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3.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时间(h)‎ ‎0‎ ‎1‎ ‎2‎ ‎3‎ ‎4‎ 胰岛素含量(μU/mL)‎ ‎14.2‎ ‎12.0‎ ‎8.9‎ ‎7.5‎ ‎6.2‎ 胰高血糖素(pg/mL)‎ ‎65‎ ‎100‎ ‎153‎ ‎220‎ ‎420‎ A.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B.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4.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5.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6.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7.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 ‎①年龄组成 ②种间关系 ③种群密度 ④垂直结构 ⑤水平结构 ‎⑥物种多样性 ⑦优势种 ⑧物种丰富度 ⑨性别比例 ⑩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②④⑤⑥⑧ B.②③④⑤⑦⑧ C.②④⑤⑥⑦⑧ D.④⑤⑥⑦⑧⑨‎ ‎8.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利用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9.下面是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 ‎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1.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调节机体稳态的示意图,其中A、B、C、D、E代表信息分子,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 ‎(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后,膜两侧电位差会发生变化,产生兴奋,此时用电流表去测量电位情况,结果应是图2   (填A或B)所示.且由这种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方向为单方向是由于  结构所致.‎ ‎(2)信息分子B为促甲状腺激素,它的分泌量受到  和  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3)信息分子C为  ,①具体的生理变化是减少尿量,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4)据图可知,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2.图甲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示意图,图乙是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示意图.‎ ‎(1)图甲中,正常情况下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的  进入突触间隙,从而引起  兴奋.当a﹣银环蛇毒进入突触间隙时,将占据  的位点,阻止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神经冲动传导受阻.‎ ‎(2)图乙中,细胞②的名称是  ,细胞③④⑤中,具有识别特异性的是  .‎ ‎(3)图乙表明,人体免疫细胞清除a﹣银环蛇毒的主要途径有:第一条是细胞①  吞噬毒素后溶酶体中的酶将毒素分解;第二条是细胞⑤浆细胞分泌的  与毒素结合使其失活.‎ ‎13.金银花开花颜色先白后黄,所以叫金银花.茎不能直立生长,需要缠绕支柱上升(如图所示),缠绕现象主要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 ‎(1)茎缠绕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缠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刺激,生长素浓度   (>、<、=)外侧浓度,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相对较  ‎ ‎(高、低),所以外侧生长速率  (快、慢).‎ ‎(2)茎的生长除与生长素有关外,还与赤霉素和  相关,在此过程中,后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和  .‎ ‎(3)白色金银花两三天后才变黄色,为证明是否是乙烯的作用,特设计实验如下:‎ ‎①取  色金银花若干,随机均分两组,编号为a、b;‎ ‎②a组施加适量蒸馏水,b组施加  ,其他条件适宜;‎ ‎③24h后  .‎ 结果分析:‎ ‎④  ,则与乙烯的相关性不大;‎ ‎⑤  ,则白色变黄色与乙烯相关.‎ ‎14.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生物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1)该生态系统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共有  条食物链,试举一例说明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  .‎ ‎(2)若海葵增重a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浮游植物  kg.‎ ‎(3)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成为了优势种,原因是  ,当除去全部海星后,它就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 ‎(4)由于搞海滩旅游开发,使岩石海岸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这种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填初生或次生).该生态系统也并未因此崩溃,这体现了生态系统  稳定性.‎ ‎ ‎ ‎2016-2017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故选:D.‎ ‎ ‎ ‎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根据图解可知,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III表示泌尿系统,①消化吸收、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 ‎【解答】解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消化吸收进入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再进入血液和淋巴,B错误;‎ C、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 故选:B.‎ ‎ ‎ ‎3.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时间(h)‎ ‎0‎ ‎1‎ ‎2‎ ‎3‎ ‎4‎ 胰岛素含量(μU/mL)‎ ‎14.2‎ ‎12.0‎ ‎8.9‎ ‎7.5‎ ‎6.2‎ 胰高血糖素(pg/mL)‎ ‎65‎ ‎100‎ ‎153‎ ‎220‎ ‎420‎ A.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B.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解答】解:A、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需分解血糖氧化供能,血糖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会通过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很快恢复,不会持续下降,A错误;‎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拮抗作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减少,B错误;‎ C、为维持血糖浓度在相对平衡状态,需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作用,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 D、当血糖下降时,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同时促进脂肪转化为葡萄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D正确.