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其分子式为。下列与青蒿素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 A. 磷脂 B. 脱氧核糖 C. 血红蛋白 D. 叶绿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中四大类有机物为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元素组成有且仅有C、H、O。脂质包括磷脂、脂肪、胆固醇、性激素等,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P,其它脂质为C、H、O。蛋白质的结构单元是氨基酸,元素组成为C、H、O、N,有些还含有P、Fe、S等。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元素组成为C、H、O、N、P。 【详解】A、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P,A错误; B、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为C、H、O,与青蒿素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B正确; C、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为C、H、O、N、S、Fe ,C错误; D、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为C、H、O、N、Mg ,D错误。 故选B。 2.下列糖类中属于二糖的是 ( ) A. 糖原 B. 淀粉 C. 蔗糖 D. 纤维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糖原属于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A错误; BD、淀粉、纤维素属于植物特有的多糖,B、D错误; C、蔗糖属于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C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人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眠的动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高 - 30 - B. 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 C. 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剩余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D. 血液中浓度较高时会出现肌肉乏力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主要包含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约占1%- 1.5%,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在细胞内、细胞之间、生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可溶解许多物质和化合物;可以参与物质代谢。结合水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相结合,失去流动性。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它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 【详解】A、冬眠的动物体内代谢减弱,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低,A错误; B、细胞内的结合水不是溶剂,B错误; C、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剩余物质主要是有机物, C错误; D、血液中浓度较高时会出现肌肉乏力现象,D正确。 故选D 4.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 B. 丙酮酸 C. 性激素 D. 麦芽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脂质又称脂类,是脂肪及类脂的总称,这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溶剂(醇、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严格地说,脂质不是大分子,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如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那么大,而且它们也不是聚合物。脂质包括油脂、磷脂、植物蜡、胆固醇、性激素等。 【详解】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丙酮酸是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不属于脂质,性激素属于脂质,麦芽糖属于糖类。 故选C。 - 30 - 5. 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有机化合物是 ( ) A. 水 B. 蛋白质 C. 糖类 D. 脂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内各类化合物及含量: 化合物 质量分数/% 水 占85~90 蛋白质 占7~10 脂质 占1~2 无机盐 占1~1.5 糖类和核酸 占1~1.5 【详解】由分析可知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故选B。 6.根据组成单糖的碳原子数目,可将单糖分为五碳糖和六碳糖等。组成DNA的五碳糖是( ) A. 核糖 B. 葡萄糖 C. 脱氧核糖 D. 麦芽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而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组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前者所含的碱基为A、T、C、G,后者所含的碱基为A、U、C、G。 【详解】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故选C。 - 30 - 7.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等创立了细胞学说 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C. 人体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大肠杆菌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和核膜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或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生物仅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拟核区。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等。细胞学说的建立:德国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德国人施旺提出“所有的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另一位德国人菲尔肖作出另一个重要的论断: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于已存在的细胞。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等创立了细胞学说,A正确;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错误; C、人是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由细胞间配合完成,C错误; D、大肠杆菌没有核膜,没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A。 8.下列物质或结构中,肺炎双球菌不具有的是( ) A. 细胞壁 B. DNA C. 核糖体 D. 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或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生物仅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拟核区。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等。 【详解】肺炎双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DNA、核糖体,而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结构。 故选D。 - 30 - 9.下列属于细胞膜主要成分的是( ) A. 胆固醇 B. 磷脂 C. 相应的酶 D. 脂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也称质膜,是围绕在细胞外层,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结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动物细胞膜中还有胆固醇。磷脂分子双层排列,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统称为膜蛋白,通常细胞的功能越多,其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来实现。 【详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故选B。 10.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既含叶绿体又含线粒体 B. 都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C. 都由单层膜构成 D. 只有线粒体具有增大膜面积的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A项错误;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B项正确; 二者均有双层膜构成,C项错误; 叶绿体通过类囊体薄膜增大膜面积,D项错误。 