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4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019.7月四中高二期末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编码甲硫氨酸,与之相对应的DNA片段位于 A. 基因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中 B. 基因编码区先端的外显子中 C. 基因非编码区的启动子中 D. 基因编码区末端的内含子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真核基因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其中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 2、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mRNA是基因编码区转录形成,编码区由多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相隔构成,转录初始形成的RNA需要将内含子转录的部分剪切掉,然后再将外显子转录的部分连接起来形成成熟的RNA,因此与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相对应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编码区先端的外显子中,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分子 B. 能任意切割DNA,从而产生大量的DNA片段 C. 每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D. 同一种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可产生互补配对的黏性末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3)结构: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 【详解】A、限制酶具有专一性,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A正确; BC、限制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而不能任意切割DNA分子,B错误;C正确; D、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所以产生的黏性末端能够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故选B。 3.如图所示,两个核酸片段在适宜条件下,经过X酶的催化作用,发生下列变化,则X酶是 A. DNA连接酶 B. RNA聚合酶 C. DNA聚合酶 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游离末端重新结合形成DNA使用的是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则是将大量单个的脱氧核苷酸结合起来形成DNA分子;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 【详解】A、据图分析,该酶将两个DNA判断连接为一个DNA片断,为DNA连接酶,A正确; B、RNA聚合酶是连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RNA的酶,B错误; C、DNA聚合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DNA复制中起做用,C错误; D、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进行切割,但不能将DNA片段连接起来,D错误。 故选A。 4.下图是基因工程主要技术环节的一个基本步骤,这一步需用到的工具是 A. DNA连接酶和解旋酶 B.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C. DNA聚合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必需的工具酶,而RNA聚合酶是合成RNA必需的,DNA聚合酶是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能将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在已有的DNA片段上。 【详解】图示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首先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质粒,其次还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操作的,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一定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黏性末端结合 C. 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D. DNA探针检测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DNA的双链复制,DNA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A不符合题意;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粘性末端之间的碱基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连接在一起,形成基因表达载体,B不符合题意; C、抗原与抗体都不含碱基,所以抗原抗体杂交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C符合题意; D、用DNA探针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关于PCR扩增DNA片段和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PCR过程需要耐高温的Taq酶 B. PCR过程需要DNA连接酶 C. PCR扩增区域有2个引物来决定 D. 不同大小的DNA在电场中迁移速率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 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A、PCR反应需要高温使DNA变性解旋,所以复制过程中要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A正确; B、PCR过程中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来催化脱氧核苷酸的聚合,不需要DNA连接酶,B错误; C、PCR过程中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因此DNA复制需要引物,由于DNA的两条模板链为反向平行,所以复制时需要两种引物,C正确; D、不同大小的DNA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不同,因此可通过电泳的方法检测扩增产物,D正确。 故选B。 7.下列关于各种与基因工程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B. PCR反应中的酶需要在PH稳定的缓冲液中发挥作用 C. 目的基因的运载体上至少有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 D. 逆转录酶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1、DNA连接酶按其来源分有两类: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其中E·coli 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平末端又可以连接粘性末端。 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 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 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详解】A、DNA连接酶可将黏性末端或平未端连接起来,A错误; B、酶的活性易受温度、PH等影响,因此PCR反应中的酶需要在PH稳定的缓冲液中发挥作用,B正确; C、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要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便于目的基因插入,C正确; D、逆转录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DNA的过程,需要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正确。 故选A。 8.土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若想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取抗旱植株,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 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 B. 将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时,可以用钙离子处理细菌 C. 用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后,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 D. 若能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旱基因,则说明该基因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农杆菌的特点是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农杆菌转化过程: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详解】A、土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所以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时,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A正确; B、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时,需要用Ca2+处理细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B正确; C、用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去感染植物细胞,使其具有抗旱基因,然后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养成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C正确; D、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旱目的基因,只能说明目的基因导入成功,不能说明该基因成功表达,即不能说明该基因工程项目获得成功,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题文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9.下列关于“基因探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探针既可以检测某一特定的DNA,也可检测RNA B. 基因探针是一小段具有随机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单链DNA C. 基因探针既可以检测核酸分子,又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 D. 基因探针以其双链形式发挥作用,其放射性和荧光标记便于检测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DNA(或RNA)单链,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检测目的基因及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RNA。 