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辽宁省鞍山市海城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高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2小题。1—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7—42题每小题1分) 1.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此种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2.据如图分析下列关于染色体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都观察不到 3.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如图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 B. C. D. 4.某水稻品种是纯合子,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水稻高杆的基因A和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水稻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水稻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培育矮杆抗病(aaBB)的水稻新品种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 B.④过程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进行处理 C.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50% D.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5.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 ) A. B. C. D. 6.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0条染色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植株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利用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 C.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可获得四倍体植株 D.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10条染色体形状两两相同 7.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B.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上缺失了一个碱基对 C.果蝇Ⅱ号和Ⅲ号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 D.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拼接 8.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A.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的小麦优良品种 B.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 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菌株 D.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小麦植株 9.下列如图所示细胞为三倍体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11.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12.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A B C D 供体 质粒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大肠杆菌等 手术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缝合针 DNA连接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载体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质粒 质粒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受体 大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等 质粒 A.A B.B C.C D.D 13.玉米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某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则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 ) A.该变异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 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 D.该变异无法用显微镜观察,也不能传递到子二代 14.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天门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据此你认为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与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分别是( ) 备选项 A B C D 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 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氨酸 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 A.A B.B C.C D.D 15.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性愚型 C.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D.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出单倍体植株 16.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丙氨酸﹣GCA、GCU、GCC、GCG)( ) 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 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 C.染色体结构改变,性状没有改变 D.染色体数目改变,性状改变 17.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18.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④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A.①④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⑤ 19.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咱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AaBb 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 C.甲:AAaaBbbb 乙:Aaa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 20.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 ) 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 21.高产青霉菌的选育过程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年) 来源 产量单位 1943 自霉甜瓜中筛到 20 1943 自发突变 250 1943 B25的X射线诱变 500 1945 X1612的紫外线诱变 ≤850 1947 Q176的紫外线诱变 ≤850 目前 进一步变异 5万﹣l0万 A.该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青霉菌 B.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该过程中青霉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D.该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2.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的现状,被提名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关于杂交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水稻利用了不同亲本染色体重组的原理 B.杂交能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 C.杂交后代表现出优良性状就成为优良品种 D.该育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 23.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之所以能在棉花的叶肉细胞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主要是因为( ) A.目的基因能在植物细胞核中进行复制 B.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与棉花叶肉细胞中的基因结构相同 C.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D.不同生物具有相同的一套遗传信息 24.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物种的形成都是地理隔离导致的 2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6.如图为某家系患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谱,Ⅱ7不带该致病基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因为患者均为男性 B.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源自Ⅰ1的基因突变 C.若Ⅱ6与Ⅱ7再生一个女儿,患此病的概率为0 D.若Ⅲ1与正确男性婚配,所生子女的患病概率为0 27.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刻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 28.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会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29.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30.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患者家系调查 B.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 D.多基因遗传病是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在群体中发病率高 31.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C.基因重组不仅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是生物进化的来源之一 D.染色体变异都可以导致新物种的产生,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2.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C.产前诊断有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 D.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33.小鼠中有一对控制灰砂色的基因(T)和正常灰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灰色但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雌鼠与灰砂色雄鼠交配.预期后代表现型之比为(胚胎的存活至少要有一条X染色体)( ) A.灰砂♀:灰色♂=2:1 B.灰砂♀:灰色♂=1:2 C.灰砂♀灰色♂=1:1 D.灰砂♀:灰色♂=3:1 34.