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台州市书生中学 第一次月考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无机盐是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A. 钙离子 B. 镁离子 C. 二价铁离子 D. 三价铁离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参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构成;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缺乏会患相应的疾病,有的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钙元素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A错误; B、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B错误; C、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二价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C正确; D、二价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不是三价铁离子,D错误。 故选:C。‎ ‎2.下列哪种物质进入肝脏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A. K+ B. 二氧化碳 C. 水 D. 胆固醇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 K+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肝细胞,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 B. 二氧化碳是小分子气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肝细胞出来,不消耗能量,B错误; ‎ C. 水是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细胞,不消耗能量,C错误; ‎ D. 胆固醇是有机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细胞,不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A。‎ ‎3.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类物质共有元素是碳、氢、氧 B. 淀粉、糖元都由多个葡萄糖结合而成 C. 淀粉和油脂是细胞内的贮能物质 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油脂,糖类贮存能量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脂质主要是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脂质主要是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两类物质共有元素是碳、氢、氧,A正确;‎ B. 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淀粉、糖元都由多个葡萄糖结合而成,B正确;‎ C. 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贮能物质,油脂也是细胞内的贮能物质,C正确;‎ 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油脂,油脂贮存能量多,D错误。‎ 故选:D。‎ ‎4.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 进行ATP的合成 B. 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 C. 能分泌唾液淀粉酶 D. 存在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 ‎【详解】A、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合成ATP,所以据此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A错误; B、细胞合成DNA所需的蛋白质说明正在进行DNA复制,说明细胞进行增殖,B错误; C、只有唾液腺细胞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能分泌唾液淀粉酶说明其已经高度分化,C正确; D、几乎所有真核细胞都存在线粒体,所以据此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D错误。 故选:C。‎ ‎5.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有( )‎ A. 水、二氧化碳、ATP B. 水、ADP、Pi C. 氧气、水、ATP D. ADP、C3、水 ‎【答案】B ‎【解析】‎ 水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二氧化碳和ATP消耗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能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物质有水、ADP、Pi、NADP+‎ 等,B正确;水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ATP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氧气不会在类囊体薄膜上消耗而是产生,C错误;ADP、水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三碳化合物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后又被消耗,D错误。‎ ‎6.下列哪组条件可较好的保存新鲜荔枝 A. 低O2、零上低温、湿润 B. 低O2、零下低温、干燥 C. 高O2、零上低温、湿润 D. 高O2、零下低温、干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水果保鲜贮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氧气能影响细胞的呼吸,因此,低温、低氧能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能降低细胞中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减少,但若温度低于零度,则会冻伤水果;水果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细胞代谢旺盛,有机物消耗多;而在低O2、高CO2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所以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适宜的湿度能保证水果水分的充分储存,从而保证水果肉质鲜美,因此在低O2、高CO2、零上低温、湿润环境下,有利于水果保鲜从而轻松获得新鲜荔枝。 故选:A。‎ ‎7.基因型为HH的绵羊有角;基因型为hh的绵羊无角;基因型为Hh的绵羊,母羊无角,公羊有角。现有两头有角羊交配,生了一头无角小羊,所生无角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为( )‎ A. 雄性,hh B. 雌性,Hh C. 雄性,Hh D. 雌性,hh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基因型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表现型 基因型(公羊)‎ 基因型(母羊)‎ 有角 HH、Hh HH 无角 hh Hh、hh ‎【详解】根据现有一只有角(HH)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说明其所生小羊一定是H_,而且此H_的小羊无角,一定不是公羊(公羊H_表现为有角),所以其基因型也不可能是HH,如果是HH,则表现为有角,由于Hh的母羊是无角的,因此此小羊是基因型为Hh的雌性个体。 故选:B。‎ ‎8.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 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 ‎【解析】‎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由于绿色植物几乎不吸收绿色光,所以植物的叶片一般呈现绿色。‎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有叶绿素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9.