【详解】基因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基因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杂交信号,能从浩瀚的基因组中把目的基因显示出来。根据杂交原理,作为探针的核酸序列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应是单链,若为双链,必须先行变性处理。②应带有容易被检测的标记。它可以包括整个基因,也可以仅仅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也可以是由之转录而来的RNA。基因探针可以根据碱基配对的原理检测核酸分子,但不能检测特定的蛋白质,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用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制成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①人脑垂体细胞的DNA ②人下丘脑细胞的mRNA ③人脑垂体细胞的mRNA ④人下丘脑细胞的DNA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因此所有细胞都含有该个体所有的基因,即所有细胞都含有生长激素基因。细胞分化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生长激素基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示,所以只有垂体细胞中含有生长激素基因的mRNA。 【详解】 ①④:该人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而形成的,所有细胞都含有该人的所有的核基因,所以该人垂体细胞和下丘脑细胞中的DNA中都含有该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用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制成基因探针检测二者细胞中的DNA,都能形成杂交分子,①④正确; ②③:生长激素基因只在该人垂体细胞中表达,在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转录阶段,会形成相应的mRNA,但在该人的下丘脑细胞中处于关闭状态,因此用该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制成的基因探针检测该人垂体细胞的mRNA,能形成杂交分子,检测下丘脑细胞的mRNA,不能形成杂交分子,②错误,③正确。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1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 B. 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C. 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D. 基因治疗就是把有缺陷的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互补的DNA单链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双链,即能够进行杂交。这种结合是特异的,即严格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行,它不仅能在DNA和DNA之间进行,也能在DNA和RNA之间进行。因此,当用一段已知基因的核酸序列作出探针,与变性后的单链基因组DNA接触时,如果两者的碱基完全配对,它们即互补地结合成双链,从而表明被测基因组DNA中含有已知的基因序列。 【详解】A、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A正确; B、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一种病毒,B错误; C、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真核基因也能用来进行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C错误; D、基因治疗就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治疗病的目的,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C. 遗传机理的揭示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D. 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人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人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载体上的抗性基因主要是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据此答题: 【详解】A、目的基因是指基因工程中需要的外源基因,是编码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关系,可以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受体细胞是接受目的基因的细胞,也可以是动、植物或微生物,A正确; B、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但由于它和目的基因是相互独立的,故并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B错误; C、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是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C正确; D、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所以人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D正确。 故选B。 13.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也逐渐产生,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同时受到广泛关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转基因食物产品上市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测 B. 基因污染是一种不能增殖的污染,因此不需要特别关注 C. 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目前基因可通过花粉扩散到作物的近亲生物中,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转基因食品、产品上都要标注原料来自转基因生物,如“转基因××”“转基因××加工品(制成品)”“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对于转基因食物潜在隐患要进行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等措施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保障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详解】A、转基因食物可能会存在食品安全等问题,故转基因产品上市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测,A正确; B、基因污染指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转移到生物体内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和威胁,而且会随着生物的繁殖过程不断增殖,B错误; C、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具有新的性状,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基因污染是可以随着自然界中的生物扩散的,如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散落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 美国农业部指导农民在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时,要求农民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物种多样性 B. 保护害虫的天敌 C. 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 D. 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虫性,对于具有抗性基因的害虫具有选择作用,长期种植会使害虫的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加快具有抗性害虫的新品种出现的速率,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是为了降低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减缓具有抗性害虫的种群数量增加的速度。 【详解】A、由题意可知,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的主要目的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A错误; B、由题意可知,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的主要目的不是保护害虫的天敌,B错误; C、由于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则抗转基因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较慢,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C正确; D、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的主要目的不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工程是对蛋白质分子的直接改造 B. 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 C. 蛋白质工程获取的是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D. 实施蛋白质工程前提条件是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区别: 目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区别 原理 中心发展的逆推 基因重组 过程 预期蛋白质供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合成DNA→表达出蛋白质 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实质 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蛋白质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一伙的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基因的异体表达) 结果 生产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生产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 联系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的第二代基因工程,因为是对现有蛋白质的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所以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实现 【详解】A、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对基因进行改造来实现对蛋白质分子的改造,A错误; B、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B正确; C、基因工程生产的是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生产的是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C正确; D、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所以实施蛋白质工程的前提条件是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D正确。 