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吉化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请将第Ⅰ、Ⅱ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中。考试结束时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题 1 分,21-30 题每题 2 分, 共 40 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B. 池塘的范围和边界是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内容 C. 森林中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由温度决定 D. 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垂直分层和水平镶嵌两种 2.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连续 10 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 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 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2~6 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 B.大山雀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可用标志重捕法 C.10 年内,第 4 年的种群数量最大 D.第 8 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 3.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 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 D. 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使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减小 4. 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灾的水稻呈斑块状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 B. 稳定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一定将保持稳定 C.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D. 人为地一次性捕捉并杀死部分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并没改变 6.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 A. 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 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C. 标志物部分脱落 D. 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7.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鱼时尽量捕食成熟的鱼,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 B.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能影响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 C.玉米田里的玉米有高有矮,使群落呈垂直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 D.农田除草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8. 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面有关腐乳制作的相 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B.加入盐和卤汤的顺序不能颠倒 C.如果密封不严,则在腌制过程中会感染杂菌而导致腐败变质 D.在高温环境中腐乳制作的时间可大大缩短 9.泡菜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 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 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气体为 CO2 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 CO2;气体为 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10.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 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 18 种,个体数平均值是 109 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 15 种,个体数平均值是 209 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1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12.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 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 ) 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13.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 12 头大熊猫体内提取 36 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 种蛋白质具有多样性,这说明( )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14. 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D.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5.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本研究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16.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降低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可能降低或上升 17.三叶草是牛的主要饲料,三叶草的传粉受精靠土蜂,土蜂的天敌是田鼠,田鼠不仅喜食土蜂 的蜜和幼虫,而且常常捣毁土蜂的蜂巢。土蜂的多少直接影响三叶草的传粉结籽。猫是田鼠 的天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叶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B.田鼠摄入量的 10%~20%流入猫体内 C.可用样方法估测土蜂种群数量 D.田鼠等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B.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 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1.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22.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 (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 N、P)的浓度 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 地有机物浓度低于 b 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 a、b 两地间,DO 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 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23.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B.“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在变大 C.“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在变小 D.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一致 18. 为修复长期 使用农药导致 有机物污染 的农田,向土 壤中投放由 多种微生物组 成的复合菌 24.如图表示 A、B 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19.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 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疟原虫只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互利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只存在捕食关系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 A 和 B 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 能养活 10000 人,则 B 至少能养活 500 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 A 中的人比 B 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25. 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 效解决城市生活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芦苇湿地构成的生态系统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26.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⑥ D.②③⑤⑥ 27.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 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 1 kg,至少需要消耗 A( ) 30.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酒制作中要定期打开瓶盖排放 CO2 B.变酸的果酒表面的白色菌膜是乳酸菌形成的 C.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D.腐乳制作过程中,若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60 分) 31.