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第 1页 共 26页 ◎ 第 2页 共 26页 2019-2020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关于下列四种小分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葡萄糖 ②核苷酸 ③氨基酸 ④ATP A.都是构建生物大分子的单体 B.都是含 N 和 P 元素的物质 C.都可以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D.都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2. 下列关于 RNA 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NA 和蛋白质分子都含 C、H、O、N 四种元素 B.RNA 在细胞核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 C.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 RNA 和蛋白质完全相同 D.RNA 聚合酶在核糖体中催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3. 基于生物学科学习所形成的下列理解,不合理的是( ) A.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序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决定其功能 B.物质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与能量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C..稳态不仅表现在个体水平,细胞和群体水平也可以表现出稳态 D.生物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导致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形成 4. 图中①~⑤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是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②是蛋白质和脂质合成场所 C.①③④与蛋白质的分泌过程有关 D.分裂时⑤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5. 酵母菌和蓝细菌(蓝藻)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内质网 6. 下列不能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运输 7. 研究者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4h 后测定得到如图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线。对本 实验现象作出的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磷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大蒜根尖细胞 B.磷吸收速率受到膜上载体数量制约 C.磷吸收一定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D.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8. 下列过程中不会发生“ATP→ ​ ADP+Pi+能量”这一化学反应的是( ) A.叶绿体基质中 C​ 3被还原 B.线粒体内膜上 O​ 2和[H]结合 C.胰岛细胞向外分泌胰岛素 D.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动 9. 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选项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 A 酶的高效性 用 FeCl​ 3和过氧化氢酶 分别催化等量 H​ 2O​ 2分 解,待 H​ 2O​ 2完全分解 后,检测产 生的气体总量 第 3页 共 26页 ◎ 第 4页 共 26页 B 酶的专一性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 成 C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 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 解,反应相同时间后,检 测 淀粉分解程度 D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 H​ 2O​ 2酶在不同 pH 条件下催化 H​ 2O​ 2分 解,用斐林试剂检测 A.A B.B C.C D.D 10. 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能进行过程①②或过程①③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能进行过程① C.低温下苹果细胞中过程①②的速率降低 D.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④ 11. 某同学将新鲜金鱼藻置于盛有 NaHCO​ 3溶液的烧杯中,改变灯泡与烧杯的距离,测定得到如图所示结 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目的是探究 CO​ 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15~45cm 之间,气泡产生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 C.小于 60cm 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CO​ 2浓度 D.60cm 时,光线太弱导致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12. 在普通光镜下观察北苍术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到如图①~⑤的图象。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正确的 是( ) A.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在细胞①和②中 DNA 的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C.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为细胞③所处时期 D.联会后同源染色体的相互分离发生在细胞④和⑤中 13.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①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B.细胞②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 C.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细胞④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14. 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个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第 5页 共 26页 ◎ 第 6页 共 26页 15. 研究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 A.进行可控的交配实验 B.家系调查并绘制系谱图 C.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D.以上方法都适用 16. 为研究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的转化因子是 DNA 还是蛋白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实验。对本 实验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通过酶解去除单一成分进行研究 B.甲、乙组培养基中只有 S 型菌落出现 C.