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考试试题 命题人:姚凯 审核人:庞亮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产上培育无籽番茄、黑农五号大豆、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依据的原理依次是 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②染色体变异 ③基因重组 ④基因突变 ⑤基因工程 A. ②④③③ B. ①④③③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④② 2.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 用乳用牛与肉用牛杂交得到乳肉兼用牛 B. 用低温诱导二倍体西瓜 C. 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 D. 用硫酸二乙酯处理水稻种子 3.已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和b为优良基因,并分别独立控制不同的优良性状。欲利用现有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三种纯合子,较简单快捷的培育出优良新品种的方法是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基因工程育种 4.关于小麦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用射线照射植株,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结构变异 B. 由于水肥充足引起小麦籽粒大、麦穗大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C. 若用小麦的花粉直接培育成植株,该植株所结的麦粒会变小 D. 叶绿体DNA上导入的抗虫基因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5.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 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 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 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6.我国科学家以兴国红鲤(2N=100)为母本、草鱼(2N=48)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子一代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杂种子一代与草鱼进行正反交,子代均为三倍体。据此分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兴国红鲤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有200条染色单体 B. 杂种子一代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74条染色体 C. 三倍体鱼的三个染色体组两个来自草鱼、一个来自鲤鱼 D. 三倍体鱼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均含有49条染色体 7.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水稻与八倍体小黑麦的育种原理不同 B. 单倍体育种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最终获得单倍体 C. 基因工程育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D. 由于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因此无籽性状不能遗传 8.蜜蜂中雌蜂(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雄蜂是单倍体(由卵细胞发育而成),蜜蜂的体色中,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褐色雄蜂与杂合褐色雌蜂进行杂交,下列对子一代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雄蜂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 B. 蜂王、工蜂和雄蜂均有两种基因型 C. 蜂王、工蜂和雄蜂的体色均为褐色 D. 工蜂中褐色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5 9.团头鲂(2n=48)属于淡水鱼。研究人员用低温处理野生型团头鲂一定数量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这些次级卵母细胞在室温下最终发育成团头鲂。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纯合子,少数为杂合子。有关新培育的团头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野生型团头鲂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 C. 各纯合子间的基因型都相同 D. 杂合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交叉互换 10.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育种的过程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改变的是 A.诱变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 D.基因工程育种 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根本上讲,若没有突变,进化将不可能发生 B. 迁入、迁出不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留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 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1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 B. 青霉素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是由于人类使用抗生素诱导变异的结果 C. 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一个新物种 D. 生长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为了防止水分的散失,叶定向突变为叶刺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 外来物种入侵可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 C. 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 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14.很多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用以抵御植食性动物的取食,如芥子油苷就是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但却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出 A. 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共同进化 B. 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 C. 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D. 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可降低种群出生率 15.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 A. 显性基因的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频率 B. 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 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产生 D. 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 1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B. 调查得知某学校10年内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推知该校学生在这10年内发生了进化 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D. 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 17. 一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两个种群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才能最终达到c B. 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b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 c表示生殖隔离 18.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通常是神经—体液调节 C.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 19.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B. 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C. 长跑时,内环境含水量、抗利尿激素和尿液排出量均减少 D.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20.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一般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 溶酶体将衰老的线粒体分解 B. 抗利尿激素运输至靶器官 C.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D. 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 21.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的是 A. 肝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B. 呼吸系统呼出CO2和吸入O2 C. 泌尿系统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 胃酸分泌过多,吃苏打饼干可缓解症状 22.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A. 降低、CO2、NaHCO3 B. 降低、乳酸、NaHCO3 C. 升高、CO2、NaHCO3 D. 升高、乳酸、NaHCO3 23.下面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的 B. c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 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来降低血糖浓度 D. a、b、c、d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24.下图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X代表血糖,则正常人的平均含量为80-120g/L B. 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a→b段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 若X代表CO2,则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在b、d时最兴奋 D. 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与负反馈调节有关 25.Ⅱ型糖尿病由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并与肥胖相关。研究小组选取若干体重相同的健康大鼠,均分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饲喂高糖高脂饲料)、模型运动组(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并加强运动),经过6周训练后,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以调节摄食中枢的活动,促进脂肪转化成葡萄糖) 组别 体重g 痩素 ng/mL 胰岛素 mIU/L 血糖 mmol/L 瘦素受体蛋白表达量相对值 对照组 361.75 1.28 13.61 5.06 0.48 模型组 436.60 7.95 33.57 7.49 0.10 模型运动组 348.70 4.62 25.69 5.77 0.28 A. 运动可通过降低体重和加强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而缓解Ⅱ型糖尿病 B. 模型组体重高于对照组与瘦素受体蛋白合成减少有关 C.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水平越高,血糖浓度越高 D. 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的同时应注意适当加强运动 26.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上图表示反射弧中某部分,则E表示神经递质 B. 若上图表示水盐调节过程,E与F结合后,Ⅱ对水的通透性增强,引起E分泌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C. 若上图E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Ⅱ是下丘脑或甲状腺细胞 D. 若图中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27.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特点是 A. 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 反应速度较迅速,作用范围较局限 C. 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局限 D. 反应速度较迅速,作用范围较广泛 28.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受到刺激后,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 29.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 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 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 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30.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增大②侧K+浓度,则a点上移 B.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 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 b点时,细胞膜①侧和②侧电位相等 31.下列关于酶、激素、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分泌蛋白 B. 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 C. 激素和酶一样能进入细胞内参与细胞的化学反应 D. 发挥完作用后通常会迅速失活的有激素和神经递质 32.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强。下列哪一组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特异性最弱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胰岛素 B. 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C. 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 D. 甲状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 33.春天大多数鸟类进入繁殖季节,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性激素属于固醇,因此靶细胞没有特定的受体 B. 