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I(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 ‎1. 《红楼梦》中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 ) ‎ A.细胞内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 ‎ ‎2.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 ‎ ‎3. 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D.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 ‎4. 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是由细胞体、突起及轴突共同构成 C.一个完整的反射靠一个神经元可以完成 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外流 ‎ ‎ ‎5. 下列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下丘脑受损会使节律调节异常 B.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 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运动性失语症 ‎ ‎ ‎6. 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随着血压降低对压力感受器刺激减弱,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激素调节,负反馈调节 D.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 ‎ ‎ ‎7. 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 ‎ ‎8.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 ‎ ‎9. 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 C.神经系统可调控激素的分泌,但激素对神经系统无影响 D.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 ‎ ‎10. 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人体的体温只通过神经调节保持恒定 B.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C.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毛细血管的散热等 D.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 ‎ ‎11. 如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形成X细胞的是( ) ‎ A.B细胞 B.浆细胞 C.T细胞 D.效应T细胞 ‎ ‎ ‎12.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敏反应是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产生的反应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D.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 ‎ ‎13. 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 B.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D.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 ‎ ‎ ‎1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B.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C.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D.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 ‎ ‎15. 农业专家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培育出无子番茄。下列有关无子番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无子番茄果肉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该无子番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仍结无子番茄 C.该无子番茄果肉细胞核DNA含量与原番茄相同 D.该无子番茄与原番茄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 ‎ ‎16.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高温容易降解有关 B.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种子可使种子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 D.农业生产上施用生长调节剂时,只需考虑处理的部位和浓度大小即可 ‎ ‎ ‎17. 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春节前后,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⑥‎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来影响种群数量的 ‎ ‎ ‎18. 下列关于“S”型曲线和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 ‎ ‎19.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B.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会发生改变 D.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 ‎ ‎20. 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沙丘、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 ‎ ‎2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植物都是生产者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细菌都是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D.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都是消费者 ‎ ‎ ‎2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B.处于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 C.兔子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自身粪便中的能量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 ‎ ‎ ‎23.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鼠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如果蛇的数量减少,鹰的数量也一定会减少 C.图中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D.﹣种生物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从而形成食物网 ‎ ‎ ‎2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 ‎25. 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 ‎ A.物理和化学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 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行为信息 ‎ ‎ ‎ ‎26. 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 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 ‎ ‎ ‎27. 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中,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 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多种树种混交成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C.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 ‎ ‎ ‎28.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        ) ‎ A.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所有能量 B.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 C.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 D.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所有能量 ‎ ‎ ‎29. 微塑料一般指的是毫米级别甚至微米级别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可阻碍水中的光线传播,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微塑料可降低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 B.微塑料释放的有毒物质可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并通过生物富集,最终危害人类 C.海洋生态系统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 D.海洋污染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 ‎30.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 ‎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地的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C.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二、选择题I(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 ‎ 如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c B.图中a处的CO‎​‎‎2‎浓度最高 C.图中c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 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b进入a ‎ ‎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 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图乙中向下的竖箭头表示某刺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C.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 ‎ ‎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下丘脑既可以作为神经中枢,又可以分泌某些激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 C.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能感受到体温变化并产生冷觉 D.下丘脑的细胞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 ‎ ‎ ‎ 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C.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D.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 ‎ ‎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没有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结构 B.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 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B细胞,使人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D.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所以要避免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 ‎ ‎ ‎ 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升高使植物逆境应答增强,生长速率减缓;正常条件下,RALF多肽信号通过其受体可抑制脱落酸的作用,降低逆境应答,植物正常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脱落酸含量变化利于植物生存 B.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C.植物激素调节不受基因组调控 D.植物生长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 ‎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 ‎ ‎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村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叶时与土壤湿度间的关系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 ‎ ‎ ‎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佑。两位科学家分别研究的是两种蛋白质CTLA﹣4和PD﹣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效应T细胞攻击 B.可以通过提高CTLA﹣4和PD﹣1的活性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临床上通过增强这两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 D.