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 D.本实验结果表明 DNA 使 R 型菌发生转化 17. 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 AUCG 四种游离碱基为原料 B.DNA 聚合酶催化子链延伸 C.配对碱基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 D.子代 DNA 一条链来自亲代 18. 氧气感应机制使细胞能够调节新陈代谢以适应低氧水平,细胞中低氧调节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如图所示。 下 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低氧调节基因转录受 H 蛋白和 A 蛋白复合物调控 B.氧含量正常时进入细胞核中的 H 蛋白量较少 C.V 蛋白功能丧失会导致低氧调节基因表达降低 D.H 蛋白的氧依赖性降解从分子水平调控了基因表达 19. 黄曲霉素是极强的致癌物,会使 DNA 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碱基丢失,导致 DNA 复制时,子链中 对应位置随机填补一个脱氧核苷酸。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黄曲霉素是化学致癌因子 B.黄曲霉素导致碱基对缺失 C.随机填补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 D.随机填补可能不引起性状改变 20. 蔗蟾蜍曾被某国引入,用来控制甘蔗园中害虫,但除害虫外,蔗蟾蜍还捕食多种动物。由于蔗蟾蜍本身 有 毒,在当地鲜有天敌,且繁殖速度快,变异率高,几十年来迅速扩散,已成为入侵物种,造成了生态灾 难。研究 发现,它们的进化速度惊人,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对上述材料的分析, 不正确的是( ) A.蔗蟾蜍与害虫等当地动物会发生协同进化 B.蔗蟾蜍的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导致蔗蟾蜍种群长腿基因频率增加 D.当地蔗蟾蜍种群的增长不受任何因素制约 二、非选择题 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图 1),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 (1)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小窝蛋白。小窝蛋白在________上合成, 然后由________和高尔基体加工,通过膜泡转运到细胞膜上,成为膜蛋白,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据图分析,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________中。 (3)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 度 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 1(82~101 位氨基酸)和 第 7页 共 26页 ◎ 第 8页 共 26页 肽段 2(101~126 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 2.据此分析, ________。 (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________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 功能。 为研究草本植物骆驼刺在灌木层下方荫蔽环境中不易生长的原因,科研人员利用黑网遮光进行实验,测定 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实验条件 叶绿素 a 含量 (mg•g​ ﹣1) 叶绿素 b 含量 (mg•g​ ﹣1) 呼吸速率 (μmolCO​ 2• m​ ﹣2•s​ ﹣1 ) 最大净光合速 率 (μmolCO​ 2• m​ ﹣2•s​ ﹣1 ) 荫蔽 1.53 0.68 2.09 19.02 自然光 1.24 0.67 3.43 17.67 (1)骆驼刺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___膜上。测定光合色素含量时,将骆驼刺叶片剪碎, 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适量________进行充分研磨,获得色素提取液,测定不同 种类色素的含量。 (2)由实验结果可知,荫蔽条件下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含量明显增加,推测这一变化有利于叶片吸收和 利用光能,促进________阶段的能量转换。 (3)与自然光下的结果相比较,骆驼刺叶片在荫蔽条件下真(总)光合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据表中数 据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4)虽然荫蔽条件下骆驼刺发生这样的适应性变化,但进一步实验表明荫蔽条件下骆驼刺死亡率远高于自 然 光照组。科研人员推测骆驼刺在隐蔽环境所出现的适应性特征可能导致其蒸腾作用失水过度而死亡。为 验证 此推测,可初步对自然光和荫蔽条件下骆驼刺叶片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测定、比较,可比较的形态特 征有________。 科研人员试图将乳腺癌细胞转变成脂肪细胞来治疗癌症,进行了如下研究。 (1)癌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突变,癌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 (2)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具有类似于“干细胞”的特性,能通过细胞________转化成多种类型细胞,但科研 人员选择转化为脂肪细胞,下列理由中重要程度最低的是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脂肪细胞不分裂 b.转化为脂肪细胞的通路已研究清楚 c.脂肪细胞储存更多的能量 (3)科研人员推测 M 蛋白抑制癌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为验证上述推测,用 M 蛋白的抑制剂处理 ________(填“野生型”或“乳腺癌模型”)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推测,并阐述理 由________。 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科研人员筛选出了 A、B 和 C 三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的纯合品系, 并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 (1)用三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的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F​ 1 F​ 2 抗病 感病 抗病 感病 A×感病 12 0 116 42 B×感病 13 0 95 36 C×感病 9 0 99 34 据表分析,抗性性状均为________性性状,三组杂交的 F​ 2均接近________的分离比。 第 9页 共 26页 ◎ 第 10页 共 26页 (2)为探究不同抗性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图 1 所示杂交实验。 ①据实验一分析,品系 B 和品系 C 的抗性基因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F​ 2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 ________种,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②据实验二推测,从位置关系上看,品系 A 和品系 B 的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 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3)科研人员利用 S 序列(某染色体特定位置的标记物,不同品系中 S 序列长度不同)进一步确定 A、B 两 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关系。 ①用引物扩增 A 品系、感病品系及其相互杂交得到的 F​ 1和 F​ 2若干个体中的 S 序列,电泳结果如图 2 所 示。 据图分析,推测 A 品系抗性基因与 S 序列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 ②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间距离越近,发生交叉互换的概率越低。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 A 品系抗性基因和 S 序列、B 品系抗性基因和 S 序列之间的交换概率。若结果不同,则说明________。 人类的性别主要由 Y 染色体上的 SRY 基因决定,通过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表现出来。 (1)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同源配对区与特异区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①SRY 基因可能位于图 1 中的________特异区。 ②请在绘图处的方框内,绘制出 X、Y 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的图象。 (2)在某家族中发现一名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的男性,研究人员同时检测了此家族成员的性染色体组成和红 细胞表面 Xg 抗原(由 X 染色体上的基因 A/a 控制)的存在情况,具体如图 2。 由图 2 分析,红细胞表面 Xg 抗原是由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Ⅲ﹣2 父母的基因型是________,图中Ⅲ﹣2 的 Xg 抗原表现型与预期________(填“相符”或“不相符”)。 (3)研究人员推测 XX 男性携带 SRY 基因,用 SRY 基因探针对 XY 男性和 XX 男性进行 DNA 分子杂交,结果 如图 3,结合图 2、3 分析,Ⅲ﹣2 父亲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________发生交叉互换,使 X 染色体上带有 SRY 基因的配子与来自母方的________配子结合,发育成 Xg 抗原阴性的男性。 (4)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种叫“转胎丸”的药,该药丸含大量的雄性激素,传说孕妇怀孕早期服用后,可使 胎儿的性别由女性转变为男性。请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服用这种药物实现“转胎”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并 阐 述原因:________。 请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氨基酸家族的新成员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由 AUCG 四种碱基构成的“核酸语言”,通过三个碱 基 形成的密码子转变成 20 种常见的天然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语言”。人们很早就破译得到包括 64 个密码 子的 传统密码子表(下表中为部分密码子)。 第一字母 第二字母 第三字母 U C A G U 苯丙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半胱氨酸 U C A G 苯丙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半胱氨酸 亮氨酸 丝氨酸 终止 终止 亮氨酸 丝氨酸 终止 色氨酸 …… …… …… 1986 年,科学家在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时,发现了硒代半胱氨酸(Sec)。通过比较含硒(Se) 多肽链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证实了终止密码子 UGA 是编码 Sec 的密码子。因为这种新发现的氨基酸在 结构上可视为半胱氨酸(如图)侧链上的 S 元素被 Se 取代的产物,所以它被称为 Sec.又因为它是在 20 种 常见的天然蛋白质氨基酸之后发现的,所以又称为第 21 种蛋白质氨基酸。 研究发现,密码子 UGA 通常作为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密码子,但当 mRNA 链 UGA 密码子后面出现一段特殊序 列时,UGA 才成为 Sec 的密码子,使 Sec 掺入到多肽链中去。后来科学家发现某些古细菌以及包括哺乳动物 在内的动物体中的 Sec 也都是由 UGA 编码。 Sec 是蛋白质中硒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唯一的含有准金属元素的氨基酸。迄今为止,Sec 已经被发现是 25 种含硒酶的活性中心,是含硒酶的灵魂,如果没有这第 21 种氨基酸,含硒酶就无法工作,人就会出各种各 样的病症。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它能催化有毒的过氧化 物还原成无毒的羟基化合物,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的干扰及损害。 人体“第 21 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的发现说明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科学知识也随着研究的深人而不 断改变着。 第 11页 共 26页 ◎ 第 12页 共 26页 (1)请根据上述文章内容对传统密码子表提出一处修正意见:________。Sec 的密码子为 UGA,DNA 分子 上与该密码子对应的碱基对序列是________。 (2)请画出 Sec 的侧链基团(R 基):________。 (3)当核糖体进行翻译时,终止密码子没有相应的 tRNA 结合,而是与终止因子(一种蛋白质)结合,翻译 终止。mRNA 上的密码子 UGA 是对应翻译终止还是编码 Sec 呢?有人曾经提出过“终止因子与携带 Sec 的 tRNA 竞争结合密码子 UGA”的假设。请结合文中内容判断研究结果是否支持该假设,并在下表中相应位置写 出理由。 支 持 不 支 持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文中提到“某些古细菌以及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动物体中的 Sec 也都是由密码子 UGA 编码”,这也为“现 存的丰富多样的物种是由________长期进化形成的”提供了证据。 (5)硒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称为“长寿元素”,请根据文中提供 的资料进行解释________。 甘蓝与白菜杂交,通过物种间的遗传物质交换,可以产生油菜新品种。 (1)科研人员将白菜(染色体组成为 AA,2n=20)和甘蓝(染色体组成为 CC,2n=18)杂交,由于这两个 自 然物种间存在________,杂交后用________对杂种子一代幼苗进行处理,可获得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 的人工育种油菜。 (2)得到的人工育种油菜与自然栽培油菜染色体组成相同,研究者对这两种油菜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进行 观 察,拍摄了如图所示图象。 注:箭头为行为异常染色体。 ①比较图 a 和 a'可知,人工育种油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________期联会异常,出现了“多价体”。“多价体”由 两条以 上染色体联会而成,导致不同物种来源的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或染色体________,产生更多具有优 良性状的育种新材料。 ②比较图________可知,人工育种油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异常,出现了没有移向赤道板的“单价体”,产 生________异常配子,导致育性下降。 (3)从人工育种油菜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来看,自然栽培油菜可能在进化上经过了长期________过程,才 使 减数分裂表现出正常二倍体减数分裂的特点,形成了新物种。 