如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注:细胞畸变率(%)=×100%. A.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 B.浓度小于0.05%和大于0.25%的秋水仙素没有致畸作用 C.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很可能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35.有关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片段的重复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有为矮茎,属于基因重组 36.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人不同 B.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 C.患者血红蛋白mRNA的碱基序列与正常人不同 D.此病症可通过显微观察或DNA分子杂交检测 37.某雄性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了如图所示的两个细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为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 B.最终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4 C.该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 D.不能产生基因型为Aa的配子 38.如图为甲豌豆的A基因(控制高茎)和乙豌豆的B基因(控制黄色豆荚)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豌豆甲、乙突变前均为纯合高茎、黄色豆荚的品种,且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等位基因 B.突变后的豌豆甲长成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C.上述两基因发生突变的共同特点均是DNA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 D.若b基因控制豆荚为绿色,则豌豆乙突变后长成的植株的表现型是高茎、绿色豆荚 39.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 )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均改变基因的结构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40.如图展示了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4条染色体 B.杂种F1和杂种F2均是一个新的物种 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通过自交能产生种子,因此都是可育的 D.图中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实现 41.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的进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甲和种群乙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品系1和品系2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b过程①、②、③、④、⑤、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仅表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c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差异 D.物种1和物种2在条件适宜时,仍可进行基因交流,进一步丰富生物的多样性 42.农田害虫防治始终是农民比较关注的问题.某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农药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c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间段内,农田中甲虫的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段表明甲虫种群中抗药基因的频率先降低后升高 B.通过分析BC段可推知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C.农药对害虫所起的作用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基因频率 D.如果a~d年间都为农药防治期,c年后害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农民更换了农药的种类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2分) 43.造成人类遗传病的原因有多种.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 (1)21三体综合征一般是由于第21号染色体 异常造成的.A和a是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某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和aa,据此可推断,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 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 (2)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同源染色体中的l条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遗传病.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丈夫的基因型为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生出了一个患有猫叫综合征的孩子,若这个孩子表现出基因b的性状,则其发生部分缺失的染色体来自于 (填“父亲”或“母亲”). (3)原发性高血压属于 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4)就血友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来说,如果父母表现型均正常,则女儿有可能患 ,不可能患 .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都属于单基因 遗传. 44.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45.如图为农业育种过程中最常见的两种育种流程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相关问题: (1)生产实践中人们常根据不同的育种要求选择所需要的育种方法.若想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若想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若想创造一个新物种,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以上答案从下列各项中选取)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E.基因工程育种 (2)如图两种育种方法都涉及的变异原理是 . (3)现有一个育种站,想利用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的两品种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若从图中选择出最简捷的育种方法,应该选择 . (4)图中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时,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从 代开始进行选择,原因是 ;在该次选择过程中需要淘汰的植株数约占总数的 . 46.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针对玉米的不同性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B)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b)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 . (2)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1示.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可采取自交产生F1的方法.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2示的快速育种方案. 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 .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 (填两个). (4)已知玉米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丙小组为了探究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果穗的所有子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他们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的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结果发现子代植株全为高茎,由此他们判断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们的结论不科学,原因是 . 2016-2017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高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2小题。1—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7—42题每小题1分) 1.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此种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第2号染色体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可知,这种育种方法是染色体变异,且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故选:A. 2.据如图分析下列关于染色体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都观察不到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图甲中的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交叉互换;图乙中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易位,A正确; B、根据A分析可知,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交叉互换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D错误. 故选:D. 3.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如图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 B. C. D.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判别方法: 第一: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第二: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第三: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解答】解:A、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分为2种形态,则含有2个染色体组,故A错误; B、细胞中也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则染色体组为2组,故B错误; C、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则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而且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故C正确; D、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4条染色体,故D错误. 故选:C. 4.