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可能引起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导致自身免疫病 ‎ ‎ ‎ 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如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 ‎ A.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 C.碳循环的过程①②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 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平衡 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 ‎ ‎ 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与神经细胞一样,都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细胞内ATP浓度增加,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ATP.当ATP升高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此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触发了Ca‎​‎‎2+‎大量内流,使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进而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释放,该过程中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情况为________。‎ ‎ ‎ ‎(2)胰岛B细胞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存在于由________形成的小泡中。机体胰岛素浓度升高会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多,其意义是促进靶细胞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 ‎ ‎(3)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1/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1/L 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发现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________。‎ ‎ ‎ ‎(4)胰岛分泌的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起拮抗作用的激素叫做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从而升高血糖。‎ ‎ ‎ ‎ 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根的向地性生长能否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________(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 ‎ ‎(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________,生长素由________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转化而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否受光照影响?________(真“是”或“否”)。‎ ‎ ‎ ‎(3)某实验小组为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把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_______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_______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 ‎ ‎ 为建设生态宜居芜湖,鸠江区因地制宜建造了大阳垾湿地生态公园,现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________稳定性和________稳定性。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________。‎ ‎ ‎ ‎(2)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湿地在保持水土、蓄洪防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叫________功能。‎ ‎ ‎ ‎(3)科研小组对该湿地公园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 ‎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 者的能量 未利用的 能量 传给下一营 养级的能量 有机物输入 的能量 生产者 ‎41.0‎ ‎5.0‎ ‎97.0‎ ‎19.0‎ ‎0‎ 植食性动物 ‎7.9‎ ‎1.1‎ ‎12‎ Y ‎6.0‎ 肉食性动物 ‎6.5‎ ‎0.8‎ ‎6.2‎ ‎0.5‎ ‎10.0‎ ‎ ①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指_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J/cm‎​‎‎2‎•a。 ‎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②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X是指________,表中的数据Y为________。‎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I(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答案】‎ B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又称为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解答】‎ A、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只是体液的一部分,A错误; B、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B正确; C、组织液是体液的一部分,C错误; D、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但只是体液的一部分,D错误。‎ ‎2.‎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 ‎【解答】‎ A、血细胞生活中血浆中,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B正确; C、细胞质基质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而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内液,C错误; 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较少,D正确。‎ ‎3.‎ ‎【答案】‎ C ‎【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A、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A正确; B、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有关,如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4.‎ ‎【答案】‎ A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这三个区域。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 ‎【解答】‎ A、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元是由细胞体、突起共同构成,突起包含树突、轴突,B错误; C、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C错误; 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D错误。‎ ‎5.‎ ‎【答案】‎ D ‎【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解答】‎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A、下丘脑受损会使节律调节异常,A正确; B、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B正确; 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 D、言语区的S区受损患运动性失语症,V区受损患失读症,D错误。‎ ‎6.‎ ‎【答案】‎ A ‎【考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解析】‎ ‎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解答】‎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效应器),表明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血压升高时,通过调节导致“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由此可见,该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7.‎ ‎【答案】‎ D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解答】‎ 解:A.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高能化合物,A错误;‎ B.激素只有调节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 C.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 D.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D正确。‎ 故选:D。‎ ‎8.‎ ‎【答案】‎ D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解答】‎ 动物激素调节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只能调节生命活动。‎ ‎9.‎ ‎【答案】‎ C ‎【考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解析】‎ ‎1、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2、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解答】‎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A正确;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B正确; C、某些激素也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C错误; 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 ‎10.‎ ‎【答案】‎ A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体温恒定调节: ‎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解答】‎ A、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 B、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B正确; C、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毛细血管的散热等,C正确; D、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正确。‎ ‎11.‎ ‎【答案】‎ C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X为效应T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介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细胞免疫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参与的细胞称为效应T细胞。‎ ‎【解答】‎ 据分析可知,图示为人体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X为效应T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后增殖分化后形成的,故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T细胞或记忆T细胞。‎ ‎12.‎ ‎【答案】‎ C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 (1)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则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4)免疫细胞的起源: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则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 A、过敏反应是机体非首次接触过敏原产生的反应,A错误; 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抗体和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大多数组织细胞均可以产生溶菌酶,B错误; C、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C正确; D、机体自身的衰老的和损伤的组织和细胞能成为抗原,D错误。‎ ‎13.‎ ‎【答案】‎ B ‎【考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解析】‎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 ‎ 科学家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及分析 达尔文 ‎①胚芽鞘+单侧光→向光生长. ②去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③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生长,不弯曲.‎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弯曲.