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A. 性状的传递规律 B. 蛋白质的传递规律 C. 基因的传递规律 D.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的活动规律;故选C。‎ 考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 ‎2.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相对性状的定义是同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不是同种性状,A错误;‎ 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是相对性状,B正确;‎ 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是不同种性状,C错误;‎ D.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是不同生物,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C.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其异花授粉的过程为:首先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在套上纸袋。‎ ‎【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说明雌蕊已经成熟,此时已经完成了自花传粉,A错误;‎ 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其自花传粉,B错误;‎ C.花蕾期,除去未成熟花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可以防止异花传粉,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豌豆的传粉方式的特殊性,明确豌豆严格进行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在花未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 ‎4.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数为 A. 2 B. ‎4 ‎C. 9 D. 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 ‎【详解】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能产生3种基因型(AA、Aa、aa),基因型为Bb的植株自交后代也会产生3种基因型(BB、Bb、bb),因此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数是3×3=9种;故选C。‎ ‎5.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中,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B ‎【解析】‎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即AaBb×aabb ‎,要计算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可以先计算出与两个亲本都相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与AaBb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为1/2×1/2=1/4;与aabb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为1/2×1/2=1/4。‎ 因此,与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为1-1/4-1/4=1/2,即50%,B正确。‎ ‎【点睛】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理解不清 用“先分解后组合”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 ‎(1)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 ‎(2)分类剖析 ‎①配子类型问题 a.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b.举例: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Dd ‎↓ ↓ ↓ ↓‎ ‎ 2  × 2  × 1  × 2=8种 ‎②求配子间结合方式的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③基因型问题 a.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b.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 c.举例:AaBBCc×aaBbcc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Aa×aa→1Aa∶1aa      2种基因型 BB×Bb→1BB∶1Bb 2种基因型 Cc×cc→1Cc∶1cc 2种基因型 子代中基因型种类:2×2×2=8种。‎ 子代中AaBBCc所占的概率为1/2×1/2×1/2=1/8。‎ ‎④表现型问题 a.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b.子代某一表现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表现型概率的乘积。‎ c.举例:AaBbCc×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Aa×Aa→‎3A__∶1aa     2种表现型 Bb×bb→1Bb∶1bb 2种表现型 Cc×Cc→‎3C__∶1cc 2种表现型 子代中表现型种类:2×2×2=8种。‎ 子代中A__B__C__所占的概率为3/4×1/2×3/4=9/32。‎ ‎6.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紫色豌豆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测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自交、杂交、自交、测交 ‎【答案】D ‎【解析】‎ 纯合子自交后代仍为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鉴定一株紫色豌豆是否是纯种最好用自交方法;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应用杂交方法,子代表现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纯合子比例逐渐升高,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可用连续自交的方法;检测杂种F1的基因型应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选D。‎ ‎7.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假说:(1)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类型;(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 ‎【详解】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是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的问题,A错误;‎ B.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 B正确;‎ C.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但雌雄配子数目并不一定相等,C错误;‎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是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弄清楚假说—演绎法的几个基本步骤,并能够分析各选项分别属于哪一个步骤。‎ ‎8.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的现象是 A. 纺锤体形成 B. DNA复制 C. 同源染色体分离 D.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答案】C ‎【解析】‎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均会发生纺锤体形成、DNA复制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选C。‎ ‎9. 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 A. 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 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 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 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保证染色体的稳定,和基因突变的概率无关,故A错误;‎ B.通过有性生殖继承了双亲中一半的遗传物质,故B错误;‎ C.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进入了卵细胞中,细胞核DNA是各占一半,但细胞质DNA基本上是卵细胞提供的,故C错误;‎ D.在有性生殖过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会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故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A.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 B. 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 C. 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D. 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A正确;‎ B、C.