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 肌肉做功,合成ATP,这是吸能反应 C.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中都能形成ATP D.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所需的能量由ATP来提供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详解】A、细胞核内进行的DNA复制及转录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A正确; B、肌肉做功,合成ATP,这属于放能反应,B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中,该阶段有ATP形成,C正确;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所需的能量由直接能源物质ATP来提供,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没有中心体的生物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C. 没有线粒体的细菌都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D. 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 2、细胞器分布的归纳: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但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A、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没有中心体的生物如高等植物、原核生物细菌等,也能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 C、蓝藻没有线粒体,但是含有氧呼吸的酶,也能够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核糖体是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没有核糖体的生物即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病毒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易错点:B、D中,没有中心体一定不是动物细胞,没有核糖体的生物一定是病毒。‎ ‎1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两性分子 B. 细胞膜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C. 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比磷脂分子更容易移动 D. 细胞膜在细胞控制和细胞通讯方面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详解】A. 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具有极性,都是两性分子,A正确;‎ B. 细胞膜脂双层中的两层由于分布的膜蛋白不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B正确;‎ C. 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量比较大,有的贯穿在脂双层中,不如磷脂分子容易移动,C错误;‎ D. 细胞膜在细胞控制物质进出上具有选择透过性,在细胞通讯方面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C。‎ ‎12.最能证明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实验是 A. 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会变得硬挺 B. 将根尖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 C. 将土豆放入盐水中会变软 D.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会变硬,是因为: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只能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不能证明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A错误; B、将根尖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这是吸胀作用吸水,不是渗透作用,B错误; C、将土豆放入盐水中会变软,这只能证明植物细胞失水,不能证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C错误;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既能证明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也能证明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最能证明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D正确。 故选:D。‎ ‎13.如图表示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 B. c是内质网,d是衰老的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 C. 溶酶体能合成60多种水解酶,能催化多种有机物的降解 D. b和e融合为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获知,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溶酶体发生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详解】A、由图中各细胞器的形态可以看出,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形成,A正确; B、c是内质网,d具有双层膜,内膜向内凹陷,是衰老的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B正确; C、溶酶体内含有60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能催化多种有机物的降解,C错误; D、b和e融合为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易错点:C项中,合成水解酶的场所是核糖体,溶酶体只含有各种水解酶。‎ ‎14.图1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与改变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A.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 pH=c时,e点为0,d点不移 C.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 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由图1分析可知,该酶的最适pH值是b。‎ ‎【详解】A、pH值是a时,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但是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 B、pH为c时,酶已失活,但是过氧化氢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也会分解,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B错误; C、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适当降低温度,反应速度减慢,图2中e值不变,d值增大,即e点不移动,d点右移,C正确; D、提高H2O2浓度,H2O2量增加时,图2中e值增大,d值变大,d点右移,D错误。 故选:C。‎ ‎15.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转运(不包括胞吞和胞吐)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 A. 氧气、二氧化碳、甘油通过方式a进或出细胞 B. 只有在氧气存在时才会发生方式b的物质转运 C. 