‎ 詹森 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 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拜尔 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温特 ‎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 ②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 从人尿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 ‎【解答】‎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正确;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错误; C、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正确;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14.‎ ‎【答案】‎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D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参与细胞生命活动,不提供能量,也没有催化作用,只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解答】‎ A、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A正确; B、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B正确; C、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但作用效果显著,C正确; D、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能对细胞代谢进行调节,D错误。‎ ‎15.‎ ‎【答案】‎ C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 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能得到无子果实。‎ ‎【解答】‎ A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得到的无子番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植株所结果实有种子,A、B错误; CD、因生长素类似物没有改变无子番茄的遗传物质,故该无子番茄果肉细胞核DNA含量与原番茄相同,两者仍属于同一物种,C正确,D错误。‎ ‎16.‎ ‎【答案】‎ D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解答】‎ A、脱落酸能够抑制小麦种子的发芽,高温使得脱落酸分解,从而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A正确; B、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可用其处理未成熟的香蕉促其成熟,B正确;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可使种子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C正确; D、农业生产上施用生长调节剂时,除应考虑处理的部位和浓度大小即可,还应考虑处理时间及用量,D错误。‎ ‎17.‎ ‎【答案】‎ B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 分析题图:①③使种群密度降低,应该表示死亡率和迁出率;②④使种群密度上升,应该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此⑥是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因此⑤是年龄组成,则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④是迁入率,③是迁出率。‎ ‎【解答】‎ A、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和迁入率,A错误; B、春节前后,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迁出率和④迁入率,B正确;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⑤年龄组成,C错误;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D错误。‎ ‎18.‎ ‎【答案】‎ B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解答】‎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B错误; C、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正确; D、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正确。‎ ‎19.‎ ‎【答案】‎ D ‎【考点】‎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间关系 ‎【解析】‎ ‎1、群落演替的结果 ‎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演替方向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 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 2、生物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3、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解答】‎ A、不同的种群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故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群落的研究问题,A正确; B、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生物对光能等资源的充分利用,B正确; 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C正确; D、草地中的杂草包括多种生物,因此不能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D错误。‎ ‎20.‎ ‎【答案】‎ D ‎【考点】‎ 群落的演替 ‎【解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答】‎ A、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 B、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错误; 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错误;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D正确。‎ ‎21.‎ ‎【答案】‎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答】‎ 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但并非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A错误; B、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C正确; D、动物并非都是消费者,如秃鹫等属于分解者,D错误。‎ ‎22.‎ ‎【答案】‎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2、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4、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遗体、残骸、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5、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答】‎ A、通过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A正确; B、处于稳态时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等,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 C、兔子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同化的能量,C错误; 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的流动渠道之中,D正确。‎ ‎23.‎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种间关系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猫头鹰属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猫头鹰捕食蛇,同时猫头鹰与蛇共同竞争食物鼠;图中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群落。‎ ‎【解答】‎ A、分析图示可知,鼠与蛇的关系只有捕食,A错误; B、鹰可以捕食鼠和蛇,如果蛇的数量减少,鹰的营养级将会降低,获得的能量增加,因此鹰的数量不会减少,B错误; C、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群落,缺乏分解者,而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 D、由于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因此处于多个营养级上,从而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D正确。‎ ‎24.‎ ‎【答案】‎ B ‎【考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答】‎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以来源于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A错误; B、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 C、信息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反馈,C错误; D、植物不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也可传递物理信息,D错误。‎ ‎25.‎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解答】‎ 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这是一种行为,因此属于行为信息,其中红色突起需要通过光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26.‎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蚯蚓和草菇在生态系统中都是作分解者,A错误;食物链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故B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但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之分,故并不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27.‎ ‎【答案】‎ A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规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解答】‎ 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物入侵使物种丰富度降低,不利于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 B、混交林因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从而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B正确; C、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D正确。‎ ‎28.‎ ‎【答案】‎ B ‎【考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同化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答】‎ 解:A.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所有能量,并没有都被消费者吸收和利用,还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A错误; B.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都被同化到体内,属于消费者同化到体内的能量,B正确; C.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到体内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 D.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所有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到体内能量的一部分,D错误。 故选:B。‎ ‎29.‎ ‎【答案】‎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C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 A、海洋中漂浮的微塑料通过对太阳光的遮挡和反射来影响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甚至会降低某些藻类的叶绿素含量,A正确; B、微塑料释放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逐渐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最终危害人类,B正确; C、海洋生态系统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它的直接价值,C错误; D、海洋污染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30.‎ ‎【答案】‎ D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3、注意事项: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解答】‎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正确; B、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地的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B正确; C、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D错误。