第 13页 共 26页 ◎ 第 14页 共 2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答案】 C 【考点】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ATP 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基本组成单位 【解析】 1、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多糖的单体是葡 萄糖。ATP 是高能磷酸化合物,但是不是生物大分子物质。 2、核苷酸和 ATP 的元素组成是 C、H、O、N、P;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是 C、H、O、N;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是 C、 H、O。 【解答】 A、葡萄糖、核苷酸和氨基酸分别是构成多糖、核酸、蛋白质的单体,ATP 独立存在于细胞中,不构成其他物 质,A 错误; B、核苷酸和 ATP 的元素组成有 C、H、O、N、P;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有 C、H、O、N;葡萄糖的元素组成只 有 C、H、O,B 错误; 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各种细胞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ATP 和酶等,C 正确; D、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D 错误。 2. 【答案】 A 【考点】 RNA 分子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 核酸 英 文 缩 写 基 本 组 成 单 位 五 碳 糖 含 氮 碱 基 存 在 场 所 结 构 D N A 脱 氧 核 脱 氧 核 A 、 C 主 要 在 一 般 是 糖 核 苷 酸 糖 、 G 、 T 细 胞 核 中 , 在 叶 绿 体 和 线 粒 体 中 有 少 量 存 在 双 链 结 构 R N A 核 糖 核 苷 酸 核 糖 A 、 C 、 G 、 U 主 要 存 在 细 胞 质 中 一 般 是 单 链 结 构 【解答】 A、RNA 含 C、H、O、N、P 五种元素,蛋白质主要含有 C、H、O、N 四种元素,A 正确; B、RNA 在细胞核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B 错误; C、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不同,其中的 RNA 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 错误; D、RNA 聚合酶主要在细胞核中催化核糖核苷酸合成 RNA,D 错误。 3. 【答案】 D 【考点】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解析】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 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 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 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第 15页 共 26页 ◎ 第 16页 共 26页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解答】 A、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 构有关,A 正确; B、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离不开化学反应,物质与能量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B 正确; C、稳态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物细胞、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各个 层次上,C 正确; D、生物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 错误。 4. 【答案】 D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 分析题图:①是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存在于动物细胞或者是低等植物细胞内;②是核糖体,不具有膜 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③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④是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 的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参与形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⑤是核膜。 【解答】 A、①是中心体,②是核糖体,都不具有膜结构,A 错误; B、②是蛋白质合成场所,而脂质合成场所在内质网,B 错误; C、②(合成蛋白质)、③(提供能量)、④(加工蛋白质)与蛋白质的分泌过程有关,C 错误; 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前期消失,末期重现,D 正确。 5. 【答案】 B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1、细胞亚显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 分辨力极限约为 0.2 微米,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 0.2 微米,因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这些细胞结构,要观察细胞中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必须用分辨力更高 的电子显微镜。 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成为显微结构,包括: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染色体等。 2、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 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 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 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 错误;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B 正确;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C 错误; D、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内质网,D 错误。 6. 【答案】 D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解析】 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在高渗环境下,因水分从液泡中流失而出现的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质壁分 离及复原实验能证明以下问题:细胞的死活;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 壁的伸缩性等。 【解答】 解:A.将成熟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是死细胞,反之是活细胞, A 正确; B.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B 正确; C.成熟植物细胞进行质壁分离的复原,会发生渗透吸水,C 正确; D.质壁分离实验无法证明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运输,D 错误。 故选:D。 7. 