‎ 故选:D.‎ ‎ ‎ ‎4.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解答】解:A、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在植物激素的本质是有机物,是一类化学物质,A正确;‎ B、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B正确;‎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C正确;‎ D、植物激素有多种,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不同,D错误.‎ 故选:D.‎ ‎ ‎ ‎5.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解答】解:A、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鲤鱼的数量为种群密度,A正确;‎ B、水稻的年产量不是种群密度,B错误;‎ C、杂草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 D、种群密度描述的是总数,不是新增的个体数,D错误.‎ 故选:A.‎ ‎ ‎ ‎6.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解答】解:A、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A正确;‎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至0,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B错误;‎ C、c点时种群数量不变,出生率等于死亡,种群增长率为零,C正确;‎ D、比较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X表示理想状态的种群数量增长,D正确.‎ 故选:B.‎ ‎ ‎ ‎7.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 ‎①年龄组成 ②种间关系 ③种群密度 ④垂直结构 ⑤水平结构 ‎⑥物种多样性 ⑦优势种 ⑧物种丰富度 ⑨性别比例 ⑩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②④⑤⑥⑧ B.②③④⑤⑦⑧ C.②④⑤⑥⑦⑧ D.④⑤⑥⑦⑧⑨‎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群落的特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 ‎【解答】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①年龄组成、③种群密度、⑨性别比例、⑩出生率和死亡率.‎ 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②种间关系、④垂直结构、⑤水平结构、⑥物种多样性、⑦优势种、⑧物种丰富度.‎ 故选:C.‎ ‎ ‎ ‎8.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利用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解答】解: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作用,A错误;‎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B错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这利用了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C正确;‎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 ‎ ‎9.下面是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分析曲线图:Ⅰ曲线中,开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逐渐增长,但最终到达平衡状态,且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Ⅱ和Ⅲ曲线中,开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逐渐增长,且能超过环境容量,但最终还会下降到环境容量之下.‎ ‎【解答】解:A、由图可知,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A正确;‎ B、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Ⅱ、Ⅲ),最终还会降下来,B错误;‎ C、由此可知,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扩大,C错误;‎ D、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正确.‎ 故选:AD.‎ ‎ ‎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正确;‎ C、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C正确;‎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正确.‎ 故选:A.‎ ‎ ‎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1.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调节机体稳态的示意图,其中A、B、C、D、E代表信息分子,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 ‎(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后,膜两侧电位差会发生变化,产生兴奋,此时用电流表去测量电位情况,结果应是图2 B  (填A或B)所示.且由这种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方向为单方向是由于 突触 结构所致.‎ ‎(2)信息分子B为促甲状腺激素,它的分泌量受到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和 甲状腺激素 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 (负)反馈 调节机制.‎ ‎(3)信息分子C为 抗利尿激素 ,①具体的生理变化是减少尿量,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4)据图可知,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其中A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应为神经递质;B能作用于甲状腺,应为促甲状腺激素;C能作用于肾小管,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应为抗利尿激素;D能作用于B细胞,应为淋巴因子;E能作用于组织细胞,降低血糖浓度,应为胰岛素.‎ ‎【解答】解:(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神经递质后,膜两侧电位差会发生变化,产生兴奋,此时用电流表去测量电位情况,结果应是图2B所示.且由这种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方向为单方向是由于突触所致.‎ ‎(2)信息分子B为促甲状腺激素,它的分泌量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3)信息分子C为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4)据图可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故答案为:‎ ‎(1)B  突触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 ‎(3)抗利尿激素 ‎(4)神经﹣体液﹣免疫 ‎ ‎ ‎12.图甲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示意图,图乙是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示意图.‎ ‎(1)图甲中,正常情况下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的 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进入突触间隙,从而引起 突触后膜 兴奋.当a﹣银环蛇毒进入突触间隙时,将占据 (乙酰胆碱)受体 的位点,阻止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神经冲动传导受阻.‎ ‎(2)图乙中,细胞②的名称是 辅助T细胞 ,细胞③④⑤中,具有识别特异性的是 ③④ .