11.有人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的“大脑”,其主要理由是( ) A. 核膜含4层磷脂分子 B. 核孔对物质进出核具有选择性 C. 核仁与rRNA的合成有关 D. 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如表所示。 - 30 - 结构 形态/成分 功能 核膜 双层膜 细胞核的边界,外层膜常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 核孔复合体 蛋白质 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的通道 核仁 球形或椭球形 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 核基质 以蛋白质为主的网络结构 为细胞核提供支架,多种酶的结合位点,与核内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装配等密切相关 染色质 DNA+RNA+蛋白质,细胞分裂时凝聚为染色体 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 【详解】有人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的“大脑”,说明细胞核极其重要,主要是因为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控制中心。 故选D。 12.仔细识别以下四种细胞器,错误的说法是( ) A. 甲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B. 乙是由单层膜围成的网状结构 C. 丙中可能含有色素 D. 丁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表中所示。 名称 有(层数)/无膜 存在部位 形态/组成 功能 - 30 - 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 单层 真核生物 一系列片状的膜囊和管状的腔组成 加工运输蛋白质 光面内质网 单层 真核生物 管状的腔组成 运输蛋白质和合成脂质的重要场所 高尔基体 单层 真核生物 一系列扁平的膜囊和大小不一的囊泡 主要对内质网运入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植物细胞中还有合成纤维素,参与细胞壁构建的功能。 液泡 单层 植物 内含水溶液的泡状细胞器 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调节细胞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离子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中心体 无 动物、低等植物 两个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膜、核膜与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A、甲是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A错误; B、乙是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网状结构,B错误; C、丙为液泡,可能含有色素,C错误; D、丁为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正确。 故选D。 - 30 - 13. 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会明显影响细胞吸收 A. 氧气、甘油 B. 脂肪酸、水 C. 葡萄糖、水 D. 钾离子、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呼吸酶抑制剂会影响主动运输。 【详解】氧气、甘油是自由扩散,不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脂肪酸、水是自由扩散,不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葡萄糖是主动运输,水是自由扩散,C不符合题意; 钾离子、氨基酸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呼吸作用,减少能量供应,故会影响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14.关于人的唾液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可以降低特定反应的活化能 C. 在人胃内不发挥作用 D. 高温、低温都会使其失去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酶的作用特点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详解】A、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B正确; C、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宜PH是7左右,胃液中的pH较低,唾液淀粉酶在胃液中由于pH过低而失去活性,C正确; D、低温会使酶活性降低,但是不会使酶失去活性,D错误。 - 30 - 故选D。 15.下图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小分子,则图中的b可表示( ) A. DNA酶 B. 蔗糖酶 C. 蛋白酶 D. 麦芽糖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b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因此b是酶,a与1分子水生成了2个相同的基本单位c,a是反应底物,c是生成物,a由2个相同的基本单位组成。 【详解】A、DNA酶可以将DNA水解成为脱氧核苷酸,不符合题图信息,A错误; B、蔗糖是二糖由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构成,水解后的2个单糖不同,B错误; C、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等不同产物,不符合题图信息,C错误; D、麦芽糖是二糖,由2个葡萄糖分子组成,因此a是可以麦芽糖,b是麦芽糖酶,c是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点睛】分析题图和题干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不同二糖的组成单位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ATP不含有磷酸 C.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D. 植物细胞夜间不能生成ATP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 30 - 【详解】A、ATP为直接能源物质,能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A正确; B、ATP含有磷酸,B错误; 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C错误; D、植物细胞夜间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生成ATP,D错误。 故选A。 17.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 ) A. 黄光和蓝紫光 B. 红光和蓝紫光 C. 绿光和红光 D. 黄光和绿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色素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和转化光能的重要物质,色素的提取常采用菠菜为原料,光合色素是脂溶性的,因此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都采用有机溶剂。光合色素主要分为两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通过有机溶剂将植物中的光合色素提取出来,再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将各种色素分开,分别配成溶液,然后用一束光照射色素溶液,再用三棱镜将通过溶液光线分成光谱,哪种波长的光少了就说明哪种光被吸收了。 【详解】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故选B。 18.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 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C. 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D. 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答案】A 【解析】 - 30 - 由图可知,①是光合色素,②是氧气,③是三碳化合物,④是ATP。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项正确;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项错误;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H]还原为(CH2O),C项错误;④是ATP,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生成,D项错误。 19.为提高温室栽培的番茄和黄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增施氮肥和磷肥,促进茎叶生长,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B. 提高温室中CO2浓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 D. 