一个四分体只含有两条染色体,B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不能称为四分体,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掌握四分体的概念,确定其中的数量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C ‎【解析】‎ 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1种2个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另外3个精子为AB、ab、ab,故C正确。‎ ‎12.下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③表示有丝分裂,②④表示减数分裂 B.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③‎ C. 图③表示发生了基因自由组合现象 D. 上述细胞中含有8个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①中细胞每一极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中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项正确;‎ B.①②③均具有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 C.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现象,C项错误;‎ D.图①中无染色单体,D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三看法”判断二倍体细胞分裂方式 ‎13.若精子中核DNA含量为a,则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核DNA含量分别是 A. ‎2a和a B. ‎4a和‎2a C. ‎2a和‎2a D. ‎2a和‎4a ‎【答案】B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精子中核DNA含量为a,则次级精母细胞的核DNA含量为‎2a,初级精母细胞的核DNA含量为‎4a,选B。‎ ‎14.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包括 A. 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 B. 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于果蝇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身体较小、所需培养空间小,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等优点,果蝇常用作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详解】果蝇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不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A错误;果蝇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B正确;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相对性状少而明显,便于分析,C正确;果蝇繁殖快,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D正确。‎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识记和积累,记住其具有的优点,进而利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答案。‎ ‎1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 A. DNA是遗传物质 B. RNA是遗传物质 C.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 糖类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RNA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糖类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16.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答案】C ‎【解析】‎ 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 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 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要求学生理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7.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 A. 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 C. 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所以DNA复制完毕后,得到的DNA子链不可能是DNA母链的片段,A错误;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完毕,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B正确;U是尿嘧啶,只存在于RNA分子中,DNA分子中没有,C错误;由于复制是以DNA的双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D错误。‎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18.下列有关科学实验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与结论 A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与DNA水解酶混合培养 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B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 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 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D 大肠杆菌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 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DNA水解酶能够水解DNA分子,从而使其失去遗传效应,A正确;‎ B.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35S标记的是蛋白质,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只能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B错误;‎ C.因为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所以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C正确;‎ D.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形成子代8个,由于半保留复制,含15N的DNA分子是2个,占DNA总数的1/4,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B。‎ ‎19.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 A. tRNA种类不同 B. mRNA碱基序列不同 C. 核糖体成分不同 D. 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肽链的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根本原因是DNA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不同从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详解】A、由题意可知,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tRNA的种类相同,A错误; 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mRNA上的碱基序列决定的,所以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的两种蛋白质原因参与形成这两种蛋白质是mRNA的碱基序列不同,B正确; C、核糖体成分相同,都是蛋白质和RNA,C错误; D、在所有生物中,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相同,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分化、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综合应用,分析时从转录和翻译过程去理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便于理解和掌握。‎ ‎20.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的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 C. 基因以一定的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上 D.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A项错误;‎ B、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B项、D项正确;‎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项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本题易判断B项错误,错因在于对基因概念理解不全面,RNA病毒同样具有基因,其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21.现有从生物体内提取的一个DNA分子(称第一代)和标记放射性同位素3H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要在实验室里合成新的DNA分子,第四代的全部DNA分子中,不含3H的链的DNA分子为 A. 14 B. ‎6 ‎C. 2 D. 