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04)
奉新一中2018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命题人:熊才华 2017.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兴奋,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C.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某些水生植物细胞液中K+的浓度也比水中高 D.无机盐和蛋白质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在各种无机盐中,Na+与Cl-在含量上占明显优势 2.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根本作用 B.免疫系统通过监控和清除功能,就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C.相对密闭的环境会诱导果蔬产生大量乙烯,有利于果蔬的长期贮藏 D.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参与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 3.右图①~④表示甲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是参与调节的重 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①→胰岛” 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乙→②→垂体→③→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在乙处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4.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 ) A.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为下丘脑和垂体 C.寒冷环境中除体液调节外还有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方式为非条件反射 D.食物过咸,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大量饮水后会抑制下丘脑的调节效应 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 B.激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完全不同 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分裂 D.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6.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7.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精神亢奋 B.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造成局部红肿 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D.许多流感患者并不用药也可在一周左右痊愈,是因为吞噬细胞清除了流感病毒 8.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赴,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 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9.右图为神经元细胞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 的是( ) A.a阶段膜内K+浓度低于膜外 B.b阶段的电位变化是Na+主动转运所致 C.c阶段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 D.d阶段的电位变化是K+内流所致 10.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右图调节机制的是 ( ) A.排尿反射中,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使尿排空 B.血糖浓度上升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 C.食虫鸟数量增加,森林中害虫数量随之减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11.如图1表示动物体的反射弧示意图,在反射弧左侧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外表面连有一电表。图2表示电流表在如图所示连接的情况下指针的偏转情况。图3、图4表示物质跨膜运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在a点、b点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处信号的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适宜的刺激作用于a点、b点均能产生反射 C.刺激a点电流表会产生如图2的指针偏转,之后还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指针偏转 D.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会分别产生图3、图4所示的葡萄糖、K+跨膜运输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不同的发育时期受多种激素共同作用,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 B.多数植物激素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所以具有两重性 C.在植物体中各激素含量均很少,但作用高效且不断合成和分解 D.激素调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但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说是基因表达的结果 13.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 B.对照组的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 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 1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曲线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曲线1、2可分别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某植物芽、根生长的影响 B.若图1曲线1代表双子叶植物,曲线2代表单子叶植物,则d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除去双子叶植物农田中的单子叶植物杂草 C.图2中实线表示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面,其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则虚线表示根生长的最适浓度 D.图3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该结果表明在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15.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右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B.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 C.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 D.叶片可能产生与生长调节剂X类似作用的物质 16.荼乙酸(NAA)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关于“探究促进迎春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应去除各组插条的全部叶片与嫩芽 B.应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插条随机均分为若干组 C.各组插条在不同NAA溶液中浸泡的时间随浓度增加而减少 D.NAA溶液中浸泡处理后的各组插条应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一阶段 17.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记名计算法 B.种群在理想条件下,表现为“J”型增长,其λ值是不变的,且λ≥1 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食物、空间等资源的利用率 D.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18.对两种一年生昆虫调查后发现,第一年甲昆虫种群数量为m,乙昆虫种群数量为n,如果甲昆虫每年的增长率保持在0.3,乙昆虫每年的λ值保持在0.8,则第三年时,甲、乙昆虫的种群数量分别为( ) A.0.009 m 0.64 n B.1.69 m 3.24 n C.0.09 m 3.24 n D.1.69 m 0.64 n 19.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K值后的种群出生率一定等于死亡率 B.稳定型种群的幼年个体数,中年个体数,老年个体数适中 C.出生率或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 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都是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20.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2两曲线中能反映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是B B.t0~t2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 C.t1~t2期间为开发动植物资源的最佳时期 D.t2时该种群增长倍数为0 21.下图曲线表示了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已知种群甲是自养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食物链表示为甲←乙←丙 B.乙在第5~7 年之间数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丙大幅度增加和甲大幅度减少 C.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入射到生产者的太阳能总量 22.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C.某农场丰富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良好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23 .右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B.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Y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D.W、X是肉食动物,均处第三营养级 24.根据右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25.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往复循环 B.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 二、 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26.(10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烧症状。图甲表示某发烧病人体温测量记录图,图乙表示机体通过调节消除体内病毒的过程。 请回答: (1)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其活动可直接受激素和 等信号分子的调节。 (2)图甲中BC段病人持续高烧40 ℃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 散热量(填“>”“<”或“=”)。CD段体温恢复正常时,其体内具体的调节途径主要是 。 (3)图乙中,人感染H1N1流感病毒后,促使 分泌淋巴因子,进而刺激了下丘脑,最终引起 和 的分泌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4)感冒发烧后饮水较多,此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 ,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导致尿量增多,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5)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内环境后,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 。 27.(5分)请回答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处理扦插枝条,促其生根。为了验证萘乙酸的生理作用与生长素作用相似,某人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某植物嫩枝若干条,随机平分为A、B、C三组,进行了下表中实验: 组别 处理 培养 A组 去掉嫩叶,浸于10 ppm的NAA溶液中 24 h后取出枝条,用清水洗净,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杯外包上黑纸避光,观察枝条生根情况 B组 不去掉嫩叶,浸于10 ppm的NAA溶液中 C组 不去掉嫩叶,浸于清水中 ①实验中有________组(填“1”“2”或“3”)对照实验。 ②用黑纸包住烧杯遮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取生长良好4~5周龄拟南芥完全展开的叶,照光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下图1所示。 ①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变化说明,乙烯可诱导________。 ②用________浓度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 (3)为研究乙烯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研究者用乙烯利、cPTIO(NO清除剂)等处理拟南芥叶,并测定气孔直径和细胞内NO含量,结果如下图2所示。由图2所示结果可以推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计数室为1 mm×1 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无菌水、台盼蓝染液(对活细胞无染色效果)、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 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重复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___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在用血球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酵母菌平均数为6,据此估算5 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___个。 29.(10分)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绘制出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未发生迁入迁出)。请分析回答: (1)对于那些常大量附着在同一植物上的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不能采用_________法而用______________法。 (2)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 型增长,可推测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型。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则第5年种群数量为 。 (3)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 年达到最小值,此后4年种群数量将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4)该草场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也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 调节。 30.(7分)科学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mg汞或者0.1mg的杀虫刹,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中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溞、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溞 10 31 E 水溞 小球藻 5 15 ⑴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河蚌(B)和水溞(E)的关系是______ _____。 ⑵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2:1调整为5: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的_________倍。 ⑶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 __(填序号),①的生理过程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成分丙为___________。 ⑷某人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新一中2018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答案 1-5 CDDBB 6-10 DDBCA 11-15 CBDCA 16-20 BCDDD 21-25 BBCCB 26.(10分) (1)骨骼肌和肝脏 神经递质 (2)=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3) T淋巴细胞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两者可颠倒) (4)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 减少 (5)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答全才可) 27.(5分) (1)2 避免光对植物生根的影响 (2)①气孔关闭 ②0.004% (3)乙烯通过诱导NO的产生,导致气孔关闭(或开度减小) 28.(8分) (1)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 需要 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或其他合理答案) (2)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稀释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 (3)②盖玻片 ③不被 1.2×1010 29.(10分) (1)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2)J 增长 N0λ4 (3)20 不变 (4)次生 速度和方向 (负)反馈 30.(7分) (1) 捕食和竞争 (2)1.6 (3)①②⑤⑥ 光合作用 分解者 (4)记名计算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