【答案】 B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解析】 据图分析,在一定磷酸盐浓度范围内,随着磷酸盐浓度升高,磷吸收速率升高,而到达一定浓度范围,磷吸 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运输速率受到载体数量限制,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解答】 A、根据曲线图分析,磷进入大蒜根尖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 错误; B、到达一定浓度范围,磷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运输速率受到载体数量限制,B 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说明磷吸收可能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也可能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C 错误; D、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D 错误。 8. 【答案】 B 【考点】 ATP 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 【解析】 1、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2、ATP 的水解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相联系,从而提供能量;ATP 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因此 ATP 被 称为能量“通货”。 【解答】 A、叶绿体基质中 C​ 3被还原需要 ATP 提供能量,因此会发生 ATP 的水解,A 错误; B、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反应,即 O​ 2和[H]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的 ATP 而不是 ATP 水解,B 正确; C、胰岛细胞向外分泌胰岛素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即 ATP 需要分解供能,C 错误; 第 17页 共 26页 ◎ 第 18页 共 26页 D、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动需要消耗能量,即 ATP 需要分解供能,D 错误。 9. 【答案】 C 【考点】 酶的特性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 1、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 7~10​ 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 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 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 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 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 A、用 FeCl​ 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 H​ 2O​ 2分解,待 H​ 2O​ 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是 相等的,因此该实验方案不能用来探究酶的高效性,A 错误; B、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缺少对照实验,因此该实验方案不能用来探究酶 的专一性,B 错误; C、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检测淀粉分解程度,该实验方案 可以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C 正确; D、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用 H​ 2O​ 2酶在不同 pH 条件下催化 H​ 2O​ 2分解,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应观察气泡产生量的多少,因此该实验方案不能用来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D 错误。 10. 【答案】 B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③、④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马铃薯块茎能进行过程①和③,苹果果实能进行过程①和④;无氧呼 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解答】 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能进行过程①和②或过程①和③,A 正确; B、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都能进行过程①,即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B 错误; C、低温下酶的活性减弱,导致苹果细胞中过程①②的速率降低,C 正确; D、乳酸菌属于厌氧型生物,其细胞中只能进行过程①④,D 正确。 11. 【答案】 B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灯泡与烧杯的距 离,即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气泡产生速率,即净光合速率,NaHCO​ 3溶液可以保证二氧化碳的稳定供应,属 于无关变量。图示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弱。 【解答】 A、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A 错误; B、图中气泡的场所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B 正确; C、小于 60cm 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自变量光照强度,C 错误; D、60cm 时,光线太弱导致净光合速率为 0,此时可能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 错误。 12. 【答案】 C 【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的过程,①是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②是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③是有丝分 裂中期的细胞,④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⑤是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A、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 错误; B、在细胞①和②中 DNA 的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在④时加倍,B 错误; C、图中③是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为细胞③所处时期,C 正确; D、图示表示有丝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才有联会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会发生染色体联会与分离, D 错误。 13. 【答案】 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为某哺乳动 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 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A、细胞①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A 正确; B、细胞②中的同源染色体并没有联会,因此不含四分体;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 A、a 基因,而 其同源染色体上只要 a 基因,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B 正确; C、根据细胞④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而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所以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或 极体,C 正确; D、细胞④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 错误。 