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DNA的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由于DNA复制的原料含有放射性,因此,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全部含有放射性。‎ ‎【详解】DNA在标记放射性同位素3H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四代,第四代的DNA的总数是24,16个DNA分子,由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DNA亲代的两条链只能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选C。‎ ‎【点睛】DNA的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新产生的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产生的所有子代DNA分子中都含有原料元素。‎ ‎22.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1由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加工而成 B. 2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C. 3相对于1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D. 图中过程将合成6条氨基酸序列不同的肽链 ‎【答案】D ‎【解析】‎ ‎【详解】A.1为mRNA,由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加工而成,A项正确;‎ B.2为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项正确;‎ C.最右边的核糖体上肽链最长,是最先开始合成的,说明3相对于1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C项正确;‎ D.图中过程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的6条肽链氨基酸序列相同,D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23. 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 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 C. 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表型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通风、水分和矿质元素供给充足,所以B正确。‎ 考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24.下列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 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黄圆、黄皱、绿圆和绿皱四种表现型 B. 青霉菌经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后,产青霉素的能力提高 C. 西瓜果实生长过程中,置于方型容器中,西瓜长成方型 D.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培育出四倍体西瓜 ‎【答案】C ‎【解析】‎ ‎【详解】A.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黄圆、黄皱、绿圆和绿皱四种表现型是由于基因重组,A错误;‎ B.青霉菌经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后产青霉素的能力提高是由于基因突变,B错误;‎ C.西瓜果实生长过程中长成方型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会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出四倍体西瓜,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25.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都能(  )‎ A. 产生新的基因 B. 产生新的基因型 C. 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 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 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不一定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只有基因突变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D错误;‎ ‎26.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 血液中镰刀状的红细胞易破裂 B. 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 mRNA中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典型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改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详解】A.弯曲的镰刀状红细胞易变形破裂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A错误;‎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B错误;‎ C.信使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实例,能正确区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而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27.果蝇的下列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 受精卵 B. 体细胞 C. 精原细胞 D. 精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2、减数分裂的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详解】A、果蝇受精卵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果蝇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果蝇精原细胞就是特殊的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果蝇的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D。‎ ‎28. 根据遗传学原理,能快速获得纯合子的育种方法是( )‎ A. 杂交育种 B. 多倍体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诱变育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 ‎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A错误;‎ B.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不能快速获得纯合子,B错误;‎ C.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C正确;‎ D.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及优点。‎ ‎29.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 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 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 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 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都不正常,最后形成的4个精子都不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一个正常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形成2个异常精子;另一个正常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产生2个正常精子,故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一半不正常配子,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0. 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色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 )‎ A. 是一种诱变因素 B. 引起染色体畸变 C. 影响基因表达 D. 改变了色素基因 ‎【答案】C ‎【解析】‎ 考查了生物性状表达的有关知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前者可遗传,后者不可遗传。‎ ‎31.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 A. 性状改变 B. 遗传信息的改变 C. 遗传规律的改变 D.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指的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替换,所以遗传信息一定发生了改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遗传规律发生改变,C错误;基因突变后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变,D错误。‎ ‎32.农作物育种常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A.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B.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互换 C.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D. 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选A。