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 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C. 形体微小,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 可以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大量繁殖 ‎【答案】A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A正确;‎ B、病毒不含核糖体,B错误;‎ C、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错误;‎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病毒不能生活在培养基上,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D. 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 ‎【答案】A ‎【解析】细胞学说: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并未提出细胞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B正确;‎ C、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C正确;‎ 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至今未被推翻,D正确。‎ 故选A。‎ ‎3.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B. 草履虫、变形虫、蓝藻都是真核生物 C.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染色质,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前者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后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A、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染色体,A错误;‎ B、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B错误;‎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 D、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但某些原核生物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C。‎ ‎【点睛】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的必要条件,不是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的必要条件。‎ ‎4.下列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A. 核酸 B. 淀粉 C. 磷脂 D. 蛋白质 ‎【答案】B ‎【解析】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磷脂、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A、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A不符合题意;‎ B、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B符合题意;‎ C、磷脂的组成元素有C、H、O、N、P,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蔗糖能够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 B. 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C. 脂肪分子中H的含量少于糖类 D. 维生素D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B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和多糖(糖原、纤维素、淀粉)。‎ 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类。‎ ‎【详解】A、蔗糖需要消化成葡萄糖和果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A错误;‎ B、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B正确;‎ C、脂肪分子中H的含量高于糖类,C错误;‎ D、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错误。故选B。‎ ‎6.某处温泉有“圣水”之美誉,经常洗浴对治疗各种皮肤病、神经衰弱等有特殊的功效。经专家鉴定泉水中含有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微量元素,它们可能是 A. Fe、Mn、Zn、Mg B. Zn、Cu、Mn、Ca C. Zn、Cu、B、Mn D. Mg、Mn、Cu、Mo ‎【答案】C ‎【解析】细胞内根据元素含量的高低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 ‎【详解】A、Mg是大量元素,A错误;‎ B、Ca是大量元素,B错误;‎ C、Zn、Cu、B、Mn均为微量元素,C正确;‎ D、Mg是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C。‎ ‎7.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B. 细胞膜能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C.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 细胞膜能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不同的生物膜的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详解】A、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与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A正确;‎ B、细胞膜不能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酶能提高酶促反应速率,B错误;‎ 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通过,C正确;‎ D、细胞膜能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把细胞与外部环境隔开,D正确。故选B。‎ ‎8.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病菌、细胞碎片和衰老的红细胞。在吞噬细胞中与这些物质的消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为 A. 核糖体 B. 溶酶体 C. 液泡 D. 中心体 ‎【答案】B ‎【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溶酶体称为消化车间,含有多种水解酶;液泡含细胞液,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 ‎【详解】吞噬细胞依赖于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处理入侵的病菌、细胞碎片和衰老的红细胞等。‎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9.能够促使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 蛋白酶 B. 淀粉酶 C. 蔗糖酶 D. 麦芽糖酶 ‎【答案】A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详解】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只有蛋白酶能催化其水解。‎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酶具有专一性,故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本题会误认为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淀粉。‎ ‎10.关于细胞膜的探索历程中相关实验与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C. 科学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D. 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鼠细胞进行融合,表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B ‎【解析】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详解】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即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故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B错误;‎ C、由于酶的专一性,科学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C正确;‎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鼠细胞进行融合,一段时间后,红绿荧光均匀分布,表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B。‎ ‎【点睛】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1.与有氧呼吸相比,下列叙述中无氧呼吸特有的是 A. 需要多种酶参与 B. 释放二氧化碳 C. 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D. 释放大量能量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详解】A、二者均需要多种酶参与,A错误;‎ B、二者均可释放二氧化碳,B错误;‎ C、有氧呼吸是彻底的氧化分解,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C正确;‎ D、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释放少量的能量,D错误。故选C。‎ ‎1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B. 酶能够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C. 