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

‎2021届 新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尿素、胆固醇、血清蛋白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pH、渗透压、温度处于动态平衡中 C.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内环境的稳态就不会遭到破坏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1.答案 A 尿素、胆固醇、血清蛋白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等处于动态平衡中,B错误;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内环境的稳态也可能会遭到破坏,C错误;细胞质基质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2.(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盟体一模)组织液可对细胞产生缓冲和保护作用。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答案 A 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依次经过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高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A错误;吞噬细胞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B正确;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不能通过淋巴回到血浆,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D正确。‎ ‎3.(2019山东济南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Cl-和K+‎ B.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组成成分与含量完全相同 C.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乳酸和脂肪等物质 D.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中的氧气含量小于组织液 ‎3.答案 C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A错误;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组成成分与含量不完全相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错误;葡萄糖、乳酸和脂肪等物质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中的氧气含量高于组织液,D错误。‎ ‎4.(2019第三次全国大联考)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依次为淋巴、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B.葡萄糖、氨基酸、水、脂肪酸都可由肠进入①‎ C.蛋白质、糖原、激素都可通过①和②进入③‎ D.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③中的K+大量进入②‎ ‎4.答案 B 绝大多数细胞都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根据图示中的箭头方向和所占体重的百分数,可以推测图中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A错误。血浆与肠之间可发生物质交换,食物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多种营养物质由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肠部毛细血管内的血浆中,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等有机小分子,以及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B正确。部分蛋白质(如抗体)和激素(如蛋白质类的激素)等可通过①进入②中,但不能进入③。糖原是存在于细胞中的物质(如肝糖原和肌糖原),只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而细胞是利用葡萄糖合成糖原的,所以糖原不能通过①和②进入③,C错误。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②中的Na+大量进入③,形成动作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③中的K+大量外流,进入②,D错误。‎ ‎5.(2019吉林辽源田家炳高级中学六模)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小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会明显降低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D.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5.答案 D 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有重要作用,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错误;血浆中有缓冲物质,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降低,B错误;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C错误;剧烈运动时,血液中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强,D正确。‎ ‎6.(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大联考)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细胞外液和甲、乙、丙、丁四大系统的参与,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循环系统,①②③中所含物质种类和含量均相同 B.乙是消化系统,①②③的渗透压来源于蛋白质的不到10%‎ C.丙是呼吸系统,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导致②的pH明显升高 D.丁是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可通过①运输至突触后膜 ‎6.答案 B 据图分析,甲是循环系统,①是组织液,②是血浆,③是淋巴,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物质的种类相近,蛋白质含量不相同,A错误;乙是消化系统,细胞内液含有的蛋白质较多,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含有的蛋白质相对较少,因此①②③的渗透压来源于蛋白质的不到10%,B正确;丙是呼吸系统,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不会导致②血浆的pH明显升高,C错误;丁是泌尿系统,神经递质可通过①组织液运输至突触后膜,D错误。‎ ‎7.(2019辽宁大连第八中学4月统练)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某种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抗利尿激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在垂体细胞中表达 B.上述类型尿崩症患者可通过口服抗利尿激素进行治疗 C.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 D.饮水过多时,正常人抗利尿激素释放会减少 ‎7.答案 D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因此与抗利尿激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在下丘脑细胞中表达,A错误;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B错误;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是不定向的,但是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正常人抗利尿激素释放会减少,D正确。‎ ‎8.(2019湖南永州三模)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的变化 B.参与此时机体调节的内分泌腺有肾上腺、甲状腺等 C.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D.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全身颤抖,加速热量的产生 ‎8.答案 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寒冷时,可提高代谢、增加产热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B正确;寒冷条件下,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C正确;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全身颤抖,加速热量的产生,D正确。‎ ‎9.(2019辽宁凌源第二高级中学期末)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 A.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B.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等多种激素 C.能传导兴奋,并能控制生物节律 D.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9.答案 B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可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下丘脑神经细胞能传导兴奋,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正确;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如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 ‎10.(2019山东乐陵一中考前押题)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中的比值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细胞内CO2浓度/O2浓度的值比血浆中的大 B.饥饿时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浓度/胰岛素浓度的值比饱食后的大 C.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突触后神经元内Na+浓度/K+浓度的值变小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导致局部血浆渗透压/组织液渗透压的值变小 ‎10.答案 ABD 骨骼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因此骨骼肌细胞内CO2浓度/O2浓度的值比血浆中的大,A正确;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则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升高,而胰岛素的浓度降低,而饱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血浆中胰岛素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因此饥饿时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浓度/胰岛素浓度的值比饱食后的大,B正确;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导致的,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因此突触后神经元内Na+浓度/K+浓度的值变大,C错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导致局部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则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即局部血浆渗透压/组织液渗透压的值变小,D正确。‎ ‎11.(2019江苏苏州期末)生命在于运动,人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散热 B.运动后血浆渗透压会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 C.