‎ ‎33.拟南芥在天宫二号上完成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的全部过程,此过程经历的时间与在地球上的接近。下列有关拟南芥生长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需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B. 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发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 宇宙中的射线降低了拟南芥的结实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种子萌发形成植株的过程,经历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幼苗形成植株的过程,植株的开花结果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植物需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长过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中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开花结果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 ‎【详解】A.植物生长过程中,需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A正确;‎ B.植物生长过程中有细胞的增加,有细胞的分化,B正确; ‎ C.种子形成植株的过程,发生了有丝分裂,而形成种子的过程发生了减数分裂,C正确。‎ D.宇宙中的射线能够使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点睛】太空微重力的条件下,有可能使基因发生突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不定向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 ,低频性。‎ ‎34.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 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四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 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和减少,包括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和减少。‎ ‎【详解】细胞a中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因此,属于三倍体,b染色体多了一个基因4,因此属于染色体片段的增加,c同源染色体有四条,属于四倍体,d染色体缺少基因3,因此属于染色体片段的缺失,C正确。‎ ‎【点睛】三体和三倍体不同,三体是指个别染色体是三体,而三倍体是指每条染色体都是三体,单体指个个别染色体是一条,而单倍体是指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35. 正常情况下,将成熟的花粉粒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幼苗时,细胞内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染色单体形成 B. 染色体联会 C. DNA复制 D. 染色体复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花粉粒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幼苗时,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主要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定存在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的行为,且染色体的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A、C、D项都可能出现;生长发育成幼苗的过程中没有减数分裂,不会发生染色体联会,故B项不可能出现。‎ 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6.遗传咨询对预防遗传病有积极意义,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A. 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 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以下几种:(1)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者;(2)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3)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父母;(4)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5)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7)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8)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9)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 ‎【详解】因外伤而截肢不属于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A错误;智力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正确;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正确;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相关知识点,明确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非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 ‎37.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70%、30% B. 50%、50% C. 90%、10% D. 80%、20%‎ ‎【答案】D ‎【解析】‎ 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则A=70%+1/2×20%=80%,a=1-A=20%,故选D。‎ ‎38.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判断是不是同一物种,关键是它们之间是否有生殖隔离 C. 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D. 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可以阻断彼此的基因交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项错误;‎ B.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判断是不是同一物种,关键是它们之间是否有生殖隔离,B项正确;‎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会使某些基因减少,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C项正确;‎ D.不同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可以阻断彼此的基因交流,D项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A。‎ ‎3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筒状花萼是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 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环节 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进化的问题,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青霉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作用,使抗药性个体的数量增加,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能够定向的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发生进化,因此,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详解】A.细菌种群中本来就有会抗药性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抗药性增强,A错误; ‎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筒状花萼是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这体现了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B正确;‎ 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环节,其中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点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提出进化的原材料为突变和基因重组,即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40.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 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 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 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基因突变和生物进化的问题,斑纹中基因突变不是由于杀虫剂的使用产生的,而是本身就存在变异个体,杀虫剂的使用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选择下来,使这些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后代的抗药性增强。