‎ 二、选择题I(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分析题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其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 ‎【解答】‎ 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即位于图中的d,A错误; B、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所以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B错误; C、图中c为血浆,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其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但也可来自于消化道的吸收,C正确; 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组织液进入血浆,D错误。‎ ‎【答案】‎ C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 A、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右侧,后传导到电流表左侧,所以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 B、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B正确; C、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由于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出的是静息电位,C错误; 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因此,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D正确。‎ ‎【答案】‎ C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 A、下丘脑中既有体温调节等神经中枢,又可分泌抗利尿激素等激素,A正确;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的活动,B正确; C、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并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C错误; D、下丘脑的细胞分泌多种激素,D正确。‎ ‎【答案】‎ C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分析曲线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故该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 ‎【解答】‎ 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错误; ‎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B、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B错误; C、根据曲线图可知,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C正确; D、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分泌胰岛素)和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D错误。‎ ‎【答案】‎ B ‎【考点】‎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解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 A、HIV病毒体内只有RNA一种核酸,没有DNA,A错误; B、人的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具有监控与清除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的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B正确; 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C错误;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D错误。‎ ‎【答案】‎ C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 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解答】‎ A、脱落酸含量增加,植物生长速率减缓,不利于生长,但是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增加,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利于植物的生存,A正确; B、环境中的理化因子发生变化,相关信息可以传递给植物体,当环境条件变得恶劣时,植物会增强逆境应答等,B正确; C、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 D、植物的生发发育可同时受多种激素调节,比如从题中信息就可以知道至少还要考虑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的作用,才有可能让植物在正常条件下恢复正常生长,D正确。‎ ‎【答案】‎ C ‎【考点】‎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 ‎【解答】‎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则实验所得到数值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A错误; 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会导致采集的小动物数偏多,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大,B错误; C、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C正确;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小,D错误。‎ ‎【答案】‎ B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 从题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润条件和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自身,所以也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因为1、3组土壤灭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灭,无法所以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湿润条件不同,分解的落叶量也不相同.‎ ‎【解答】‎ A、实验组2组和4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 B、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灭菌、不灭菌,一个是湿润、不湿润,B错误。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C正确。 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落叶不同程度的被分解,D正确。‎ ‎【答案】‎ C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解答】‎ 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效应T细胞攻击,A正确; B、由于CTLA﹣4和PD﹣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当然也包括T细胞,所以提高CTLA﹣4和PD﹣1的活性,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 ‎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C、据题意可知,增强CLA﹣4与PD﹣1蛋白质的功能,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攻击癌细胞的能力降低,C错误; D、据题意可知,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免疫功能增强,出现自身免疫病,D正确。‎ ‎【答案】‎ C ‎【考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②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③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解答】‎ A、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A正确; B、植树造林,有利于植物通过增强过程②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从而减少CO‎​‎‎2‎含量,B正确; 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C错误; D、由于温室气体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 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答案】‎ 协助扩散,减小,促进,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高尔基体,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胰岛B细胞能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 ‎【解答】‎ 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氧化分解后产生ATP.当ATP升高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此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此时触发了Ca‎​‎‎2+‎大量内流,使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进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该过程中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情况为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胰岛B细胞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由在核糖体中合成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然后储存在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中。机体胰岛素浓度升高会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多,其意义是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1/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1/L 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发现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胰岛B细胞能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分泌的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起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答案】‎ 大于m小于n或(m~n),能,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否 有生长素的,不含生长素的(空白)‎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 ‎1、植物横放之后生长素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向下运输积累,即图甲中生长素的含量为A<B,C<D。 2、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上。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解答】‎ 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B处的生长素浓度更高,促进作用比A处更强,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n。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从而根表现为向地性,因此根的向地性生长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转化而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光照影响。‎ 某实验小组为了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答案】‎ 抵抗力,恢复力,负反馈调节 生态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或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78,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4‎ ‎【考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除最高营养级外,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一部分储存(未利用)。‎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解答】‎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湿地在保持水土、蓄洪防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叫生态功能。‎ ‎①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由于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一部分储存(未利用),所以表中X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即:41+5+97+19+6+10=178 J/cm‎​‎‎2‎•a。 ②根据①分析可知,表中X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肉食鱼类来自上一营养级的能量=6.5+0.8+6.2+0.5﹣10=4 (J/cm‎​‎‎2‎.a ),即植食性动物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Y为4 J/cm‎​‎‎2‎.a。‎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