故选A。 16.下列哪一项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证据 A. 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 B. 转基因生物合成的营养物质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C. 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使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 D. 转基因产品经过了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正确做法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详解】A、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并且已经有数年,但是至今没有发现一例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这不属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证据,A错误; B、转基因生物合成的营养物质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所以可以放心食用,并不会造成食物安全问题,这不属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证据,B错误; C、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使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属于转基因食品带来的食物安全性问题的证据,C正确; D、对于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不必担心,其理由是转基因产品经过了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这不属于转基因食品带来的食物安全性问题的证据,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各项结果中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是 A. 白菜和甘蓝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白菜和甘蓝基因 B. 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产生人生长激素的菌株 C. 把雄性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到雌性动物去核卵母细胞中培养出新个体 D. R型肺炎双球菌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混合培养后获得S型菌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如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详解】A、白菜和甘蓝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白菜和甘蓝基因,这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步骤,不属于基因工程,A错误; B、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产生人生长激素的菌株,属于基因工程的过程,B正确; C、把雄性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到雌性动物去核卵母细胞中培养出新个体,属于核移植技术,C错误; D、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生物进行的定向改造,而R型肺炎双球菌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混合培养后获得S型菌株,不符合基因工程的概念,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能根据基因工程的概念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8.关于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内不同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B. 体内不同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各异 C. 各种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 各种细胞都可以有选择地表达细胞中的某些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因其含有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体内不同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是表达全能性的基础,不是细胞全能性的含义,A错误; B、体内不同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各异不是细胞全能性的含义,B错误; C、根据全能性的概念可知:各种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正确; D、各种细胞都可以有选择地表达细胞中的某些基因属于细胞的分化,不是细胞全能性的含义,D错误。 故选C。 19.下列不属于克隆的是( ) A. 矮牵牛花的扦插繁殖 B. PCR扩增人SRY基因 C. 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D. 杂交瘤细胞在小鼠体内培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克隆原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克隆在广义上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在生物学上,克隆是指选择性地复制出一段DNA序列(分子克隆)、细胞(细胞克隆)或是个体(个体克隆)。 【详解】A、矮牵牛花的扦插繁殖为无性繁殖,属于个体水平的克隆,A错误; B、PCR扩增为DNA复制技术,属于分子水平的克隆,B错误; C、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为有性生殖,不属于克隆,C正确; D、杂交瘤细胞在小鼠体内培养为动物细胞培养,属于细胞水平的克隆,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克隆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克隆的概念,明确克隆包括狭义的克隆和广义上的克隆,广义上的克隆包括分子克隆、细胞克隆和个体克隆,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20.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 离体组织细胞 愈伤组织 胚状结构 植物体 ② 离体组织细胞 胚状结构 愈伤组织 植物体 ③ 离体组织细胞 愈伤组织 植物体 根和芽 ④ 离体组织细胞 愈伤组织 根和芽 植物体 A. ②④ B. ③ ④ C. ① 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中分离出符合要求的组织、器官或细胞,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它产品的技术。 【详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一般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将胚状体继续培养可获得植株。花粉植株也可以由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直接形成根和芽,然后再发育成植物体,即①③正确,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1.下列有关原生质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理论上原生质体具有全能性 B. 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C. 原生质体在适宜条件下能再生出细胞壁 D. 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生质体是指植物去掉细胞壁的结构。植物体细胞杂交时为使两个细胞融合,需要先将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 【详解】A、原生质体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遗传物质,所以理论上原生质体具有全能性,A正确; B、不同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经过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在适宜条件下能再生出细胞壁,从而形成杂种细胞,C正确; D、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22.在下列选项中,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C. 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D. 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为:离体的组织器官首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胚状体再进行根芽的分化形成完整植株。该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一般可以在植物基因工程、单倍体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等过程中运用。 【详解】A、花药离体培养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不符合题意; B、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养为完整植株,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为完整植株,C不符合题意; D、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是利用了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的原理,没有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符合题意。 故选D。 23.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B.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D. 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甘蓝”,克服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因为分生组织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但不能获得抗病毒的新品种,A错误; B、经细胞培养产生的胚状体可直接制作“人工种子”,由于该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因此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B正确; C、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即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可大量获得紫草素,C正确; D、白菜和甘蓝不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白菜一甘蓝”,能够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工程应用以及优点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辨别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明确植物组织培养只能获得脱毒苗,而抗毒苗的培育必须借助于基因工程;另外考生要能够识记植物细胞工程特别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几方面的应用,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 24.