‎ ‎【详解】A.斑蚊种群中有少数个体本身存在抗性基因,而不是使用杀虫剂造成的,A错误; ‎ B.斑蚊抗药性增强是由于杀虫剂对抗药性个体进行的选择作用,使抗药性个体选择下来,有更多的机会繁衍后代,使种群抗药性增强,B错误;‎ C.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原来就有抗药性基因,D正确;‎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就有抗药性基因突变,否则使用杀虫剂以后不会快速恢复到原来的数量,D错误。‎ ‎【点睛】害虫抗药性增强是由于杀虫剂的使用,选择抗药性的个体,使这些个体有机会繁殖后代,增强了种群的抗药性。‎ ‎41.纯合高茎常态叶玉米与纯合矮茎皱形叶玉米杂交的F1代全部为高茎常态叶,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数量是:高茎常态叶83,矮茎皱形叶81,高茎皱形叶19,矮茎常态叶1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 常态叶与皱形叶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 D. F1减数分裂可产生数目相同四种类型的配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表现为两多两少,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 BC.分别分析两对相对性状,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常态叶与皱形叶的比例均约为1∶1,分别符合分离定律,B项正确,C项错误;‎ D.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代表了F1减数分裂产生的4种配子及其比例,4种配子的数目不相同,D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B。‎ ‎42.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蝇和黑身蝇杂交,F1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 A. 1:1 B. 3:‎1 ‎C. 5:1 D. 8:1‎ ‎【答案】D ‎【解析】‎ ‎【详解】F2中的灰身果蝇中,1/3为纯合子BB,2/3为杂合子Bb,其产生的配子中,2/3为B,1/3为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1/3)×(1/3)=1/9,则灰身果蝇比例为1-1/9=8/9,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1,选D。‎ ‎【点睛】随机交配问题的处理方法:可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计算出配子种类及比例,然后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计算出后代基因型比例和表现型比例。‎ ‎43.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则中 A. 红眼雄果蝇占1/6‎ B.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2‎ C. 红眼雌果蝇占1/2‎ D. 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双亲基因型可记作 A XBY×A XBXb,A代表Ⅳ号染色体,子代红眼雄果蝇占1/4,A项错误;‎ B.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3/4)=1/4,B项错误;‎ C.红眼雌果蝇占1/2,C项正确;‎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1/4)=1/6,D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看作杂合子,则眼色基因和Ⅳ号染色体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对眼色基因和Ⅳ号染色体的遗传分别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乘法原理进行综合。‎ ‎44.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三项均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5.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的某种生命活动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为mRNA的合成过程 B. 各核糖体最终合成的产物不同 C. 这种机制提高了翻译的效率 D. 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上会同时连接多个核糖体,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因此翻译速度可以有效提高,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基因的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46.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 ‎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 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 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P-K-K-P-…‎ 能 ‎0‎ 突变型 ‎…-P-R-K-P-…‎ 不能 ‎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 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 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 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链霉素的使用,对不定向的变异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错误;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D错误。‎ ‎【点睛】本题通过图表分析考查基因突变的种类、链霉素抑菌功能的原理、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关系。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突变性和野生型核糖体S1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碱基变化的种类。本题容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47. 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甲所示过程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和转录,甲图两条单链均为模板,乙以一条链为模板,产物是一条链,所以甲图是DNA复制,乙图是转录,甲是半保留复制,乙不是;A错误 DNA复制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进行,转录也是,B错误 甲需要解旋酶,乙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即DNA复制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转录可起始多次,所以D正确。‎ ‎48.某男性产生性染色体组成为(a)XY和(b)YY的精子,可能的原因是 A. a和b均为减Ⅰ分裂异常 B. a和b均为减Ⅱ分裂异常 C. a减Ⅰ分裂异常,b减Ⅱ分裂异常 D. a减Ⅱ分裂异常,b减Ⅰ分裂异常 ‎【答案】C ‎【解析】‎ X和Y为同源染色体,产生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精子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产生性染色体组成为YY的精子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两条Y染色体未正常分离,选C。‎ ‎49.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 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 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 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一定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些变异个体是适应环境的,有些不适应环境,C错误; ‎ 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不是个体,D错误。‎ ‎【点睛】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体,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自然选择决定这生物进化的方向。‎ ‎50.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 A. 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 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 C. 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 D. 不同生物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会出现相同的基因库,因为本身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也会出现相互选择,B错误;生物进化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环境选择生物,推进生物进化;另一方面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所以在相同的环境,不同种生物也会出现相似的形态结构,C正确;不同生物不会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D错误。