某水稻品种是纯合子,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水稻高杆的基因A和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水稻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水稻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培育矮杆抗病(aaBB)的水稻新品种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 B.④过程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进行处理 C.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50% D.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选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首先让该亲本进行杂交,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再取AaBb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符合要求的纯合体.其中①表示杂交过程;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③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④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⑤表示筛选过程. 【解答】解:A、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③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A正确; B、④过程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以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进行处理,B正确; C、由于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25%,C错误; D、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C. 5.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 ) A. B. C. D.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指的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和易位;染色体上的基因变为基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或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所致.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图中的基因变化是:H变成了h,J变成了j,基因顺序没有改变,所以属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A不属于; B图中基因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但顺序发生了改变,由GhJ变成了JhG,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倒位,B属于; C图中染色体上只剩一个基因G了,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C属于; D图所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易位,基因hJ由一条染色体上易位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D属于. 故选:A. 6.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0条染色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植株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利用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 C.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可获得四倍体植株 D.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10条染色体形状两两相同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二倍体是指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解答】解:A、由于该植株是二倍体植物,所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 B、花药是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所以利用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B正确; C、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可获得四倍体植株,C正确; D、在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10条染色体形状各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7.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B.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上缺失了一个碱基对 C.果蝇Ⅱ号和Ⅲ号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 D.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拼接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第Ⅲ号染色体上,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拼接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故选:C. 8.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A.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的小麦优良品种 B.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 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菌株 D.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小麦植株 【考点】诱变育种;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杂交育种;单倍体诱导与利用. 【分析】 依据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杂交→自交→选育→自交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 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 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解答】解:A、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优质品种,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故A错误; B、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故B错误; 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故C正确. D、用花药离体培育出单倍体小麦植株,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如图所示细胞为三倍体的是( ) A. B. C. D.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 【解答】解:A、图A中四条染色体相同,表示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图B中各有3条染色体相同,表示含有3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图C中控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2次,表示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图D中没有相同的染色体,但同种形态的染色体2条,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从而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2、秋水仙素的作用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解:A、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故A选项错误; B、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这时便不利隐性基因的表达,故B选项错误;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易位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故C选项错误; D、经秋水仙素等诱导成可育的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类型,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1.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由图分析发现各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从图中可以发现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个数越来越多,最终癌变;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的;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但是不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解答】解:A、由图分析发现各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不能互为等位基因,A错误; B、从图中可以发现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个数越来越多,最终癌变,B正确; 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的,C错误;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但是不一定传给子代个体,D错误. 故选:B. 12.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A B C D 供体 质粒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大肠杆菌等 手术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缝合针 DNA连接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载体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质粒 质粒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受体 大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等 质粒 A.A B.B C.C D.D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解答】解:基因工程中,供体是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分子手术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缝合针是DNA连接酶,载体常用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受体是大肠杆菌等. 故选:C. 13.玉米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某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则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 ) A.该变异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 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 D.该变异无法用显微镜观察,也不能传递到子二代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本题分析图解是解答的关键.