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 下丘脑分泌的影响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 性激素的分泌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34.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促甲状腺激素(TSH) 5.9 uIU/mL 1.4~4.4 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 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 C. 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 D. 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稳定,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35.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证明,只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绝对缺乏胰岛素的,大部分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量或超常量的胰岛素。推测这些大部分患者患糖尿病的原因最可能是 A. 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亲和力降低 B. 胰岛素不能进入组织细胞直接参与代谢活动 C. 体内没有胰岛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D. 部分胰岛素在血液中发生了结构改变 36.某健康学生进食早餐后,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M表示基础血糖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同学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9点前相较9点后更兴奋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 C. A点时该同学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氧化分解 D. B点时该同学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37.某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⑤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发生变化 A. ①②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38.如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③是促甲状腺激素 B. 图中激素①②对垂体分泌激素③的调节是相互协同 C. 体温调节中激素②的靶细胞可以是几乎全身的所有细胞 D. 分析图可以得出: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39.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A. 尿毒症 B. 手足抽搐 C. 组织水肿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40.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二、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1.将两个抗虫基因A(完全显性)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M(每个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M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取植株M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A基因(只要是A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获得植株M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可为大豆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 两个抗虫基因A整合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D. 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的 42.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1/3,b=1/2,c=2/3 B. p=a时,杂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4/9 C. p=b时,亲代群体可能只含有杂合体 D. 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杂合体比例为4/9 43.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 B.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 44.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不含该等位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如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 B. 筛选①可用光学显微镜,筛选②可不用 C. F1中有3/4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 D. F2中灰身果绳: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45.下表为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葡萄糖 12.28 3.89~6.11 mmol/L 钙 2.81 2.02~2.60 mmol/L 据此分忻,其体内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B.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 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 46.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③为组织细胞,红细胞中的O2进入被利用需穿越4层生物膜 B. 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 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期间未再进食)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D. 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47.精神病患者发病时,自控能力较差,有暴力倾向,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某物质,使其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其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 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和葡萄糖 D. 甲状腺激素和生理盐水 48.下图为下丘脑与内分泌腺之间激素调节的示意图,请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l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3反馈调节作用的靶细胞一定包括图中的内分泌腺2的细胞 B.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所以分布在内环境中的激素仅作用于靶细胞 C. 图中C结构合成的直接模板一般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 D. 图中所示过程可以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4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变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 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验中,科学家将灵敏电流表的两电极搭在神经表面,测得了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C.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假说中认为控制生物性状的“某种物质”(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配子中只含成对中的一个 D. 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是盐酸刺激狗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50.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51. (12分)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A)对易感病(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3/8,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和________。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时,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与F1相比,F2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用X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得到的F1共1812株,其中出现了一株矮茎个体。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①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高茎基因(B)突变为矮茎基因(b)②X射线照射导致少数花粉中染色体片段缺失,使高茎基因(B)丢失。为确定该矮茎个体产生的原因,科研小组做了下列杂交实验。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注意: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矮茎植株与亲本中的纯种高茎植株杂交,得到种子; 第二步:种植上述种子,得F2植株,自交,得到种子; 第三步:种植F2结的种子得到F3植株,观察并统计F3植株茎的高度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F3植株的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__________,说明F1中矮茎个体的出现是花粉中高茎基因(B)突变为矮茎基因(b)的结果。 ②若F3植株的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__________,说明F1中矮茎个体的出现是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 52.(6分)如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A Aa aa AA′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除该来源外,还有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 (4)调查发现另一地区也存在该甲虫种群3,且全部为灰色个体,且与种群1、2存在绝对的地理隔离,请推测三个种群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相对最弱的是____________。 53.(11分)下图是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腺体A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同时出现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_____________→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饥饿时,胰岛细胞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胰岛_______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 (3)机体在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刺激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________,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4)据图可知,下丘脑的神经细胞除了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的功能。 54.(11分)胰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腺体,其中分布有血管和神经。胰腺中有两类组织,一类是腺泡组织,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另一类是胰岛组织,分散在腺泡细胞当中。请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假设一:胰液的分泌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即进食后产生的胃酸(盐酸)刺激小肠神经,将兴奋传递给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A.电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 少量分泌胰液 B.把适量稀盐酸从狗小肠的上端注入狗小肠腔内。 大量分泌胰液 C.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把与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狗小肠的上端注入狗小肠腔内。 大量分泌胰液 假设二:在胃酸(盐酸)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A.剪取甲狗的小肠(短时间内有生物活性),刮取粘膜并用稀盐酸浸泡,将浸出液注入乙狗的胰腺。 大量分泌胰液 B.对照实验 (1)假设一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该假设。 (2)假设二的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实验中,A组盐酸处理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完成的。 (4)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狗的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推测其原因是胰岛素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了。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考试试题 答案: 1-10 BDAAC DABDD 11-20 AADBD BABAB 21 DBADC CBBBA 31-40 DCACA BBBDC 41-50 DDCDB CCABC 51. (每空2分) (1)AaBb Aabb(顺序可换) (2)抗病高茎:抗病矮茎:易感病高茎:易感病矮茎=15:5:3:1 不变 (3)3:1 6:1 52.(每空1分) (1)基因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频率 (3) 地理(生殖)隔离 (4)种群3 53.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 神经—体液调节 皮肤冷觉感受器 (2)A(2分) 肝细胞(2分) (3)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增加 (4)分泌激素(内分泌) 54.(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不支持(1分) (2)直接将与A组提取液等量的稀盐酸注入乙狗的胰腺 乙狗不分泌胰液 刺激小肠粘膜产生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 (3)神经——体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胰腺(或腺泡细胞)分泌的蛋白酶(或胰蛋白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