制作温室的薄膜改成绿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凡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都能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增施氮肥和磷肥,促进茎叶生长,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增加有机物的合成量,进而提高产量,A正确; B、提高温室中CO2浓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有机物的合成量,B正确; C、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可增加有机物的合成量,C正确; D、叶绿体中的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绿光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因此温室的薄膜改成绿色不能提高产量,D错误。 故选D 20.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 ) A. 与氢结合生成水 B. 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C. 在叶绿体中被消耗 D. 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或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通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如表所示。 第一阶段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 30 - 第二阶段 丙酮酸+H2O→CO2+[H]+能量(少) 第三阶段 [H]+O2→H2O+能量(多) 【详解】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入细胞的氧将与氢结合生成水。 故选A。 21.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 葡萄糖→丙酮酸 B. 丙酮酸→酒精+CO2 C. ADP+Pi+能量→ATP D. H2O→H++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葡萄糖→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丙酮酸→酒精+CO2是无氧呼吸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在细胞质基质可以合成少量ATP,在线粒体内可以合成大量ATP,C正确; D、H2O→H++O2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细胞呼吸类型和过程的理解.细胞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22.水稻根细胞无氧呼吸不能产生的物质是( ) A. CO2 B. 丙酮酸 C. 乳酸 D. 酒精 【答案】C 【解析】 - 30 - 【分析】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乙醇发酵(无氧呼吸) 乳酸发酵(无氧呼吸)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丙酮酸+[H]→CO2+乙醇 丙酮酸+[H]→乳酸 举例: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举例: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乳酸菌等 【详解】水稻为高等植物,无氧呼吸可产生CO2、丙酮酸、酒精,不能产生乳酸。 故选C。 2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应持续通气 B. 降低温度、保持干燥有利于植物种子安全储藏 C. 松土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 D. 水稻田定期排水是为了防止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烂根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 2、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 3、农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详解】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若持续通气,则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A错误; B、植物种子安全储藏的环境是低温、干燥,低氧,以抑制细胞呼吸,B正确; C、中耕松土可增加土壤通气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根对离子的吸收,C正确; - 30 - D、稻田中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造成细胞的毒害作用,因此水稻要定期排水,D正确。 故选A。 24.下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丙两试管加入干酵母后应煮沸 B. 实验自变量为是否通入O2 C. 实验因变量为是否产生CO2 D. 气泵泵入的气体应先除去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或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通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可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乙醇发酵(无氧呼吸)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丙酮酸+H2O→CO2+[H]+能量(少) 丙酮酸+[H]→CO2+乙醇 [H]+O2→H2O+能量(多) - 30 - 【详解】A、乙、丙两试管加入干酵母后应加温水活化,不能煮沸,煮沸酵母菌会死亡,A错误; B、实验自变量为是否通入O2,B正确; C、实验因变量为产生CO2的多少或是否产生酒精,C错误; D、气泵泵入的气体是为酵母菌提供氧气,不需要除去O2 ,D错误。 故选B。 25.细胞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征是( ) A. 有纺锤体出现 B. 有核膜、核仁的消失 C. 有染色体出现 D. 有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详解】细胞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征是有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故选D。 26. 染色单体的形成消失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 A. 前期、后期 B. 间期、末期 C. 间期、后期 D. 前期、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 30 - 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1、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由于DNA分子的复制,形成染色单体; 2、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 故选C。 27.下列属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同之处的有( ) A. 染色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B.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C. DNA的复制时间不同 D. 中期的特点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与动物有丝分裂的区别如表所示。 时期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 无中心体的复制 G2期已有一对中心体 前期 由纺锤丝组成纺锤体 中心体分开,其间有纺锤丝相连 末期 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质 从“赤道面”向内凹陷,形成环沟,最后两个细胞分开 【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同之处有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以及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 故选B。 28.小鼠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和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 20个,20条 B. 40个,40条 - 30 - C. 20个,40条 D. 40个,0条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以体细胞中DNA数目为2c、染色体数目为2n为例: 项目 时期 染色体形态变化 核DNA分子数目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分裂间期 2c→4c 2n 0→4n 分裂前期 4c 2n 4n 分裂中期 4c 2n 4n 分裂后期 4c 4n 0 分裂末期 4c→2c 4n→2n 0 【详解】小鼠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和染色单体数分别是40个和0条。 故选D。 29. 下图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 B. ②过程发生在分裂末期 C. a 染色体上有2 个DNA 分子 D. b、c 染色体上无染色单体 - 30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①过程为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故A正确。 B、②过程为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分裂后期,故B错误。 C、a 染色体上有2个单体,2个DNA,故C正确。 D、b、c 染色体上无染色单体,故D正确。 故选B。 30.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经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逐渐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细胞癌变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凋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故选B。 