图中可以看出,亲本中紫株产生的一个配子中的PL染色体在射线的作用下,含有PL基因的片段发生了缺失,这样就影响了后代的表现型. 【解答】解:A、亲本中紫株产生的一个配子中的PL染色体在射线的作用下,含有PL基因的片段发生了缺失,基因并没有发生突变,A错误; B、从图示看出,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而PL基因刚好位于缺失的那段,导致后代中只有一个Pl基因,因此表现绿株,B正确; C、图中看出,射线处理后只是使染色体上发生了片段的缺失,而染色体的数目并没有减少,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 故选:B. 14.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天门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据此你认为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与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分别是( ) 备选项 A B C D 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 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氨酸 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 A.A B.B C.C D.D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题中提出“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因此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只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可以通过比较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找到突变后的密码子;然后根据密码子判断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这将导致转录产生的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比较三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知,赖氨酸的密码子AAG将变为甲硫氨酸的密码子AUG,由此可推知基因模板链由TTC突变为TAC,即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故选:C. 15.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性愚型 C.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D.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出单倍体植株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解答】解: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D、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出单倍体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C. 16.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丙氨酸﹣GCA、GCU、GCC、GCG)( ) 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 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 C.染色体结构改变,性状没有改变 D.染色体数目改变,性状改变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解答】解:(1)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由CCGCTAACG变为CCGCGAACG,即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这属于基因突变; (2)模板链中碱基由CTA→CGA后,mRNA上的密码子由GAU→GCU,其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丙氨酸,因此会导致性状发生改变. 故选:A. 17.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功能个不相同,但是有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组染色体. 【解答】解:A、多倍体的配子中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A错误; B、二倍体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 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不一定是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不一定是一个染色体组,可能是多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 18.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④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A.①④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⑤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解答】解: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单倍体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减少;正确. 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改变属于基因突变;错误. 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错误. ④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错误. 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比正常的体细胞多了一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7条;正确. 故选:D. 19.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咱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AaBb 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 C.甲:AAaaBbbb 乙:Aaa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判别方法: 第一: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第二: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 第三: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形态相同的为四条,则甲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相同相同的为三条,乙生物含有3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1)甲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4条,因此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BBbb或AAaaBbbb; (2)乙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3条,因此该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aBbb或AaaBbb. 故选:C. 20.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 ) 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B、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这样导致A基因频率降低,a基因频率升高.根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说明该物种将不断进化,A正确,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这里并没有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不能说产生新的物种,C错误; D、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但没有丧失基因库,D错误. 故选:A. 21.高产青霉菌的选育过程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年) 来源 产量单位 1943 自霉甜瓜中筛到 20 1943 自发突变 250 1943 B25的X射线诱变 500 1945 X1612的紫外线诱变 ≤850 1947 Q176的紫外线诱变 ≤850 目前 进一步变异 5万﹣l0万 A.该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青霉菌 B.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该过程中青霉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D.该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1、高产青霉菌的选育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解答】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因此要筛选出高产青霉菌需要处理大量的青霉菌,A正确; B、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 C、变异都是不定向的,C错误; D、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而该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D错误. 故选:A. 22.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的现状,被提名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关于杂交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水稻利用了不同亲本染色体重组的原理 B.杂交能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 C.杂交后代表现出优良性状就成为优良品种 D.该育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 【考点】杂交育种. 【分析】对于“杂交育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原理:基因重组; 2、优点:能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即“集优”. 3、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4、过程:杂交→自交→筛选、自交→→→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解答】解:A、杂交水稻利用了不同亲本基因重组的原理,A错误; B、不同物种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杂交能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B错误; C、表现出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不一定就是优良品种,如显性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同时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 D、杂交育种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因此该育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D正确. 故选:D. 23.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之所以能在棉花的叶肉细胞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主要是因为( ) A.目的基因能在植物细胞核中进行复制 B.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与棉花叶肉细胞中的基因结构相同 C.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D.不同生物具有相同的一套遗传信息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一种生物的基因能与另一种生物的DNA形成重组DNA分子,是因为不同生物的DNA结构相同.