂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实英雄”的描述不符,排除;对英雄不同的塑造方式并不能准确反映不同的民族特性和表现社会精神危机,排除BD项。‎ 第II卷 ‎25.(18分)‎ ‎【答案】‎ ‎(1)变化: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族主义主要是以“驱满”和“反清”为主要特征。辛亥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创建,其民族主义思想以“五族共和”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主要内涵。‎ ‎(2)内涵: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强调自求解放。‎ 关系: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 ‎(3)特点: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追求民族独立;始终将谋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辨证统一。‎ ‎【解析】‎ ‎(1)根据材料“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得出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族主义主要是以“驱满”和“反清”为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得出辛亥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创建,其民族主义思想以“五族共和”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主要内涵。‎ ‎(2)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得出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强调自求解放。第二小问“关系”,根据材料得出“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 ‎ ‎·18·‎ ‎(3)根据材料“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得出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始终将谋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根据材料“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得出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辨证统一。‎ ‎26.(22分)‎ ‎【答案】‎ ‎(1)派别:儒家;目的: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2)条件: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③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 意义:①维新派宣传“群学”,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思想,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3)事件:①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②1921年中共成立,以工农群众作为其阶级基础;③1924年后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群众运动高涨。‎ 特征:①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共依靠工农群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群体的划分体现鲜明的阶级色彩。‎ ‎(4)直接因素: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影响:①促使人际关系朝自由、平等、和谐的方向发展;②网络力量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解析】‎ ‎(1)思想:根据材料一“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的主张属于儒家学派。实质目的:根据材料一中“群”、“分(指差异性)”及“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群分”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2)条件:据材料二“《群学肆言》是严复于1896年开始翻译的西方社会学名著之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析19世纪末“群学”流行的有利条件。意义:根据严复和梁启超等人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造两方面分析“群学”流行对当时的救亡图存的意义。‎ ‎(3)事件:据材料三“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1919—1925年的历史大事中提取诸如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大革命等进行说明。时代特征:‎ ‎·18·‎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群众”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泛使用体现了民主革命新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等时代特征。‎ ‎(4)直接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在“群聊”时代到来的直接原因是新技术革命即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导致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材料,进行归纳可得出“群聊”能以大家的智慧,促进人际关系朝自由、平等、和谐的方向发展;用网络力量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等结论。‎ ‎27.(12分)‎ ‎【答案】‎ 评分标准: ‎ 我同意(我反对)材料中的观点(评价明确,摆明观点) ‎ 论证过程:史料选择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示例一:我同意材料中“20世纪西方走向衰落”的观点。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欧洲中心地位丧失;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等。 ‎ 示例二:我同意材料中“20世纪西方文明继续传播,并促进世界发展”的观点。二战后,工业文明成果,机器生产得到世界普遍接受,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被广泛采用;民主、科学思想被广泛传播;社会福利国家建立等。 ‎ 示例三:我反对材料中“20世纪西方走向衰落”的观点。论证参考示例二。 ‎ 示例四:我反对材料中“20世纪西方文明继续传播,并促进世界发展”的观点。论证参考示例一。同时可增加战后西方文明对世界的消极影响(工业文明中的环保问题,贫富分化,地区差异的拉大等) ‎ 示例五:我认为材料中关于20世纪西方发展的观点是片面的,20世纪西方文明虽有所衰落,但其仍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论证参考示例一、二。‎ ‎【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如由材料“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得出西方国家走向衰落,或者由材料“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并促进世界发展”得出20世纪西方文明继续传播,并促进世界发展。其次,摆明观点,表明对这一观点的态度赞成或者否定,如“我同意或反对材料中20世纪西方走向衰落”的观点或者“我同意或反对材料中20世纪西方文明继续传播,并促进世界发展的观点”。再次,结合所学从二 ‎·18·‎ 战后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的形成发展,21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对其进行阐述分析,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从史出。‎ ‎·1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