【点睛】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 31. 李白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下列哪项 A. 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从而妨碍物质交流和传递 B. 细胞内的水分增多 C.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D.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 30 - 【详解】A、该过程是细胞衰老的过程,细胞内的色素会逐渐积累,会影响物质交流和传递,故A正确。 B、细胞内的水分会减少,故B错误。 C、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内呼吸速率会减慢导致代谢减慢,故C正确。 D、细胞膜的通透性会改变,故D正确。 故选B。 32.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B.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过程中 D.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A正确; B、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细胞内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分化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C错误; D、生物体内的细胞有三种状态,一是继续分裂,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二是暂不分裂,如植株上受顶芽抑制的侧芽细胞,三是不再进行细胞周期而发生分化,如人体的红细胞、神经细胞等,D错误。 故选A。 【点睛】易错点分析: 1.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2.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不是DNA发生改变,不会产生变异. 3.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 4.体细胞有的持续分裂,有的暂不分裂,有的不再分裂. 33.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取“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实质就是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这时的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 A. 分裂期间期 B. 分裂期中期 C. 分裂期后期 D. 分裂间期 【答案】D 【解析】 - 30 - 【分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G1期主要是合成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及核糖体在增生;S期进行DNA的复制;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DNA复制在间期里的S期进行,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这时的肿瘤细胞就停留在分裂间期。 故选D。 【点睛】熟记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应物质的变化及合成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下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某同学在用高倍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观察目标模糊不清,此时应该调节( ) A. ② B. ③ C. ⑤ D. 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们的放大本领。显微镜的一般操作步骤为:①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②对光,放置薄片标本,调节焦距。③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调节焦距。图中①为物镜转换器,②为物镜,③为通光孔,④为目镜,⑤为粗准焦螺旋,⑥为细准焦螺旋,⑦为反光镜。 - 30 - 【详解】某同学在用高倍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观察目标模糊不清,此时应该调节⑥细准焦螺旋。 故选D。 【点睛】熟记显微镜的结构以及操作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下图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装置图,为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 )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研究酶的特性有很多实验,如常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来验证酶的高效性,而FeCl3溶液组作为条件对照。实验设计需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 【详解】为验证酶具有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无关变量如温度应保持一致,因此选择③和④比较合适。 故选D。 【点睛】把握实验设计的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下列可用于检测脂肪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 A.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 斐林试剂;砖红色 C. 碘液;蓝色 D. 双缩脲试剂;紫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 30 - 有机物的结构不同,相关的检测试剂也不同,如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紫色),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砖红色),碘液检测淀粉(蓝色),苏丹Ⅲ染液检测油脂(橘黄色)等。 【详解】检测脂肪的试剂是苏丹Ⅲ染液,反应呈现的颜色是橘黄色。 故选A。 【点睛】熟记物质检测的试剂和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7. 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 A.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B.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C. 分子量最小 D. 分子量最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是四种色素被分离的原因。故选A。 38.将新鲜的绿色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和部位②的颜色分别是 A. 无色、绿色 B. 红色、绿色 C. 红色、无色 D. 红色、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裂,发生的条件是细胞外液大于细胞液,细胞失水.图中①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细胞外液,②原生质层。 - 30 -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图中①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细胞外液,②是原生质层。而本实验的细胞外液是含有少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该细胞外液可以到达①处,①为红色;由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红色的细胞外液不能到达②处,而②是苔藓植物的原生质层,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该处为绿色。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注意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通透性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9.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器材不需要的是( ) A. 显微镜 B. 酒精灯 C. 玻璃皿 D. 剪刀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有丝分裂实验的过程,根据过程联系所用器材。 【详解】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显微镜、玻璃皿和剪刀等,不需要酒精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0.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解离和压片过程都有助于细胞分散开来,利于观察 B. 漂洗过程所用到的试剂为盐酸和酒精 C.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后期 D. 