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细胞中表达,是因为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解答】解:A、目的基因能在植物细胞核中进行复制,这不是抗虫基因在叶肉细胞中表达的原因,A错误; B、目的基因与棉花DNA的基本结构相同,所以目的基因能与受体细胞的DNA形成重组DNA,但这不是抗虫基因在叶肉细胞中表达的原因,B错误; C、因为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抗虫基因能在棉花的叶肉细胞中准确地表达出来,C正确; D、不同生物具有的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故选:C. 24.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物种的形成都是地理隔离导致的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物种的形成不一定是地理隔离导致的,如多倍体形成,D错误. 故选:D. 2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故A正确.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中控制优良性状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故B正确.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故C正确.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进化,其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故D错误. 故选D. 26.如图为某家系患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谱,Ⅱ7不带该致病基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因为患者均为男性 B.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源自Ⅰ1的基因突变 C.若Ⅱ6与Ⅱ7再生一个女儿,患此病的概率为0 D.若Ⅲ1与正确男性婚配,所生子女的患病概率为0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II6与II7均正常,但有患病孩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已知II7不带该致病基因,说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源自I2的基因突变. 【解答】解:A、伴Y遗传的特点是父传子、子传孙,即男患者的父亲肯定患病,故A错误; B、II6与II7均正常,但有患病孩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II7不带该致病基因,说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源自I2的基因突变,故B错误; C、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II6与II7再生一个女儿,患此病的概率为0,故C正确; D、若III1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她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也有可能患病,故D错误. 故选C. 27.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刻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图中有一对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b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多了一个基因,c图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d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基因. 【解答】解:a细胞中某一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形成三体; 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 c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含有3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 d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故选:C. 28.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会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向细胞两极移动,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解:A、低温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B错误; C、解离后的漂洗液是蒸馏水,C错误; D、由于经过解离后细胞失活,所以在高倍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29.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的现象,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原核细胞的二分裂过程都不会发生联会.XYY综合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Y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所导致. 【解答】解:①中XYY综合征是由异常精子YY与卵细胞受精导致,YY精子一定是MII后期Y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所导致,与联会无关,①错误; ②线粒体DNA属于细胞质遗传物质,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没有关系,②错误;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是由于联会发生紊乱,不能或很难形成正常配子所导致的,③正确; 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配子形成时,这对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MI后期时又发生分离,自交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与联会有关,④正确; ⑤卵裂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使某些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与联会无关,⑤错误. 故选:C. 30.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患者家系调查 B.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 D.多基因遗传病是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在群体中发病率高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解答】解:A、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A错误; B、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但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来诊断,C错误; D、多基因遗传病是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在群体中发病率高,D正确. 故选:D. 31.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C.基因重组不仅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是生物进化的来源之一 D.染色体变异都可以导致新物种的产生,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只能为生物进化产生原材料,A正确; B、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如隐性突变,B正确; C、基因重组也是生物进化的来源之一,C正确; D、染色体变异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 故选:D. 32.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C.产前诊断有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 D.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结婚: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解答】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 B、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B错误; C、产前诊断有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C正确; D、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33.小鼠中有一对控制灰砂色的基因(T)和正常灰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灰色但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雌鼠与灰砂色雄鼠交配.预期后代表现型之比为(胚胎的存活至少要有一条X染色体)( ) A.灰砂♀:灰色♂=2:1 B.灰砂♀:灰色♂=1:2 C.灰砂♀灰色♂=1:1 D.灰砂♀:灰色♂=3:1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伴性遗传和染色体变异,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灰色(t)但性染色体为XO的雌鼠与灰砂色雄鼠交配,其基因型分别为XtO和XTY.由于胚胎的存活至少要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后代基因型为XTXt、XtY和XTO,因此后代表现型比为灰砂♀:灰色♂=2:1. 故选:A. 34.如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注:细胞畸变率(%)=×100%. A.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 B.浓度小于0.05%和大于0.25%的秋水仙素没有致畸作用 C.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很可能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秋水仙素诱发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根据曲线图可知,时间相同条件下,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范围内,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与之成正相关,当超过一定范围,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与之成反相关;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与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关系不同;浓度为0.15%的秋水仙素处理24h,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最高.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时间相同条件下,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范围内,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与之成正相关,当超过一定范围,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与之成反相关,A错误; B、根据图中曲线图的趋势可知,浓度小于0.05%和大于0.25%的秋水仙素均有致畸作用,B错误; C、根据图示,处理时间为24小时导致细胞畸变率最高,C错误; 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很可能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D. 35.