酶都在细胞内起作用 D. 酶发挥作用的条件一般较温和 ‎【答案】D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详解】A、某些酶是RNA,在细胞核内合成,A错误;‎ B、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酶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起作用,C错误;‎ D、酶发挥作用的条件一般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D正确。故选D。‎ ‎13.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蛋白的是 A. 乙醇进入胃壁上皮细胞 B. 氧进入肺泡上皮细胞 C. 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 D. 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乙醇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胃壁上皮细胞,不需要载体,A不符合题意;‎ B、氧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肺泡上皮细胞,不需要载体,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人体红细胞,需要载体,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毛细血管,需要载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鉴定还原糖时,应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B. 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C. 用苏丹Ⅲ染液将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染成红色的脂肪滴 D. 观察活细胞中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答案】D ‎【解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鉴定还原糖时,应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A错误;‎ B、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分别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B错误;‎ C、用苏丹Ⅲ染液将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错误;‎ D、观察活细胞中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正确。故选D。‎ ‎【点睛】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混合使用,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需要把两种成分分别加入,不需要加热。‎ ‎15.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倍,在缺氧的条件下,其运输的速度减慢。这说明K+的运输属于 A. 渗透作用 B. 自由扩散 ‎ C. 协助扩散 D. 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倍,在缺氧的条件下,其运输的速度减慢。说明钾离子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且缺氧即能量不足会影响其运输,说明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B. 液泡中含有色素,能参与光合作用 C. 内质网膜上含有蛋白质,是脂质合成的场所 D.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 ‎【答案】B ‎【解析】液泡具单层膜结构,内含细胞液,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详解】A、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支持和保护作用,A正确;‎ B、液泡中含有色素,不能参与光合作用,B错误;‎ C、内质网膜上含有蛋白质,是脂质合成的场所,也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C正确;‎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D正确。‎ 故选B。‎ ‎17.某兴趣小组做了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图A可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B. 图B可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 C. 图C可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是30℃‎ D. 过氧化氢酶不改变反应结束后的生成物总量 ‎【答案】C ‎【解析】A图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可以探究酶的高效性;‎ B图中:自变量是有无酶,可以探究酶的催化作用;‎ C图中: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可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A、图A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可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A正确;‎ B、图B自变量是有无酶,可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 C、图C只能说明过氧化氢酶在30℃时酶活性高于15℃时,不能说明其为最适温度,C错误;‎ D、过氧化氢酶不改变反应结束后的生成物总量,即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点的时间,D正确。故选C。‎ ‎18.下列过程不属于吸能反应的是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 ②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的过程 ‎③葡萄糖与果糖合成蔗糖的过程 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ATP的合成常伴随着放能反应,ATP的水解常伴随着吸能反应。‎ ‎【详解】①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属于放能反应,①符合题意;‎ ‎②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放能反应,②符合题意;‎ ‎③葡萄糖与果糖合成蔗糖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③不符合题意;‎ ‎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属于吸能反应,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9.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C. 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内ATP大量减少 D. ATP分子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 ‎【答案】C ‎【解析】ATP含有一分子腺嘌呤、核糖和三分子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ATP与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需要化学反应均需消耗能量,B正确;‎ C、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内ATP变化不大,水解与合成处于动态平衡中,C错误;‎ D、ATP分子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形成ADP和Pi,D正确。故选C。‎ ‎20.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 B. C、E瓶中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可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 D瓶中的滤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颜色变灰绿色,说明有酒精产生 D. C、E瓶中若加入的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C瓶比E瓶短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左边装置为有氧的环境,右边装置为无氧环境,氢氧化钠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详解】A、A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干扰实验结果,A正确;‎ B、C、E瓶中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不可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因为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酒精遇酸性重铬酸钾会由橙色变为灰绿色,D瓶中的滤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颜色变灰绿色,说明有酒精产生,C正确;‎ D、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故C、E瓶中若加入的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C瓶比E瓶短,D正确。故选B。‎ ‎21.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机盐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自由水能参与细胞内多种化学反应 C.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种子萌发过程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 ‎【答案】B ‎【解析】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详解】A、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自由水能参与细胞内多种化学反应,如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正确;‎ C、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 D、种子萌发过程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变小,D错误。