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组织和细胞,大都来自胚胎和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组织细胞 A. 容易产生各种变异 B. 具有更强的分裂能力 C. 取材十分方便 D. 具有更强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胚胎和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细胞分裂能力强,易于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通过亲代细胞的增殖获得大量的子代细胞,所以需要培养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详解】动物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殖的原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不能分裂,所以动物细胞培养必须选不断分裂的细胞进行培养,而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分裂能力旺盛,因此动物细胞培养时,所用组织和细胞大都来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5.关于动物体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的活动或特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细胞通常贴壁生长 B.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C. 细胞之间有接触抑制现象 D. 细胞的遗传物质均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贴壁生长,有接触抑制现象。原代培养细胞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少数细胞能存活传到40~50代,这部分细胞称为细胞株。细胞株传到50左右不能再继续传代,部分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变细胞的特点,可以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的传代下去,这部分细胞称为细胞系。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贴壁生长,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是细胞增多的过程,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B正确; C、动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C正确; D、原代培养的细胞具有继续增殖能力,遗传物质一般不发生改变,传代培养过程中,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型可能会发生改变,成为不死性的细胞,D错误。 故选D。 2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所需的培养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无毒、无菌的环境 B. 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C. 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动物血清 D. 不需要氧气,需要二氧化碳调节培养液pH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毒、无菌的环境,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要与动物体温相近,B正确; C、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合成培养基需加入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95%空气(为细胞呼吸提供O2)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D错误。 故选D。 2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基都需要加入琼脂 B. 都需要加入天然的营养成分 C. 都需要控制无菌培养条件 D. 都要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 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营养、激素、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还常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3、微生物的培养条件有适宜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温度、pH、渗透压(控制培养液的浓度)等。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不需要加入琼脂,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加入血清等天然的营养成分,而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培养不一定需要加入天然的营养成分,B错误; C、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培养都需要控制无菌培养条件,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动物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培养不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D错误。 故选C。 28.将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培养出的杂种细胞可能会随机丢失来自人细胞的染色体。在丢失人的1号染色体的融合细胞中,不能合成人的尿苷单磷酸激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 与人和小鼠细胞相比,融合细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B. 研究方法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细胞融合诱导技术 C. 融合细胞经过培养,能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D. 尿苷单磷酸激酶的基因很可能在1号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进行细胞融合时,可以利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为了筛选融合的杂交细胞,需要用特殊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A、融合细胞会随机丢失来自人细胞的染色体,即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A正确; B、适当的培养基用来选择融合细胞,细胞融合时常用PEG、灭活病毒和电激来诱导融合,B正确; C、该过程没有将杂种细胞培养成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在丢失人的1号染色体的融合细胞中,不能合成人的尿苷单磷酸激酶,说明尿苷单磷酸激酶的基因很可能在1号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29.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未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是 A.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无限增殖 D. 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主要运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原理依次是细胞的增殖、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核移植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未体现该原理,A错误; 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涉及动物细胞融合,其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涉及体外细胞培养,利用了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无限增殖的能力,C正确; D、单克隆抗体是化学性质单一的抗体,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故可以让单个的B淋巴细胞和单个骨髓瘤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D正确。 故选A。 【点睛】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的生物学原理包括免疫学原理、细胞分裂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不大。 30.下列关于生物技术与伦理问题的正确观点是 ①利用体外受精技术筛选早期胚胎性别,设计试管婴儿 ②基于科学和理性讨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 ③通过基因筛查禁止重大疾病基因携带者就业 ④大量引入国外转基因作物与本地近缘作物品种杂交 A. ①② B. 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2、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3、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详解】①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失调,违背伦理道德,我国不允许利用体外受精技术筛选早期胚胎性别,①错误; ②基于科学和理性讨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②正确; ③通过基因筛查禁止重大疾病基因携带者就业,不符合伦理道德,③错误; ④大量引入国外转基因作物与本地近缘作物品种杂交,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和环境安全,④错误。 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基因工程中可以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基因文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复制开始时,解开DNA双链的酶是________。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________。上述两个解链过程的共同点是破坏了DNA双链分子中的________。 (3)目前在PCR反应中使用Taq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组文库 (2). cDNA文库 (3). 解旋酶 (4). 加热至90-95℃ (5). 