有关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片段的重复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有为矮茎,属于基因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解:A、染色体上片段的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D、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有为矮茎,其原因是基因分离,这里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没有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 36.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人不同 B.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 C.患者血红蛋白mRNA的碱基序列与正常人不同 D.此病症可通过显微观察或DNA分子杂交检测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病机理相关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做出判断. 【解答】解:A、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人相同.A错误. B、患者由于基因突变引起氨基酸种类发生替换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B正确. C、由于患者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转录而来的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正确. D、此病症可通过显微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或DNA分子杂交检测基因结构的改变.D正确. 故应选A. 37.某雄性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了如图所示的两个细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为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 B.最终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4 C.该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 D.不能产生基因型为Aa的配子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其中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2、分析题图:图中2个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两个细胞体积等大,是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由题图可知,与A处于同一位置的基因不是A(a),而是b,说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即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为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最终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是2,B错误; C、由图可知,与A处于同一位置的基因不是A(a),而是b,说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即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图中第二个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和Aa,D错误. 故选:C. 38.如图为甲豌豆的A基因(控制高茎)和乙豌豆的B基因(控制黄色豆荚)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豌豆甲、乙突变前均为纯合高茎、黄色豆荚的品种,且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等位基因 B.突变后的豌豆甲长成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C.上述两基因发生突变的共同特点均是DNA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 D.若b基因控制豆荚为绿色,则豌豆乙突变后长成的植株的表现型是高茎、绿色豆荚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中碱基对C﹣G替换形成G﹣C,将A基因突变形成a;乙中碱基对C﹣G替换形成A﹣T,将B基因突变形成b. 【解答】解:A、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由于豌豆甲突变前为纯合高茎、黄色豆荚的品种,基因型为AABB,所以突变后的豌豆甲长成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 C、图示两基因发生突变的共同特点均是DNA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C正确; D、由于豆荚的颜色与当年母本相同,所以若b基因控制豆荚为绿色,则豌豆乙突变后长成的植株的表现型仍是高茎、黄色豆荚,D错误. 故选:D. 39.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 )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均改变基因的结构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①和②互为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而②和③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图1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2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 B、图1基因重组过程中基因的数目没有改变,图2的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会导致基因的增加或减少,B错误; C、图1基因重组过程中不会改变基因的结构,C错误;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40.如图展示了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4条染色体 B.杂种F1和杂种F2均是一个新的物种 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通过自交能产生种子,因此都是可育的 D.图中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实现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内含有42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中有7条不同的染色体,A错误; B、杂种F1和杂种F2都不可育,因此都不属于新物种,B错误; 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通过自交能产生种子,都是可育的,C正确; D、杂种F1和杂种F2都不可育,因此图中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来实现,D错误. 故选:C. 41.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的进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甲和种群乙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品系1和品系2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b过程①、②、③、④、⑤、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仅表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c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差异 D.物种1和物种2在条件适宜时,仍可进行基因交流,进一步丰富生物的多样性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松鼠的进化过程,其中a表示地理隔离,这可以阻断种群中的基因交流;b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表示自然选择过程,可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解答】解:A、种群甲和种群乙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品系1和品系2之间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A错误; B、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C表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 D、物种1和物种2出现生殖隔离,不可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 故选:C. 42.农田害虫防治始终是农民比较关注的问题.某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农药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c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间段内,农田中甲虫的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段表明甲虫种群中抗药基因的频率先降低后升高 B.通过分析BC段可推知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C.农药对害虫所起的作用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基因频率 D.如果a~d年间都为农药防治期,c年后害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农民更换了农药的种类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故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 (2)由于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因此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解答】解:A、图中ABC段表明甲虫种群数量先降低后升高,A错误; B、BC段少数生存下来的个体繁殖,害虫的数量越来越多,可推知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B正确; C、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基因频率,C正确; D、如果a~d年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害虫由于不具有该种农药的抗药性而被淘汰,D正确. 故选:A.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2分) 43.造成人类遗传病的原因有多种.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 (1)21三体综合征一般是由于第21号染色体 数目 异常造成的.A和a是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某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和aa,据此可推断,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 母亲 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 (2)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同源染色体中的l条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遗传病.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丈夫的基因型为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生出了一个患有猫叫综合征的孩子,若这个孩子表现出基因b的性状,则其发生部分缺失的染色体来自于 父亲 (填“父亲”或“母亲”). (3)原发性高血压属于 多 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4)就血友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来说,如果父母表现型均正常,则女儿有可能患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不可能患 血友病 .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都属于单基因 隐性 遗传.