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 生物 试 题 2018.12‎ 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40*1.5=6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红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2、维生素、尿素 D.Ca2+、载体蛋白、乙酰胆碱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C.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关 ‎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酸碱度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浆pH通常保持在7.35~7.45‎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 C.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体外 ‎4.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5.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 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6.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 ‎7.下列关于神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会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 B.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膜外的N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膜内导致静息电位的形成 D.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8.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 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 ‎9.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科学的解释是(  )‎ 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B.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10.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D.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休克症状 ‎1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做了如下实验: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下列关于该实验需要补充完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B.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 C.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处理,另一半不予处理 ‎12.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  )‎ 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 B.临近排卵时,雌激素浓度升高,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 C.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 D.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加,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13.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分泌腺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C.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D.下丘脑接受寒冷刺激后分泌TRH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4.下丘脑与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内 B.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损坏后,实验动物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致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体内渗透压出现异常 D.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都可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15.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16.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激素③的含量减少 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1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 D.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免疫缺陷病 ‎18.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的,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B.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入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 ‎19.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20.柯萨奇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经病毒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B.入侵的病毒与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清除 C.初次接种柯萨奇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分泌出大量抗体 ‎2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吲哚乙酸引起的 B.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C.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获得四倍体番茄 ‎22.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在体内含量较低,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B.高浓度2,4D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 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加主要与赤霉素有关 D.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3.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D.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24.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研究,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经预实验后,后续实验中还需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实验作对照组 B.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取多枝插条 C.浸泡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较大、遮阴环境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25.为探究植物在单侧光下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运,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增加,促进生长作用增强,还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有人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将玉米幼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b、c<d,说明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了 B.若c+d=e+f=a,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 C.若c<d且c>e,则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D.若背光侧生长素较向光侧多,则会使背光侧细胞分裂较向光侧快 ‎2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27.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的值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28.下图为某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200)。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在S1点时不存在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 C.渔业捕捞后种群剩余量最好控制在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K值-种群数量)/K值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29.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3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 B.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四条边上的菌数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 D.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3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C.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32.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一般不同 B.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 C.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3.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 A.所有土壤中动物组成群落 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有影响 ‎34.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35.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水平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 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6.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3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包含的所有种群可以构成群落 B.丙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丁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3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39.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a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e+f+g+h)/a表示 D.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40.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a)‎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二.填空题(共计30分)‎ ‎1.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 IAA和ABA,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_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__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________。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____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 ‎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请回答下列有关毒品与人体健康的问题:(8分)‎ ‎(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当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电位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巴胺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到神经元中,但可卡因(一种毒品)能使该转运体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________,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 ‎(2)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会使位于下丘脑的________受损。吸毒者的后代容易出现畸形儿、怪胎,可能的原因是毒品容易引起原始生殖细胞________过程异常。‎ ‎(3)雄性激素——睾酮(T)的分泌调节机制如图甲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_____________调节。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单位:mlu/mL)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表乙所示。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图甲中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有人对该调查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质疑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 FSH T 吸毒者 ‎32岁 ‎4年 ‎1.4 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岁 ‎-‎ ‎-‎ ‎4.66‎ ‎6.6‎ ‎6.69‎ 乙 ‎3.研究人员为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各组的培养条件为实验A组:20 mL培养液;实验B组:20 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 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_________曲线。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属于______(填“数学”或“物理”)模型。‎ ‎(2)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____,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和加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在前。‎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本质是通过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10分)‎ 注:字母A~I代表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1)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填“较高”“较低”或“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4)若群落A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高二月考四生物答案2018.12‎ ‎1C 2D 3B 4A 5D 6B 7B 8B 9D 10B 11A 12B 13D 14B 15D 16C ‎17C 18D 19D 20C 21C 22C 23D 24A 25D 26B 27A 28C 29B 30C ‎31C 32D 33D 34C 35A 36C 37D 38C 39C 40C ‎1.答案:(1)① 不是 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 ‎(2)不是 (3)IAA氧化(降解)酶 有利 ‎2.答案:(1)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增多 持续兴奋 ‎(2)体温调节中枢 减数分裂 ‎(3)分级和反馈 ②③④ 健康者和吸毒者平均年龄有较大差异 ‎3.答案:(1)Ⅲ、Ⅰ、Ⅱ、“J”型 数学 (2)血细胞计数板 加盖盖玻片 (3)基因频率 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的个体 ‎4.答案:(1)年龄 (2)较低 先增加后减少 中 (3)竞争 分层 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 (4)初生 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方向和速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