方式b的最大运输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 方式b转运物质时载体蛋白会发生形状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可判断为自由扩散;b物质在被转运分子达到一定浓度时,转运速率不再增加,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两者都与载体的数量有关;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详解】A、a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可判断为自由扩散,氧气、二氧化碳、甘油通过方式a进或出细胞,A正确;‎ B、b物质在被转运分子达到一定浓度时,转运速率不再增加,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氧气存在,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B错误; C、方式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运输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数量越多最大速率越大;C正确; D、b的运输方式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转运物质时载体蛋白会发生形状改变,D正确。 故选:B。‎ ‎16.图表示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主要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中的①②两种物质依次是O2和H2O B. 第(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 第(三)阶段产生的H2O中的氢全部来自葡萄糖 D. (一)(二)(三)阶段都有热能散失和ATP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A错误; B、图中(一)、(二)两阶段都能产生[H],其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 C、图中(三)阶段是[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所以水中的氢最终来自于葡萄糖和参与反应的水,C错误; D、图中(一)(二)(三)阶段都有热能散失和ATP合成,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D正确。 故选:D。‎ ‎17.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分子与RuBP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 三碳酸分子增多、RuBP化合物减少 B. 三碳酸分子增多、RuBP化合物增多 C. 三碳酸分子减少、RuBP化合物增多 D. 三碳酸分子减少、RuBP化合物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则二氧化碳的固定受到影响,固定减少,则五碳化合物RuBP含量增加,同时由于光反应正常进行,正常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正常,三碳化合物被还原产生五碳化合物RuBP和糖类,所以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五碳化合物RuBP含量增加。 故选:C。‎ ‎1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90%~95%)和分裂期(5%~10%)。 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主要变化: 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详解】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不再进行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 B、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B错误; C、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 D、分裂间期中的G1期和G2期均能合成蛋白质,其中G1期是为S期做准备,而G2期是为分裂期做准备,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D正确。 故选:D。‎ ‎19.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 A. 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 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 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 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对比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知,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量减少,而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量增加,由此推知该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详解】A、若该药物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细胞,则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目会增加,这与题图不符,A错误; B、若该药物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则该药物处理后的结果应该与处理前相同,B错误; C、该药物若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抑制细胞分裂,则会导致细胞中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目增加,与题图相符,C正确; D、若该药物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则该药物处理后的结果应该与处理前相同,D错误。 故选:C。‎ ‎20.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孟德尔在豌豆花蕾期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花粉成熟时,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再套上纸袋,实现亲本的杂交,A错误;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以便在花蕾期去雄,B错误;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C错误;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即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21.某学生用小球做分离定律模拟实验: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再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重复多次。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同学实验是模拟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 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内的小球数可不等 C. Ⅰ、Ⅱ桶内的两种小球分别代表两种基因型不同的雌雄配子 D. 重复100次后,统计的DD和Dd组合的概率均约为25%‎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 ‎2.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3. 用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由于Ⅰ、Ⅱ小桶中各有一对两种配子,所以该同学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A正确; B、由于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而雌雄配子的数目不一定相等,一般都是雄配子多于雌配子,B正确; C、Ⅰ、Ⅱ桶内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分别代表两种基因型不同的雌雄配子,小桶中D:d=1:1,C正确; D、该同学实验重复100次后,由于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所以DD概率约为1/2×1/2=1/4,Dd的概率为2×1/2×1/2=1/2,D错误。 