氢键 (6). Taq酶热稳定性高,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失活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文库获取、PCR、人工合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钙离子处理法);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分子水平—DNA分子杂交法、分子杂交法、抗原抗体杂交法和个体水平—抗虫、抗病接种实验等)。 【详解】(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CDNA文库),前者包括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后者只包括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2)体内进行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解旋酶可以打开双链之间的氢键, DNA聚合酶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在体外进行PCR扩增时,利用高温变性即加热至 90-95℃,破坏双链之间的氢键,使DNA成为单链。解旋酶和高温处理都破坏了DNA双链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3)由于在PCR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改变温度,该过程中涉及较高温度处理变性,大肠杆菌细胞内的DNA聚合酶在高温处理下会变性失活,因此PCR过程中需要用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催化。 【点睛】PCR的原理是DNA双链的复制,故类似于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需要模板、原料等条件。由于该过程中特殊的高温条件,需要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3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微型繁殖的一种途径。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繁殖技术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胚状体,再经过人工种皮(人工薄膜)包装得到人工种子(如图所示)。这种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人工种皮要具备透气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胚乳能够为胚状体生长提供所需物质,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几类物质。 (3)用脱毒苗进行繁殖,可以减少作物感染病毒。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______________进行组织培养。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获得转基因植株。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流程图表示)。 【答案】 (1). 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2). 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 (3). 矿质元素 (4). 糖 (5). 茎尖 (6). 含目的基因的细胞愈伤组织小植株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芽、根或胚状体,进而形成完整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微型繁殖、制造人工种子、作物脱毒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微型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实现种苗的快速大量繁殖。人工种子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其中的胚乳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以无病毒或病毒极少的茎尖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高产优质的无毒植株。 【详解】(1)植物微型繁殖是指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人工种子的胚状体在进行细胞呼吸时,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O2,并将产生的CO2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因此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以保持胚状体的活力。人工胚乳的作用是为胚状体的发育提供营养,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矿质元素、糖等物质。 (3)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4)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为一个完整的转基因植物,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实现,其基本程序是:含目的基因的细胞愈伤组织小植株。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微型繁殖、制造人工种子、作物脱毒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33.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养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②过程所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3)过程④表示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杂交瘤细胞,从而获得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传统的血清抗体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用单克隆抗体与治疗癌症的药物相结合的“生物导弹”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能与癌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关于图乙过程,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克隆羊的性别由白面绵羊决定 B、“多莉”的性状与黑面和白面绵羊都有关系 C、重组细胞实现全能性,说明乳腺细胞分化程度低 D、构建重组细胞的操作是在体外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图乙过程的用途_________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 D、改变动物的染色体数目 (6)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D、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答案】 (1). 动物细胞培养 (2). 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刺激也可)诱导细胞融合 (3). 小鼠腹水内 (4).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5). 特异性结合 (6). C (7). D (8). D 【解析】 【分析】 图甲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图中①表示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②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③表示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表示杂交瘤细胞的体内培养。 图乙表示克隆羊培育过程,图中a表示细胞核移植,b表示胚胎移植技术。 【详解】 (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它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图甲中②过程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所用的诱导融合的方法有: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刺激也可)诱导细胞融合。 (3)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也可以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所以过程④表示在小鼠腹水内中培养杂交瘤细胞,从而获得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传统的血清抗体相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用单克隆抗体与治疗癌症的药物相结合的“生物导弹”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能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特点。 (4)A、克隆羊的性别由提供细胞核的白面绵羊决定,A正确; B、“多莉”的性状是由黑面绵羊提供的细胞质和白面绵羊提供的细胞核共同决定的,B正确; C、重组细胞实现全能性,说明乳腺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 D、为了防止微生物的感染,构建重组细胞的操作需在体外无菌条件下进行,D正确。 故选C。 (5)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由于核移植动物的性别取决于提供细胞核的动物,所以可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体细胞核移植为无性繁殖,不能改变动物的染色体数目,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由于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所以选择卵细胞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的过程和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4.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1)核移植技术使“克隆人”成为可能,该问题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你想克隆自己吗?为什么?对于“克隆人”,谈谈你的观点。___________ (2)如图,最近校园内多功能厅前月季园内的一种植物龙葵遭受了严重的虫害。如果这是一种经济作物,将几乎颗粒无收。请你列举为减少环境污染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谈谈你对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看法(你是否支持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理由是什么?有风险吗?)_________ 【答案】 (1). 不想;克隆出的自己可能会对社会带来危害。由于生殖性克隆人严重违反人类伦理道德,且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因此要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但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 观点:1.生态层面,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物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 2.