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一)‎ 高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成分是恒定不变的 B.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等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2.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蛋白质 D.呼吸氧化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3.下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分别表示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分子,二者均属内环境成分 B.若图甲中的M侧为肠道,那么N侧则是毛细血管腔 C.图乙中C与D结合后一定可以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 D.图乙中C、D分别表示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C的释放表明突触前膜具流动性 ‎4.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图中①和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 ‎5.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6.关于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7.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8.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9.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丁处可发生无氧呼吸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10.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 ‎1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12.右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受精卵相同 B.兴奋经过神经元上某一点时,膜电位变化是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C.兴奋在①和②中传导的原理是相同的 D.若婴幼儿服用劣质奶粉,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少,则会使①和②结构减少,影响智力发育 ‎13.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形成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1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15.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什么现象?‎ A.不会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6.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17.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反射中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 B.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属于反射活动 C.刺激b点,只有乙电位计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D.刺激a点,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受损 ‎18.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以保持标本活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将任氏液中Na+浓度升高,则可以测得坐骨神经中动作电位的绝对值减少 B. 适宜的刺激会引起坐骨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导致腓肠肌收缩 C. 任氏液中的比值大于细胞内液中的比值 D. 在a处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剌激引起腓肠肌收缩,该活动不属于反射 ‎19.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刺激a点,各处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 D.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20.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缺氧 B.由图甲可知,神经细胞缺氧处理10分钟比缺氧处理20分钟时的兴奋性要低 C.由图乙可知,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的阈强度逐渐减小 D.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影响了离子的跨膜转运,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原因之一 ‎21.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处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 B.①中内容物以被动运输的方式释放至②中 C.兴奋传递时,②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③的外表面带正电荷 ‎22.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23.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24.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25.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Ch浓度/(mmol/L)‎ ‎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A.图中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26.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神经纤维上电位的产生、变化、细胞膜上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下图表示箭毒、烟碱对突触后膜上Na+通道通透性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内负外正,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 B.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人体中箭毒的症状是肌肉松弛 C.Ach受体同时也是一种通道蛋白,一旦与Ach结合,即刻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D.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是Ach含量显著减少,用烟碱类药品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27.科学家通过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进行的实验发现,细胞内的一种名为“Rab33a”的蛋白质会将合成细胞膜的成分运到轴突前端,从而使轴突向前生长.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ab33a”是一种分泌蛋白 B.“Rab33a”是一种神经递质 C.“Rab33a”蛋白质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D.“Rab33a”蛋白质有助于神经纤维修复 ‎28.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于‎2013年8月2日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其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WPC80)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3个中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蛋白,是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能够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肉毒杆菌中除核糖体外不含其他细胞结构 ‎ B.神经毒素蛋白能够促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C.神经毒素蛋白可能会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D.乙酰胆碱的合成和分泌离不开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29.一氨基丁酸在神经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机理如右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中一氨基丁酸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 B.一氨基酸与②结合,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一次释放的一氨基丁酸会持续作用于② ‎ D.一氨基丁酸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30.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32.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33.某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是自己却不会讲话。他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脑干 B.大脑皮层的S区 C.大脑皮层的H区 D.小脑 ‎34.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35.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36.下列关于促胰液素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 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 促胰液素通过消化液运输到靶器官 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37.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其兴奋 B.如果信号物质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则其靶细胞可能是生殖器官上的细胞 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3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给肉牛饲喂含生长素的饲料,可以使肉牛快速生长,早日出栏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 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 ‎39.如图表示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④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B.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图中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 D.人体内环境稳态通过图中所体现的神经—体液调节即可实现 ‎40.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表。‎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 mU/L ‎<10 mU/L ‎<10 mU/L ‎10~40 mU/L 注射TRH后 ‎10~40 mU/L ‎10~40 mU/L ‎<10 mU/L ‎>40 mU/L 经诊断甲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病,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病人乙患有垂体功能缺陷病,病人丙患有甲状腺功能缺陷病 B.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TRH与TSH的作用相同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41.(10分)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图中A.B.C合称为____ _,约占人体体液的_ __。‎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中 (填字母)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3)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 ‎(4)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________________能进入血液;________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5)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1-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系统、________系统。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系统、________系统。‎ ‎42.(7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6分)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 如图所示,通常情况下,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器官A是______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__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排卵。‎ 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至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 据图可知,Kp-10________(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___________。‎ ‎44.(10分)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如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 ‎(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________;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________(填“K+”或“Na+”)通道。‎ ‎(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 ‎(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_____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 ‎(4)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其意义是调节________的效率。‎ ‎45.(7分)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如图表示脊髓前角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效应器是由         组成。刺激b处,在图中        (填字母)两处也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2)适宜电刺激作用于a处,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并引起肌肉反应,同时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的支配,其活动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该过程体现了神经活动的    调节作用;这种结构及调节在中枢内广泛存在的意义是          。‎ ‎(3)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其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机体上述有关组织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出现       症状。‎ ‎(4)如图1为神经系统两个轴突末梢连在一根神经纤维上的结构,当兴奋沿轴突向下传递时,两个轴突末梢分别释放神经递质a和b,从而引起离子x、y流向神经纤维内,最后,在神经纤维膜内的A、B、C、D处测得膜电位情况如图2和图3.据图解释正确的是              (填题目中的序号)‎ ‎①图1反映了兴奋在突触传导的单向性         ②离子y是阴离子 ‎③图2反映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的双向性      ④离子x可能是钠离子 ‎ ‎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一)‎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C A D D C D D C C D B D A A A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C B D B C D C C C B B B B D C A A D A ‎ ‎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41. (10分) ‎ ‎(1)内环境 1/3 (2)A (3)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 ‎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5)消化 循环 循环 泌尿 ‎ ‎42.(7分) ‎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43.(6分)‎ Ⅰ.(1)GnRH神经元 垂体 ‎(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 Ⅱ.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增强 ‎44.(10分)‎ ‎(1)组织液 Na+ (2)突触后膜 阴 载体蛋白 ‎ ‎(3)化学信号→电信号 负电位 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 ‎(4)负 突触传递(或兴奋传递、神经调节)‎ ‎45.(7分)‎ ‎(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c、d ‎(2)抑制 负反馈 使神经元的兴奋能及时终止 ‎(3)肌肉持续性收缩(或肌肉痉挛) (4)①②③④‎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