故选B。‎ ‎22.下图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与细胞识别有关 B. 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C. 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 ①②③在细胞膜上是静止的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①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 B、②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有的镶嵌分布,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③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正确;‎ D、①②③在细胞膜上是可以运动的,D错误。故选D。‎ ‎23.下图表示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图中A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激素 B. 乙图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过程 C. 乙图中1和2的识别与结合具有特异性 D. 丙图中胞间连丝仅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甲图表示A细胞释放的信号分子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B细胞;‎ 乙图表示两个细胞通过相互接触进行识别;‎ 丙图表示两个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识别 ‎【详解】A、甲图中A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激素,通过血液运输,A正确;‎ B、乙图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过程,二者通过接触相互识别,B正确;‎ C、乙图中1和2的识别与结合具有特异性,通常同一物种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C正确;‎ D、丙图中胞间连丝具有信息交流、运输等作用,D错误。故选D。‎ ‎24.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者都为双层膜结构 B. 两者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C. 两者都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 D. 含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答案】D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二者均为双层膜结构。‎ ‎【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均为双层膜结构,A正确;‎ B、二者的基质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B正确;‎ C、两者都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线粒体中可以发生化学能到热能的转化,叶绿体中可以发生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C正确;‎ D、含有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动物细胞,D错误。故选D。‎ ‎2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我国宋代理学家周郭颐在《爱莲说》中对莲的赞美词。其中“中通外直”保证了( )‎ A. 莲正常的传粉,受精活动 B. 藕正常的有氧呼吸 C. 藕正常的无氧呼吸 D. 莲正常的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氧气浓度、温度、含水量等。 其中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氧气浓度越高,有氧呼吸越强;温度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行影响细胞呼吸速率。‎ ‎【详解】中通外直指的是莲叶叶柄的中心有一些通气的管道。由此可知,自然界的氧气可以通过这些导管不断的输送地下的藕,进而保证其有氧呼吸,故选B。‎ ‎26.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若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A.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B. 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 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 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答案】D ‎【解析】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红苋菜的叶肉细胞的表皮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而高温使表皮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膜、液泡膜等)被破坏,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进入水中,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紫红色。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在细胞膜有活性时,花青素是不能出细胞的,而失去活性后,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所以花青素能够从细胞内出来。‎ ‎27.下图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脂溶性药物和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应位于脂质体的位置是 A. 脂溶性药物和水中结晶的药物都位于a B. 脂溶性药物和水中结晶的药物都位于b C. 脂溶性药物位于a,水中结晶的药物位于b D. 脂溶性药物位于b,水中结晶的药物位于a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脂质体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磷脂分子的尾部和尾部相连。‎ ‎【详解】由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故水中结晶的药物位于b,脂溶性的药物位于a。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选材,恰当的是 A. 鉴定还原糖时,可用新鲜甘蔗汁替代苹果汁 B. 提取细胞膜时,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比红细胞更简便 C.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与分布时,都可用新鲜的黑藻叶片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 ‎【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鉴定还原糖、蛋白质,观察线粒体等试验应该选择无色的实验材料,避免颜色干扰。‎ ‎【详解】A、甘蔗中的糖为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来鉴定还原糖,A错误;‎ B、提取细胞膜时,只能用人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只含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B错误;‎ C、观察线粒体时,应该选择无色的材料,不能选择新鲜的黑藻叶片,C错误;‎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可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D正确。故选D。‎ ‎29.下图所示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该实验最能说明 A. 细胞核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 B.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C. 细胞核是细胞能量的供应中心 D. 细胞核与细胞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中含有细胞核的部分可以进行正常的分裂分化,不含细胞核部分不能进行分裂分化,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30.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合理的叙述是 A. 实验中温度或pH是自变量,酶的活性是因变量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可用淀粉作为反应物 C.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可用H2O2作为反应物 D. 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答案】D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详解】A、实验中温度或pH是自变量,酶的活性是因变量,酶活性可以通过检测底物的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判断,A正确;‎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可用淀粉作为反应物,酶可以选择淀粉酶,B正确;‎ 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可用H2O2作为反应物,通过检测气泡的多少来判断酶活性,C正确;‎ D、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进行水浴加热,故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D。‎ ‎【点睛】注意: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底物不能选择过氧化氢,鉴定试剂不能选择斐林试剂。