文化层面,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自律性,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与当今正在兴起的崇尚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基本文化趋向相悖。 3.哲学层面,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紊乱。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性规定因大量复制而丧失了唯一性,丧失了自我及其个性特征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学前提。 4.血缘生育构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几乎都反对克隆人,原因就是这是另一种生育模式,现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就是关注一个情感培育问题,人的成长是在两性繁殖、双亲抚育的状态下完成的,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克隆人的出现,社会该如何应对,克隆人与被克隆人的关系到底该是什么呢? 5.身份和社会权利难以分辨。假如有一天,突然有20个儿子来分你的财产,他们的指纹、基因都一样,该咋办?是不是要像汽车挂牌照一样在他们额头上刻上克隆人川A0001、克隆人川A0002之类的标记才能识别。 (2). 减少环境污染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引入害虫的寄生虫;引入和害虫生存环境有相似要求、但不危害农作物的竞争生物;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我支持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认为它无风险,转基因抗虫作物中的抗虫基因表达后会产生对害虫有害的物质,使其食后死亡,降低害虫的数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能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 【分析】 目前大多数人对克隆人持否定态度,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1、通过基因的转变,增加食物的种类,从而提高食物的品质。 2、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这也是转基因食品最开始的初衷所在。 3、增加食物的营养,提升食物的品质,这也是转基因食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4、减少农药的使用。转基因食品吸取了多种食品的优势,减少病虫害的风险,一定程度减少环境污染。 转基因食品的缺点: 1、转基因食品因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因而会有很多潜在的风险。 2、转基因技术造成的生物污染。很多生物科技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产权,对所销售的转基因种子做了“绝育”的处理,这将会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3、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比如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食品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更多使用除草剂,这样会危害其他的非转基因作物,让非转基因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 【详解】(1)克隆出的自己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同时违反人类伦理道德,所以我不同意克隆自己。 克隆人会带来各种问题,比如,生态问题,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物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文化问题,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自律性,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与当今正在兴起的祟尚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基本文化趋向相悖;哲学问题,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紊乱。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性规定因大量复制而丧失了唯一性,丧失了自我及其个性特征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学前提。 (2)总的来说,偏向于支持转基因抗虫作物及食品。 ①转基因食物是其原料或部分原料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就是在一种生物中转入外源基因,以此来改善原材料的产量、性状、口感等。 ②比如抗虫棉,就是在棉花中转入了能抵抗棉铃虫的基因,棉铃虫吃了就会死,这样就免受了棉铃虫的危害,提高了棉花产量,在食物中也是如此,比如番木瓜普遍会遭到一种病害的侵染,严重影响番木瓜产量,经转基因之后才能大大减少病害发生率,产量得以提高。 ③转基因大豆的目的,不是为了抵抗虫害,提高大豆产量,减少农药使用量,而是为了提高大豆出油率,改善品质,所以转基因大豆一般是用作榨油的,而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因为出油率不高,反而不适合榨油,倒是很适合做豆腐等豆制品。 ④有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之后人体对转入基因进行吸收,其实想一想,我们所吃的动植物不都是基因构成的么,也没见人类因为摄入这些基因之后变成其他生物了,转基因技术确实是把双刃剑,只要合理使用,还是能造福人类的。 二、单项选择题 35.下列四幅图中,TSS为转录起始位点,TTS为转录终止位点。STC为起始密码子,SPC为终止密码子。能正确反映目的基因转录产物内部结构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基因的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分上游和下游,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还分外显子和内含子。即基因的结构是非编码区上游、编码区、非编码区的下游。在编码区的上游有启动子,其上含有转录起始位点、在编码区先有起始密码子编码序列,最后有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在非编码区的下游有终止子,其上含有转录终止位点。 【详解】在目的基因的起始端有启动子,末端有终止子,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初始位置为TSS(转录起始位点),在末端位置有TTS(转录终止位点);同时mRNA将作为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因此其中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控制翻译过程的进行,两个密码子分别位于TSS内侧和TTS内侧。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6.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 (Marker),10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 A. 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至500bp之间 B. 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 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D. 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 【答案】B 【解析】 【分析】 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4~9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9号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 【详解】A、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4~9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结合2号野生型和10号蒸馏水组的结果,推测包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应为250~500bp,A正确; B、3号PCR结果包含250~500bp片段,应包含目的基因,B错误; C、9号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C正确; D、10号放入蒸馏水,可排除反应体系等对结果的干扰,由图可知,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D正确。 故选B。 37.SPL蛋白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调控基因转录的分子。不同植物的SPL蛋白结构不同,但均有一个大约由80 个氨基酸构成的结构相同的功能区,可识别并结合到某些基因的特定区域。SPL基因最初是从植物花序cDNA文库中得到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SPL是8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 B. SPL基因能在花序细胞中表达 C. SPL可催化特定基因的翻译过程 D. SPL在不同绿色植物中功能差异较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根据题意,SPL蛋白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调控基因转录的分子,说明该蛋白催化的是基因的转录过程,据此答题。 【详解】A. 根据题干信息“均有一个大约由80个氨基酸构成的结构相同的功能区”可知,SPL蛋白不一定是由80个氨基酸构成的,A错误; B. 依题意“SPL基因最初是从植物花序cDNA文库中得到的”可知,花序细胞中含有SPL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说明SPL基因能在花序细胞中表达,B正确; C. SPL蛋白是一类调控基因转录的分子,可识别并结合到某些基因的特定区域,可见其可催化的是特定基因的转录过程,C错误; D. SPL在不同植物中功能类似,都是调控基因的转录,D错误。 38.下图为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同时选用限制酶PstI、Sma I对含目基因的DNA进行切割 B. 过程②中,可直接将过程①得到的产物注入受体细胞 C. 过程③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便获得并培养活的原生质体 D. 过程④中,若利用探针在试管苗细胞内检测到目的基因,则转基因成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②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常用农杆菌转化法;③④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详解】A、目的基因两侧是限制酶PstⅠ和SmaⅠ的识别序列,且质粒上也含有这两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所以可同时选用限制酶PstⅠ、SmaⅠ对含目的基因的DNA进行切割,A正确; B、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B错误; C、过程③为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C错误; D、过程④中,若利用探针在试管苗细胞内检测到目的基因,不能说明转基因成功,转基因成功的标志是形成目的基因的产物,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9.