故选:D。‎ ‎22.假如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为亲本进行连续自由交配,并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子二代中AA∶Aa∶aa是 A. 9∶6∶1 B. 4∶4∶1 C. 1∶1∶0 D. 1∶2∶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A+a)2=A2+2Aa+a2=1计算,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其中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剩余种群中AA占1/3,Aa占 ‎2/3。‎ ‎【详解】由题干可知,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所以该群体可看作AA占1/3,Aa占2/3,则A的基因频率1/3+2/3×1/2=2/3,a的基因频率1-2/3=1/3,由于是自由交配,所以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2/3=4/9,为Aa的概率为2×1/3×2/3=4/9,为aa的概率为1/3×1/3=1/9,因此子1代中AA:Aa:aa的比值是4:4:1,aa无繁殖能力,则子一代中能产生后代的为1/2AA、1/2Aa,A的基因频率为1/2+1/2×1/2=3/4,a的基因频率为1-3/4=1/4,故子二代中AA为3/4×3/4=9/16,Aa为2×3/4×1/4=6/16,aa为1/4×1/4=1/16,即AA∶Aa∶aa=9:6:1。‎ 故选:A。‎ ‎2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表现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故选A。‎ ‎24.牡丹的花色多种多样,白色的是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颜色的深浅。花青素含量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深红色牡丹同白色牡丹杂交,就能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A. 3种;9:6:1 B. 4种;9:3:3:1‎ C. 5种;1:4:6:4:1 D. 6种;1:4:3:3:4: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因此深红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它们杂交所得子一代均为中等红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这些个体自交,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色(1/16AABB):偏深红色(2/16AABb、2/16AaBB):中等红色(1/16AAbb、1/16aaBB、4/16‎ AaBb):偏白色(2/16Aabb、2/16aaBb):白色(1/16aabb)=1:4:6:4:1。‎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深红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它们杂交所得子一代均为中等红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这些个体自交,子代共有5种表现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色(1/16AABB):偏深红色(2/16AABb、2/16AaBB):中等红色(1/16AAbb、1/16aaBB、4/16AaBb):偏白色(2/16Aabb、2/16aaBb):白色(1/16aabb)=1:4:6:4:1。‎ 故选:C。‎ ‎25.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4种 B. 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C. 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4‎ D. 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为紫花植株:蓝花植株:白花植株=2: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基因D能控制酶D的合成,酶D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1;基因R能控制酶R的合成,酶R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2;两种紫色物质同时存在时可形成蓝色物质,所以蓝色的基因型为D_R_,紫色的基因型为D_rr、ddR_,白色的基因型为ddrr。‎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rr、ddR_,包括DDrr、Ddrr、ddRR、ddRr四种,A正确; B、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蓝色):ddRr(紫色)=1:1,B正确; C、DdRr自交,后代中D_R_(蓝色):D_rr(紫色):ddR_(紫色):ddrr(白色)=9:3:3:1,后代紫花占6/16,紫花纯合子DDrr占1/16,ddRR占1/16,共2/16,可知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C错误; D、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DdRr(蓝色)、1Ddrr(紫色)、1ddRr(紫色)、1ddrr(白色),即后代中为紫花植株:蓝花植株:白花植株=2:1:1,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图甲、乙分别是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光照条件下合成ATP的细胞器是[ ___];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形成肽键的场所是[ ]__________。‎ ‎(2)图甲中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_____和 _______;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是指[ ]____________。‎ ‎【答案】 (1). ⑤和⑥ (2). 液泡 (3). ④核糖体 (4). 中心体 (5). 核糖体 (6). ③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为动物细胞,其中①为细胞膜,②为线粒体,③为高尔基体,④为染色质,⑤为中心体,⑥为核糖体,⑦为核膜,⑧为核仁,⑨为内质网,⑩为细胞核。 分析乙图:乙图为植物细胞,其中①为细胞壁,②为高尔基体,③为细胞核,④为核糖体,⑤为线粒体,⑥为叶绿体,⑦为原生质层。‎ ‎【详解】(1)图乙中,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能进行细胞呼吸,合成ATP的细胞器是5线粒体和6叶绿体;液泡可以维持细胞坚挺,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液泡;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场所是[④]核糖体。‎ ‎(2)图甲中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和核糖体;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的枢纽、转运系统是指[③]高尔基体。‎ ‎【点睛】易错点:细胞器中中心体和核糖体无膜结构,中心体由蛋白质构成,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 ‎27.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构成细胞膜结构基础的是[ ]_______。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 ‎(2)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 ‎(3)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性。