14. 【答案】 B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第 19页 共 26页 ◎ 第 20页 共 26页 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 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 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解答】 解:①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 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 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 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 均为杂合子,④正确。 综上分析,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①或④。 故选:B。 15. 【答案】 B 【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解析】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 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 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 【解答】 A、研究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进行人为的交配实验,A 错误; B、研究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以患者家系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 B 正确; C、调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C 错误; D、研究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方法合理的是在家系调查并绘制系谱图,D 错误。 16. 【答案】 B 【考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解析】 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在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的实验中,艾弗里将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 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 DNA 酶和 S 型活菌中提取的 DNA 与 R 型菌混 合培养。 【解答】 A、实验中分别用了蛋白酶和 DNA 酶,说明本实验是通过酶解去除单一成分进行研究,A 正确; B、甲、乙组培养基中既有 S 型菌落出现,也有未转化的 R 型菌落,B 错误; C、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有 S 型菌落出现,说明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C 正确; D、DNA 酶处理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没有 S 型菌落出现,说明 DNA 使 R 型菌发生转化,D 正确。 17. 【答案】 A 【考点】 DNA 分子的复制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解析】 DNA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 复制条件:模板(DNA 的双链)、能量(ATP 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 脱氧核苷酸) DNA 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 复制结果:一条 DNA 复制出两条 DNA。 DNA 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 A、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所以 DNA 复制的原料是含 ATCG 碱基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 酸,A 错误; B、DNA 聚合酶催化子链延伸,形成 DNA 子链,B 正确; C、DNA 双链之间配对的碱基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C 正确; D、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形成的子代 DNA 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 正确。 18. 【答案】 C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题图分析:在低氧条件下,H 蛋白进入细胞核与 A 蛋白结合启动低氧基因的表达,以适应低氧环境;在正常 氧情况下,H 蛋白与 V 蛋白结合后被降解。 【解答】 A、由题图分析可知,低氧调节基因转录受 H 蛋白和 A 蛋白复合物调控,A 正确; B、氧含量正常时大部分 H 蛋白被降解,进入细胞核中的 H 蛋白量较少,B 正确; C、V 蛋白功能丧失会导致 H 蛋白不易被降解,从而使 H 蛋白进入细胞核与 A 蛋白结合启动低氧基因的表达, C 错误; D、由图示可知,H 蛋白在不同氧环境条件下的降解量,从分子水平上调控了基因表达,D 正确。 19. 【答案】 B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 【解析】 1、基因突变: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 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2、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 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 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 DNA); 第 21页 共 26页 ◎ 第 22页 共 26页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 DNA)。 【解答】 A、黄曲霉素是化学致癌因子,A 正确; B、黄曲霉素导致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碱基丢失,但复制时,子链中对应位置随机填补一个脱氧核苷酸,因 此碱基对并没有缺失,B 错误; C、随机填补可能会导致碱基对的替换,即导致基因突变,C 正确; D、随机填补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可能不会导致性质改变,D 正确。 20. 