‎ ‎31.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这是因为高温会 A. 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 B. 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活性 C. 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 D. 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的结构 ‎【答案】B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和多糖(糖原、纤维素、淀粉)。‎ ‎【详解】新鲜糯玉米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较甜,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化不甜的淀粉。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可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活性,较好地保持甜味。‎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高温、强酸、强碱均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不可逆的变性失活。‎ ‎32.下图表示在最适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胃蛋白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OA段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B. BC段反应速率不再上升,主要受酶数量限制 C. 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AC段曲线将升高 D. 若在B点时pH升高至6,BC段曲线将下降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B点之前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反应物浓度,B点之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量。‎ ‎【详解】A、OA段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A正确;‎ B、BC段反应速率不再上升,说明反应物浓度不再是其限制因素,此时主要受酶数量限制,B正确;‎ C、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酶活性会下降,AC段曲线将下降,C错误;‎ D、若在B点时pH升高至6,酶活性会下降,BC段曲线将下降,D正确。故选C。‎ ‎33.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目的均正确的是 选项 应用 措施 主要目的 A 蔬菜保鲜 零下低温 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 B 水稻生长 定期排水 避免无氧呼吸产物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C 包扎伤口 透气纱布 促进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 D 有氧运动 提倡慢跑 防止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酒精 ‎【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和环境因素(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 ‎【详解】A、蔬菜保鲜应该在零上低温,A错误;‎ B、水稻定期排水,可以避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毒害作用,B正确;‎ C、包扎伤口用透气纱布,可以避免厌氧菌的繁殖,C错误;‎ D、提倡慢跑是为了避免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错误。故选B。‎ ‎【点睛】动物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其产物是乳酸。大多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 ‎34.下列有关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转化为ADP时释放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 B. ATP转化为ADP过程发生在活细胞内的多种场所 C. ADP转化为ATP过程时所需能量都由呼吸作用提供 D.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答案】C ‎【解析】ATP水解过程需要由ATP水解酶的参与,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肌肉收缩、物质合成等过程;ATP合成过程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详解】A、ATP转化为ADP时释放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细胞分裂等,A正确;‎ B、ATP转化为ADP过程发生在活细胞内的多种场所,如细胞质、细胞核均可发生,B正确;‎ C、ADP转化为ATP过程时所需能量由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提供,C错误;‎ 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C。‎ ‎35.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细菌,这种细菌和原始真核生物共生,并在长期的共生中逐渐演化成线粒体,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A. 据内共生起源学说可推测线粒体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 B. 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好氧细菌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C. 线粒体双层膜结构的事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 D. 线粒体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的事实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 ‎【答案】D ‎【解析】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叶绿体均来自原核生物。是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原核生物形成。‎ ‎【详解】A、原核生物含有DNA、RNA和核糖体,故据内共生起源学说可推测线粒体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A正确;‎ B、原始真核生物通过胞吞吞噬好氧细菌,该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 C、内共生学说认为真核细胞吞噬细菌形成,会形成双层膜的线粒体,故线粒体双层膜结构的事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C正确;‎ D、原核生物细胞中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故线粒体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的事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D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6.下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明显不同的是____________。‎ ‎(2)乙图为胰岛素分子示意图,该蛋白质至少含有_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含有______个肽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由此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____功能。‎ ‎(3)丙图所示化合物为人DNA的部分片段,其中结构4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由于DNA是人体细胞内的_______物质,不同人的DNA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因此在案件侦破时可采用DNA指纹法锁定犯罪嫌疑人。‎ ‎【答案】 葡萄糖 纤维素 2 49 调节生命活动(或信息传递)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遗传(或携带遗传信息) 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或携带的遗传信息或碱基对排列顺序)‎ ‎【解析】甲图中: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 乙图中:该蛋白质含有51个氨基酸,共形成2条肽链。‎ 丙图中:1表示磷酸,2表示腺嘌呤,3表示脱氧核糖,4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详解】(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均为多糖,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其中淀粉和糖原均为能源物质,纤维素不是能源物质,故纤维素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明显不同。‎ ‎(2)乙图为胰岛素分子示意图,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故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肽键的数目为51-2=49个。胰岛素具有调节作用,如可以降低血糖。‎ ‎(3)丙图所示化合物为人DNA的部分片段,其中结构4(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故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NA是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同人的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即具有特异性,因此在案件侦破时可采用DNA指纹法锁定犯罪嫌疑人。