饭后立即运动可以降低血糖,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D.剧烈运动时部分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11.答案 AB 运动时散热增多,体温升高,促使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散热,A正确;运动时出汗较多,水分散失大,血浆渗透压会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B正确;饭后立即运动会使消化系统血液不足,出现肚子疼、消化不良等症状,要在吃完饭1小时后运动,可以降低血糖,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C错误;剧烈运动时部分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12.(2019山西太原一模)人体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指出:调定点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正常人此点温度定为37 ℃。人体感染细菌导致发热,长时间处于高烧不退的状态,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38 ℃),调定点上移后,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的水平(如38 ℃)达到平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高烧不退时,调定点上移,会使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 B.当体温上升时,机体散热的途径可能有汗腺分泌汗液,皮肤血管舒张 C.正常情况下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7 ℃时,产热过程持续加强 D.如果利用此原理制备药物使调定点下降,可以使高烧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12.答案 ABD 依题意可知:正常人体温的“调定点”为37 ℃,是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当人高烧不退时,调定点上移,体温高于37 ℃,会使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A正确;当体温上升时,机体通过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主要的散热途径有汗腺分泌汗液,皮肤血管舒张,B正确;正常情况下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7 ℃时,温敏神经元活动增强,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C错误;如果利用此原理制备药物使调定点下降,可以使高烧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D正确。‎ ‎13.(2019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六校联考)人体内有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有下列两种途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都可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 C.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 D.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只存在拮抗关系 ‎13.‎ 答案 C 途径1为分级调节,经由途径1分泌的常见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二者都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的分泌符合途径2,而血糖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故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存在反馈调节,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运输到垂体储存并释放,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C正确;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能存在拮抗关系,也可能存在协同关系(如甲状腺激素和经过途径2产生的肾上腺素在促进产热方面属于协同作用),D错误。‎ 三、非选择题 ‎14.(2019河北唐山二模)“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 ‎(1)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分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          会感知此变化,将兴奋传到     从而产生渴觉。 ‎ ‎(2)发烧时机体产热量增加,主要的产热途径是              ,如果体温持续稳定在39 ℃,此时机体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通常需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机体主要通过       和          等生理途径散热。 ‎ ‎(3)患者及时适量补水,垂体中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    ,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 ‎14.答案 (1)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2)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等于 汗腺分泌增加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3)减少 解析 (1)水分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会感知此变化,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渴觉。(2)发烧时机体产热量增加,主要的产热途径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如果体温持续稳定在39 ℃,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通常需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机体主要通过汗腺分泌增加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等生理途径散热。(3)患者及时适量补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合成、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使尿量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15.(2019重庆巴蜀中学月考)下丘脑是人体内分泌的枢纽,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表示不同的调节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强,这是下丘脑通过    (填图中字母)途径调节的,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 ‎ ‎(2)人饮水不足时,使乙区域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是            ,此后垂体释放的信息分子是      。 ‎ ‎(3)C途径可代表寒冷刺激时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寒冷刺激可引起丙区域某种激素分泌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 ‎ ‎(4)若某人的下丘脑被破坏,此人的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理由是                。 ‎ ‎15.答案 (1)A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汗腺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 (3)甲状腺 神经调节 (4)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 解析 (1)人在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汗腺分泌增强,图中A途径可以表示该过程,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汗腺。(2)人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乙区域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同时大脑皮层还可以通过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3)C途径可代表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寒冷刺激可引起丙区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该过程中下丘脑内分泌细胞相当于效应器,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4)血糖浓度变化可通过神经中枢下丘脑的参与调节相关激素的分泌,维持血糖稳定;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故若某人的下丘脑被破坏,此人的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 ‎16.(2019云南玉溪一中第五次调研)图1是有关神经和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与人体稳态相关的三个系统之间的物质联系。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1)若图1为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的调节过程,则下丘脑接受刺激后,促使          分泌激素,主要作用于    (靶器官),使血糖含量升高。 ‎ ‎(2)若图1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的调节过程,则下丘脑接受刺激后,通过有关神经促进    分泌激素以及通过有关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导致靶细胞内的  (用反应式表示)过程增强,以增加产热量。 ‎ ‎(3)由图2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     (物质)联系的。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可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机理是                                。 ‎ ‎16.答案 (1)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 肝脏 (2)肾上腺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 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解析 (1)血糖含量降低时,血糖降低的信号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也可以通过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该激素通过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有氧呼吸即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增加产热。(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可以分泌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内分泌系统可以分泌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免疫系统可以分泌淋巴因子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稳态的实现。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可感知刺激下,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受病毒感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