可观察到一个细胞从间期到末期的连续分裂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选材、解离(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压片(使细胞分散)、观察. - 30 - 2、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详解】解离和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利于观察,A正确;解离过程所用到的试剂为盐酸和酒精,B错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C错误;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从间期到末期的连续分裂过程,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是将高等动、植物细胞拼接在起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填序号),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填序号)。 (3)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中(填序号)。 (4)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等动物细胞没有,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细胞膜 (2). ⑦ (3). ④ (4). ③ (5). ⑤⑥⑦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题图是将高等动、植物细胞拼接在一起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细胞膜,②是核糖体,③是细胞核,④是线粒体,⑤是液泡,⑥是细胞壁,⑦是叶绿体。 【详解】(1)图中①表示的结构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系统”的边界。 - 30 - (2)题图各结构中,⑦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一种细胞器,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④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95%来自该结构,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 (3)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③细胞核中。 (4)题图各结构中,高等动物细胞没有,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是⑥细胞壁、⑦叶绿体和⑤液泡。 【点睛】本题结合将高等动、植物细胞拼接在一起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和功能、明确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42.图甲表示植物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属于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 (2)图甲中有氧呼吸包括过程________(填序号),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 (3根据图乙分析,限制b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 【答案】 (1). 光反应 (2). 叶绿体基质 (3). ②④ (4). 线粒体内膜 (5). 温度 【解析】 【分析】 - 30 -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有氧呼吸是指细胞或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通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如表所示。 第一阶段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第二阶段 丙酮酸+H2O→CO2+[H]+能量(少) 第三阶段 [H]+O2→H2O+能量(多) 【详解】(1)图甲中过程①中有水的光解,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③为CO2的还原,属于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图甲中有氧呼吸包括过程②为呼吸第三阶段(水的生成)、④为呼吸第一、二阶段(葡萄糖的分解及二氧化碳的生成)。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3)根据图乙分析,只要温度上升,光合速率即变大,因此限制b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点睛】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要学会从图形中读取信息,如图乙中b点的限制因素,考查学生对曲线的分析能力。 43.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时期(填字母)。 (2)O→B时段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 - 30 - (3)图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_______。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2中的具体时段是________段。 【答案】 (1). DE (2). DNA复制 (3). 蛋白质合成 (4). 2:1:2 (5). C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G1期主要是合成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及核糖体在增生;S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分为前、中、后、末,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着丝粒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图2中OA为G1期,AB为S+ G2期,BC为前期,CD为中期,DE为后期,EF为末期。 【详解】(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为有丝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发生在图2中的DE时期。 (2)O→B时段为间期,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 (3)图中B→C时段为前期,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因此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2:1:2。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为中期,位于图2中的具体时段CD段。 【点睛】熟记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变化及染色体的行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4.图甲~丁表示用新鲜菠菜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个主要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30 - (1)图甲~丁中,实验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2)观察图中试剂a的颜色是_______,图甲步骤为增加滤液细线上色素含量,需要_______。 (3)步骤丙中,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那么最上面一条色素带的色素名称是_______。 (4)在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有同学按下列方法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有_______(在a~d中选择填空)。 a.用蒸馏水替代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b.在充分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碳酸钙 c.用定性滤纸替代尼龙布过滤研磨液 d.沿铅笔线连续数次画滤液细线 【答案】 (1). 乙、丁、甲、丙 (2). 无色 (3). 重复画线 (4). 胡萝卜素 (5). abcd 【解析】 【分析】 色素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和转化光能的重要物质,色素的提取常采用菠菜为原料,光合色素是脂溶性的,因此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都采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色素提取和分离的主要步骤为:研磨、过滤、画滤液细线、纸层析分离。图中甲为画滤液细线,乙为加入无水乙醇研磨,丙为纸层析法分离,丁为过滤获得滤液。分离出来的色素在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1)图甲~丁中,实验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乙、丁、甲、丙。 (2)观察图中试剂a为无水乙醇,颜色是无色。图甲步骤为增加滤液细线上色素含量,需要重复画线。 (3)步骤丙中,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那么最上面一条色素带的色素名称是胡萝卜素。 - 30 - (4)色素为脂溶性,不溶于水,a错误;碳酸钙可以保护叶绿素不被细胞中的有机酸溶解,需要在研磨时加入,b错误;定性滤纸过滤,会让色素等吸附在滤纸上,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c错误;沿铅笔线数次画滤液细线可以增大色素附着量,但连续画可能会使色素扩散,导致起点不一致,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应该等吹干了再画,不能连续划线,d错误。故选abcd。 【点睛】熟记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原理、步骤及实验结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实验操作应关注细节,如最后操作方法合理性的判断,平时学习时应注重分析。 - 30 - - 3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