(9 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 均种上水稻苗(28 株/m2)和 3 种杂草(均为株 /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 (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 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用样方法 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___ 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 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 花生种群数量呈_ 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 能 演替为以_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_稳定性将降低。 32.(7 分)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 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下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 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A.100 kg B.312.5 kg C.25 kg D.15 kg 28. 下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 a、鱼 b 为两种小型土 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 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29.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方式。例如在加拿大的芬迪湾,人们 (1)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_ 能力较弱,其 _ 用网笼养殖鲑鱼,鲑鱼的排泄物顺水而下,为贝类和海带提供养料。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贝类和海带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B.IMTA 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再生 C.IMTA 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 D.笼养鲑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笼养区域的生产者数量更多 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2)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 营养级所含的能量, 蚕沙中的碳元素以 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以_ 形式流向桑树。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_ _kJ,表中①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 , 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 33.(11 分)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水稻田中养殖河蟹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增产、增收模式。 如图是某稻田中养殖河蟹后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插秧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 80 株左右,这一措施主要是控 制好水稻的 ,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稻田中水稻种群的空 间特征属于 _ (2)若养殖河蟹后食物网中其他生物的原捕食关系没有改变,则稻田中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小金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① + + + + + ② - + + + + ③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 新增加食物链 _条;河蟹与稻螟、稻飞虱形成了 b.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最好选择观察_ 。 关系。稻螟和稻飞虱的蛾虫被蛛网粘住时挣扎,蛛网的震动频率属 于___ 信息。在没有引进稻螟虫之前,一段时间内其数量呈 “J”型曲线增长,每天增加 3.5%,假设最初有 3 000 只,则 15 天后种群的数量为 N15 = _(只)。(只写出表达式,不必计算) (3)河蟹在稻田中主要吞食稻田杂草幼嫩茎叶和稻杆基底叶,同时捕食稻螟和稻飞虱的虫蛹。 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蟹的意义:① ;② 。 (4)引进蜘蛛控制稻螟属于 防治方法,与该方法相比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的缺点 是①_ ,② 。 34.(12 分)如图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 图(单位:103kJ·m- 2·a- 1)。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c.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 乙组同学为探究某玻璃厂排出的废水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材料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废水、带盖的透明玻璃瓶(500mL)、水草、小金鱼、泥沙、凡士林、纯净水。 实验方案:① 取三个相同的洁净的透明玻璃瓶,并 。 ② 向 1、2 号瓶内注入 1cm 厚的同种泥沙,再加入 300mL 废水,3 号瓶内注 入 1cm 厚的同种泥沙,再加入 。 ③ 向每只瓶内放入相同的新鲜水草、1 条小金鱼。 ④ 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盖紧瓶口,再在瓶口周围涂上一层凡士林。 ⑤ 放置在_ _的、有 的地方培养,注意不要移动位置。 ⑥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作记录。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__ _ ,则说明废水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如果 1、2、3 号玻璃瓶中的水草和小金鱼生存正常,则说明 。 36.选修:(11 分)劳动人民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历史源远流长。下图 是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挑选优 质苹果 ―→ 清洗 ―→ 榨汁 ―→ 接种 菌种 ―→ 酒精 发酵 ―→ 接种 菌种 ―→ 醋酸 发酵 (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 kJ·m- 2·a- 1 ,肉食动物 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 kJ·m- 2·a-1 。由图可知,营养级 ___(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2)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 效率分别为_ 、 。 (3)由图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 _ kJ·m-2·a-1 。 35.(10 分)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活动中,甲、乙两组同 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1) 甲组同学设计了 3 个密封、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 养和观察后,发现①瓶生态系统是最稳定的。 (1) 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出现葡萄酒变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 菌发酵产生 乳酸;也可能是_ ,导致 _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 (2)某同学尝试用罐头瓶制作果酒,在培养过程中,每隔 12 h 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此后再拧 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 ,二是避免氧气进入和杂菌污染。 (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 来检测果酒发酵是否成功。 (4)在果酒制作中,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经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 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酵母菌与杂菌之间存在_ 关系;二是由于 果酒中的_ 不利于杂菌的生长。 (5)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酶主要是_ 和_ ,豆腐块要加盐腌制,因为加 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腐乳制作完成后在封装时要 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目的是 。 吉化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1-20.(每题1分) BAACD ACDCC DABBB ABBCD 21-30.(每题2分) CDCAD DDAB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31.(9分,每空1分) (1)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消费者 捕食 (3)大于 “S” (4)次生 狐尾草 (5)抵抗力 32.(7分,每空1分) (1)自我调节 抵抗力 (2)一 有机物 CO2 (3)200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33.(11分,每空1分) (1)种群密度 均匀型分布 (2)6 捕食、竞争 物理 3 000×1.03515 (3)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4)生物 导致环境(水质)污染;增加生产成本;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答2条即可,合理答案也可) 34.(12分,每空2分,) (1)1.1×105 5×103 较高 (2)15.6% 3.33% (3)1.2×104 35.(10分,每空1分) (1)a.有无光 有无泥沙 b.小金鱼的存活时间 c.光和分解者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2)实验方案:①贴上标签1、2、3 ②300mL纯净水 ⑤温度适宜 适宜光照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3号玻璃瓶中的水草和小金鱼生存正常而1、2号不能正常生存 ②废水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影响 36.选修:(11分,每空1分) (1)乳酸 发酵装置密闭不严 醋酸 (2)放掉发酵产生的CO2(答案合理即可,如排气、防止装置爆裂、降压等) (3)重铬酸钾 (4)竞争 酒精 (5)蛋白酶 脂肪酶 盐分使微生物失水过多而死亡 防止杂菌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