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 作业 1.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B.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淋巴细胞 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e和f有关 解析 根据图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来源可知e、f为记忆细胞,c、d分别为B细胞和T细胞,b为淋巴细胞。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e、f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使机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 答案 C 2.(2018·绵阳诊断二)下列有关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细胞中直接合成、加工、运输淋巴因子的细胞器都含有RNA B.T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HIV识别并结合T细胞表面受体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AIDS患者易发恶性肿瘤的直接原因是HIV使T细胞原癌基因突变 解析 淋巴因子是一类多肽物质,合成淋巴因子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含有RNA,加工和运输淋巴因子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不含RNA,A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该过程中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可选择性表达,因此有新蛋白质合成,B正确;HIV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识别并与T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AIDS患者易发恶性肿瘤的直接原因是HIV破坏T细胞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并非T细胞原癌基因突变,D错误。 答案 B 3.(2018·郑州质测一)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遇到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 B.将体内流感病毒清除时,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参与 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过敏反应的实质是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了自身的正常细胞 解析 病原体突破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后,机体才会产生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未侵入细胞的病毒,通过细胞免疫将寄生在活细胞中的病毒释放出来,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B正确;抗原分子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并在淋巴因子作用下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正确;自身免疫病的实质是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了自身的正常细胞,过敏反应中机体产生的抗体并未攻击自身正常细胞,D错误。 答案 D 4.(2017·长沙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三道防线均参与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B.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的一种正常机制 C.防卫、监控和清除是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D.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介导,体液免疫主要由B细胞介导 解析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都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A正确;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疾病,B错误;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三大功能,C正确;细胞免疫是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是主要由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D正确。 答案 B 5.(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改共同体联考)细菌感染可以引起伤口化脓,医生常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但用药前一般要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T细胞 B.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发生耐药突变 C.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使用该种抗生素后机体不再发生免疫反应 D.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病菌裂解死亡 解析 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因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经处理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T细胞,A正确;在使用抗生素前就已经产生了耐药突变,而不是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抗生素的作用只是将耐药细菌筛选出来,B错误;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使用该种抗生素后机体会再次发生免疫反应,C错误;效应T细胞会使病菌裂解死亡,浆细胞只是分泌抗体,D错误。 答案 A 6.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祼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但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C.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说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D.若裸鼠注射某新型疫苗后致死,则该疫苗存在安全性问题 解析 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中,A错误;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减弱,B错误;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方式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 答案 D 7.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解析 由于小鼠两次注射抗原a,由图可知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该图不能比较小鼠对抗原a和抗原b的敏感程度,不能说明抗原a和b的破坏性强弱,不能说明小鼠对抗原a、b的反应快慢。 答案 C 8.(2017·广州二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 B.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C.逆转录酶能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 D.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存在较大差异 解析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A正确;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B正确;逆转录酶能催化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C错误;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有较大差异,D正确。 答案 C 9.(2018·昆明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B.再次受到α-银环蛇毒刺激,细胞④可增殖分化为细胞⑤ C.物质乙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D.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②③④ 解析 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物质甲、乙分别为淋巴因子和抗体。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 答案 C 10.(2018·江西四校联考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错误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 肺泡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因此PM2.5进入人体肺泡中时并没有进入到人体的内环境中,A正确;当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中,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能中和酸性物质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诱发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为免疫功能过强的异常免疫,C正确;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D正确。 答案 B 11.(2018·成都诊断一)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如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______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人体感染HIV后,免疫系统对它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HIV侵入人体后会破坏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能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艾滋病病人通常死于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功能。在健康人体内,癌细胞的清除主要依靠________细胞。 (3)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对HIV仍然具有免疫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人体感染HIV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首先发挥作用,因此首先对其发起攻击的是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淋巴因子。(2)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因此T细胞受攻击被破坏后,患者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失去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不能防卫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也不能及时监控和清除癌变的细胞和入侵的病原体。健康人体内,癌细胞可以作为靶细胞被效应T细胞裂解清除。(3)从题图曲线可看出,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HIV的数量在上升后急剧下降,说明初期免疫系统能发挥作用。 答案 (1)血液 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2)防卫、监控和清除 效应T (3)HIV侵入初期病毒数量上升后又急剧下降 12.(2018·安徽部分中学联考三)乙型肝炎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若不及时治疗将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请回答下列问题: (1)HBV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及时发现是否感染HBV,可用人工培养抗原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这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免疫系统的组成看,抗体属于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细胞产生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3)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是注射疫苗。注射的疫苗作为__________,可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________细胞和抗体等,从而获得对该病毒的长期免疫力。 (4)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乙肝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病毒侵入机体未进入宿主细胞前可引发体液免疫,侵入细胞后将引发细胞免疫。(2)利用抗体与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确定是否感染HBV;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3)疫苗通常是由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因此注射的乙型肝炎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获得对该病毒的长期免疫力。(4)一定时间内间隔多次注射疫苗,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使免疫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答案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免疫活性物质 浆 蛋白质 (3)抗原 记忆 (4)记忆细胞数量增多,使免疫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13.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过程图可知:细胞甲是B细胞或者记忆细胞、细胞乙是浆细胞、细胞丙是吞噬细胞。细胞乙(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不能接受抗原刺激;吞噬细胞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乙分泌抗体,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发达,细胞丙的溶酶体比细胞乙发达;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如核苷酸等可被细胞核利用。 答案 D 14.如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 B.吞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 C.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 D.T细胞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 解析 由图可知,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吞噬细胞中的酶将抗原分解成碎片,将其暴露在细胞膜的表面,并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 体结合。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不属于淋巴因子。 答案 D 15.直接注射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途径a)或注射破伤风疫苗(途径b)都可以使人体获得抗破伤风免疫力。则人体内途径a、b相应抗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分别是( ) A.④① B.②① C.②③ D.④③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和推理能力。抗体的化学本质为球蛋白,注射入机体后会被不断的代谢分解,抗体的含量会下降,破伤风疫苗为抗原,刺激机体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故选B。 答案 B 16.(2018·天星教育大联考)下列对酶、ATP、激素、神经递质、载体、抗体等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控制酶合成的直接模板是信使RNA ②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③激素具有微量、高效、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电位会逆转 ⑤细胞膜上的载体与基因工程的载体的本质相同 ⑥抗体对侵入人体细胞的抗原可“追踪”消灭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而控制RNA合成的模板应为DNA单链,①错误;ATP的水解能为吸能反应直接提供能量,②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将会被灭活,③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其中只有兴奋性递质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④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本质为蛋白质,而基因工程的载体的本质为DNA,⑤错误;抗体只能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⑥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答案 A查看更多