膜具有这种特性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该细胞是人成熟的红细胞,则葡萄糖从M侧进入N侧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流动镶嵌模型 (2). D 脂双层 (3). E 糖蛋白 (4). 蛋白质 (5). (一定的)流动 (6). 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7). 易化扩散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中A是多糖链,B是蛋白质分子,C是磷脂分子,D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E是糖蛋白,在细胞间的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M侧是细胞膜外侧,N是细胞膜内侧。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1)该图这种结构模型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即图中的D;与细胞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是糖蛋白,即图中的E。‎ ‎(2)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3)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具流动性的原因是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4)若该细胞是人成熟的红细胞,则葡萄糖从M侧(外侧)进入N侧(内侧)的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其方式是易化扩散。‎ ‎【点睛】易错点: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与其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膜的基本之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8.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碳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表示物质,方框表示场所。请回答:‎ ‎(1)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光,光反应中光能被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 ‎(2)卡尔文循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系列反应,②作为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产物大部分运到叶绿体外,转变为____________,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3)图中的①是__________,与正常植物相比,缺镁植物释放①的速率较__________。实验表明,在黑暗条件下,叶绿体仍然有②产生,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膜或基粒或光合膜 (2). 红光和蓝紫光 (3). ATP、NADPH (4). 二氧化碳还原为糖 (5). 蔗糖 (6). 氧气 (7). 小或慢或少或低 (8). 淀粉转变而来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①是氧气,②三碳糖。‎ ‎【详解】(1)据图分析,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基粒或光合膜);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色素在光反应中的功能是可以将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2)卡尔文循环是二氧化碳还原为糖一系列反应;图中②是三碳糖,是碳反应的直接产物,②作为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产物大部分运到叶绿体外,转变为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3)图中的①光反应过程中水光解产生的氧气;镁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与正常植物相比,缺少镁元素,叶绿素合成不足,光反应速率减小,缺镁植物释放①氧气的释放速率变小(慢或少或低)。实验表明,在黑暗条件下,叶绿体仍然有②三碳糖产生,最可能原因是原来光下合成的淀粉在黑暗条件下转变而来的。‎ ‎【点睛】本题注意碳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如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则会导致整个卡尔文循环的改变。‎ ‎29.下列A、B、C三图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D表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与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细胞。‎ ‎(2)A图细胞中核DNA分子数是______个,该细胞分裂后的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有______条。有丝分裂使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____________的稳定性。‎ ‎(3)B图与它的前一时期相比,相同的是_______数目。(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4)C图表示的是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期,对应D图的______阶段。‎ ‎【答案】 (1). 植物 (2). 12 (3). 6 (4). 遗传性状 (5). DNA (6). 动物 (7). 后 (8). C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且核膜和核仁正在解体消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为植物细胞;B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为植物细胞;C细胞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为动物细胞。‎ D图中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AB表示DNA复制,CD表示着丝点分裂。‎ ‎【详解】(1)A图细胞有细胞壁,但无中心体,表示的是植物细胞。 (2)A图细胞处于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的主要变化是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DNA,细胞中核DNA分子数是12个;然后经过分裂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故该细胞分裂后的每个子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数都是6条。有丝分裂使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B图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由于发生着丝点分裂,B图细胞共有12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它的前一时期是中期,由于着丝点未分裂,含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12条染色单体,故B图与它的前一时期相比,相同的是核DNA数目。‎ ‎(4)C图细胞无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表示的是动物细胞;发生着丝点分裂,既没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图中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AB表示DNA复制,CD表示着丝点分裂,故C图对应D图中的CD段。‎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识图作答,注意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动物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0. 