‎ ‎(3)图乙表明,人体免疫细胞清除a﹣银环蛇毒的主要途径有:第一条是细胞① 巨噬细胞(吞噬细胞) 吞噬毒素后溶酶体中的酶将毒素分解;第二条是细胞⑤浆细胞分泌的 抗体 与毒素结合使其失活.‎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突触的结构.‎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变为内正外负;突触结构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图乙过程代表体液免疫过程,①表示吞噬细胞,②表示辅助T细胞,③表示B淋巴细胞,④表示记忆细胞,⑤表示浆细胞.‎ ‎【解答】解:(1)图甲中,正常情况下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神经递质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从而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当a﹣银环蛇毒进入突触间隙后,占据了乙酰胆碱受体的位点,阻止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从而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受阻.‎ ‎(2)图乙中,细胞②的名称是辅助T细胞,细胞③B淋巴细胞、④记忆细胞、⑤‎ 浆细胞中,具有识别特异性的是③④.‎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体的免疫细胞清除a﹣银环蛇毒的主要途径有①巨噬细胞吞噬毒素后溶酶体中的溶菌酶和蛋白水解酶将毒素分解;B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产生⑤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毒素结合使其失活.‎ 故答案为:‎ ‎(1)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乙酰胆碱)受体 ‎(2)辅助T细胞 ③④(缺一不给分)‎ ‎(3)巨噬细胞(吞噬细胞) 抗体 ‎ ‎ ‎13.金银花开花颜色先白后黄,所以叫金银花.茎不能直立生长,需要缠绕支柱上升(如图所示),缠绕现象主要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 ‎(1)茎缠绕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缠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刺激,生长素浓度 <  (>、<、=)外侧浓度,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相对较 低 (高、低),所以外侧生长速率 快 (快、慢).‎ ‎(2)茎的生长除与生长素有关外,还与赤霉素和 细胞分裂素 相关,在此过程中,后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促进细胞伸长 和 促进细胞分裂 .‎ ‎(3)白色金银花两三天后才变黄色,为证明是否是乙烯的作用,特设计实验如下:‎ ‎①取 白 色金银花若干,随机均分两组,编号为a、b;‎ ‎②a组施加适量蒸馏水,b组施加 等量一定浓度的乙烯(利) ,其他条件适宜;‎ ‎③24h后 统计两组花色变化情况 .‎ 结果分析:‎ ‎④ 若两组都为白色 ,则与乙烯的相关性不大;‎ ‎⑤ 若a组不变黄,b组变黄 ,则白色变黄色与乙烯相关.‎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就快,反之就慢.‎ 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脱落酸(抑制生长,促进脱落)和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在补充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并且如果与乙烯相关性不大,则两组均表现为白色;若白色变黄色与乙烯相关,则对照组不变黄,实验组变黄.‎ ‎【解答】解:(1)由茎缠绕生长可以看出,茎的外侧生长速率快;又由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推测:缠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刺激,生长素浓度小于外侧浓度.‎ ‎(2)茎的生长除与生长素有关外,还与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关,在此过程中,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 ‎(3)根据题意可知,实验课题为验证白色金银花变黄色是否与乙烯有关,因此实验应选用白色金银花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施加适量蒸馏水,实验组施加等量一定浓度的乙烯(利),然后统计两组花色变化情况.如果与乙烯相关性不大,则两组均表现为白色;若白色变黄色与乙烯相关,则对照组不变黄,实验组变黄.‎ 故答案为:‎ ‎(1)<低 快 ‎(2)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伸长 促进细胞分裂 ‎(3)白 等量一定浓度的乙烯(利) 统计两组花色变化情况 若两组都为白色 若a组不变黄,b组变黄 ‎ ‎ ‎14.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生物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1)该生态系统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海星、海葵、荔枝螺 ,共有 7 条食物链,试举一例说明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 浮游植物→藤壶→荔枝螺→海星(或浮游植物→贻贝→荔枝螺→海星) .‎ ‎(2)若海葵增重a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浮游植物 25a kg.‎ ‎(3)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藤壶 成为了优势种,原因是 海星的主要捕食对象藤壶(64%) ,当除去全部海星后,它就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 ‎(4)由于搞海滩旅游开发,使岩石海岸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这种群落演替属于 次生 演替(填初生或次生).该生态系统也并未因此崩溃,这体现了生态系统 抵抗力 稳定性.‎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 从图中看出,海藻→石鳖→海星,海藻→石械→海星,浮游植物→藤壶→海星,浮游植物→藤壶→荔枝螺→海星,浮游植物→贻贝→荔枝螺→海星,浮游植物→贻贝→海星,浮游植物→小鱼→海葵,共7条食物链.藤壶提供了海星食物的64%,当海星全部死亡后,这部分藤壶得以生存,并迅速繁殖,占据大量岩石表面,从而使海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石鳖和石槭因食物减少而减少.‎ ‎【解答】解:(1)海藻→石鳖→海星,海藻→石械→海星,浮游植物→藤壶→海星,浮游植物→藤壶→荔枝螺→海星,浮游植物→贻贝→荔枝螺→海星,浮游植物→贻贝→海星,浮游植物→小鱼→海葵,共7条食物链.由此可看出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海星、荔枝螺、海葵.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藤壶→荔枝螺→海星(或浮游植物→贻贝→荔枝螺→海星).‎ ‎(2)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葵中,海葵增重a kg,按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消耗浮游植物=a÷20%÷20%=25akg.‎ ‎(3)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藤壶成为了优势种,原因是海星的主要捕食对象藤壶(64%),当除去全部海星后,它就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 ‎(4)由于搞海滩旅游开发,使岩石海岸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这种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该生态系统也并未因此崩溃,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故答案为:‎ ‎(1)海星、海葵、荔枝螺(缺一不可) 7 浮游植物→藤壶→荔枝螺→海星(或浮游植物→贻贝→荔枝螺→海星)‎ ‎(2)25a ‎(3)藤壶 海星的主要捕食对象藤壶(64%)‎ ‎(4)次生 抵抗力 ‎ ‎ ‎2017年1月13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