科学家为提高玉米中赖氨酸含量,计划将天冬氨酸激酶的第352位的苏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为此,操作正确的是 A. 直接改造上述两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B. 对指导上述两种酶蛋白合成的mRNA进行改造 C. 利用诱变育种技术促使上述两种酶蛋白的基因突变 D.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控制上述两种酶蛋白的基因进行改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详解】A、蛋白质的功能与其高级结构密切相关,而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又非常复杂,所以直接对蛋白质改造非常困难,且即使改造成功也不能遗传,A错误; B、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不一定能够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且即使成功也不能遗传,B错误; C、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所以使用诱变育种的方法不易获得符合要求的基因,C错误; D、基因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所以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控制上述两种酶蛋白的基因进行改造,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40.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 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 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 D. 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的培养过程为:把含抗甲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获得抗甲植株,同时把含抗乙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获得抗乙植株,通过杂交获得F1(二倍体植株),取F1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获得纯合的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二倍体)。 【详解】要获得转基因的抗甲或抗乙植株,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再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A正确;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抗病接种实验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B正确;对F1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时,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其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时利于芽的分化,C正确;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41.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和抗原—抗体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酸分子杂交是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杂交 B. 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核酸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和转录 D. 抗原—抗体杂交常以目的基因产物作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核酸分子杂交是基因诊断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基因诊断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互补的DNA单链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双链,即能够进行杂交.这种结合是特异的,即严格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行,它不仅能在DNA和DNA之间进行,也能在DNA和RNA之间进行.因此,当用一段已知基因的核酸序列作出探针,与变性后的单链基因组DNA接触时,如果两者的碱基完全配对,它们即互补地结合成双链,从而表明被测基因组DNA中含有已知的基因序列。 【详解】A、核酸分子杂交是指两条核苷酸链的杂交,A错误; B、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为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此过程中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 C、核酸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和转录,C正确; D、抗原-抗体杂交中目的基因产物常作为抗原,D错误。 故选:C。 42.下图为希望导入植物细胞的重组DNA分子,箭头代表PCR扩增时子代DNA的延伸方向,T- DNA片段基因序列已知,设计四段T- DNA的引物A、B、C、D,若利用PCR技术扩增T- DNA片段和未知基因片段,可选择作为引物的分别是 A. A、D, B、C B. A、B, C、D C. B、D,A、C D. C、D,A、B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聚合酶不能直接启动DNA新链的合成,即不能从头合成DNA,只能在有引物的3’-OH上聚合核苷酸来延伸DNA链。原因是在新链的延伸过程中,只有新添加的碱基与模板链形成双螺旋才能继续链的延伸,否则延伸终止,启动切除修复机制,直至添加正确的碱基,也即是在DNA聚合酶的上游位置一定要互补形成双链(可以是RNA-DNA)才能继续下游DNA的合成,这是它的忠实性和高保真系统决定的。DNA的复制必须先借助于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一小段引物RNA,然后DNA聚合酶再接着进行DNA合成。最后,引物RNA由DNA聚合酶水解后,替换上相应的DNA片段,最后由DNA连接酶把片段完整连接起来。 【详解】DNA两条链为反向平行螺旋在一起,由于DNA聚合酶只能在有引物的3’端上聚合核苷酸来延伸DNA链,而图示中箭头代表PCR扩增时子代DNA的延伸方向,所以引物A是顺时针方向,那么,C也是顺时针方向,B、D就是逆时针方向。所以利用PCR技术扩增T- DNA片段时需要的引物为A、D,而扩增被插入的基因片段需要利用B、C这对引物,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3. 下列生物学过程中体现了细胞全能性的是( ) A. 转基因小麦的种子发育成小麦幼苗 B. 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 C. 杂交瘤细胞在培养基中无限增殖 D. 经体细胞杂交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答案】D 【解析】 种子就是幼小个体,因此种子发育成小麦幼苗是一个幼小个体成长过程,A错误;细胞全能性最后是指发育成完整个体,B错误;细胞全能性最后是指发育成完整个体,C错误;杂种细胞获得杂种植物体细胞了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 【名师点睛】细胞的全能性是指高度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故全能性是指由细胞到个体的过程;植物种子是植物的幼体,故由种子发育成植株的过程不体现全能性. 44.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③和④过程涉及的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和赤霉素 B. 除了PEG外,灭活的仙台病毒可促进②过程 C. 用①处理细胞时需要在较高渗透压溶液中进行 D. 显微镜下供体染色体的存在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的流程图,其中①表示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的过程;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之后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可得到杂种植株。 【详解】A、③和④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涉及的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A错误; B、②过程为植物细胞的融合过程,用到的诱融方法有PEG处理、离心、振动、电激等。灭活的仙台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手段,B错误; C、过程①表示原生质体的制备,在较高渗透压的甘露醇溶液中进行,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正确; D、用于融合的细胞一个是花椰菜的根细胞,一个是黑介菌的叶肉细胞,其中供体细胞特有的结构为叶绿体,故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有无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以流程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理解,学生只要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并能综合运用,就能准确作答。 45.下列对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提供细胞核和去核卵母细胞的动物都应为雌性 B. 去除卵母细胞细胞核的操作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 C. 成熟体细胞核移植比胚胎细胞核移植成功的难度大 D. 通过核移植方法培育的克隆动物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克隆动物的核基因完全来自供体动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受体细胞。核移植包括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其中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因为体细胞的全能性低于胚胎细胞。 【详解】A、提供细胞核的动物不一定为雌性,A错误; B、体细胞核移植时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做受体细胞,去除卵母细胞核时,可采用显微操作法,不需要电子显微镜,B错误; C、体细胞的全能性低于胚胎细胞,所以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C正确; D、克隆动物的核基因完全来自供体动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受体细胞,因此克隆动物遗传物质来自供体细胞核和受体细胞的细胞质,D错误。 故选C。 46.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先利用特定的抗原蛋白饲喂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B淋巴细胞 B. 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动物血清和一些抗生素 C. 为避免病毒感染,需用聚乙二醇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 D.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均依据细胞的全能性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病毒).