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检测: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时限:25 分钟 作业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 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B ) A.ab 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c 段主要是 Na+外流的结果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 Na+浓度,则 c 点将上移 D.若增加培养液中的 K+浓度,则 a 点将上移 解析:在 ab 段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A 正确; bc 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 Na+内流的结果,B 错误;若增加培 养液中的 Na+浓度,会使 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c 点上 移,C 正确;若增加培养液中的 K+浓度,会使 K+外流减少,静息电 位降低,a 点上移,D 正确。 2.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 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 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 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解析:观察反射弧结构图,Ⅰ上有神经节,判定其为传入神经, 伸肌肌群既连有传入神经又连有传出神经,判定其内既有感受器也有 效应器;b 神经元位于脊髓内,其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若在Ⅰ处 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兴奋向两端传导,a 处膜电位变化由静息电位(内 负外正)→动作电位(内正外负)→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在Ⅱ处施加刺 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原因是不存在完整的反射弧。 3.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 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 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 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 ) 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 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 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 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但是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膜外正、 膜内负电位。这样,在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 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 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 了局部电流。在膜外兴奋由未兴奋部位向兴奋部位传导,而在膜内由 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且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故选 C。 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 正确的是( B ) 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 功能 ②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下丘脑 ③患者若大脑皮层的 S 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 碍则看不见 ④婴儿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有关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解析: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①正 确;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脑干,②错 误;患者若大脑皮层的 V 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 碍则看不见,而若 S 区受损则不能讲话,③错误;控制排尿的高级 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儿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 有关,④正确。 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 递。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 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 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 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 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 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又恢复 到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而不是零电位,即静息状态存在着一定的 电位差。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 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6.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 a 可引起 b 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 b 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 应,但不能引起 a 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D.刺激 a 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 b 使突触传递抑制 解析:在刺激 a 点或 b 点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 而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是单向的,刺激 a 点时可由突触前膜释放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而刺激 b 点时不会使 兴奋向突触前膜传递,也不会使突触传递抑制。 7.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箭头 a 表示施加适宜刺 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 b、c 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 Na+进出 B.动作电位主要是由膜外 Na+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的 C.兴奋的传导方向只是从 b 到 c D.在整个过程中记录仪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 Na+的进出达到一种平 衡的状态,A 项错误;动作电位是由 Na+通过特殊的离子通道迅速进 入细胞内形成的,B 项正确;离体神经纤维接受刺激时,产生的兴奋 进行双向传导,C 项错误;由于从刺激部位产生的兴奋到达 b、c 的 时间不同,所以记录仪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项错误。 8.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 S 中,给予细胞一个 适宜的刺激,膜两侧会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 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 S 中的 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动作电 位,可观察到( D ) A.动作电位峰值不变 B.动作电位峰值先升高后降低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适当降低溶液 S 中的 钠离子浓度,会使进入细胞的钠离子减少而引起动作电位峰值下降, D 正确。 9.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 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 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a 点兴奋时,a 点膜内电位为正、b 点膜内电位为负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解析: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A 错误;a 点兴奋时,膜内 电位为正电位,而未兴奋部位的 b 点为负电位,B 正确;神经递质存 在于③突触小泡中,⑤突触间隙处液体属于组织液,C 错误;神经递 质通过④突触前膜的方式为胞吐,D 错误。 10.如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 AB=BC =1/2CD,图乙是突触结构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C ) A.刺激 C 处时,B 点与 D 点会同时产生电位变化 B.刺激 D 处,肌肉和 F 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若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 A、C 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刺激 B 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D.③的内容物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②的过程体现 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 因此刺激 C 处时,B 点先于 D 点产生电位变化,A 错误;兴奋在突 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刺激 D 点兴奋不能传递到肌肉和 F 内,B 错误; 由于 AB=BC,刺激 B 点时 A、C 两点同时兴奋,若将电流表两电 极分别置于 A、C 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C 正 确;③的内容物为神经递质,可以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为抑制性 神经递质,因此不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②的过程主要体 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D 错误。 11.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 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 B、D 上的电流计,可记录神经纤维 上的电位变化;A 为骨骼肌,C 为神经中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刺激 a 点会引起 A 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 B.刺激 b 点,甲、乙两电流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C.刺激 a 点,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受 损 D.刺激 b 点,会引起 A 的收缩,但 E 不会发生反应 解析:由图可知,a 所在神经为传出神经,A 骨骼肌为效应器, 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 射活动,A 正确;b 所在神经为传入神经,刺激 b 点,甲、乙两电流 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B 正确;若刺激 a 点,乙电流计不能记录到 电位变化,原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 错误;刺激 b 点,会引起 A 的收缩,但 E 不会发生反应,D 正确。 12.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 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 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 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乙酰胆碱和 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 B.乙酰胆碱和 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不都能引起突触后膜 Na+通道开放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 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 Ca2+通道被抑制,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 发生变化 解析:乙酰胆碱和 5羟色胺属于不同的神经递质,受体具有特 异性,故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A 正确;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 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不能引起突触后膜 Na+通道开放,B 正确;若 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 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 错误;若甲神经元上的 Ca2+通道被 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26 分) 13.(7 分)回答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 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负(填“正”“负”或“零”)电位。 (2)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K+通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 Na+向 内扩散更容易。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 布情况是内正外负。 (4)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时,发生 的离子移动主要是( BC ) A.K+经主动运输出膜 B.Na+经主动运输出膜 C.K+经主动运输入膜 D.Na+经被动运输入膜 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的状态称为静息状态,此时细胞膜内 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状态,如果规定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 膜内为负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 K+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 Na+向内扩散更容易,当遇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上电荷的分布发生 变化,呈内正外负分布。 14.(10 分)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 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 f 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 (2)图乙是图甲中 c(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 枢中,这样的结构有 2 个。 (3)图乙中的 B 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膜。图乙中④ 处的液体为组织液。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下才 能完成,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细胞器)包装、加工 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 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 ATP 直接提供能 量,所以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 体。 解析:(1)由图甲分析可知,f 为效应器。(2)图乙为突触结构,相 当于图甲中的 c;图甲中反射弧含有 3 个神经元,2 个突触结构。(3) 图乙中的 B 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④突触间隙的液体是 组织液。(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 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 突触间隙中。(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消耗 ATP, ATP 主要来自线粒体,因此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6)突触 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7)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 膜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 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15.(9 分)当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的肢体时,即会发生如图所 示的屈肌反射,已知屈肌反射中屈肌处于收缩状态。反射过程中一个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M、N、E、F 表示神经元,a、 b 表示一段神经纤维)。 (1)动物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E 神经元接受了抑制性(填“兴 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膜对 Cl-的通透性加大,使膜 电位差加大,E 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 (2)假设 E 与 M 不经过 N(中间神经元)相连,当神经冲动传导到 E 时,该神经元的活动仍受抑制,原因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 特异性(或受体类型不同或 E 神经元表面没有 M 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 质受体)。 (3)当发生屈肌反射时,神经纤维中已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 位间可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 F 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 a→b(用 “a”“b”和“→”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填“单向 的”或“双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 于突触后膜。 解析:(1)由图可知,E 神经元支配伸肌,当屈腿时伸肌舒张, 故 E 神经元应接受了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 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导致突触后膜对 Cl-的通透性加大,导致膜 电位差加大,使 E 神经元活动受抑制。(2)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 有特异性,E 神经元作为突触后膜,其上的受体只能识别特定的神经 递质。(3)神经纤维中已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 会形成局部电流,通过局部电流可实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由 图可知,兴奋在 F 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为 a→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传递,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 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