【答案】 A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及计算 【解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 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解答】 A、蔗蟾蜍用来控制甘蔗园中害虫,所以不会与害虫等当地动物会发生协同进化,A 错误; B、蔗蟾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变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B 正确; C、蔗蟾蜍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所以自然选择导致蔗蟾蜍种群长腿基因频率增加,C 正确; D、当地蔗蟾蜍种群的增长迅速,已成为入侵物种,并造成了生态灾难,说明其增长不受任何因素制约,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答案】 脂质,核糖体,内质网,流动性 疏水性,细胞质基质 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 1 中 空间 【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 1、分析图 1 可知,小窝是细胞膜的一部分,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双分子 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由于磷脂分子饿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 定的流动性。 2、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成成熟蛋白, 以囊泡形式运输至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分析图 2 可知,肽段 1+胆固醇曲线与肽段 1 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而肽段 2+胆固醇曲线与肽段 2 比, 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由此结果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 1 中。 【解答】 由题图可知,小窝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小窝蛋白合成的场所 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由囊泡运输到 细胞膜,称为细胞膜的上的小窝蛋白;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由题图可知,小窝分为三段,中间由疏水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由题图分析可知,肽段 1 与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肽段 2 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又 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 降低,因此 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 1 中。 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细胞膜蛋白结构稳定具有一定作用,小窝结合的胆固醇过少, 小窝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 类囊体,无水乙醇 叶绿素 a,光反应 无明显变化,虽然在荫蔽条件下光照不足,但是骆驼刺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增加,产生的[H]和 ATP 含量较多, 所以真(总)光合速率与自然光下结果没有明显区别 气孔开放程度、叶片卷曲程度、叶片萎蔫程度等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两种叶绿素的含量,呼吸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数据表 明,遮光处理后,骆驼刺的叶绿素 a 的含量增加明显,叶绿素 b 含量增加不明显,呼吸速率减弱,最大净光 合速率增大。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提取光合色素是常用无水乙 醇溶解并提取色素。 据表分析可知,遮光条件下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 a 的增加明显,叶绿素 a 的含量增加有利于在弱光条件下捕 获更多的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数据表明,自然光条件下的最大总光合速率=3.43+17.67= 21.1μmolCO​ 2•m​ ﹣2•s​ ﹣1,荫蔽条件下的最大总光合速率=2.09+19.02=21.111μmolCO​ 2•m​ ﹣2•s​ ﹣1, 所以二者的真(总)光合速率无明显变化。原因可能是荫蔽条件下光照不足,但是骆驼刺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有增加,产生的[H]和 ATP 含量较多,所以真(总)光合速率与自然光下结果没有明显区别。 对自然光和荫蔽条件下骆驼刺叶片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测定、比较,可比较的形态特征有气孔开放程度、叶 片卷曲程度、叶片萎蔫程度等。 【答案】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转移,无限增殖 (分裂)分化,c 乳腺癌模型,不支持,实验未检测脂肪细胞质量,因此无法判断癌细胞是否转化为脂肪细胞。实验组的癌细胞 数量减少可能是转化为脂肪细胞造成的,也可能是癌细胞凋亡造成的或其他原因造成 【考点】 第 23页 共 26页 ◎ 第 24页 共 26页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细胞癌变的原因 恶性肿瘤的防治 【解析】 1、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 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解答】 癌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癌细胞具有的特点是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转移,无 限增殖。 癌细胞具有类似于“干细胞”的特性,能通过细胞(分裂)分化转化成多种类型细胞。科研人员选择转化为脂 肪细胞,理由主要包括脂肪细胞不分裂和转化为脂肪细胞的通路已研究清楚,而脂肪细胞储存更多的能量不 是主要原因。故选:c。 科研人员推测 M 蛋白抑制癌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为验证该推测,用 M 蛋白的抑制剂处理乳腺癌模型鼠,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未检测脂肪细胞质量,则无法判断癌细胞是否转化为脂肪细胞。实验组的癌细胞数 量减少可能是转化为脂肪细胞造成的,也可能是癌细胞凋亡造成的或其他原因造成。因此实验结果不支持 M 蛋白抑制癌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的推测。 故答案为:(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转移,无限增殖(2)(分裂)分化 c(3)乳 腺癌模型 不支持,实验未检测脂肪细胞质量,因此无法判断癌细胞是否转化为脂肪细胞。实验组的癌细胞 数量减少可能是转化为脂肪细胞造成的,也可能是癌细胞凋亡造成的或其他原因造成 【答案】 显,3:1 2,8,1 5,等位基因 当电泳结果出现 A 品系的 S 序列的扩增结果时,植株为抗性,当电泳结果只出现感病植株的 S 序列扩增结果 时,植株为感病,A、B 基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不同的两个基因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解析】 表格分析:A、B 和 C 三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的纯合品系分别与感病植株杂交,F​ 1植株都只表现抗病性状,说 明抗病性状对感病性状显性。F​ 2植株中两种表现型之比都接近 3:1。 【解答】 由表格分析可知,抗性性状均为显性性状,三组杂交的 F​ 2均接近 3:1 的分离比。 ①据实验一可知,品系 B 和品系 C 杂交 F​ 1和全部是抗病植株,F​ 2若抗病与感病之比为 15:1,是 9:3: 3:1 的变形,说明抗病和感病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F​ 2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有 8 种,感病植株基因型有 1 种。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 15 = 1 5 。 ②据实验二可知,A、B 两品系植株杂交 F​ 1和 F​ 2都只有抗病植株,说明品系 A 和品系 B 的抗性基因可能 是等位基因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①观察不同个体的 S 序列电泳结果可知,A 品系只有一个条带,2、4、5、6、8、9 个体都含有 A 品系的那 一个条带,因此都表现抗病,而 3、7、10 因不含有 A 品系的那一个条带,都表现为感病。即当电泳结果出 现 A 品系的 序列的扩增结果时,植株为抗性,当电泳结果只出现感病植株的 S 序列扩增结果时,植株为感 病,说明 A 品系抗性基因与 S 序列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②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间距离越近,发生交叉互换的概率越低。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 A 品系抗性基因和 S 序列、B 品系抗性基因和 S 序列之间的交换概率。若结果不同,说明 A、B 基因与 S 序列之间的距离不同,即 A、B 基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不同的两个基因。 【答案】 Y 染色体 显,X​ AY、X​ AX​ a,不相符 X 染色体上含 A 基因的片段与 Y 染色体上含 SRY 基因的片段,X​ a 不合理胎儿性别的改变是由于大量雄性激素,导致早期发育的胎儿生殖器官男性化,染色体组成未发生变化 【考点】 伴性遗传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解析】 1.遗传图谱中判断显性还是隐性,及是否在性染色体上,可依据“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 非伴性”或“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来确定。 2.人类性染色体 X 和 Y,虽然形态大小不一样,但是可以发生联会,故为同源染色体,并且有同源区段,非 同源区段决定性别。 【解答】 ①人类性别决定是由 XY 决定的,XY 为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本一条来自父本,XY 可以发生联会,人类的 性别主要由 Y 染色体上的 SRY 基因决定,故 SRY 基因主要是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②X、Y 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的图象如图。 分析图 2,可知Ⅰ代的 1、2,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且男患病,说明该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Ⅲ﹣2 父母为Ⅱ1、3,患病,Ⅲ﹣3 也是患病,Ⅲ﹣3 来自Ⅱ1、3,子代中有不患病的,故父母的基因型为 X​ AY、X​ AX​ a,Ⅲ﹣1、3 均未患病,则说明 Xg 抗原表现型与预期不相符。 父亲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为 X 和 Y,母亲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为 X,III﹣2 为 XX,所以父亲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Y 和母亲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为 X,发生交叉互换且是 A 基因所在 X 染色体的片段与 SRY 基因所在 Y 染色 体的片段交叉互换。由(1)知该基因为显性,所以母方的配子为 X​ a。 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种叫“转胎丸”的药,该药丸含大量的雄性激素,传说孕妇怀孕早期服用后,可使胎儿 的性别由女性转变为男性,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人类的性别主要由 Y 染色体上的 SRY 基因决定,雄性激素 不能改变女性胎儿的基因组成,故不能改变其性别。 【答案】 密码子表中 UGA 位置可以是终止或硒代半胱氨酸, 第 25页 共 26页 ◎ 第 26页 共 26页 ﹣CH2﹣SeH ﹣,只有 UGA 后面有特殊序列时,才成为 Sec 的密码子,该位置是终止还是编码氨基酸是确定的,二者不是 竞争关系 共同祖先 硒元素可以构成含有 Sec 的蛋白质,补充硒元素能够保证含硒酶的正常合成并发挥作用,减少由于过氧化物 造成的细胞损伤和衰老,达到长寿的结果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1、密码子共有 64 种,其中有 3 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因此生物体编码 20 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 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相关概念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 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2)转录:转录是指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 (3)翻译:翻译是指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 请根据上述文章内容对传统密码子表提出一处修正意见:密码子表中 UGA 位置可以是终止或硒代半胱氨酸。 Sec 的密码子为 UGA,DNA 分子上与该密码子对应的碱基对序列是 。 Sec 的侧链基团(R 基):﹣CH2﹣SeH。 结合文中内容判断研究结果不支持该假设,其理由是:只有 UGA 后面有特殊序列时,才成为 Sec 的密码子, 该位置是终止还是编码氨基酸是确定的,二者不是竞争关系。 文中提到“某些古细菌以及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动物体中的 Sec 也都是由密码子 UGA 编码”,这也为“现存的 丰富多样的物种是由共同祖先长期进化形成的”提供了证据。 硒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称为“长寿元素”,根据文中提供 的资料进行的合理解释为:硒元素可以构成含有 Sec 的蛋白质,补充硒元素能够保证含硒酶的正常合成并发 挥作用,减少由于过氧化物造成的细胞损伤和衰老,达到长寿的结果。 【答案】 生殖隔离,秋水仙素,AACC 前,易位,b 和 b’,染色体数目 自然选择 【考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 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 题图分析:比较图 a 和 a'可知,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异常,出现了“多价体”。比较 b 和 b’可知,b’ 出现了没有移向赤道板的“单价体”;比较 c 和 c’可知,c’也存在“单价体”,以上说明人工育种油菜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的前、中、后都出现异常。 【解答】 将白菜(染色体组成为 AA,2n=20)和甘蓝(染色体组成为 CC,2n=18)杂交,由于这两个自然物种间存 在生殖隔离,杂交后需要用秋水仙素对杂种子一代幼苗进行处理,可获得染色体组成为 AACC 多倍体的人工 育种油菜。 ①比较图 a 和 a'可知,人工育种油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异常,出现了“多价体”。“多价体”由两条以 上染色体联会而成,导致不同物种来源的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或染色体易位,产生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育种 新材料。 ②比较 b 和 b’图可知,人工育种油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异常,出现了没有移向赤道板的“单价体”,产 生染色体数目异常配子,导致育性下降。 从人工育种油菜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来看,自然栽培油菜可能在进化上经过了长期自然选择过程,才使减数 分裂表现出正常二倍体减数分裂的特点,形成了新物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