‎ ‎【点睛】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二、非选择题 ‎51.下图是某雄性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该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__________‎ ‎(器官)中。‎ ‎(2)图中A所示的细胞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与C所示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含量之比为__________。‎ ‎(3)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答案】 (1). A C D (2). 睾丸 (3). 2 (4). 1:1 (5). 4‎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细胞分裂的题目,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变化,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图A和图D分别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以及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因此,属于减数分裂,图C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属于减数分裂图像,图B没有同源染色体周期性变化,因此,属于有丝分裂图像。‎ ‎【详解】(1)图A和图D分别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以及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因此,属于减数分裂,图C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属于减数分裂图像,因此,图中A、C、D属于减数分裂图像,由图A可以看出细胞质是均裂的,因此,属于雄性动物,该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中。‎ ‎(2)图中A所示的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有2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取决于着丝点的数目,B与C所示的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四条,含量之比为1:1 。‎ ‎(3)由图A可知精原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因此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点睛】三看识别法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 首先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其次看细胞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再次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若无上述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52.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 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_________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 ‎(2)实验一:从含 15N 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 DNA,混合后放在 ‎100 ℃‎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 ‎(3)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 15N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 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选填⑤~⑦中的序号)。‎ ‎①两条15N-DNA 单链 ②两条14N-DNA 单链 ‎ ‎③两条既含 15N、又含有14N 的DNA单链 ‎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 ‎⑤双链的F1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⑥单链的F1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⑦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答案】 (1). 脱氧核糖核苷酸 (2). 氢键 (3). ④ (4). ⑤⑥⑦‎ ‎【解析】‎ ‎【分析】‎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分析题图:图a: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即一个2条链15N的DNA分子和一个2 条链都是14N的DNA分子,混合后放在‎100℃‎ 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2个条带,1个14N条带,1个15N条带;图b: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 ‎【详解】(1)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是DNA复制的原料,且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2)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 ‎(3)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④)。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即14N条带和15N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双链的F1DNA,1个DNA分子是两条链都14N,1个DNA分子是两条链都15N,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2个条带,1个14N条带,1个15N条带,而本实验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⑤);若为分散复制则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1个条带,而本实验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⑥);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即一个2条链15N的DNA分子和一个2 条链都是14N的DNA分子,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2个条带,1个14N条带,1个15N条带,如图a,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如图b,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复制方式,能够根据题干信息推断每一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数目和含15N的DNA分子数目,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53.研究者选用不同毛色的水貂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亲本 F1‎ F2‎ I 黑色×铂灰色 黑色 ‎18黑色,5铂灰色 II 黑色×银灰色 黑色 ‎27黑色,10银灰色 III 铂灰色×银灰色 黑色 ‎133黑色,41铂灰色,46银灰色,15宝石蓝色 请回答问题:‎ ‎(1)实验I和实验II中,F1黑色水貂是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实验III的F1均为黑色,F2出现_________现象,根据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断毛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定律。实验III的F2银灰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_。‎ ‎(3)若实验III的F2中宝石蓝色水貂与纯合铂灰色水貂杂交,则其子代表现型为_________。‎ ‎【答案】 (1). 杂合子 (2). 性状分离 (3). 自由组合 (4). 2/3 (5). 铂灰色 ‎【解析】‎ ‎【分析】‎ ‎(1)若F2中表现型比例符合9:3:3:1,则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Ⅲ的F1均为黑色,F2四种表现型比例约为9:3:3:1,可推测毛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基因为A和B,则黑色基因型是A_B_、铂灰色基因型是A_bb(或aaB_),银灰色基因型是aaB_(或A_bb),宝石蓝色基因型是aabb,所以实验Ⅲ中F1基因型是AaBb,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实验ⅠF2中黑色(A_B_):铂灰色[A_bb(或aaB_)]约为3:1,则F1基因型是AABb(或AaBB),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或aaBB);实验ⅡF2中黑色(A_B_):银灰色[aaB_(或A_bb)]约为3:1,则F1基因型是AaBB(或AABb),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或AAbb)。‎ ‎【详解】(1)由于实验Ⅰ和实验Ⅱ的F1后代均出现性状分离,所以F1黑色水貂是杂合子.‎ ‎(2)实验Ⅲ的F1均为黑色,F2出现四种表现型,称为性状分离现象,又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9:3:3:1,可推测毛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基因为A和B.F1基因型是AaBb,F2中银灰色基因型为AAbb或Aabb,比例为1:2,其中杂合子(Aabb)的比例约为2/3。