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个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ABO血型,﹙遗传病和血型满足自由组合定律﹚A血型的基因型有IAIA、IAi,B血型的基因型有IBIB、IB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O血型的基因型为ii。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下图,Ⅱ-3和Ⅱ-5均为AB血型,Ⅱ-4和Ⅱ-6均为O血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___性。判断依据是____。Ⅱ-2 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_____。‎ ‎(2)Ⅰ-5个体有_____种可能的血型。Ⅲ-1为Tt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_______。‎ ‎(3)如果Ⅲ-1与Ⅲ-2 婚配,则后代为O血型、AB 血型的概率分别为_____、______。‎ ‎(4)仅考虑血型,若亲代选择Ⅲ-1为A型血和Ⅲ-2为B型血,用遗传图解表示其子女的血型。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隐 (2). Ⅱ5和Ⅱ6均为正常生了患病的Ⅲ3 或者Ⅰ-1和Ⅰ-2均为正常生了患病的Ⅱ-1 (3). 2/3 (4). 3 (5). 3/10 (6). 1/4 (7). 1/8 (8).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控制ABO血型的基因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由于Ⅱ-1为女性患该遗传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可判断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Ⅰ-1和Ⅰ-2均为正常却生了患病的Ⅱ-1女性患者(Ⅱ5和Ⅱ6均为正常生了患病的Ⅲ3女性患者),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就该病而言,Ⅱ-1患病,则Ⅰ-1、Ⅰ-2都是杂合体Tt,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TT或Tt,比例为1:2,因此,Ⅱ-2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2/3。‎ ‎(2)由于Ⅱ-5为AB血型,基因型为IAIB,则Ⅰ-5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IAIA、IAi、IBIB、IBi、IAIB,共有A型、B型、AB型共3种可能的血型。Ⅰ-1、Ⅰ-2都是杂合体Tt,又Ⅱ-3为AB型,则Ⅱ-3的基因型为1/3TTIAIB、2/3TtIAIB,由于Ⅰ-3患病,又Ⅱ-4为O血型,则Ⅱ-4的基因型为Ttii,Ⅲ-1正常,第一对的基因型为TT:Tt=2:3,则Tt占3/5;血型为A型(IAi)的概率为1/2,故Ⅲ-1为Tt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3/5×1/2=3/10。‎ ‎(3)就血型而言,Ⅲ-1的基因型为1/2IAi和1/2IBi,由于Ⅱ-5为AB型(IAIB),Ⅱ-6为O型(ii),则Ⅲ-2的基因型为1/2IAi和1/2IBi,Ⅲ-1与Ⅲ-2产生的配子均为IA:IB:i=1:1:2,二者婚配,则后代为O型(ii)的概率为1/2×1/2=1/4;为AB型(IAIB ‎)的概率为1/4×1/4×2=1/8。 (4)根据题干,Ⅱ-4和Ⅱ-6均为O血型,若亲代选择Ⅲ-1为A型血和Ⅲ-2为B型血,则Ⅲ-1的基因型为IAi,Ⅲ-2基因型为IBi,则其子女的血型如下图。‎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其中两对基因的杂交,将其拆分成每一对,遵循分离定律,然后再相乘即可。‎ ‎31.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药物X对肝癌细胞体外培养时的作用,研究人员进行实验。‎ 材料与用具:细胞培养瓶、小鼠肝癌细胞悬液、肝癌细胞培养液、药物X(可用生理盐水配制药物溶液)、生理盐水、活细胞检测仪等。(细胞培养和活细胞检测等具体操作不要求)‎ ‎(1)完成实验思路:‎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培养瓶4个,编号为A、B、C、D,在培养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A、B、C三个培养瓶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在D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在各培养瓶中加入适量且等量小鼠肝癌细胞悬液,摇匀,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计时。‎ ‎⑤分别培养到24、48、72小时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各组细胞存活数。________‎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细胞的存活率作为衡量药物X的作用效率,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细胞存活率可表示为(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假设实验的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药物X对肝癌细胞体外培养有抑制作用,推测药物X起作用的原因可能是抑制癌细胞分裂过程中的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中、低的药物X溶液(或等浓度梯度的X溶液) (2). ‎ 适量等量的肝癌细胞培养液 (3). 适量等量浓度不同的药物X溶液 (4). 用活细胞检测仪检测各培养瓶中活细胞的数量,并记录 (5). ‎ 组别 A B C D 起始 ‎24h ‎48h ‎72h ‎ (6). 药物X的浓度和培养时间 (7). 存活率=实验组活细胞数/对照组活细胞数 (8). DNA的复制或有关酶的合成 ‎【解析】‎ 分析】‎ 一般在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同时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分析实验设置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药物X的浓度的浓度与作用时间,而人肝癌细胞的数量、培养时间、溶液的用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详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药物X对肝癌细胞体外培养时的作用,故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浓度为等浓度梯度的X溶液或高、中、低的药物X溶液;‎ ‎②取培养瓶4个,编号为A、B、C、D,本实验中人肝癌细胞的数量、培养时间、溶液的用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故在培养瓶中加入适量等量的肝癌细胞培养液。‎ ‎③在A、B、C三个培养瓶分别加入适量等量浓度不同的药物X溶液,在D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 ‎⑤药物X与肝癌细胞培养时间不同,细胞存活率不同,故分别在培养到24、48、72小时时,用活细胞检测仪检测各培养瓶中活细胞的数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2)设计的这张表格,应有组别、不同时间的细胞存活数等,如下图。‎ 组别 A B C D 起始 ‎24h ‎48h ‎72h ‎(3)本实验除了改变药物X的浓度,还观察了不同培养时间细胞的存活数,故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X的浓度和培养时间;如果用细胞的存活率作为衡量药物X的作用效率,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细胞存活率可表示为存活率=实验组活细胞数/对照组活细胞数;‎ 假设实验的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药物X对肝癌细胞体外培养有抑制作用,由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作用,推测药物X起作用的原因可能是抑制癌细胞分裂过程中的DNA的复制或有关酶的合成。‎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对照原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