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含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详解】向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B淋巴细胞,蛋白质饲喂小鼠,水解失去活性;A错误;由于培养液中缺乏天然培养基中某些无法替代的成分,则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动物血清,添加抗生素防止细菌感染,B正确;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C错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最后能获得完整个体,而单克隆抗体制备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其结果是获得杂交细胞,未产生完整个体,D错误. 47.如图,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缺乏转化酶。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关于筛选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的B细胞及其相互融合细胞因全合成途径被A阻断,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B. 骨髓瘤细胞及其相互融合细胞因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C. 杂交瘤细胞因为可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D. 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所有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较高纯度的目标抗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加入H、A、T三种物质,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能进行补救合成途径;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详解】A、免疫的B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是有补救合成途径的,但是因为这两种细胞本身不增殖,所以在HAT培养基上不会有这两种细胞的增殖,A错误; B、骨髓瘤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B正确; C、杂交瘤细胞因为可以进行补救合成,所以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C错误; D、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并不都能产生高纯度的目标抗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准确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是解题关键。 48.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 B. 经诱导融合得到的植物杂种细胞,需经组织培养才能获得杂种植株 C. 人工合成法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体内该种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可能不完全相同 D. DNA探针可用于检测苯丙酮尿症和21三体综合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基因工程中可以采用DNA探针来检测基因遗传病、动物细胞工程中可以采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来检测有毒物质及有毒物质的毒性、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种植株等。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及有毒物质的毒性,A正确; B、经诱导融合得到的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杂种植株,B正确; C、人工合成法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不含内含子,而人体内的胰岛素基因含有内含子,故人工合成法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体内该种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可能不完全相同,C正确; D、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可以用DNA探针检测,但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用DNA探针检测,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9.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 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B. 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 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D. 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胚胎工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超数排卵用促性腺激素而不是雌激素,故A选项错误; B、根据采集部位而定,如果是从输卵管采集的卵细胞,已发育成熟,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如果是从卵巢是采集的卵细胞,未发育成熟,都要经过体外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故B选项错误; C、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故C选项错误; D、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四、非选择题 50.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 I酶切后,与用BamH I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 )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__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 (2). 二者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 (3). 含有质粒载体 (4). 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或答含有重组质粒) (5). 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6). 四环素 (7). 受体细胞 【解析】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能够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等。(2)依题意可知,目的基因插入后,导致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 )失活,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仍能行使正常功能。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因二者均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所以是不能区分的;含有质粒载体和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细胞,因二者都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因此也是不能区分的。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因目的基因插入后,导致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 )失活,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该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含有质粒载体的则能正常生长。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这的病毒,在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据此可知,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受体细胞。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技术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技术的熟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从题图中挖掘出隐含的信息,据此结合每个问题情境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51.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继而利用iPS 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图。 (1)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iPS细胞与小鼠内细胞团一样,具有_________________,因而有望对人类iPS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 (3)克隆鼠X的体色为_______________,上述技术流程中可以是雄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利用图中的三只鼠(黑鼠作为体细胞供体)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克隆鼠Y,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克隆鼠X和克隆鼠Y的性状___________(是或否)完全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原代培养 (2). 全能性 (3). 黑色 (4). 体细胞供体黑鼠和克隆鼠X (5). 否 (6). 克隆鼠X的细胞质基因来源于黑鼠,克隆鼠Y的细胞质基因来源于灰鼠 【解析】 【分析】 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详解】(1)原代培养指将动物组织用酶处理成单个细胞后进行的初次培养。 (2)iPS与小鼠内细胞团同样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因而有望在对人类iPS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 (3)由于灰鼠提供胚胎的内细胞团经过特殊处理后不再发育,所以克隆鼠X的体色由提供细胞核的黑鼠决定,所以为黑色。提供胚胎的灰鼠应为雌性,代孕的个体应为雌性,所以上述技术流程中可以是雄鼠的是体细胞供体黑鼠和克隆鼠X。 (4)由于克隆鼠X的细胞质基因来源于黑鼠,克隆鼠Y的细胞质基因来源于灰鼠,所以若要利用图中的三只鼠(黑鼠作为体细胞供体)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克隆鼠Y,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克隆鼠X和克隆鼠Y的性状不完全相同。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胚胎移植、细胞核移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将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