‎ ‎(3)实验Ⅲ的F2中宝石蓝色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bb,纯合铂灰色水貂基因型是aaBB,所以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铂灰色。‎ ‎【点睛】如果个体自交后代出现9:3:3:1及其变型,则说明这个个体为双杂合个体,而且相关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然后就可以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54.实验一、实验二是紫茉莉的花色遗传实验,实验三、实验四是豌豆的花色遗传实验。请回答问题:‎ ‎ ‎ ‎(1)有人提出“双亲的遗传物质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就像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此假说________(能、不能)解释实验一的结果。‎ ‎(2)如果把融合后的遗传物质比作“混合的墨水”,它________(可以、不可以)再分成原来的两种“墨水”。‎ ‎(3)实验二、实验四中子代的性状出现差异的现象叫做________,这样的实验结果________(支持、不支持)上述假说。‎ ‎(4)还有人提出“来自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可以掩盖来自另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两者可以像颗粒一样分开独立地传给子代”。实验三和实验________的结果支持这个假说。‎ ‎【答案】 (1). 能 (2). 不可以 (3). 性状分离 (4). 不支持 (5). 四 ‎【解析】‎ ‎【分析】‎ 分析:分析图形:‎ 实验一:红色与白色杂交,子一代表现为中间色粉色;说明亲本都是纯合子;‎ 实验二:杂合子粉色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红色、粉色、白色;‎ 实验三: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红色,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 实验四:红色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对白色为完全显性。‎ ‎【详解】(1)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是相互融合的,而控制红色与白色的基因杂合后是独立的,都可以表达。‎ ‎(2)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是没有办法再分离的,而控制红色与白色的基因杂合后还可以分离。‎ ‎(3)实验二、实验四中子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这样的实验结果与上述假说不符合。‎ ‎(4)实验三: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红色,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实验四:红色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对白色为完全显性.符合“来自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可以掩盖来自另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两者可以像颗粒一样分开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假说。‎ ‎【点睛】融合遗传是指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现象通过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的结果否定了。‎ ‎55.下图表示生物的育种过程,A和b为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F2获得的优良品种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________。‎ ‎(2)经过④、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势是________。⑤和⑥过程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培育出的新品种⑦为________倍体,是否可育________(填“是”或“否”)。‎ ‎(3)经过过程⑧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该方式诱导生物发生的变异具有多害性和________性,所以为获得优良品种,要扩大育种规模。‎ ‎【答案】 (1). 杂交育种 (2). 1/3 (3). 单倍体育种 (4). 缩短育种年限较快获得纯合体 (5). 秋水仙素 (6). 4 (7). 是 (8). 诱变育种 (9). 基因突变 (10). 不定向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育种的问题,包括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单倍体育和多倍体育种 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详解】(1)经过①、②、③过程先进行杂交,再进行自交,因此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得到的F1为双杂合个体,自交得到的F2中优良品种占3/16,其中纯合子占1/3。‎ ‎(2)④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⑤过程是秋水仙素处理,这种育种方式称为单倍体育种,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⑤和⑥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需要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培育出的新品种⑦为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因此是四倍体,同源染色体为偶数,因此可育。 ‎ ‎(3)过程⑧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该方式诱导生物发生的变异具有的特点不定向性,所以为获得优良品种,要扩大育种规模。‎ ‎【点睛】一、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 原理:基因突变,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二、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方法:杂交→自交→选优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三、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 四、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缺点:只适于植物,结实率低。‎ ‎56.下图为遗传信息的表达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物质②为_______,它是以图中①_______链为模板合成的,该反应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 ‎(2)已知相关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CGA(精氨酸)、UCU(丝氨酸)、GCU丙氨酸)、AGA(精氨酸),则图中③、④代表的氨基酸分别为______、______。‎ ‎(3)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体细胞中,该图解所表示的①、②、⑤不同的是_______。‎ ‎(4)图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人体的下列哪种细胞中______。(填序号)‎ ‎ A 神经元 B 口腔上皮细胞 C 成熟的红细胞 D 骨骼肌细胞 ‎(5)生物体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_______种,密码子第_________个碱基改变对氨基酸的影响较小,此机制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 ‎【答案】 (1). mRNA(信使RNA) (2). a (3). RNA聚合酶 (4). 丙氨酸 (5). 丝氨酸 (6). ② (7). C (8). 61 (9). 3 (10). 减少基因突变的多害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对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判断其DNA、mRNA和tRNA的相同与不同。‎ ‎(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以判断,图中的物质②是以图中①的a链为模板合成的mRNA,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 ‎(2)已知相关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CGA(精氨酸)、UCU(丝氨酸)、GCU丙氨酸)、AGA(精氨酸),图中③对应的密码子为GCU,代表丙氨酸,④对应的密码子为UCU,代表丝氨酸。‎ ‎(3)同种生物的不同体细胞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含有相同的①核DNA,不同的体细胞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合成的②mRNA不同,不同的体细胞含有的⑤tRNA相同。‎ ‎(4)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细胞器,不会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选C。‎ ‎(5)密码子共有64种,三种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 种,翻译过程中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比较严格的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第三个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不严格,因此密码子第3个碱基改变对氨基酸的影响较小,这一特点可减小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减少基因突变的多害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