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5免疫调节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5免疫调节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五) 免疫调节 ‎[基础练]‎ ‎1.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D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有抗体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2.(2019·重庆调研)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C [图中a为T细胞,b为B细胞,c和d分别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d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DNA是相同的,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 ‎3.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机体对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预防接种主要与 ‎①②③④⑤⑧有关 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内DNA分子的数量减少 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C [图中的细胞A、B分别是吞噬细胞和T细胞;机体对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免疫预防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遗传物质保持不变;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刺激记忆细胞,发生更强、更快的二次免疫反应。]‎ ‎4.(2019·山西太原一模)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的,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B.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入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 D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被蛇咬伤后注入的抗蛇毒血清是抗体,不是抗原;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 ‎5.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D [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 ‎6.(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柯萨奇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经病毒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B.入侵的病毒与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清除 C.初次接种柯萨奇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分泌出大量抗体 C ‎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沉淀物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二次免疫反应中,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初次接种柯萨奇病毒疫苗后,T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7.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 B.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 C.HIV只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所以患者体内无HIV抗体 D.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D [艾滋病属于一种传染病,母婴传播是传播途径之一,但并非遗传病;HIV对T细胞有破坏作用,可逐渐使艾滋病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最终使病人无法抵抗病毒、细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因恶性肿瘤死亡说明免疫系统失去其应有的监控和清除功能;HIV在侵入机体时,既能引发细胞免疫,又能引发体液免疫,故患者体内存在HIV抗体;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8.(2019·河南洛阳一模)下列关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释放抗体的免疫细胞不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B.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T细胞只参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C.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能将含抗原的细胞及其抗原消灭 D.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吞噬细胞和B细胞等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A [能释放抗体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只能使含抗原的细胞裂解死亡并释放出抗原,并不能将抗原消灭;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 ‎9.(2019·山西太原一模)病毒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 ‎(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_____________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刺激T细胞,T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细胞。‎ ‎(2)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免疫系统的T细胞,引起___________综合征。科学家将病毒群引诱到“陷阱细胞”中,使其无法繁殖,选择人类成熟的红细胞制备“陷阱细胞”,从结构角度看其原因是成熟的红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CD4分子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_________。设计“陷阱细胞”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外源CD4基因导入早期红细胞中。‎ ‎(3)另外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是:一种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AZT的药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___________过程,从而达到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 解析 ‎ ‎(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刺激T细胞,T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形成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免疫系统的T细胞,会使免疫系统被破坏,进而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从细胞结构上考虑,选择人类成熟的红细胞制备“陷阱细胞”的原因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细胞膜外表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CD4分子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由此可推知CD4分子最可能的成分是糖蛋白;人体内T细胞和早期红细胞中含有的基因(遗传物质)是相同的,所以设计“陷阱细胞”时不需要将外源CD4基因导入早期红细胞中。‎ ‎(3)HIV属于逆转录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特有的组成单位。一种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由此可推测AZT的药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逆转录过程,从而达到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 答案 (1)吞噬 效应T细胞和记忆 淋巴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 (2)获得性免疫缺陷 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糖蛋白  不需要 (3)逆转录 ‎10.(2019·河南郑州调研)寨卡病毒是RNA病毒,该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神经元,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一个神经元能通过轴突末端与其自身树突形成突触进行调节,这体现了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________调节。‎ ‎(2)研制中的寨卡DNA疫苗含有一段根据寨卡病毒设计的DNA片段,注射到猕猴体内后,某些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寨卡病毒的小粒子,这些小粒子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据此分析,DNA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区别之一是DNA疫苗本身不能充当________________,不直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有报道称,寨卡病毒感染成年人,可引起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引发中风,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端后,又传递给自身树突,体现了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2)根据寨卡病毒设计的DNA片段注射到猕猴体内后,会表达产生类似寨卡病毒的小粒子,这些小粒子可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NA疫苗本身不能充当抗原,其表达的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1)基因选择性表达 反馈 (2)记忆(B)细胞、浆细胞 抗原 (3)自身免疫病 ‎[能力练]‎ ‎11.(2019·河南新乡一模)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于预防感染的有效性。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步骤,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将病毒脱毒处理制成疫苗 B.b表示将疫苗注射给乙组小鼠 C.c表示乙组小鼠再次感染该病毒 D.c和d不属于对照实验 D [c表示接种过疫苗的乙组小鼠再次感染该病毒,d表示直接给甲组小鼠注射病毒,故c和d属于对照实验。]‎ ‎12.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该区域细胞有赦免基因的表达,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凋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来器官的排斥主要靠体液免疫完成 B.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是使胚胎移植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 C.赦免基因的启动,使得人体效应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出现异常现象 D.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免疫抑制剂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 B [外来器官的排斥主要靠细胞免疫完成;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是使胚胎移植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效应T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免疫抑制剂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不敏感。]‎ ‎13.(2019·山东实验中学诊断)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B [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识别的物质不同,所以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同;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B细胞,然后增殖分化得到浆细胞;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起攻击;细胞的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受环境影响。]‎ ‎14.(2018·河南重点高中质检)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B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的,所以该病是自身免疫病;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从图中可以看出抗体和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相同的受体,故推断抗体可能和激素B一样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甲分泌抗体,使该病的病情得到缓解。]‎ ‎15.(2019·河南八市测评)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____________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 ‎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___________。‎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组别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i__________;‎ ii__________;‎ 对照组1‎ iii__________;‎ iv_________;‎ 对照组2‎ 同ii 同ii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_________。‎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 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 思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据图1可知,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乙和对照组,故应选取甲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 ‎(3)据图2可知,单克隆抗体和病毒混合,加入单抗Ⅲ、Ⅴ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较低,因此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Ⅲ、Ⅴ。‎ ‎(4)①为检测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设计实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表格中使用的抗体i~iv依次为B、A、无关抗体、A或A、B、无关抗体、B。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5)一个抗原的表面不只有一个抗体结合位点,可能有多种,目的就是让抗原最终和抗体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样就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有三种思路,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 答案 (1)抗原 特异 (2)甲 (3)Ⅲ和Ⅴ (4)①i.B ii.A  iii.无关抗体 iv.A 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5)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任选两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