‎ ‎【点睛】蛋白质中氨基或羧基的最小数目=肽链数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 ‎37.下图表示细胞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该细胞相比,大肠杆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含有DNA的结构有[①]和[___];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 _________ ];结构⑥的功能是_________。‎ ‎(3)如果该细胞能分泌抗体,在抗体的合成、加工和包装过程中,依次经过[ _________]结构,并主要由[___ ]提供能量,由此体现了细胞器之间的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细胞表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图中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____]。如果图中还观察到________(细胞器),则该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答案】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⑤ ①③⑦⑧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⑧→③ ① 协调配合(或分工合作) ② 叶绿体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线粒体,②是中心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核糖体,⑤是染色质,⑥是核仁,⑦是核膜,⑧内质网。‎ ‎【详解】(1)该细胞含有细胞核,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图中①线粒体和⑤染色质均含有DN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如①③⑦⑧;⑥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如果该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④核糖体,需要经过⑧内质网、③高尔基体的加工,经细胞膜排出体外,该过程需要①线粒体提供能量,该过程体现了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含②中心体;自养生物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点睛】高等植物相对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中心体;低等植物同时含有细胞壁和中心体。‎ ‎38.某兴趣小组在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O2,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请回答:‎ ‎(1)O2浓度为a时,酵母菌进行_______呼吸;O2浓度为b时,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有__________和________;O2浓度为c时,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了_______mol的O2。‎ ‎(2)O2浓度为d时,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O2结合形成______,同时释放大量的_________,此过程需要附着在___________上的酶进行催化。‎ ‎(3)据图分析,酵母菌无氧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酵母菌使葡萄汁发酵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无氧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 9 [H](或NADH) H2O 能量 线粒体内膜 随着O2浓度的增大,酵母菌无氧呼吸强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过多,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解析】由图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产生的酒精量,说明此时只有无氧呼吸;氧气浓度在a-d之间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产生的酒精的量,说明此时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d时,产生的酒精的量=0,说明此时只有有氧呼吸。‎ ‎【详解】(1)O2浓度为a时,酒精的生成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b时,酵母菌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此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均可产生CO2;O2浓度为c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6mol,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5-6=9mol,故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为9mol。‎ ‎(2)O2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与O2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3)由图可知,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酵母菌无氧呼吸强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4)用酵母菌使葡萄汁发酵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过多,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所以发酵会停止。‎ ‎【点睛】对于酵母菌,只有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有无氧呼吸时,不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小于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也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和酒精的生成量来判断:只有有氧呼吸时,酒精的生成量为0,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0;只有无氧呼吸时,酒精的生成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酒精的生成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 ‎39.为探究植物A能否移植到某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质壁分离实验,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测定植物A根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 请回答:‎ ‎(1)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________,因此,植物细胞可以通过__________吸水和失水。 ‎ ‎(2)植物A根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的体积变化是________。‎ ‎(3)第2、3、4组根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则某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______mol/L。‎ ‎(5)研究小组拟进一步测定植物A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应在__________________蔗糖浓度之间, 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蔗糖溶液进行重复上述实验。‎ ‎【答案】原生质层 浓度差 渗透作用 逐渐变小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更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0.15 0.15mol/L~0.2 mol/L 一系列浓度梯度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会增大;再用清水处理,会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细胞液浓度会减小。‎ ‎【详解】(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 ‎(2)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液泡的体积变小。‎ ‎(3)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更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所以第2、3、4组根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4)由图表信息可知,该植物只有在0.15 mol/L的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为了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避免细胞发生过度失水死亡,故某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0.15mol/L。‎ ‎(5)由于植物A在0.15mol/L的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而在0.2mol/L的蔗糖溶液中刚刚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该植物的细胞液浓度在0.15-0.2 mol/L,故应在0.15-0.2 mol/L蔗糖浓度之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进行重复上述实验。‎ ‎【点睛】可以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同种植物细胞,其细胞液浓度处于不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之间,可以进一步缩小浓度范围进行探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