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遗传病的概念、类型和实例. 1、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 2、根据所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程序,可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 其一是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遗传物质的改变在染色体水平上可见,表现为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由于染色体病累及的基因数目较多,故症状通常很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畸变和功能改变.如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 其二是单基因病,目前已经发现6500余种单基因病,主要是指一对等位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所谓显性基因是指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中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突变即可导致疾病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只有当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了突变才能致病的基因.如白化病、色盲、多指等 第三是多基因病,顾名思义,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均可有明显的不同,且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如唇裂就有轻有重,有些人同时还伴有腭裂.值得注意的是多基因病除与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故又称多因子病.很多常见病如哮喘、唇裂、精神分裂症、无脑儿、高血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癫痫等均为多基因病. 【解答】解:(1)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和aa,A只能来自父亲,两个a来自母亲.据此可推断,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母亲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 (2)猫叫综合征造成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一个片段,就会造成其缺失片段中的基因缺失,正常情况下BB和bb的个体后代基因为Bb不可能呈现b的性状,但是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后代,只能是后代中搞好B所在的片段缺失造成B缺失,从而只有b基因即表达该性状,故只能是父亲的缺失. (3)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4)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正常双亲有可能为该基因的携带着,故后代中的女儿可能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是不可能患伴X 隐性遗传病,因为其父一定会传正常基因给她,故她正常,这两种遗传病的共性的遗传方式为隐性. 故答案为: (1)数目 母亲 (2)父亲 (3)多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血友病 隐性 44.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隐性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Ⅲ﹣1、Ⅲ﹣3和Ⅲ﹣4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Ⅰ﹣2、Ⅱ﹣2、Ⅱ﹣4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Ⅲ﹣2 (填个体编号). 【考点】真题集萃;伴性遗传. 【分析】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 (2)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即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并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解答】解:(1)分析系谱图可知,表现型正常的Ⅱ﹣1和Ⅱ﹣2生了一个患病的Ⅲ﹣1,因此可以确定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具有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的特点,并且女性不会患病.因此Ⅱ﹣1正常,不会生患该病的Ⅲ﹣1;Ⅲ﹣3是女性,故不会患此病;Ⅱ﹣3患此病,因此其儿子Ⅲ﹣4也应患此病.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Ⅰ﹣1患病,其致病基因一定遗传给女儿,因此Ⅱ﹣2肯定为杂合子;又因为Ⅱ﹣3为该病患者,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Ⅰ﹣2肯定为携带者;由于Ⅲ﹣3患病,其致病基因之一肯定来自于母方,因此Ⅱ﹣4肯定是携带者.由于Ⅱ﹣2肯定为杂合子,因此其所生女儿Ⅲ﹣2有一半的概率是杂合子. 故答案为: (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Ⅲ﹣2. 45.如图为农业育种过程中最常见的两种育种流程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相关问题: (1)生产实践中人们常根据不同的育种要求选择所需要的育种方法.若想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B ;若想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E ;若想创造一个新物种,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D .(以上答案从下列各项中选取)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E.基因工程育种 (2)如图两种育种方法都涉及的变异原理是 基因重组 . (3)现有一个育种站,想利用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的两品种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若从图中选择出最简捷的育种方法,应该选择 常规育种 . (4)图中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时,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从 子二 代开始进行选择,原因是 F2(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在该次选择过程中需要淘汰的植株数约占总数的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1、分析题图:左侧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右侧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优 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 点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解答】解:(1)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因此若想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则应选择B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因此若想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则应选择E基因工程育种;下列方法中,只有D多倍体育种能创造新物种. (2)如图两种育种方法中都是先进行杂交,因此都涉及的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 (3)紧扣关键词“最简捷”答题,最简捷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4)图中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时,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从子二代开始进行选择,原因是F2(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在该次选择过程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一代自交后代中符合要求的表现型(A_B_)占,有难处需要淘汰的植株数约占总数的. 故答案为: (1)B E D (2)基因重组 (3)常规育种 (4)子二 F2(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46.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针对玉米的不同性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B)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b)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 蓝色:棕色=1:1 . (2)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1示.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可采取自交产生F1的方法.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黄色:白色=1:1 ,则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2示的快速育种方案. 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 .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填两个). (4)已知玉米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丙小组为了探究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果穗的所有子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他们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的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结果发现子代植株全为高茎,由此他们判断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们的结论不科学,原因是 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玉米籽粒的非糯性与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花粉,比例为1:1. (2)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3)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解答】解:(1)由于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可产生含B和b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后,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而卵细胞可以,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 (3)由于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所以图2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为单倍体育种.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依据的育种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4)丙小组只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的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所以由于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故答案为: (1)蓝色:棕色=1:1 (2)黄色:白色=1:1 (3)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2016年12月13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